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66章 賈詡自保,月英立誓

  兩千兵馬從古城帶出的糧食慢慢告罄,關羽張飛都勸劉備離去,可是劉備還是堅持,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那高士再次光臨酒館,聽說劉備在店中等候自己十余日,感動不已,兩人到小間敘談。請:。

  此人正是隆中諸葛亮。

  酒館二樓有竹屋,臨高望遠,清幽別致,炎炎夏日,兩人在清涼竹屋中交談。

  劉備向諸葛亮訴說了自己身為皇叔,眼見漢室江山傾覆,國賊當道,暴主肆掠,一心匡扶漢室的報國之志,

  諸葛亮感慨不已,向劉備分析天下大勢。

  “自董卓以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如今孫氏一統江東,孫策雖死,孫家威望仍在,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江東根基穩固。

  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勝負未分,而無論誰勝,都是北方霸主,得天下之勢。

  西川劉璋中道鼎興,雖根基不穩,民心不附,早晚崩殂,然兵鋒正盛,暫難圖之。

  西涼為先秦舊地,東連長安,南通巴蜀,西靠羌戎,北依大漠,始皇因據關中肥沃之地,得西涼驍騎而縱橫天下,此用武之國。

  然西涼軍閥割據,馬騰韓遂最強而其心不合,韓遂殺馬氏子,奪馬氏妻,驅馬騰于武威,此為死仇,雖有曹臣鐘繇勸說,其面和心亦不和。

當年董卓據三十萬西涼精騎而據守虎牢,庸人耳,西涼騎乃天下第一騎兵,將軍若得,可縱橫天下,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暴虐。不思體恤民生,蠻暴誅殺,百姓懼怕而蟄伏,心卻未附,遲早內亂生起。禍連整個荊益大地。荊益智能之士莫不思得明君。

  西塞長安,關中沃土,群雄割據,雖有鐘繇發信于雍州。得暫時太平,若官渡大戰,袁紹勝,此天所以滋將軍,據潼關而守。袁軍難以西望,若曹操勝,曹操吞并河北需待經年,長安可徐圖之。

  將軍乃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據有涼州,秣兵厲馬。經年之后,馬踏長安,待益州亂起,傾兵而出,巴蜀可收。將軍坐擁雍涼,徐圖荊州。

  我料那時,袁紹曹操必一人主中原河北,孫氏跨江東。或趁亂取荊襄之地,將軍據有雍涼與巴蜀。北遏潼關,南遏魚腹,與北方霸主及江東孫氏成三足鼎立之勢。

  而將軍獨得先秦王霸之地,據天下之險,俯瞰天下,將軍只需西和羌戎,南撫夷越,北安大漠,內修政理;擇天時出兩關,霸中原,入荊州,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平靜說完,劉備沉默良久,“得先生教誨,令備豁然開朗,唯有兩處為難之事,西涼馬騰,素來忠義,乃伏波將軍馬援后裔,數年前就曾率兵入長安,營救天子,不久前還同備一起受天子衣帶血詔,安忍圖之?

  先生之策,甚為明晰,但是西川劉璋,兵鋒鼎盛,文有法正李嚴黃權,武有張任黃忠嚴顏,其人堪為雄主,又是皇室后裔,若是能保得荊益二州,如之奈何?”

  “哈哈哈哈。”諸葛亮羽扇拂動,輕聲笑道:“將軍所慮,馬騰乃漢室忠臣,不忍圖之,然馬騰與韓遂不和,且其人草莽,無明主之風,將軍不取西涼,難道讓國賊曹操,暴主劉璋去取嗎?

  劉璋據有荊益,所以不敗,乃兩世經營巴蜀,根基牢固,然劉璋倒行逆施,早晚必被荊益豪杰所擒,將軍當可無慮,呵呵,若是將軍實在擔心,劉璋真的能保得荊益之地。

  然將軍據有雍涼,扼潼關陳倉,據險而守,當可聯合劉璋,并力東向,劉璋入江東,將軍霸中原,最后與劉璋一決雌雄,劉璋根基飄搖,外強中干,而將軍宅心仁厚,仁者無敵,得天下者,亦必將軍。”

  “先生之言,真如醍醐灌頂。”

  劉備漂泊數年,始終在征戰殺伐之間,從未對天下有如此明晰的認識,也沒想到自己一個流落軍閥,能有如此前景,直嘆諸葛亮大才,懇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再三推辭,終于應命。

  諸葛亮出山,正逢黃月英出兵樊城,宛城長安兵馬齊出,是以劉備率軍隱伏青泥隘口以南群山,待得青泥隘口之兵被曹羨調去樊城,諸葛亮獻計劉備,打著川軍旗號,傾兵而出。

  長安守軍不過千,見川軍來襲,望風而逃,劉備憑著區區兩千兵馬,據有偌大長安。

  劉備廣行仁義,釋放長安原來所有囚犯,遇一人,名龐元,出獄之時,驕狂不已。

  “我本棲息此地,牢獄亦我得所,心且快哉,皇叔把我放出來作甚,我是不會感念皇叔恩德的。”龐元鼻孔朝天,不可一世。

  張飛聽得大怒,就要把龐元再抓進去,被劉備攔住,劉備見龐元性情狂傲,面目丑陋,也甚不喜,由得龐元去了,待諸葛亮巡城回來,劉備描述了龐元其人,諸葛亮大驚。

  “此乃荊襄名士,才智遠甚于我,皇叔豈可怠慢,此人名叫龐統,道號鳳雛,皇叔得之,勝得百萬雄兵。”

  劉備大驚,率張飛關羽追出二十里,終于追上龐統。

  劉備勸龐統歸附,張飛也被叫來道歉,龐統卻執意離開,最后劉備無奈,送良馬壯行,龐統深受感動,終于回馬參拜,表示愿意投效劉備,但是只有一個條件。

  “先生請講。”

  “在下居皇叔帳下,只叫皇叔,不稱主公。”

  劉備疑惑,這個條件倒是奇怪,可是既然肯為自己效命,那皇叔主公又有什么關系,劉備欣然允諾。

  龐統騎馬跟隨劉備回到長安,一路向東南荊襄方向眺望,劉備再次疑惑,“先生何以頻頻南望?”

  龐統大笑:“哈哈,皇叔要成帝業,荊襄天下之腹。焉能不望?”

  “先生高瞻遠矚,實乃大才。”劉備欽佩不已。

  踏進長安城門,龐統最后向東南方向望了一眼,“若荊益當真變亂,主公無立錐之地。我龐統愿為你取西涼。此地少豪族,民風彪悍,獨服武力,主公當如魚得水。縱橫天下。”

  劉備以國士之禮相待龐統,問龐統時局之事,龐統笑問:“長安乃大漢兩百年故都,關中之地肥沃,皇叔是打算長據于此嗎?”

  張飛大聲道:“先生這不是廢話嗎?長安這么好。我們好不容易打下,不據待何?難道拱手讓出去啊。”

  “不得無禮。”劉備呵斥張飛一聲,對龐統道:“先生有何高見?”

  龐統笑道:“長安雖好,卻有三弊……”

  宛城鐘繇,心急如焚,如今曹氏領地西南大亂,浩劫不下于當年呂布奪兗州。

  樊城兩戰,五萬兵馬喪失,樂進自殺。曹羨被俘,自己帶五千兵馬狼狽逃回宛城,現在只要劉璋率一支偏師到來,就可取下宛城,而在川軍兵鋒面前。許昌洛陽汝南陳留,幾乎都是待宰羔羊。

  最可氣的是,當初與丞相青梅煮酒,兩占徐州的大耳賊偽君子。竟然趁機奪下偌大長安,曹家已到壘卵之期。鐘繇心亂如麻,方寸大亂,在大堂中來回踱步,不斷拍手,就是沒有主意。

  這時,士兵來報:“大人,執金吾領冀州牧參司空軍事都亭侯賈詡賈先生來訪。”

  “賈詡?”鐘繇眼前一亮,這個跟隨張繡新拜入曹營的謀士,還沒獻過一計一策,但是曾兩敗曹操,必為大才無疑。

  “快,快請進來……不不不,我親自去迎。”

  快五十歲的鐘繇,一個箭步跨了出去,奔向大門,正看見賈詡進來,連忙拜上:“文和啊,文和啊,你來得太是時候了,如今我鐘繇無能,害得西陲大亂,鐘繇死不足惜,可不能害了主公,還請先生救上一救。”

  賈詡身材高大,相貌普通而面容清闕,未著官服,一身樸素的文士袍,看起來倒像是個寒酸書生,丟到人堆里,放到科舉時代,一定有人一眼認出他:“看那人,一定是個科舉落榜的。”

  賈詡就是荀彧派來接曹羨的,本來賈詡這樣的人才,應該為官渡之戰效力,可是賈詡在官渡,什么策略也沒出。

  軍中糧草將盡,曹操問他怎么辦,賈詡先是把曹操夸了一番,什么頭腦精明,用兵勇敢、善于用人,遇事果決,才能遠甚袁紹,最后來了一句,只要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

  廢話一句,曹操表面夸賈詡大才,實則知道他不太愿出力,正好曹羨在宛城,作為曹操的女兒,一般人是勸不回來的,而那些武都看向劉璋,劉璋妻室之爭就這樣塵埃落定,對他們來說,可謂圓滿。

  劉璋身后的蕭芙蓉也松了一口氣。

  “這……”太監正為難,劉璋大喝一聲:“怎么著,本官愿意納曹賊的女兒,他還不愿意嗎?如果不愿,你現在就滾回去……”

  “愿愿愿。”太監連聲道,自己來之前,荀彧可是再三交代,無論什么條件,只要能讓劉璋不北犯都可答應,現在不過是把娶妻改成納妾,何況曹羨還被人家抓著,自己不答應,人也要不回來。

  納妾,最多是折辱曹操一番,太監只能硬著頭皮答應。

  “既然皇叔與丞相已結為秦晉之好,又是同殿為臣,是不是可以罷兵言和,和睦與共?”

  劉璋冷眼看向太監,太監嚇的脖子一縮,劉璋冷聲道:“本官乃大漢皇叔,曹賊居心叵測,豈能同流合污?只是如今羌人肆掠,外患大于內害,暫且不與曹賊計較。”

  “多謝皇叔,多謝皇叔。”太監連連參拜,擦了一把汗,不管怎么說,總算完成使命了,天知道要他來面對這個益州屠夫,背負了多大壓力。

  “不過。”劉璋又道,太監的心一下子提起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