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哀兵必勝(下)

  百年前,也就是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吳起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秦國面臨亡國之禍,那時的秦人就是唱著這首軍歌,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收復河西之地的征程。雖然魏國非常強大,秦國弱小,可是秦人從未退縮過,他們這一打就是上百年,傷亡不知幾多。

  那時候的情形與眼下的情形差相仿佛。秦昭王和嬴柱剛剛死去,尸骨未寒,還未下葬,五國聯軍就來了,這對于秦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這首軍歌激起了他們的戰意,令他們士氣高昂,他們的血液沸騰了!

  經過王翦的激勵,秦軍的士氣已經很是高昂,戰意熾烈,再唱響這首誓言似的軍歌,秦軍的戰意不斷攀升,一股如同實質般的殺氣充塞在天地間,秦軍銳士的眼睛充血了,比起兔兒眼還要紅,他們的殺機已經達到巔峰。

  秦軍的這種變化太出人意料了,信陵君看在眼里,不由得大是詫異。

  “這……虎狼秦人怎會這樣呢?他們不是應該士氣低落,軍心不穩嗎?誰能告訴我,這是怎生的事?”信陵君就是想不明白秦軍的變化,打量著一眾人。

  然而,魯仲連他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樣的想法和信陵君一個樣,連喪兩君這對秦國的軍心士氣打擊極為沉重,秦軍應該士氣低落,軍心不穩才是。眼中所見的,卻是恰恰相反,秦軍的士氣高昂,戰意熾烈,要不是親眼所見,就是打死他們也不會相信。

  “明白了!明白了!”唯有侯嬴張大了嘴巴。一臉的震驚,臉色大變。

  “你明白什么了?”信陵君把侯嬴那副見鬼的表情看在眼里,沉聲問道。

  “這是哀兵必勝!哀兵必勝呀!”侯嬴幾乎是吼出來的,額頭上的冷汗涔涔而下。

  “哀兵必勝?”信陵君嘀咕一句,眼睛猛的瞪圓了,一臉的緊張與驚懼。

  信陵君一直做著美夢,要打敗秦軍,要攻破函谷關,要攻入關中。要滅了秦軍,建立不世功勛。然后挾不世奇功回魏國去逼宮,當上魏王,他一門心思往好的方面去想,就從未想過“哀兵必勝”這道理。

  如今。得到侯嬴提醒,猛的想明白了,深知哀兵的可怕,由不得他不懼。

  “這……這……”同樣感到驚懼不安的還有魯仲連。

  對于魯仲連來說,他這個“最后的縱橫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縱橫天下,卻是費盡心力,就沒有一次合縱成功。如今。蒼天開眼,給了他合縱的良機,他終于合縱成功了,而且還很可能打敗秦軍。改寫合縱從來不能打敗秦軍的歷史,成就不世美名。他也是朝好的方面去想,就沒有想過不好的事兒,乍聞侯嬴之言。不由得大是驚恐。

  這場面已經夠讓信陵君和魯仲連驚恐不安的了,然而。侯含嬴說出來的話更加讓他們害怕,只聽侯嬴道:“秦人善用哀兵,穆公報晉,孟明視三雪晉恥,就是用哀兵致勝的呀。這次,秦國也是用的哀兵,這麻煩大了。”

  這話一出,信陵君和魯仲連原怦怦跳的小心肝差點蹦出了胸腔。

  縱觀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確是最善于用哀兵的,最有名的就是秦穆公報晉和孟明視三雪晉恥了。

  秦穆公報晉是因為在晉國大災之年,晉國請求秦國借給糧草,秦穆公同意了,借了很多糧草給晉國,晉國得到這批糧草方才度過危機。

  然而,沒過幾年,秦國又遇到大災之年了,秦國請求晉國歸還糧草,晉國賴帳了,不還。不僅不還不說,還口出狂言,把秦穆公和秦國一通侮辱,這激怒了秦穆公,發兵討晉。

  晉國這事兒做得不夠地道,很不得人心,秦人人人皆有死戰之心,這一戰的結果不用說了,晉國大敗虧輸不說,就連晉君也被秦國活捉了。

  孟明視就是百里奚的兒子,全名叫百里孟明。此人是百里奚在落拓時所生,孟明視自小與別人不同,他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棒,喜歡打打殺殺,到了百里奚成了秦國丞相后,又把孟明視母子找回來。自此以后,孟明視就在秦國如魚得水,混得不錯,而他人也有不凡的才干,武皆通,很得秦穆公器重。

  可惜的是,他一連三次敗于晉國之手,更有一次被活捉了。回到秦國之后,孟明視痛定思痛,決心要報晉恥,散家財,大練軍隊,直到軍隊練成,率領秦軍攻打晉國,晉國不敢應戰,只能避其鋒芒。

  這是春秋時期非常有名的故事,在戰國時代廣為流傳。

  侯嬴在這時節提起這兩件秦國用哀兵的事兒,無異于雷霆轟鳴,震得信陵君和魯仲連腦中嗡嗡直響。

  就在信陵君和魯仲連驚懼之際,秦軍已經發起了進攻。

  秦軍不進攻則已,這一進攻比起往昔任何一次更加猛烈,更加可怕。

  黑壓壓的秦軍如同洶涌的海潮般,對著聯軍軍陣就沖了過來,汪洋姿肆,不可阻遏。

  “這……虎狼秦人怎生如此可怕?”

  “虎狼秦人打來了,我們打得過嗎?”

  “我與虎狼秦人打過好多次仗呢,就從未見過虎狼秦人是如此的可怕,太可怕了,他們不是人,他們不是人,他們是一群虎狼,真正的虎狼。”

  “虎狼?就是虎狼也沒有他們可怕呀,這仗沒法打了,快逃吧,逃啊。”

  聯軍士卒中不乏老卒,他們沒少與秦軍交手,據他們豐富的經驗得出結論,眼下的秦軍最為可怕,比起虎狼還要兇狠,還要殘忍,令人心驚膽跳。

  原士氣高昂,戰意熾烈的聯軍士卒,一見秦軍這不要命的兇狠樣兒,嚇得不輕,尖叫聲響成一片,哪敢應戰,轉身就逃。

  一有人逃走,立時就有人仿效,只一會兒功夫,陣勢就亂了。

  聯軍原就是烏合之眾,沒有統一的號令,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不能協調,這一逃就不得了。一開始的時候,不過是你推我擠,為的就是爭得一條逃生之路。可是,人太多了,一時間哪里能找到逃生之路,為了活命,就有人揮起武器砍殺起來。

  此時的情形已經夠混亂了,這一砍殺不要緊,如同冷水滴到滾油中,立時就炸了。不計其數的人開始對殺起來,一時間,叫嚷聲、砍殺聲、慘叫聲……響成一片,亂得不能再亂了。

  若只是如此的話,或許聯軍的傷亡不會太大,遺憾的是信陵君自詡為精通兵道,然而他是徒有虛名,這陣勢很成問題,有些凌亂,更是不得其法,阻斷了聯軍的逃生之路,唯有混戰一途了。

  “這……”王翦站在云車上,指揮秦軍進攻。令王翦意外的是,秦軍還在沖鋒的途中,還未與聯軍接觸,聯軍就亂了,這實在是出人意料,王翦反倒愣住了。

  依王翦想來,秦軍雖是哀兵,無不愿死戰,這一仗肯定是勝定了。不過,就算秦軍要勝,那也得有一場苦戰嗎?聯軍好歹也有五十五萬人馬,而且他們趁著秦國連喪兩君之際出兵,這軍心士氣一定不錯,打一仗是必然的。

  饒是王翦才智不凡,也是沒有想到,秦軍還在沖鋒的途中,聯軍就自個兒亂了,要他不驚訝都不成。

  王翦就是王翦,這愣怔只存在極短時間,很快就清醒過來了,邪氣的一笑,道:“天助大秦也!我王翦要是讓你們走脫一人,我就不叫王翦了!”

  主意一定,王翦立時改變戰術,手中令旗一揮,秦軍騎兵立時馳出,拉開了一個大網,從左右兩側對著聯軍包抄上去。

  一般來說,騎兵要到關鍵時刻才會出動,不會這么早投入戰斗。只是眼下情形有變,騎軍必須得極早出動,切斷聯軍的退路,不使聯軍逃走。

  秦軍騎兵的行動非常神速,如同旋風般,從左右兩翼包抄上去,凡有逃走者,全部成了秦軍騎兵劍下亡魂。沒過幾多時間,秦軍騎兵就在聯軍背后合攏了,也就是意味著,聯軍的退路被切斷了。

  在派出秦軍騎兵的同時,王翦令旗不停揮動,秦軍開始變陣,變成一個彎月形的陣勢。這種陣勢在戰場上很少使用,一般來說,兩軍接戰之初都要正面硬撼一陣子,幾乎是堂堂之陣間的碰撞。這種彎月陣勢沒多大用處,不過,眼下這情形,彎月陣勢最有用處。

  王翦的目的是驅趕聯軍,把聯軍朝中間擠壓,讓他們互相砍殺,互相踩踏。

  如此做的好處就是,不需要秦軍砍殺,聯軍就會死傷慘重。另一個好處就是秦軍只需要負責殺漏網之魚就是了,這樣的戰果會更大。

  王翦不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他這一辦法極為正確,秦軍就象牧羊人而聯軍就象被牧放的羊羔,秦軍要把他們朝哪里趕聯軍就去哪里,秦軍要他們什么時間去他們就得什么時間去。

  這些被秦軍驅趕的聯軍士卒你擠我擁,你推我擠,連轉個身都困難。為了活命,不得不拼命的砍殺。

  不砍殺?不砍殺就只有死路一條,或許不會死于同伴的刀劍之下,卻會被同伴踩死。

  在這種情形下,不砍殺也得砍殺,一時間,聯軍放開了手腳互殺,死傷慘重。人,已經不能叫人了,好象堆好的稻草被推倒似的,只一會兒功夫,地上的尸體就是厚厚一層。

  “嘩嘩!”鮮血來不及浸入土里,匯成一泓泓血湖,涌動間發出歡快的流水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