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

  “不愧是張文遠,足敷大用。”

  四萬雜胡被張遼以一招珠簾倒卷沖垮之后,這場大戰也就此失去了最后一絲懸念。王羽的注意力也順勢從戰場上轉移開來,發出了和公孫瓚差不多的感嘆。

  只是公孫瓚的感嘆純粹是出于情感的抒發,王羽的感嘆則是出于更加實際的目的——他要評估眾將在這場大戰中的表現,進而做出戰后的戰略部署。

  此戰雖大獲全勝,但距離王羽的目標還差不少,公孫瓚的幽州軍差不多打殘了,雖然方便了徹底將幽州納入治下,但代價卻過于沉重了一些。

  恢復恢復,這支殘軍應該還能作為邊防軍使用,繼續戎守邊疆。但依照目前的態勢,就算恢復的再怎么快,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幽州軍頂多也只能守住半個幽州甚至更小的范圍。

  也就是說,如果王羽想就此高奏凱歌,班師回高唐,準備接下來的中原大戰的話,就必須在幽州留下一支兵馬,并且留一員上將駐守。

  王羽原本屬意徐晃。

  其實,隨軍北上的眾將都是一時之選,太史慈勇冠三軍,斬將奪旗,無往不利;魏延年紀雖小,讀的書也不多,但在兵法方面有著天生的直覺,很能在復雜的局面下,快速把握到重點;于禁治軍嚴謹,布置的防線滴水不漏;趙云指揮輕騎的本領,更是連王羽自己都望塵莫及。

  但若只論大局觀和指揮大兵團的能力,還是要數徐晃最好,他的決斷力也強,最適合作為方面軍的大將駐防邊塞。

  然而,這其中卻有幾個問題。

  泰山軍以步兵為主,雖然徐晃很擅長奔襲作戰,但這種戰法太危險,一次兩次可以冒點風險,奔襲作戰,要是每次都這樣,很容易被敵人摸清套路,加以針對。另外,步兵就是步兵,再怎么拼命,也不可能跟騎兵賽跑。

  只要胡人的智商比記吃不記打的狗強一些,謹記不能和泰山軍正面硬拼的原則,留守邊塞的泰山軍就會重復前人的覆轍,被對手牽著鼻子走,徹底牽制住。

  在中原格局漸漸明朗,隨時可能爆發中原大戰的時候,將泰山軍這樣的主力部隊,放在吃力不討好的邊塞,無疑是對戰力的極大浪費。

  另外,驃騎軍的幾支部隊當中,就以泰山軍對地形的適應性最好。羽林軍對軍陣的依賴性很高,在平原上展開固然威力巨大,一旦到了荊州、淮南那種山多水也多的地方,能發揮出幾成戰力真的很難說。

  在未來的大戰之中,王羽是打算將泰山軍當做主力軍團使用的,很可能會負責某個方向的攻略,怎么舍得將其留在幽州?

  何況,王羽一向不喜歡被動防守。

  鮮卑人這一仗敗得夠慘,就算放著不理,短時間內應該也不會有什么麻煩了,但烏丸和雜胡卻實力尚存。蹋頓和閻柔都不笨,得到大戰的消息后,他們應該會在第一時間撤出幽州,恢復一陣子,再和鮮卑聯起手,隨時都可以拉出十萬大軍來搗亂。

  這次,胡人在打敗公孫瓚后多少有些自大,又沒有和青州軍交手的經驗,被殺得血流成河。下次他們肯定會學乖點,重新打起老本行的游擊戰,到時候,北疆就會烽煙連綿,不得寧日了,在中原大戰的關鍵時刻抽后退都未可知。

  王羽可沒忘,許攸那個禍害還沒死呢。

  這人在軍略上沒多少造詣,但他在中原的人際關系極廣,情報來源多,對中原形勢的了解也足夠透徹。在他的指引下,胡人若鐵了心的將騷擾戰進行到底,不能不說是個煩。

  所以,王羽覺得反正走了這一趟,干脆就一勞永逸的來個大解脫算了。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戰前,他就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雖然沒花費太多精力,畢竟當時的主要問題是要先擊退鮮卑大軍,但已經有了個基本的輪廓。今天看到張遼的發揮,王羽才突然記起來,打遼東,實在沒有比張遼更合適的主將了,歷史上陣斬蹋頓,掃平烏丸的不就是他嗎?

  之前沒想到,是因為張遼一直以客將自居,從未逾越親衛鐵騎副將的本分,王羽不確定,對方有沒有達到歷史上的高度。

  而且,張遼加入的時間太短,對驃騎軍內部的人和事都不是很熟,這顯然會影響他的發揮。

  這一戰的決勝一著是黃巾力士,王羽并未對眾將明說,不過除了張遼和呂綺玲之外,眾將都隱隱猜到了真相。特別是泰山眾將,一向沖動好戰的李樂,從開戰后就一直老老實實待在王羽身邊,一點都不著急,因為他很清楚,等到他登場的時候,才是這場大戰最絢麗的一刻。

  但張遼對此一無所知,王羽也沒法解釋。

  他是一方諸侯,總不能搞得像個神棍似的告訴張遼,哥其實會仙法,能撒豆成兵,召喚天兵天將云云。他平時表現得很隨和,但有些事終究還是不能做的,否則就不是不似人主這么簡單的問題了。

  正是因為這樣,張遼后來主動發令,要求同僚配合,有條不紊的發動并引領追擊的行為才顯得很了不起。

  特別是王羽看到,在沒得到中軍指示的情況下,張遼有意的放過了魁頭的中軍,只對其他部落全力追殺的時候,他幾乎要為對方擊節叫好了。

  斬將奪旗,所向披靡;臨陣決斷,避害趨利,在這些方面有所造詣的武將,分別可以勇將、智將相稱。若是能在這個基礎上,還考慮到戰場之外的種種因素,并以之為根據,做出最恰當的指示的武將,就可以稱之為名將了。

  現在的張遼,就是如此。

  慕容鋒跑了,而且跑的很果斷,以當時的戰場形勢,驃騎軍既追不上,也沒有條件抽出兵力對其進行追擊。

  如果置之不理,全力攻殺魁頭,倒是很可能來個擒賊擒王,不過那樣一來,在騫曼、魁頭以及中、東部鮮卑各部都傷亡慘重的情況下,草原的形勢就會演變成慕容部一家獨大。

  于整個鮮卑族來說,這場敗仗固然傷筋動骨,可對慕容鋒來說,卻是個絕好的整合部族的機會。如果他趁著這個機會登上大單于之位,說不定會比之前的領軍更難對付,打仗這種事,不是兵多才有用,上下號令通行,所有人把勁往一處使才是王道。

  要知道,這個部落可是姓慕容的!

  在后世的五胡亂華中,鮮卑人不是第一個南下的,卻是絕對的主力。單是在東晉時期,鮮卑就先后建立了包括燕、秦、涼、北魏在內的七個國家,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建立前、后燕的慕容部,和建立北魏,統治了長江以北的中原大部的拓跋部。

  王羽對那個混亂且黑暗的時代中,群胡相互之間的征戰史沒多大興趣,但他不會輕視敵人。能在群胡之中脫穎而出,并且在第一次建立的國家覆亡后,還能東山再起,慕容部的凝聚力足可見一斑。

  當然,隔了百多年,眼下的慕容部和兩晉時代的慕容部沒有太大關系,不能一事而論。但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王羽還是不希望看到慕容部整合的鮮卑,與烏丸人東西呼應,對幽州展開襲擾。

  張遼的對策正中王羽的下懷。

  放過魁頭,慕容鋒就沒那么容易上位,特別是在南下無果,無法述諸外求的時候,剛剛聯合起來的鮮卑,勢必會重新陷入互相殘殺的局面。一方面他們要爭奪權力,更緊要的則是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

  這一戰,王羽并沒有如同以往那樣身先士卒。畢竟戰爭的規模太大,個人的勇武已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反倒是風險大了不少,他雖然喜歡冒險,但也不會因小失大,去冒無謂的風險。

  因此,他覺得自己占了旁觀者清的優勢,看到慕容鋒先揚后抑的行動,很快便意識到,對方打的什么主意。

  而張遼卻一直都處于亂戰之中。

  普通人處在他的位置,連掙扎保命都來不及,哪里還有心情和能力去觀察整個戰局,就算觀察到了,又哪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把前因后果都想得這么清楚?

  不愧是張遼!

  想來想去,王羽也只能用同樣的話來感慨了。

  如果沒有先知的優勢,并利用這個優勢,打下了青州這塊地盤,整合各方資源,建立了強悍的驃騎軍,王羽相信,在公平的條件下正面對決,自己八成不是張遼的對手。

  好在,那只是個假設罷了。

  現在的事實就是,自己一造的強兵再次以寡擊眾,擊敗了數以十萬計的胡虜,獲得了又一場輝煌的勝利。

  天下大勢的天平,又向自己這邊傾斜了!

  夜幕終臨,十萬人規模的大型追擊還在持續。能見度已經無法滿足作戰的需要了,但將士們卻依然戰意高漲,夜色完全不能阻擋他們如虹的氣勢。

  風,將震天的喊殺聲送入王羽耳中,令得他微微醺然,既而豪情陡起。

  麾下將星云集,強兵無數,自己還有什么理由不把這場北疆大戰進行得更加徹底,將游牧野蠻人的膻腥氣息徹底消除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