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06章 鏖戰江東(一)

看更新的同時不要忘記點擊一下右上角簽到  庚新貼吧書友群:34071284

近期鏈接經常被抽,請各位書友至精品區連載中找貼,嚴禁挖墳更新正文沒發完之前,請勿插樓  建安十一年開春,劉闖在洛陽代行祭天大典,成為大漢丞相。

  這,代表著劉闖正式入主中樞,也是昔年劉闖舊部最為期盼的一件事情。劉闖入主中樞,也預示著似許褚太史慈徐盛這些最初跟隨劉闖的老人,將前程遠大。

  太史慈作為跟隨劉闖最久的部曲之一,自然很高興。

  正月十六,太史慈在歷陽大擺酒宴,慶祝劉闖成為大漢丞相,遷都洛陽。這原本是一件極令人高興的事情,素來謹慎的太史慈,也難免有所松懈。可就是這片刻的松懈,釀成了一場悲劇。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大擺酒宴的時候,周瑜突然跨江出擊,偷襲歷陽……為這次偷襲,周瑜可謂是費盡心思,絞盡了腦汁。

  江東局勢動蕩,陸遜兵分兩路,率部自交州出擊,繞過臺領山,攻占南野,陳兵于豫章水南。而劉勇則領另一部兵馬,已士壹為監軍,配合周倉水軍偷襲東部后宮,占領東治。

  這東治,也就是后世的福建省福州市。

  此時,東治還不是后世的東南明珠,地處蠻荒,方圓百里不見人煙。

  可東治確是會稽門戶,劉勇占領了東治之后,配合周倉的海軍,就可以不斷向會稽沿海地區發動進攻。兩路兵馬,直接威脅到了江東南部安危。可實際上,這并不是江東最大的威脅。

  自十一月,甘寧率部,自海上向杭州灣發動數次攻擊。

  若非會稽太守賀齊早有防備,加之江東海軍初具規模,說不定整個杭州灣都將納入甘寧的掌控。雙方在杭州灣一線數次鏖戰,甘寧略占上風,但是卻難以登陸。

  賀齊,作為孫策時期留下來的名將,或許名氣上不如周瑜響亮,可是在能力上,絲毫不遜色周瑜。

  甘寧仗著舟船之利雖占了便宜,但想要擊潰賀齊的江東海軍,卻非一樁易事……除此之外,最讓孫權感到驚恐的,還是屯駐在合肥的張遼。

  張遼是什么人?

  呂布手下八健將,劉闖帳下十大將之一。

  雖然張遼屯兵合肥,并沒有什么動作,可是不斷對江東的襲擾,已經打造出來的聲勢,已經令丹陽上下惶恐不安。此時的孫權,雖然已經渡過了孫策死后的混亂局面,但是對江東的統治,還遠遠達不到歷史上三國后期他對江東的掌控。

  張遼在合肥屯兵八萬,再加上甘寧、陸遜等人在東面和南面的威脅,整個江東都陷入惶恐之中。

  無奈之下,孫權只好找來周瑜商議對策。

  而周瑜的態度則非常明確:江東上下誰都可以投降,唯有你孫權孫仲謀不能投降。

  最終,孫權決定將大江防線,交給周瑜。

  說實話,周瑜也的確是很用心。

  最初,他想要派人與劉表聯絡,聯劉抗劉。可問題是,荊州如今歌舞升平,劉闖根本沒有表露出對荊州用兵的意思,甚至還加封劉表為大司徒,領荊襄之地。

  劉闖對劉表,釋放出了足夠的善意。

  而荊州士族更不愿意和劉闖為敵,大部分人都建議劉表按兵不動。

  這種情況下,周瑜有心和劉表聯合,卻無處下手。倒是江夏劉琦偷偷派人前來,與周瑜表示,愿意助周瑜一臂之力。但是,劉琦又是什么人?一個不得寵的公子哥而已。哪怕他很有能力,更執掌江夏,卻難以給予周瑜太大的幫助……

  不過,周瑜最終和劉琦達成了協議。

  畢竟和劉琦合作,能夠讓周瑜從江夏戰場上解脫出來,不再受荊州的掣肘。

  雙方決意罷兵,周瑜便率部秘密自彭蠡澤抵達廬江……他本就是廬江人,在廬江頗有威望。曲有誤,周郎顧的傳說,至今仍在廬江流傳。美周郎的名號,依舊有著非凡的影響力。周瑜秘密抵達居巢,而后就派人與孫靜進行聯系。孫靜,是孫堅的弟弟,孫權的叔父,在江東威望無兩,同時還肩負丹陽太守的職務。

  周瑜來之前,一直是孫靜在主持戰局。

  哪怕周瑜是受了孫權的委任,可是在場面上,他依舊要對孫靜保持足夠的尊重。

  隨后,孫靜便對外稱病不起。

  太史慈之所以會有所松懈,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孫靜稱病不起,他的警惕也就減弱許多……可他卻沒想到,這只是孫靜和周瑜的一個計策。在太史慈放松警惕的時候,周瑜則于居巢調兵遣將,秘密派遣死士,混入歷陽城中。正月十六,太史慈大擺酒宴,周瑜便覺察到,時機已經成熟。

  趁滿城歡慶之時,周瑜派遣混入歷陽的死士突然奪取城門,放江東兵馬攻入歷陽。與此同時,孫靜所部更攻破牛渚,跨江而擊,與周瑜合兵一處,攻克歷陽。

  太史慈本有機會突圍,可是當他知道歷陽失守的時候,感到無比羞愧。

  所以,他留在城中死戰不退,卻最終因為江東兵多將廣,戰死于歷陽城中……

  劉闖雙眸緊閉,臉上流露出一抹悲慟。

  他認認真真聽完司馬懿的陳述,猛然一拍書案,“子義,何以如此固執?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活著,終有機會報仇雪恨,可你現在戰死,卻讓我肝腸寸斷。”

  與太史慈相識的一幕幕景象,在劉闖腦海中閃現。

  一晃十年過去,太史慈跟隨自己十年,眼見著自己大業將成,卻不想戰死于疆場。

  周瑜、孫權!

  劉闖咬牙切齒,半晌后抬頭問道:“子義尸首,可曾奪回?”

  司馬懿連忙道:“周公瑾倒是個講規矩的,占領歷陽之后,便把子義尸首送回來。

  文遠已命人把子義尸首收斂,正在送來洛陽途中。”

  “元復,可已知曉?”

  “方才已經得到消息……他本要來向主公請戰,不過被我勸住。”

  “讓他立刻率飛熊衛本部前去迎接子義靈柩再派人前往遼西通知子義妻子,請她前來操辦。仲達,子義隨我十載在我最艱難的時候跟隨我與我,不離不棄。今他故去,我心實悲慟之……你待我把他的喪事操辦起來便葬于洛水之畔。”

  “喏!”

  “我現在心思有些亂,你先下去吧。

  對了,記得通知文若和文和先生過來,我這邊有事情要與他們商議……”

  “明白。”

  司馬懿也知道,劉闖此刻心情不好。

  太史慈是最早跟隨劉闖的老人,雖后來在十大將排名中位列末端但其地位,即便是趙云張遼這些人都無法比擬。如今,太史慈戰死歷陽,對劉闖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這個時候,劉闖需要安靜一下,也的確不太適合商討正事。這也是司馬懿不讓太史享來找劉闖的原因……因為他很清楚,太史享這時候來見劉闖,非但不會緩解劉闖的悲傷,反而會加劇劉闖的憤怒甚至做出不合理的決斷。

  劉闖是司馬懿的表兄,而今更是所有人的期盼和寄托。

  司馬懿是絕不會讓劉闖做錯事情……諸葛亮而今不在劉闖身邊,司馬懿便擔當起劉闖的謀士。

  待司馬懿離開后劉闖一個人靜靜坐在屋中。

  良久,他站起身來,走到欄桿后,看著外面蒙蒙細雨心中的傷感卻越發強烈。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他地位的變化,當初跟隨自己的那些老人,越來越少……叔父,遠在東治;步騭,則去了交州。呂岱坐鎮中山,管亥則留守于幽州。

  細算起來,當年跟隨劉闖從朐縣征戰的一干老人,而今已所剩無幾。

  除了常勝和裴煒之外,便只有徐盛在劉闖身邊……至于當年隨劉闖從江東前往汝南的人里面,似乎也只有蕭凌尚在。劉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心緒穩定下來。

  就在這時,身后腳步聲響起。

  劉闖回過身,就見麋繯和諸葛玲站在他身后,荀旦呂藍甄宓杜貞以及甘夫人,則在麋繯身后。

  “你們怎么來了?”

  看到麋繯等人,劉闖不禁一怔。

  麋繯輕聲道:“丞相,方聽得噩耗,子義將軍歸天。

  妾身擔心夫君心中難過,所以前來看望。”

  “我……沒事!”

  劉闖努力穩定了一下情緒,沉聲道:“子義的靈柩這幾日便要送來洛陽,我要為他大辦喪事。他的妻子還要過些時候才能抵達洛陽,這幾日你們就代我多留意元復。

  子義故去,想來元復更加難過……”

  “妾身,明白!”

  和麋繯等人在屋中說了會兒話,劉闖的心情好轉許多。

  這時候,鄧艾進來稟報,說是荀彧和賈詡都到了。劉闖便站起身,麋繯等人則連忙告辭。他走出房間,驀地又停下腳步,喚住了麋繯道:“繯繯,待會兒你派人去告訴二兄,讓他在北宮修建一座高臺,名為凌煙閣。”

  “嗯?”

  “他日,我要使子義、公美、公劉還有薛州他們,都可以位列凌煙閣中,名留青史。”

  麋繯愣了一下,連忙答應下來。

  而今負責皇城修建的,就是麋芳。

  建造凌煙閣,并非一件難事……但從劉闖的這一席話中,麋繯還是能聽出別樣的味道。

  丞相府,卻非殿。

  荀彧賈詡已等候多時。

  他們也是接到消息后,匆匆趕來卻非殿。

  除了他二人之外,還有盧毓、司馬防以及徐庶都等候在卻非殿外,一個個面露憂慮之色。

  “諸公何必如此,不過是一場小敗,無礙于大局。”

  當劉闖來到卻非殿,看眾人面帶緊張之色,便開口笑道。

  見劉闖如此說,眾人也都松了口氣。荀彧等人都很害怕,劉闖會因為太史慈之死而失了本心。現在看來,劉闖依舊保持著冷靜,這也讓大家,都感到了莫名輕松。

  “今周瑜統兵三萬兵進逍遙津。”

  劉闖在主位上坐下,示意大家都不必拘束,而后沉聲道:“子義故去我如失手足。此仇不報,焉得令忠臣瞑目?我欲親領兵馬,前往合肥督戰誓要誅殺周瑜,為子義報仇雪恨。”

  荀彧聞聽,連忙起身道:“丞相,大可不必親征。”

  “哦?”

  “我知丞相所想,是擔心歷陽之敗,會引發動蕩。

  今天子北上更需丞相坐鎮中樞,怎可以輕舉妄動?況且,我已打聽過,周公瑾雖屯兵逍,卻已被文遠所阻。今文遠已經穩住合肥局勢,若丞相這個時候前往合肥,只怕會使文遠受到掣肘。我聽人說,丞相曾言:用人不疑。文遠才干,主公非常清楚。有他坐鎮合肥,便是那周郎,也休想討得便宜……不過,周瑜屯兵廬江,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我薦一人,只要他前往合肥,必能助文遠擊敗周瑜。”

  “誰?”

  “便是那郭嘉,郭奉孝!”

  劉闖心里一動,露出一抹沉思之色。

  郭嘉此前前往南陽主持大局,而今有法正在南陽坐鎮,郭嘉也就難免受到掣肘。

  與其讓他留在南陽,倒不如讓他前往廬江。

  劉闖瞇起眼睛,輕聲道:“文若,那周公瑾足智多謀,不可小覷。”

  “丞相放心,天底下若說最了解周公瑾的人,非奉孝莫屬。

  當年孫策在世的時候,曹公便使奉孝都督江東。他從建安三年便開始研究江東局勢,更多次與我言周瑜之厲害。他對周瑜,非常了解,相信那周公瑾絕非奉孝對手。”

  荀彧的話語里,透出一個意思。

  曹操從很早就窺覷江東,只是苦于沒有機會。

  不過,他卻委任了郭嘉這個鬼才來謀劃江東的局勢,在此之前,郭嘉對江東已經了然于胸。

  想來……那孫伯符之死,怕就是出于郭嘉的手筆。

  劉闖輕輕點頭,“既然如此,著令奉孝立刻前往廬江,拜軍師中郎將,助文遠為子義報仇雪恨。另外,著令太史享隨同出征,再命人前往鄴城,征調蕭凌蕭子升前往合肥。

  傳我命令,著甘寧加大在鉛塘灣登陸之速度,務必要加快對江東的戰局進度……”

  “慢!”

  就在劉闖命令發出的時候,徐庶卻突然站出來。

  “元直,有何高見?”

  徐庶笑道:“今江東戰局,主公設下三路并進之計,實則是兩面夾擊。

  合肥戰局,庶并不擔心……以文遠公明之勇,輔以郭先生之謀,大局可定;然則興霸將軍的對手,并非等閑之輩。我聽說,那賀齊足智多謀,且在會稽威望甚高。此人絕不可掉以輕心,我擔心興霸非他對手。今興霸占居舟船之利,也僅僅是略占上風。一旦登陸,江東水道縱橫,大船難以發揮威力,而興霸對江東又極為陌生,恐難有勝算。

  庶斗膽請命,前往助興霸一臂之力,望主公應允。”

  徐庶自涼州返回之后,一直表現的非常低調。

  他官拜越騎校尉,掌丞相府十三曹中的東曹,地位僅在執掌西曹的荀彧之下。

  劉闖聽徐庶開口,也有些意動。

  他向司馬防和荀彧看去,卻見二人點頭,表示贊成。

  “元直愿意前往,興霸將軍定能旗開得勝。”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開口道:“不過我有一個建議,若元直前往江東,可帶領一人。

  有此人相助,定能不費一兵一卒占領鉛塘灣。”

  徐庶先是一怔,旋即笑道:“文和先生不說,庶亦有意點將。

  只是不知庶與文和先生所言之人,是否一人?”

  賈詡道:“既然如此,你我何不在掌心寫下此人名字,看看你我所選之人,是否一樣?”

  這是要做什么?

  劉闖看著眼前的一幕,有一種周瑜和諸葛亮定計火攻的感覺。

  不過,他也很感興趣,也不知道賈詡和徐庶所想的人,究竟是什么人物!劉闖仔細思忖,也想不出賈詡和徐庶說得那個重要人物是誰。

  當下他命人取來筆墨,賈詡和徐庶各執一筆,在掌心書寫。荀彧、司馬防等人則笑呵呵看著二人,似乎等待他二人揭開最后的答案。

  不一會兒的功夫,賈詡和徐庶在掌心都寫好了名字。

  兩人相視一眼后,走上前,伸出手,攤開手掌。隨后,徐庶和賈詡哈哈大笑。

  “元直有此準備,相信定可以馬到功成。”

  劉闖則一頭霧水,詫異問道:“元直,賈先生,你們這是……”

  徐庶和賈詡相視一眼,走到劉闖面前,伸出手來,“丞相,若得此人,勝似十萬甲兵。

  不過,要使此人出馬,恐怕還要主公多費心思。”

  劉闖探頭看去,就見徐庶的掌心寫著兩個字:孫紹;而賈詡的掌心則寫著孫策之子。

  孫紹?

  若不是徐庶和賈詡提起,劉闖險些忘記了這個人。

  這小家伙不就是當初和劉雉發生沖突,后來被童淵收為入室關門弟子的那個人嗎?

  說起來,自去年初,劉闖就沒有再留意這小家伙。

  他只記得孫紹之前跟隨童淵一起來到了洛陽,但而今是什么狀況,他一無所知。

  “孫紹?我記得他還不到十歲,又能當得什么大事?”

  劉闖笑道:“這小家伙就算有童淵傳授武藝,可畢竟年紀小,又如何是賀齊對手?”

  一旁荀彧站起來道:“帶他前去,并非是讓他征戰沙場,而是要讓他勸降賀齊賀公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