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遼主耶律延禧的被俘,加上其所書的信件,燕云之地的各處城池那是望風而降。早就說過,經過此時燕云之地的百姓是沒有什么太大的立場的,誰來統治都行,只要別禍害他們就好了,不過這里的漢民心里面還是希望是漢人作為統治者的。
其實這些州郡現在就是想要抵抗也做不到了。前次召集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將燕云之地的兵馬都給抽空了。雖說大戰之后跑回來不少,可是又有哪個還敢再和梁山兵馬作對。正好這次有遼主的信件,順勢投降了正好。
燕云地區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對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門戶。一方面,在國力昌盛時期,它是中原王朝經略控馭北方游牧民族的據點和橋頭堡。
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與前沿,是軍事斗爭的“戰略緩沖帶”。燕云地區北部的長城與金坡關,居庸關,古北口,松亭關及渝關這五關構成了牢不可催的人工防線。
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騎兵對于以步兵為主力的中原軍隊無疑具有絕對的優勢,而在軍事地理上,長城對于北方游牧民族騎兵的南下則能起到防御屏障的作用。緊挨著長城南側的燕云十六州,以其堅固的城池、巍峨險峻的山脈及橫貫交錯的大河構成了戰略上又一道防線。燕云就是長城防線的有力依托,與長城構成唇亡齒寒、互相支持的關系。有燕云長城才能發揮威力。
而這里對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戰略上地位更加的重大。
占據燕云十六州后,徹底改變了他們在與中原王朝軍事斗爭的被動局面。北方游牧民族政權,雖然軍事力量較強大,但他們沒有先進的文化制度,更沒有固定的財力收入。由于自身政權制度的限制,在與強大的中原王朝斗爭過程中,要么是取得暫時的軍事勝利,要么被強大的像漢唐那樣的中原王朝徹底擊垮。但占據燕云十六州后,這一局面徹底改變。通過燕云十六州這一窗口,他們開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觸中原文明,學習中原先進的生產方式。
遼國之所以能強大起來,就是他們占據了燕云之地,吸收了漢民族的文化知識,才能存在多年的。隨著燕云十六州劃歸契丹,與之而來是大量漢人給遼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改變,農業經濟取代游牧經濟一躍成為契丹的主要經濟形式。燕云地區是契丹的農業經濟中心,也是主要的賦稅來源地。僅燕京析津府一地“兵戎冠天下之雄,與賦當域中之半。”
此外,燕云地區眾多的漢族人口,為遼國提供了大量的兵源 是遼的重要兵源地。
不然只是契丹人怎么可能再和女真人作戰時聚集起七八十萬的兵力來。
燕云之地這么重要,自然要有重兵駐守守燕云就要守住北部的長城 其中這里五關最為重要。
渝關也就是后來的山海關,導致后來清兵入關的地方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里也是要抵御隨后而來的金人的重要關口。在拿下燕云之后花榮令屠龍營副將百勝將韓滔帶領原屠龍營的一千五百士卒和三千倭國番兵駐守。一營火器大炮物資都給予配置好了 立刻過去接受地方,花榮的命令是,只求守關不失,不用出戰。
古北口那里是恨天營副將天目將彭玘帶帶領一千五百恨天營士卒和三千倭國番兵駐守 同樣各種武器都是配備齊全。
金坡關是內關 由忠勇營的副將危月燕胡春帶領三千番兵駐守。
松亭關由瘋魔營副將潘迅帶一千瘋魔營將士和三千番兵駐守。
這里燕京周圍的長城關口就剩下也是內關的居庸關了。這里花榮也是有駐守的人選了。
托塔天王晁蓋雖然被花榮命為青州知州,統領一方大州,可是他并不想在那安逸的地方多待,反而希望到邊界駐守。用他的話說自己什么水平自己知道,要是守個城什么的還可以 治理地方真的是不在行,也耐不住性子。
本來梁山出兵河北之時,晁蓋就要跟著來,讓山寨再派個人過去擔任知州。不過被花榮否決了。
青州那里雖然不是邊境州郡,可也是京東東路那里的中心位置,在那里駐兵,四面有危險了,都可以緊急支援,需要一個能拿的住、有擔當的人在那。
不過現在燕云這里更是重要,花榮和兩位軍師討論過后,也就同意讓晁蓋過來了,駐守同樣至關重要的居庸關這里。同來還有青州兵馬都監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他們三個認識許久,也搭檔了一段時間,目前看來還不錯。
三人之中晁蓋和朱仝的人品,花榮是信得過的,兩人就是那種就算是守不住關了,也不會棄關而跑的那種人,凡事義氣為先。做治理官不是很好,做個守將到是不錯。有他們在居庸關駐守,花榮是放心的。至于雷橫,就算是個填頭吧。
燕云這里現在主要就是防備女真人入關的,至于契丹人本來就不怎么樣了,是沒有兵力攻打強關的。現在遼主又被俘虜了,怕是遼國僅剩的中京那里遼國貴族正忙著爭權奪利,推舉新帝呢!
說起燕云之地的兵力,還有一支兵馬,花榮比較頭疼。這支兵力人數還不少,足足又兩萬四千人,乃是剛組建兩年的部隊——怨軍。
這支部隊是由因金人侵占了遼東京地區,而逃回來的漢人組成的,應該戰力是跟不錯的。本來就是為了抱怨金人侵占了他們原先的土地,用于復仇的。
只是這些漢人組成的軍隊,對于遼國的怨恨和對金人的怨恨是差不多的,還沒和女真人開戰,反倒是先和遼國起了幾次沖突。只是都鬧得不大。之后和女真人戰了一場,也沒打贏,損失了四千余人,軍隊數量由原本的兩萬八千人變作了兩萬四千人,分為八個部分,由郭藥師,董小丑,羅青漢,董中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龐小強統領。
這些人原本駐扎在渝關處,由耶律余睹總領。林沖帶著遼主耶律延禧的詔書過去時,耶律余睹直接出門往遼國中京逃走了。剩下的怨軍八個統領討論了一下,就決定了投靠梁山的事情。
他們想著都是漢人,怎么也比在契丹人的手下要強吧!可是花榮卻是知道這支軍隊的劣跡的。從一開始屬遼國的軍隊,不幫著對抗金國,反而凈坑遼人,反叛的人不斷,后來投靠趙宋,確實是領著趙宋的軍隊直入燕京這里,可是趙宋十萬大軍竟然沒能拿下來。后來金國打來,就又反過頭來投靠了金人,引領金人進攻趙宋腹地,直接為了汴梁。本來這支軍隊就是這么一個先后侍奉三國,反復無常的軍隊。給誰誰能放心的用啊。而且這支軍隊的紀律也是堪憂,鬧事,侵擾百姓那都是家常便飯。
現在這支軍隊到了自己手中了,花榮也不能不要,人家主動投靠過來的,不要不是傷人心了么,而且軍中都是青壯之士,好好訓練一番,不難成為強軍,只是思想紀律要徹底的扭轉過來才行。
花榮在知道有這么一支軍隊后,就傳令梁山本部的智多星吳用和鐵面孔目裴宣趕過來了,吳用改建其思想,裴宣就是改變其紀律,另外林沖所部也是暫時駐扎渝關,和百勝將韓滔一起震懾著他們。
等訓練好了在分別派往各處駐扎,將他們一分為八,分開來駐守,減少聯系再說。
說起來這個時期的軍隊真的是挺奇葩的。這一支怨軍在三國之間來回擺動算是一個。還有一支也是遼國的,名為瘦軍,都是用契丹族和奚族難民組成的。難民么,吃不飽穿不暖的,身材瘦小,也就五七千人,而且遼國現在的給養也跟不上了,組建了軍隊,可是吃的和以前還是差不多,只能自行解決給養問題,他們能從哪里弄來糧食,自然是搶掠百姓的,可這就不可避免的與百姓發生了沖突。這支軍隊的建立非但沒有增強多少的實力,反而丟失了百姓的根基,增加了治下百姓的負擔和災難。
而且最詭異的是,這支士兵瘦弱不堪,數量不過數千的“瘦軍”,竟然在耶律大石的率領下,輕而易舉得擊潰北宋童貫率領的10萬宋軍。這怎么說呢,是趙宋太過不堪一擊了么,還是領導者太過昏庸了?
不過這瘦軍現在可不在燕云這里,而是在遼中京那。花榮也就沒有機會見識見識了。
遼國現在丟失了燕云之地,南京和西京一同丟失,東京被金國打下,上京那里也在作戰。五京中也只有中京還算是安穩在手。只是按照現在的情況看去,上京被破,一馬平川的中京也是難以幸免的。
天才一秒:m.dushu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