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 叛亂起

  將由熊文燦督師山東的策略定下來之后,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到了天啟皇帝的身上。畢竟山東距離京師不遠,現在叛軍已經有兩三萬人了,如果在繼續發展下去,很可能會威脅到京師的。

  “陛下,臣有本奏!”大殿里雖然陷入了安靜,可是不久便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正是戶部尚書吳亮嗣。

  大殿里的人目光再次集中,在這個時候只要有人說話,就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天啟皇帝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淡然的說道:“愛卿有什么話就說吧!”實際上天啟皇帝對于這次的叛亂,并沒有放在心上,畢竟明末的叛亂眾多,這次確實算不上什么大事情。真正的歷史上很短的時間內就平定了,甚至還沒有奢崇明和安邦彥的反叛來的厲害。

  “陛下,現在已經是五月了,大部分的地區的春耕都已經結束了,接下里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汛了。這次叛亂的是山東,兩淮之地是黃河決口的重災區,每年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有兩個月,黃河的汛期就要到了,如果不能再兩個月內平定叛亂,一旦黃河決口,事情恐怕會難以收拾。”對著天啟皇帝是施了一禮,吳亮嗣恭敬的說道。

  聽了吳亮嗣的話,大殿里面的人再一次面面相覷,沒有人會說吳亮嗣杞人憂天,一旦黃河真的決口,會產生什么后果誰也不敢說。黃河決口,百姓受災,災民流離失所,叛軍就找到了兵員。

  天啟皇帝也是微微一愣,不過他明白。現在的黃河入海口距離叛亂的地方還有些遠。可是如果叛軍向南打,可就是兩淮了,不用等到汛期現在掘開黃河的大堤,也會使兩淮大亂。

  山東自古民風彪悍,唐朝時有瓦崗山起義。宋代有水泊梁山,一直就沒有安定過。如果真的是吳亮嗣說的那樣,那事情真的就麻煩了。沉思了一下,天啟皇帝對身邊的王承恩道:“著內閣傳旨,加封魏國公為平叛大都督,從南京發兵。進擊山東叛軍。此次進軍,應由徐州府方向進入,不得有誤!”

  無論這個猜想會不會成為現實,天啟皇帝都不能他成為現實,一旦黃河決口,兩淮被淹。那就是大事情。要知道兩淮一直都是大明朝的命脈,那里是全國的鹽產地,一旦那里出了問題那才是大問題。況且天啟皇帝心里有另外一個擔心,一旦叛軍攻入兩淮,那里可全都是鹽商,都是有錢人。如果搶了這些人,那叛軍可就有了壯大自己的錢財了。在天啟皇帝心里。那可是自己的錢,誰也不能動!

  “是,陛下!”王承恩恭敬的答道。

  內閣大學士此時也都在在場,對于天啟皇帝的決策也沒有什么異議。畢竟魏國公鎮守南京,兵精糧足,這個時候不出力還要什么時候出力啊!

  回想了一下山東的地形,天啟皇帝又接著說道:“傳旨孫承宗,讓其整頓薊州人馬,向南出兵鎮壓叛亂。但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大殿里的人都聽著天啟皇帝在傳旨。沒有一個人說話,其實也沒有人太將這個當回事。有南北兩路大軍夾擊,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孫承宗,另一個是世代功勛的魏國公,這股叛軍蹦達不了幾天。

  站在下邊的熊文燦卻松了一口氣。有了這兩路人馬,自然是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了。所不定自己這邊還沒有動作,那邊就已經將叛亂平息了。

  “陛下,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求見!”外面站崗的錦衣衛忽然走了進來,對著天啟皇帝施了一禮之后,大聲的說道。

  聽到駱思恭的名字,天啟皇帝就是一愣,這個人不是剛走了,怎么又回來了?不過天啟皇帝可不認為駱思恭會無理取鬧,這個在干什么駱思恭是知道的,既然這個時候來,恐怕就是有大事情了。

  “讓他進來吧!”想了想,天啟皇帝還是決定問一問,面無表情的說道。

  時間不長,外面就響起了腳步聲,駱思恭快步的走了進來,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聲的說道:“臣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駱思恭的時候,天啟皇帝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因為駱思恭的表情實在是太難看了。沒有過多的耽擱,天啟皇帝沉聲道:“愛卿免禮平身,不知道這次愛卿來有什么事情?”

  “陛下,這是錦衣衛同知許顯純的密折,請皇上過目!”駱思恭也不拖沓,從懷里拿出一份奏折,大聲的對天啟皇帝說道。

  天啟皇帝緩緩的點了點頭,王承恩便快步的下去將奏折拿了過來。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奏折,天啟皇帝慢慢的展開,下面的人就發現天啟皇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