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01章

  面對李福和毫不掩飾的欣賞,陳逸雖然表面淡定,但是心里卻是尷尬的不行。

  按照正常發展,香江隨著人工成本增加,制造業肯定會受到嚴重的沖擊,別說制衣業,其他行業一樣,十成能活下來一成就不錯了。

  香江經濟越繁榮,制造業越存活不下去。

  為什么?

原因很簡單  香江制造業大多從事的是低端產業,技術含量較低,利潤也低,人工成本一旦提高,企業沒有利潤空間,自然而然無法生存。

  這一點,不光陳逸這個后來人看的清楚,像李福和這樣的大佬心里其實也明白,金融行業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市場核心,沒有那個行業比金融行業更清楚經濟市場走向。

  李福和作為東亞銀行的總經理,李氏家族又是銀行世家,這一點他不會不明白,不會看不清楚。

  不過,香江制造業活不下去,不代表企業家活不下去,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乏機遇。

  香江在后世能夠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其背后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內陸。

  作為內陸早期的對外窗口,香江背后擁有內陸超過十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人口紅利支持。

  大家所熟知的前店后廠模式,不僅養活了無數香江企業,同時也帶動了內陸早期經濟發展。

  前店后廠:

  八九十年代,港澳地區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承接海外訂單,從事制造和開發新產品、新工藝,供應原材料、原器件,控制產品質量,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

  而株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制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港澳在前,株江三角洲在后,兩地彼此緊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稱為“前店后廠”。

  前店后廠,這種獨特的經濟模式,充分利用了兩地的互補優勢,實現了強強聯手,促進了兩個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

  八九十年代,株江三角洲地區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外資(珠江三角洲地區引進的外資中,港澳地區的占74以上)。

  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對勞動力數量要求較多的加工制造企業,如紡織和服裝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玩具制造業等。

  株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的大量輕工業產品,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促使株江三角洲地區貿易國際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而香江在這個過程中,也趁勢完成了轉型,重心偏向金融服務行業,一舉替代島國第一大城市東京,成為繼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之后的亞洲金融中心。

  可以說,香江制造在內陸改革開放以后,其企業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反而憑借內陸的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更上一層樓,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些陳逸肯定不會傻乎乎的說出來。

  當然了,就算他說出來,也沒有人會信。

  畢竟涉及到政治,尤其是大國政治,你不是隨便一個普通人能夠了解到的。

  李福和滿意的點頭道:“分析的很到位,目光看的也很長遠,不得不說,我之前小看你了。”

  李福和說完,轉過頭看向自己侄女,見對方也是一臉驚訝的表情,心里不由生出一個想法。

  不過,這個想法暫時還不能說出來。

  “你們在這坐會兒,我去叫人拿點東西過來。”

  說完,李福和就把兩人獨自留在了辦公室。

  等李福和出去后,陳逸轉過頭看向李薇婭,擺出一副自戀的表情,道:“你再這樣盯著我看,我真的會變驕傲。”

  “德行”李薇婭白了其一眼,隨即收回目光,轉移話題道:“你說,我二伯他會答應嗎?”

  剛剛說了那么多廢話,陳逸口渴的不行,連喝了兩杯茶,才道:“不敢說百分之百,但至少九成。”

  說完,陳逸發現李薇婭又死死的盯著自己看,不禁奇怪道:“干嘛又這樣看著我?”

  李薇婭滿頭黑線:“你拿了我的杯子。”

  陳逸大方的擺手道:“不要緊,我不介意你喝過。”

  李薇婭:“……”

  李薇婭被陳逸的無賴給打敗了,決定不在跟他說完。

  李薇婭不說話,陳逸也樂得清閑,剛剛他說了那么多,說的口干舌燥,也不想在巴拉巴拉。

  沒有讓兩人等待太久,李福和出去一趟后,手里拿著幾分資料走進辦公室。

  李福和將幾份資料放到陳逸面前,開口道:“這里有五家服裝廠,其中三家擁有成衣出口配額,同時五家服裝廠在香江有十到幾十家門店,你可以從中挑選出一家。”

  說完,李福和不由提醒道:“量力而行,不要太貪心。”

  陳逸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步子邁太大,扯到蛋就不好了。

  李薇婭見狀,也伸手拿了一份資料,認真的看了起來,香江成規模的服裝廠,基本上都是百人以上,百人以下的服裝廠,基本上都不可能擁有成衣出口配額。

  只有幾百人,上千人的服裝廠,才擁有成衣出口配額。

  雖然制衣業在香制造業占據很大部分,人數量也最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以兩三個人的裁縫鋪為主。

  五份資料,陳逸只看了三份,沒有成衣出口配額的服裝廠,他一眼也沒有瞧,香江數百萬人口,雖然市場也不小,但是能夠承受幾十上百塊錢一件衣服的群體并不多。

  所以,海外市場是一定不能放棄的。

  沒有成衣出口配額,那么生產出來的衣服,就只能賣給出口商,這樣不可避免會產生中間商賺差價。

  這一點是陳逸不允許的,其他三份規模都在三百人以上,同時還有二十到五十家不等的門店,價錢也在他能接受的范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