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樂毅膺重任

  函谷關,是秦國最為重要的東大門,同時也是秦國進入山東的必經之地,車水馬龍,非常熱鬧。

  關外,一車轔轔駛來,正是樂毅的車。

  “函谷關到了。”樂毅掀起窗簾,打量著雄偉的函谷關,眼中精光閃閃,道:“久聞函谷關險要,果是不假。有此關在,秦國就是高枕無憂也。”

  函谷關是秦國的東大門,秦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得極為堅固,可以說是固然金湯,只要函谷關在,秦國就不用擔心。而歷史的發展,恰擒好的詮釋了這點,山東之地多幾次合縱,出動數十萬大軍進攻秦國。秦國一旦不敵,就依托函谷關而守,拖下去,最終把六國合縱給拖散了。

  打量一陣函谷關,樂毅又是慨然而嘆:“想我樂毅本魏人,本想用于魏,然魏國不用,不得不入趙;趙雖有武靈王這樣的雄主,亦是不用我樂毅,不得不遠走弱燕。昭王慧,識我樂毅于不得意之際,委我重任,樂毅方得一展胸中所學,把弱燕治理成強國,出兵伐齊,幾滅齊國也。然,燕王昏昧,不識樂毅之謀,葬送大好前程,樂毅不得再歸趙。趙雖尊榮我,厚遇我,卻是閑置我不用。如今,樂毅來日無多,卻不得不再踏上入秦之路,此誠命乎?”

  樂毅一生歷經艱難曲折,這也是戰國之際求一用武之地大才的共同經歷。樂毅還算是幸運的,只是不用他,沒有人折辱他的身心。象張儀和范睢,在山東之地不僅沒能得到重用,還差點丟了性命。

  正感慨間。只見一國異常雄偉大氣的王車駛來,樂毅只覺這車很眼熟,似乎在哪里見過似的。

  正驚疑之際,只見李斯和韓非快步而來,沖樂毅恭恭敬敬的施禮。道:“李斯、韓非見過先生。”

  “李斯?韓非?”對這兩個才智不凡的后生晚輩,樂毅是印象深刻,在掄材大典時就對他們格外欣賞,頗有些不解的問道:“你們怎生來到這里?”

  “稟先生,李斯與韓非奉秦王之命,前來迎接先生。”李斯口齒便給。而韓非結巴,這番話自然是由李斯來說了。

  “這么遠?”秦昭王竟然派人到函谷關來迎接,還真是出乎樂毅意料,不由得大是驚訝。

  樂毅知道若他入秦的話,秦昭王一定會隆重迎接他,可是。也沒有隆重到這種程度吧?函谷關,這可是數百里上千里之遙了,古往今來,迎賢就未有如此之事。就是周文王禮遇姜太公也沒有這么隆重吧?

  “這車是王太孫的用車,也就是穆天子西巡之車。秦王本想派王車前來迎接先生,可是遍尋國中車,未有一車如穆天子車尊榮。”李斯躬身施禮。道:“請先生上車。”

  秦異人的用車是周穆王當年西巡之車,遍觀天下間,還真找不出一輛比這更尊榮的車了,哪怕是七大戰國國君所用的王車也是比不了。

  這車畢竟有數百載的歷史了,并且還有那么非凡的經歷,七大戰國的王車能有嗎?

  “原來如此。”樂毅恍然,怪不得有些眼熟,原來是秦異人的用車。

  “好!”穆天子車的名氣太大了,即使樂毅這樣的大才也是怦然心動,欣然應允。

  李斯和韓非扶著樂毅上車。陪侍在側。

  穆天子車朝咸陽行進,李斯這才向樂毅稟報,道:“稟先生,王太孫將在百里處迎接,太子將在五十里處迎接。秦王將在三十里處迎接。”

  “謝秦王!”樂毅站起身,沖咸陽所在方向抱拳行禮,很是激動。

  王太孫、太子和秦王三人,是秦國的掌控者,三人皆出城相迎,這是何等的禮遇?即使樂毅一生得到的禮遇不少,也沒幾次能有如此之重了。就是燕昭王禮遇他,也不過如此了。

  重新坐下來后,樂毅問起李斯和韓非在秦國的情形,還有秦異人征戰之事,二人一一回答,樂毅又是好一通感慨。

  到了離咸陽百里處,秦異人在這里相迎。

  “見過先生。”一見樂毅的面,秦異人快步上前施禮,極為恭敬。

  樂毅對秦異人有大恩,可以這樣說,若不是樂毅,就不會有今日之秦異人。秦異人舉辦掄材大典,對他幫助最大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清夫人,一個是樂毅。清夫人幫秦異人把掄材大典從信陵君手中奪過來,樂毅幫秦異人邀來荀子和公孫龍子。若無樂毅相幫,以當時秦異人的身份地位名望,是無法邀來荀子和公孫龍子這樣的泰斗,那么,掄材大典就不會那樣隆盛,秦異人的名頭就不會如此響亮。

  正是因為秦異人成了天下第一名士,秦昭王這才對他特別重視,才有今日之秦異人。

  對于樂毅,秦異人是真心感激。

  “呵呵!”樂毅一見秦異人的面,快步上前,執著秦異人的手,打量秦異人,特別歡喜,笑道:“王太孫,我們又見面了。”

  對于樂毅來說,秦異人既是他的知己,又是他寄予厚望之人。秦異人在第一次見到樂毅的時候,就能說出樂毅的心病,能理解樂毅“化齊之策”的苦衷。

  要知道,“化齊之策”倍受世人詬病,能理解樂毅苦衷者少之又少,秦異人敲能理解,這讓樂毅要不把秦異人引為知己都不成。

  以樂毅的眼光當然能看到,秦國已經操天大勢于己手,只需要秦國不犯錯,就能一天下,結束數百載的戰亂。而秦異人非常了得,很可能一統天下,樂毅的希望就寄托在秦異人身上。

  此時此刻,再度見到秦異人,樂毅極是歡喜。

  兩人談笑生風,極是舒暢,很快就到了五十里處,太子嬴柱前來相迎。一番禮節之后,接著朝咸陽進發。

  到了三十里處,秦昭王率領文武百官前來相迎。

  “嬴稷見過先生。”不等樂毅見禮,秦昭王搶在頭里沖樂毅見禮。

  秦昭王不稱“寡人”,不說“我”,而是直呼己名,這是對樂毅的器重。

  樂毅與秦昭王見過禮后,又與范銩禮。對于范睢,樂毅是贊嘆不已,這可是一個非凡了得的大才。而且,他的人生道路異常坎坷,雖是大才,卻是不得重用不說,還差點被魏齊害死,讓天下人慨嘆“辱士若此,未之聞也”。

  見過范鐃,樂毅又與白起相見,兩人的見面頗有些讓人意外。

  兩人并未行禮,而是你瞧著我,我瞧著你。然后,就是同時上前,張開雙臂,把對方擁在懷里,使勁在對方背上捶著。

  “哈哈!”突然間,兩人不約而同的爆發出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在當時,天下有一句話說“能敵白起者,非樂毅莫屬”,意思是說能在戰場上與白起交手者,唯有樂毅了。

  可以說,兩人是天驕并世而生,只是因為各種原因,并未在戰場上交手。不過,這不能阻止兩人的神交,兩人雖是初次見面,卻是神交已久,今日一見面,頓生知己之感,惺惺相惜,仿佛已經是數十載交情的老友似的。

  “人言‘能敵白起者,非樂毅莫屬’,你二人是并世天驕,如今,皆歸秦了,寡人之幸也!秦之幸也!”秦昭王把白起瞧瞧,再把樂毅瞧瞧,歡喜不已,咧著一張嘴哪里合得攏。

  白起和樂毅都是天才,二人在軍事上的才干非常杰出,一生能有一人為臣已經是了不得了,秦昭王如今卻把兩人都網絡了,還有比這更讓他歡喜的事嗎?

  秦昭王上了穆天子車,然后把白起和范睢請上去,陪著樂毅。這駕車之事就著落在秦異人身上了。本來,秦昭王要親自駕車,樂毅再三推辭,他不敢當。

  再者,秦昭王年歲大了,這駕車之事他是不是能勝任還在兩說。

  秦昭王不能駕車,自然是要太子代勞。只是嬴柱身子骨太弱,他無論如何不能駕車,這駕車一事就只能著落在秦異人身上了。

  對這事,秦異人倒不推辭,因為這是樂毅,是讓他心折的樂毅,更何況樂毅對他有大恩,為他駕車也無不可。

  樂毅的名聲太響亮了,趕來迎接的秦國國人庶民太多,官道兩旁全是熱情的秦人,呼喊著樂毅的名字,這讓樂毅格外激動。

  “秦人質樸、熱情,果如斯也!”樂毅看在眼里,大是感慨:“山東之地罵秦為虎狼,何其誤也!樂毅一路所見,秦人質樸、敦厚、熱情、勤于稼穡,安居樂業,此王道氣象,秦將一天下也!”

  秦國一直是山東之地謾罵、貶低的對象,在山東之地嘴里,秦國就是虎狼,就是殘暴不仁,真正能夠看到秦國可貴之處者少,最有名的就是荀子了,他不僅贊揚秦國,還得出秦國必將一天下的結論。

  正是因為如此,荀子雖是“儒家六宗”之一,曾經一度不被儒家承認。

  到了王宮,秦昭王舉行了盛大的酒宴,歡迎樂毅的到來。

  這次酒宴很隆重,很奢華,比起秦異人班師歸來還要勝上三分。

  這又讓樂毅感動不已。

  要知道,秦國崇尚節儉,秦昭王是出了名的節儉之君,一餐飯不過一份肥羊燉、一些餅,一碟蒜泥、苦菜,就是酒也不過三爵。象今天這般奢侈的事情,在秦昭王一生中絕無僅有,這都是因為樂毅之故,要樂毅不感動都不成。

酒宴罷,秦昭王把樂毅請到上書房,沖樂毅躬身見禮,道:“秦欲一天下,結束數百載戰亂,還請先生教我。”。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