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是楊廷和的內閣。◎◎
換句話的說,這里是他老人家說了算,甚至是毛紀,也必須在楊廷和的掌握之下。
他需要的部屬,而不是榜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做法無可厚非,內閣大臣們不可能個個都如三楊內閣或者是劉健內閣那樣的和諧,既然不和諧是大概率的事實,那么不妨就用強力的手段制造和諧,這個和諧就是,楊學士說你和諧就和諧,你敢有歪心思,他會毫不猶豫的弄死你。
而毛紀犯得錯誤就是,他有點飄飄然了,這不是個好兆頭,楊廷和整垮蔣冕,可不是為了讓你毛紀冒頭,他這是立威,當然,按資歷來說,這次輔終究還是毛紀的,可問題在于,毛紀表現的太早了。
這句話似乎很難理解,可是想想皇帝和太子,那就好理解了,按理說,天下畢竟還是太子的,可縱是老皇帝奄奄一息,你這太子若是敢表現的太過歡喜,怕也得倒霉。
楊廷和要的就是態度,他沒點頭,自然就還輪不到毛紀,當然,楊廷和倒還不至于一棍子把毛紀敲死,剛剛弄了個蔣冕,若是毛紀再出事,難免引人議論,況且毛紀平時還算乖巧,楊廷和只是想借機敲打一下而已。
可就是這么一下不輕不重的敲打,卻是把毛紀嚇壞了,毛紀腦子嗡嗡作響,臉色青白不定,最后小心翼翼的道:“楊公…我…”
楊廷和卻是壓了壓手,打斷了他的話,他微微一笑,道:“老夫知道你有你的難處,陛下平倭,固然有他的小心思。可是你呢,你極力反對,怕也有你自己的私心吧。”
毛紀愕然一下,期期艾艾的道:“我……我怎么可能會有私心,只是一旦起了戰事……”
楊廷和輕輕嘆口氣,道:“你不必再說了,起了戰事,國庫難免收支就要紊亂,再過些時日。你就要接掌戶部,這國庫在別人手里沒什么事,可是一到了你的手里就出現了虧空,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嘛。”
毛紀心里一暖。道:“楊公明鑒,我確實有這個心思,不過另一方面……”
可惜楊廷和根本不給毛紀一點機會,他繼續道:“可是國庫是國庫,你站在戶部的角度上,自然想著的是國庫。可是天子和老夫站在朝廷的角度,想的卻是整個國家。我大明沃土千里,帶甲三百萬,卻有跳梁小丑,肆虐神州。雖是疥癬之疾,可朝廷若是不發兵,豈不是為人所笑?”
毛紀呆了一下,道:“楊公的意思……”
楊廷和卻又微微一笑:“可是話說回來。陛下平倭,和老夫的平倭不同。陛下平倭,先整頓衛所,老夫卻以為,這是徒勞,你說要從長計議,要徐徐圖之,卻也沒有道理,要平倭,就要先有平倭之策,且再看看吧。”
毛紀一開始聽楊廷和極力贊成平倭,心里猛地覺得不對勁,可是后來聽到楊廷和的后半截話,心思總算放了下來,連忙道:“后日按理是廷議,陛下現在如此急切于平倭,內閣這邊的章程他又不滿意,只怕后日的廷議,陛下是要打算拋出來讓大家討論了,我聽說,現在外頭確實有不少風聲,也有不少大臣極力贊成平倭,怕就怕那個時候……”
楊廷和微微一笑,道:“這件事,就不怕問老夫了,你自己心里思量吧,你是內閣大臣嘛,再過些時日就是次輔,難道連這個事都辦不妥”
毛紀精神一振,至少楊廷和沒有反對他的政見,憑著這一點,他就覺得足夠了。
從楊廷和的值房出來,毛紀的案牘上已經積了一沓待擬的奏書,他坐回自己的椅上,卻沒有擬票的心思,突然想起什么,尋來一個書吏道:“徐編撰回來了嗎?老夫這里有一份票擬,要讓他代為抄錄一下。”
書吏是剛剛從待詔房那邊過來的,搖頭道:“回大人的話,還沒有回呢,若是回了,肯定去叫人去翰林存檔,到現在他那值房還是空空如也,要不,小人去請李翰林或是楊翰林來一趟?”
毛紀目光一閃,變得意味深長起來,道:“這就不必了,你下去吧,是了,讓張舒來一趟,斟茶過來。”
那書吏連忙去叫人了。
張舒是通政司的差役,專門負責傳遞票擬和奏書,他和毛紀是同鄉,平時關系不錯,聽到毛紀傳喚,他自然不敢怠慢,連忙斟茶過來,在毛紀身邊候命。
毛紀吃 了口茶,皺眉道:“今日的茶不香。”
張舒緊張的道:“大人,這還是武夷巖茶,都是按著大人的吩咐炮制的……”
毛紀將茶盞放下,撫案道:“茶是好茶,奈何老夫卻非品茶之人。”他眼眸一瞇,道:“徐編撰一直逗留在東暖閣,這事你知道吧?”
張舒心里咋舌,曉得毛大人這是要進入正題了,連忙點頭道:“小人也聽說了,方才遞了些票擬給司禮監的太監,聽說徐謙和陛下說了好一會兒話呢,宮里這些沒卵子的東西,最是津津樂道這個,誰的圣眷好,他們也拿出來吹噓,倒像是他們……”
毛紀沒心情聽他胡扯,道:“陛下若是再見徐謙,你要通報一聲,還有,吩咐一下外頭的人,這徐謙有一舉一動,都要通報,老夫總是覺得,這個徐謙在鼓搗什么東西,小心駛得萬年船,不要壞了事才好。”
張舒嘻嘻哈哈的笑道:“不過是個翰林編撰,大人這樣在意做什么,大人捏捏手指頭,都可以將他碾成粉末,教他死無葬身。”
毛紀冷冷笑道:“你懂個什么,這朝廷多的是給事中制約尚書、侍郎,也多的是言官整倒內閣大臣的先例,經歷了這么多事,老夫再門縫里看人,那就真無可救藥了。”
一份份的傳報,每日按時送到毛紀的手里。
可是毛紀反而越來越疑惑了,事實上,徐謙這幾日的行蹤確實詭異,詭異的有點不太像話,似乎他特意讓人用快馬,去了杭州一趟,具體去做什么,卻是知之不詳。
去杭州……莫不是向明報求援?
毛紀心里有個預感,預感徐謙一定會從中作梗,會橫插一杠子,明報也確實讓毛紀有了那么點忌憚之心,畢竟這份報紙在江南頗有影響,可是他隨即一想,又覺得自己多心,說的難聽些,總共也就三天時間,就算是快馬加急,那也不過是打個來回而已,遠水救不了近火,徐謙最多弄個寫了支持平倭的文章印在報紙上,可只是一篇文章,想要扭轉乾坤,卻未免有點高看他了。
如此看來,這徐謙在明報上頭做文章,似乎還不足以雪中送炭,這東西至多也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倒是有一件奇怪的事引起毛紀注意,這幾日,徐謙一直都往東寧侯府上跑,兩天的時間去了兩次,駐留的時間也不短,下了值就呆在那里,沒一兩個時辰不出來,出來的時候一身酒氣,有時還是陸家的人送回去的。
陸家……
對于東寧侯,毛紀倒是真有幾分忌憚了,大明朝的世家可不能單單看爵位,別看陸家只是一個侯爵,可是已經傳承了六代,可謂枝繁葉茂,在親軍和京師五大營中影響不小,這也是為什么嘉靖給徐謙和陸家賜婚的原因,徐謙是嘉靖的心腹,賜婚陸家,某種意義來說是拉攏陸家,只要穩住了陸家,某種意義來說,新天子足以高枕無憂。
徐謙去陸家做什么?莫不是有什么陰謀……
毛紀狐疑不定的時候,事情倒是水落石出了,據說在徐謙見嘉靖的前一天,徐謙也去過陸家一趟,同樣是吃了許多的酒,呆了一兩個時辰才醉醺醺的回到府上。如此看來,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莫非是自己太過多疑?
這兩個疑點,像是夢魘一樣讓毛紀揮之不去,可是每次理智的琢磨,又覺得背后沒什么深意,徐謙假若當真得了嘉靖授意,想要暗中搗鬼,應該多聯系御使言官才是。可是話說回來,徐謙和都察院之間的關系很緊張,到現在都察院里提到徐謙都是恨之入骨,當年徐謙畢竟得罪都察院有點狠了,大部分御使都清高的很,一向愛說別人是非,可是徐謙從前動過都察院的御使,在這個群體看來,徐謙簡直就是奸賊中的奸賊。
“問題出在哪里呢?”
越是到了廷議臨近,毛紀越是有些不安,可有些時候,他又不禁自嘲的笑了笑,對自己說:“不過是個翰林編撰,怕個什么?老夫宦海幾十年,還怕他一個徐謙?”
第三章送到,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