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官場題目

  看到大宗師如此誠懇的“自我批評”精神,方應物連忙把內疚按下去。大宗師都說了是他自己心境變了品不出茶意,那方應物就不想繼續糾結了。

  不過方應物暗暗感慨道,扮演山人高士角色也不好扮吶。今天他險些兩次出漏子,一次拿反了書,一次拿錯了茶,幸虧都勉強彌補上了。

  這倒不是方應物有這種角色扮演癖好,實在是這次他不得不這樣現身,實屬無奈為之。

  遇到提學官突然來訪這種事,換做正常人,必然欣喜若狂,好似天上掉了餡餅一般,但方應物卻不這么想。

  如果自己表現的過于親熱,那似乎不妥當。從口風看,商相公和提學官并不是一路人,自己對提學官奉迎熱絡,不見得是好事。

  再說這提學官做事手腕太嚴厲,太正直,雖然能贏得官聲。卻觸犯了縣里大戶利益,讓縣里很多士紳都對他不滿,自己不能站在家鄉人的對立面,讓家鄉人連帶自己也反感了。

  可自己若對提學官十分疏遠,那也不好,亦沒有對著干的道理。畢竟提學官直接主管本省學政,恰好他方應物如今又是發奮上進的時候,要是被列入了提學官心中的黑名單,將會很麻煩。

  所以方應物意識到,面對提學官時自己既不能過于逢迎,又不能太冷淡,既不能得罪提學官,又不能讓商相公和家鄉人產生看法。這個分寸十分微妙,很難拿捏。

  最后他倒是急中生智想出個法子,就是以不拘一格的山人高士面貌會見李提學。

  這樣才能憑借山人高士外加父親解元的光環,在大宗師面前做到不卑不亢,禮節適度,方方面面面都不得罪(不包括那幾個隨員)——

  看在提學官眼里,山野隱士疏狂一點也是應該的;看在家鄉人眼里,方小朋友有氣派,沒有去搖尾乞憐。

  閑話不提,卻說附庸過風雅后,方應物也不想在鬧出烏龍的茶葉上繼續糾纏了。連忙扯開話頭道:“宗師到此,必有所教,小子我在此聆耳細聽。”

  李提學從節操喪失的傷感中猛然驚醒過來,暗中無比懊惱。自己一個宦海十幾年的老手,居然被這小童生引導了情緒,調動了氛圍,掌握了主動!眼看時間不早,卻險些將自己的來意耽誤掉!真是八十老娘倒繃孩兒!

  伴隨著追悔,李提學連忙將自己的心境從風花雪月中拔了出來,開門見山的對方應物道:“前幾日本官曾經去仁壽鄉問候商相公,怎奈商相公身體不適,故而閉門不見,本官深以為憾事。

  后來聽他人說,你這些日子一直在商相公左右學經習文,便來詢問一二,商相公近日起居如何?”

  李提學一開口關懷并詢問商相公近況,方應物就感到不正常了。他雖然未曾經歷過官場,但浩如煙海的史料素材可不是白看的。他知道大人物在往來交游時的一舉一動,往往都大有含意,絕非無的放矢。

  比如說李提學去拜訪問候商相公,這很正常。若有官員因公路過淳安縣,不去拜訪商相公才不正常,這算一種官場禮節。除非是八九品小雜官,身份太差沒資格去的。

  雖然李提學被婉拒了,沒有成功拜會,但他已經盡到了禮數,后面也就沒什么事了。之后他要么擇日再去,要么就此作罷,兩種選擇也都是很正常的,無論如何別人都挑不出錯來。

  不過讓方應物奇怪的是,李提學卻做出了第三種選擇——跑到上花溪村找他方應物打聽商相公近況。這就有點不像是正常情況了。

  既然得知不是正常情況,那么向前推導,就可以推導出李提學去拜訪商相公只怕也不正常,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官場禮數那么簡單。

  至于商相公以身體不適為借口對李提學避而不見,當然更不正常。方應物很清楚,前些日子商相公精力好得很,天天能給他大肆批改三篇文章,這身體精力能不好么?

  再說過路官員前來拜見是一種尊重,除非過往有仇怨的,一般都應該給面子接見一下,商相公卻婉拒掉,這難道正常么?李提學好歹是主管一省學政之提學官,絕對有資格見商相公了。

  大宗師問到了自己這里,該怎么回答?方應物思量片刻,決定在摸不清李提學的真實想法之前,還是含含糊糊一些比較好。

  “小子我在倦居書院時,整日攻讀經義,未曾太關心別的事情,不過商相公似乎有幾天顯得精力不濟。若大宗師有所關心,不如再次前去拜訪。”

  李士實嘆道,“本官按臨巡視淳安學政,倒也憑著本心做了一些事情,雖然問心無愧,但其中或有闕失,不知商相公是如何看待?平時可否議論過?”

  關于這個問題,方應物更答不上來,以商相公深藏不露的性格,怎么會輕易在他面前吐露這種心事?

  再說他整日里被八股文灌得昏頭昏腦,連縣里發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更談不上關注商相公的態度了。

  而且方應物越發覺得,李提學舉動十分怪異。如果他真擔心商閣老的看法,那完全可以不來淳安縣。

  按規矩提學官只需要按臨府城即可,不用深入到各縣。可是李大宗師卻偏偏來了,而且第一站便是淳安縣,這明擺著就是故意找關注。

  之前還曾以為李提學是來拍馬逢迎商相公,但從商相公的口氣和李提學的表現看,根本不像是這回事。

  心里想了又想,方應物憑直覺也感到了,李提學一直在打啞謎,而商相公則是輕易看透了李提學的伎倆,同樣以啞謎應對。所以這李提學便進退失據,居然跑到花溪找他這小小童生旁敲側擊了。

  只是雙方啞謎的謎底是什么,方應物暫時看不出來。他不由得感嘆道,官場果然是非常耗費腦力的地方,只商相公和李提學兩人小小的一次互動,而且是十分不起眼的一次互動,就生生營造出了如此波詭云譎的局面。

  又沉默了一會兒,李提學貌似很誠懇的說:“本官主持學政,不敢不問鄉賢之見。近些日子只有你日夜侍于商相公之旁,對相爺的想法你應當最清楚。不妨與本官開誠布公,本官絕無惡意,必有后報。”

  政治人物的誠懇......還是無視的好,方應物即便沒混過官場,但讀史使人明志,一些道道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此時方應物仍有點小小欣喜,自己在商相公身邊“求學”的經歷,到底還是被人注意到了,他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不記名弟子也是弟子!

  不過看到李提學這異常渴望“求關注”的表現,方應物心頭一動,大宗師如此關心商相公的態度,莫非是想這種態度里分析出一些東西?

  想至此處,方應物突然隱隱約約猜測到了什么。區區一個提學官不會吃飽撐著去和首輔重臣級別的人物打啞謎,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從大宗師畏手畏腳的態度看,也并不是沒有自知之明。那么他必然是受了后臺指使不得已為之,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就憑李大宗師那詭異的任命,一個區區三甲末尾進士能得到浙江提學官職位,要說沒有后臺強力支持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并非是李大宗師想探究商相公的態度,而是他的后臺有這個需求!

  想通這一層,方應物又產生了新的迷惑。最近這段時間并大事件發生,自然也不需要朝野官員各自表態,在這個大體平安無事的時候,那么某些人想在商相公這里探究什么?

  這時方應物暫且收住心思,貴客在眼前,總不能想個沒完沒了,這樣不免就慢待了客人。

  但叫他替商相公表態,那又是不可能的,于是向李提學行禮道:“大宗師親自登門看望小子,豈能不感念于心?閣下對商相公的關懷,在下盡快轉告商相公,如有消息,再稟報大宗師得知。”

  方應物這意思,就是答應在中間牽個線、捎個話,大宗師你去繼續和商相公打啞謎罷,他這小童生就不參合了。

  李士實聞言點了點頭,“也好!如此便托付你了。本官對商相公是十分仰慕的,若今過淳安而不能拜會,心下悵然的很。”

  送走了大宗師,方應物回到家中,又想了想,既然答應在中間捎話,那就要做到。可是家里距離仁壽鄉二十里地,他又剛剛回來,可不想又再來回折騰。

  于是方應物提筆給商相公寫了一封信,并且斗膽以“老師”開頭。又找了一個年輕鄉親,叫他明日早晨便攜帶信件,前往仁壽鄉倦居書院送信去。

  這樣便不用方應物親自跑腿了,省下不少力氣,圣人云“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傍晚時分,送信的人回到上花溪村,還將商相公的回信帶了回來。這讓方應物十分感動,商相公他老人家一定是看過信后當場就寫了回信,這份厚愛真是無以為報了。

  拆開回信看過,上面只有寥寥幾行字:“見信如唔:來信已覽,宗師此處,汝替老夫應酬即可,但憑心意爾。又:汝既有心功名進取,此事乃題目也,汝好自做題。”

  解讀出來就是——老夫撒手不管,且授權你替老夫與李提學打交道去,隨意你愛怎么說就怎么說。這是一道官場題目,你自己好好琢磨,算是對你的鍛煉。

  方應物仰天長嘆,你老人家還是給個痛快罷!這道題目可怎么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