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七章 糧草先行

  整個十月份中,奧斯曼軍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奧地利艦隊在多瑙河上先聲奪人重創了奧斯曼人的運輸船隊,奧斯曼方迅速集中了幾艘大船組織了一支武裝船隊。

  可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艦隊,面對奧地利內河艦隊真是不堪一擊,幾次交手下來根本無法保護己方的補給線不說,自身也很快被消滅了。

  奧地利軍掌握著戰術主動權,能夠在天色和風向都有利的日子里發起攻擊,這擴大了本來就很懸殊的力量對比。

  奧地利內河艦隊又向下游陸續出擊了幾次,雖然每次都不脫離埃斯泰爾戈姆一天的行程,每次不到中午就開始返航,戰果也不過幾艘運輸船,但是對于奧斯曼軍造成的精神壓力極大。

  大軍豈可無糧,蘇萊曼一方面向自己的官僚系統施加絕大壓力,沿途各省全力征發民夫加入到運糧隊伍中。

  另一方面奧斯曼軍開始分散開來,一萬多人向西威脅塞克什白堡,沿途可以因糧于敵。

  一萬多人部隊南下加強各個據點,同時自行籌措糧食減輕一些補給壓力。

  還有一萬多人從奧地利艦隊不及的渡口渡過多瑙河,匯合多瑙河東岸的部隊,控制東岸的幾個據點,然后自行籌措糧草。

  奧地利方面很快注意到了這種連續大張旗鼓地分兵。

  “向西的敵人不僅僅威脅了塞克什白堡,一些來自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加齊游騎兵甚至已經接近了舊邊境,他們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瓊斯所說的“舊邊境”自然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原有的分界線。

  拉迪斯勞斯通過維也納選派官僚去了各個匈牙利城市,說明他無意建立君合國家,而是要建立中央集權國家。體會并支持他這個意圖的奧地利人自然是有意無意地削弱匈牙利王國的存在感,連提及這幾個字都盡量避免。

  “這種加齊游騎兵就如同被招安的強盜,事實上他們大部分就是被招安的強盜。能夠騷擾一下我們最好,哪怕被我們全殺光,蘇萊曼陛下也會高興。”弗倫茲貝格對于奧斯曼的這種戰術相當憤怒。雖然他也知道打仗就是無所不用其極,但這種專門針對非戰斗人員的手段總歸是下流的。

  因此他對加齊游騎兵的說法有點偏頗了,這些騎兵中確實有不少強盜,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純粹是出于對真主的信仰而愿意到最前線作戰的虔誠星月信徒。

  這種騎兵甚至于可以說是奧斯曼帝國的起源之一,雖然如今已經退出了一流主力的位置,但也絕不是那些以大塊吃肉為滿足的土寇可比。

  “加齊”對應在西瑞克的教會中就是“十字軍”。

  這種非正規部隊在堂堂之陣中威力有限。騷擾敵人才是他們的本職。

  事實上奧地利情報部門沒有注意到還有一些來自阿拉伯半島的輔助騎兵也被投放去了西部,這些貝都因人也很適合這種工作。

  “敵人幾次分兵,兵力已經下降到了六萬到六萬五千人,我方最近又匯集了不少匈牙利騎兵,總兵力接近五萬,確實已經可以一戰了。”薩扎斯坦卻根本不關心其他事情。他一開口就直指關鍵。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拉迪斯勞斯,他的威權在內河艦隊的勝利后大大高漲。

  這支艦隊的存在從一開始就因為抽干了奧地利海軍有限的重建資源而受到很大質疑,怎么看往水溝里投入那么多資源是不明智的。

  沒想到真的就是這么一個布置,生生地把奧斯曼帝國的兵力優勢給消磨了八成。

  如今這個實力對比,哪怕發起決戰然后敗了,也不會如路易二世那樣得到一個“蠢貨”的評價。

  可是敗了就是敗了,雖敗猶榮或者人力有時而窮這種安慰對于拉迪斯勞斯來說沒有意義。

  局面依然是奧地利不利。弗倫茲貝格開口反對:“敵人分兵卻不北進,難道想讓我們去進攻布達?我們就這樣對峙著,讓他們來打埃斯泰爾戈姆,我覺得即使他們來,我們也不該打,而是應該繼續西撤到布拉迪斯拉發,縮短我方補給線,把他們的補給線繃緊到極點,然后在斯洛伐克地區決戰。”

  弗倫茲貝格現在說的后退,和幾天前眾口一詞說的后退可不一樣。當時他們是期待奧斯曼人暫時吃飽,不再繼續西進,而現在不論奧斯曼人來與不來,奧地利內河艦隊都會隨時騷擾他的補給線讓他進退兩難。

  “耶維奇將軍,你的內河艦隊堅持下去沒問題吧。”弗倫茲貝格對耶維奇客氣的問道。

  面子都是自己掙得。雖然依然進不了國務會議,但是如今軍事會議耶維奇已經有了一席之地。

  “只要布拉迪斯拉發能夠迅速籌建軍港就沒問題,事實上那里的水文環境,我方掌握得還更全面一些。”他對于后撤沒有意見,越是接近維也納內河艦隊就越如魚得水。

  “現在正是秋收的時候,奧斯曼人補給再困難也可以勉強支撐著,難道你們以為馬基雅維里和霍亨索倫二位的工作很容易嗎?”薩扎斯坦卻不同意繼續拖延。

  雖然二位負責后勤的都是他的政敵,但是這個時候他可不打算看笑話,作為曾經的西班牙首相,他對這種超額大軍對國家的負擔是再清楚不過了。

  馬基雅維里現在肯定已經是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地借錢了,霍亨索倫聽到要再日夜加班加點地修一個軍港只怕是立刻要吐血。

  “不要說敵人追過來,如果到了秋末敵人還不肯北上,我們倒要南下迎敵。”

  “無論如何還是堅守為上,南下實在是太冒險了。”

  弗倫茲貝格和薩扎斯坦又對底線爭論了起來。

  “好了,二位。”拉迪斯勞斯舉斷了他們的爭論。“蘇萊曼八成不會主動北上,就算他來了,我們控制水道也能提前發現,倒是再討論是戰是退,總之暫時我們不打。”

  既然拉迪斯勞斯還是不肯打,雙方方面就只能繼續苦苦熬著,相比來說還是奧斯曼的日子更難過一點。

  雖然奧斯曼的國力強,但是如何輸送過來真是大麻煩。

  實際上相比馬基雅維里的麻煩,他們的才叫大麻煩。

  陸地上再怎么努力運力也是有限的,道路就能通行這么一點馬車,再多就要陷入毀滅性的堵塞和混亂之中。

  對于他們來說通過多瑙河的補給依然是重中之重,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的奧斯曼官僚絞盡腦汁地搜羅船只集結到貝爾格萊德,然后盡可能借助夜色和己方部隊的保護,頂著奧地利人的襲擊,把補給送到布達。

  雖然奧地利軍始終謹慎地沒有攻擊那些沿岸村莊中為運輸船隊提供休息和庇護的據點,可是奧斯曼人還是加固了防御并將幾個重要碼頭附近的匈牙利人統統趕走。

  加固的軍事據點有利防御,也可以避免匈牙利人支持文化上更接近的奧地利軍。

  雖然前一段時間奧斯曼方面對于匈牙利的非戰斗人員非常寬容,甚至連西瑞克教堂都沒有專門毀滅,只要交上人頭稅就不必改信星月大惡魔,對于私人擁有的土地和財產也不會明搶。

  這種態度讓他們占領的地區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還算是風平浪靜。

  故土難離,半耕半牧的匈牙利人需要很大的土地生存,他們如何能夠輕易離開這些養育家人的土地。

  奧斯曼帝國也有心緩緩消化,先通過額外的人頭稅得到經濟之力,反正短時間內所謂真神系教會的財產已經足夠用來賞賜官兵,緩解國內矛盾。

  失去了經濟特權,西瑞克和班恩的教會都無法生存。

  時間稍久,當地人自然難以為了信仰長期犧牲,各種想方設法加入星月教會的事情就會層出不窮。

  到那時就是隨便舀捏了,任何時候征服者都不會給被征服者一樣的待遇,什么真主之下皆兄弟,土耳其匈牙利一家人,全是扯淡。

  不過一般來說,奧斯曼人的手段是很有欺騙性的那種。

  可是在奧地利艦隊的壓力下,這些征服者被迫提前露出了獠牙。

  他們毫不留情地驅趕和“自行籌措糧草”當然激起了反抗,擁有大量馬匹的匈牙利人在廣闊平原上可不是好對付的。

  雖然這種抵抗如果沒有外力支持絕難長久,但是現在奧地利人又怎么會坐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