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紐倫堡的利益

  深秋之中的紐倫堡充滿了苦惱之情,雖然躲過了農民起義,但是這一次后續的諸侯戰爭卻再也沒有如此幸運。[]

  1524年10月10日,當奧地利和巴伐利亞聯合大軍到達紐倫堡城下時,他們發現這座城市已經被毀掉了大半,根據城墻上象征著西瑞克權威的紫色骷髏旗幟判斷,似乎薩克森軍已經離去了。

  不過拉迪斯勞斯知道這座城市的煩惱還沒有結束。

  “支持西瑞克信徒控制紐倫堡。”

  “支持淑妮信徒控制紐倫堡。”

  這兩個截然不同任何告訴拉迪斯勞斯這座城市的現狀,那就是新的矛盾隨著強敵離開已經浮出了水面。

  兩個教會的使者也很快分別找上門來,各自要求拉迪斯勞斯的支援。

  就拉迪斯勞斯的本心來說自然是想要支援淑妮教會的,畢竟西瑞克的實力那么大,是哈布斯堡家族前進道路上一塊大石頭,墻角能挖一次是一次,實力能削一點是一點。

  可是這一次除了奧地利軍還有和羅馬教會結合成了緊密同盟的巴伐利亞軍,拉迪斯勞斯如果不想和巴伐利亞公爵決裂,在這紐倫堡先干上一場,那么就只能選擇支持西瑞克教會。

  奧地利和巴伐利亞聯合軍從西瑞克牧師控制的城門殺進紐倫堡,他們并沒有受到薩克森軍曾經受到過的激烈抵抗,淑妮教會的反抗精神已經消耗殆盡了,新來的外隊還是敵軍這一個事實讓他們絕望,壓垮了所有淑妮信徒的意志。

  所有的淑妮信徒在半天時間里就根據拉迪斯勞斯的要求放下了武器,向奧地利軍投降。

  這種干脆的投降也讓拉迪斯勞斯可以想辦法保全一下他們,避免西瑞克教會一家獨大。

  “淑妮信徒都是一些無恥的墮落之徒,這些人如果不肯改信統統應該被沉入水中處死,紐倫堡距離萊茵河和多瑙河差不多遠,是兩河貿易的陸上交匯點,如果有一個統一強大的德意志民族國家就可以在這里開鑿一條運河溝通兩大水系。

  “信仰火發女士就等于放棄了爵位繼承權和出任公職的權力,但是并不是罪行吧。”拉迪斯勞斯對于巴伐利亞公爵直呼淑妮圣名的行動多少有些吃驚。淑妮可是神力不弱的真神,直呼其名近乎褻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位巴伐利亞公爵這可是拼上命了啊。

  “淑妮信徒在神圣羅馬帝國挑起叛亂,這一次農名起義處處有這些異端鼓動的痕跡,難道不該嚴懲嗎?”巴伐利亞公爵對于討好羅馬教會以擴大領土和權位的心思實在炙熱。

  “只要皇帝陛下和帝國議會沒有宣布火發女士為不可信仰的邪神。那些叛亂就只是牧師的個人行為。公爵殿下您可不要越俎代庖。”這個嚴厲的話。薩扎斯坦代拉迪斯勞斯說了出來。

  “公爵殿下,如今危害神圣羅馬帝國和平與穩定的大敵是薩克森選帝侯和馬丁路德,在消滅他們之前不宜再擴大對立面。”拉迪斯勞斯說的是正理。“還請您以大局為重。”

  巴伐利亞公爵在猶豫了很久之后,終于放棄了大清洗的意圖。他同樣對這塊領地懷有領土野心但是拉迪斯勞斯沒有吞并雷根斯堡,他也就很難提出要求。

  奧地利的克制行動同樣束縛了巴伐利亞。

  “無論如何,這一次應該給與偉大的上帝陛下及真選教皇陛下一定的補償,我認為應該將紐倫堡改為大主教領地,由羅馬教會任命主教。”不論是維特斯巴赫家族成員還是同來的兩個羅馬貴族家庭成員成為大主教。巴伐利亞公國都可以得到很多利益。

  “紐倫堡是皇帝皇冠和皇帝之劍的保存地,這里也是好幾位古代皇帝出生和居住的地方,對于神圣羅馬帝國意義非凡,改成宗教領地恐怕難以服眾。”紐倫堡在沒有明確首都的神圣羅馬帝國內有不小的政治意義。

  “神圣羅馬帝國,先是神圣后是帝國,讓一位上帝的侍者保護皇帝的寶物豈不是最合適嗎?”可是巴伐利亞公爵受了羅馬教會無數黑錢自然是要拿錢辦事,對于這個問題非常堅持,他反復強調帝國和暗日教會的關系堅決不肯讓步。

  ‘該死的神圣,老子還想要羅馬呢。’拉迪斯勞斯在心中怒斥了這個說法。但是他沒有宣諸于口,只是讓薩扎斯坦繼續和對方扯皮。

  這場爭論最終沒有得到結果,雙方最終只能同意,各自留下一部分士兵防守此地,在打敗了薩克森軍之后再做計較。

  如果獲勝自然有了新的利益可以分配和補償呢。如果失敗也不必空對空地斗爭,無意義地損害關系了,維特斯巴赫兩個分支都是神圣羅馬帝國重要的諸侯,雖然巴伐利亞公爵沒有選帝的權力。對于奧地利來說還是一個很重要的關系,能保持最低限度善意是最好了。

  只要薩克森選帝侯這個共同的敵人還在雙方總歸是能找到一個妥協的辦法呢。更何況巴伐利亞公爵對于自己同族的萊茵普法爾茲選帝侯的選帝之權依然心懷覬覦,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對于他奪取這個位置是很關鍵的,這件事情不能說他沒有希望,拉迪斯勞斯雖然不愿意得到羅馬教會支持的巴伐利亞公爵得利太多,但是總歸是可以補償的,畢竟哪個維特斯巴赫當選帝侯對于他來說其實沒有什么大分別。

  局勢的發展相當迅速,薩克森的主人,維廷家族之內也發生了斗爭,秉持均分繼承制的維廷家族和維特斯巴赫家族一樣在內部有嫡庶之爭。

  當今選帝侯的位置屬于萊比錫的長支系,而擁有德累斯頓地區的幼系雖然同樣已經改宗歸于班恩,但是卻沒有相應馬丁路德的號召。

  隨著奧地利和巴伐利亞軍先聲奪人,步步逼近薩克森地區,這個幼支決定向奧地利輸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