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27節 馬拉松式大唐全面會議

  又是一天過去了。

  說起來,這個效率卻也不算低。

  畢竟都不是些小事。

  “今天要講的事情,本王希望當天就可以拿出意見來!”李元興開場白與昨天完全不同了,提到了三件事情,結果三件事情全部需要再討論細節。這讓李元興多少有些無奈,可也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先說測量田地的事情,測還是不測?”李元興又問道。

  王及善作為天英閣閣主,他倒是明白,大事上可以先放一放,有些事情多少也要有個效率,否則就有怠工瀆職的罵名了,畢竟百姓們也在等著結果。這已經是第三天了,總要有些什么事情真正在百姓面前公布出來的。

  所以,王及善與幾位副閣主商量之后,由王及善來回答李元興的問題。

  “殿下,天英閣提議。增設三千六百六十六名官員,這些官員主要的職責就是司農,計劃在三年內配置完畢,必須是經過皇家學院考核過的真正懂農的官員。戶部計算過了,州一級為正五品至正六品,縣一級為從六品至從七品。按照殿下的興農令所言,增加這些官員,有效的增加了糧食的收成,那么遠比他們的俸祿高出十倍,甚至是百倍。”

  李元興聽懂了。

  這些官員說白了,就是后世的農科技術員。

  王及善又說道:“測量田地總是要有負責的,州縣的主官負責,但也要具體專職辦事的,糧食是國之大事。”

  “我要結果!”李元興直接就要繞開這個過程。

  王及善原本還想說,上州配幾人,下州配幾人的具體安排呢,大唐現在才三百多個州,一千五六百個縣,肯定上州是要配三人的,下縣很可能兩個縣,甚至三個縣才配一人。

  既然秦王殿下要結果,那就投票吧。

  “就增加司農官員一事,參會者投票,同意的舉手。”

  李元興饒有興趣的看著小吏在數舉手的人數,心中卻在想著,大唐什么時候開始變的民主起來了,這個投票的制度是什么時候開始執行的呢。

  是受到了自己的影響,還是因為人多沒辦法統一意見,自然產生的。

  正在李元興思考的時候,記票的結果已經出來。

  “殿下,九成同意,正副五位閣主有一人不在,四人都沒有反對。如果圣上與殿下沒有使用一票反對的話,那新增設司農官員一案,就算通過了。”

  李元興點點頭:“本王不反對。”

  “那么接下來,是否應該挑選人員,在農學院學習兩個月,然后冬天赴任,明年開春這些就就可大用。”王及善又一次問道。

  李元興卻反問:“是不是需要訂下一個指標?”

  “指標?”王及善不太理解這個詞。

  指標是現代詞,李元興解釋了之后,又說道:“每個縣都應該有任務,田產多少,人口多少。達到標準的自然有獎勵,達不到的自然要處罰。只是官場之上,久了就會有人作假,原本的好事也變成粉飾之事!”

  量化管理?

  武曌熟悉這個詞,可大唐的官員卻是未必。

  人治,以德行治天下,這是儒家思想。法治,這是法家的思想,用規矩來治天下。

  “老臣反對!”

  李元興都不用看,心中已經明了,這是姚思廉,他鐵定是反對把人放在條款之中去管理的,作為儒家思想,首先想到的為官者的道德,硬是要給下一個標準,這一點他接受不了。

  起身之后,姚思廉說道:“殿下在官員沒有赴任的時候,就在懷疑官員的能力。這會讓百官寒心。”

  “胡扯,軍中下令,一日行多少里,多少天攻下目標。這是計劃,不是不相信。難道說,下軍令之時,還要說一句,讓帶兵的將軍看著辦嗎?”

  “軍隊是軍隊,政務是政務!”

  “老家伙,別以為你讀的書多,就牙尖嘴利……”這位將軍正準備來一番長篇大集結。一位諫院的五品官也站了出來:“將軍莫急,君子動口不動手,某與姚公一辯!”

  怎么有個事情就要辯論呢?

  李元興有些無奈,將自己的所有計劃往王及善那里一堆:“王公,本王還有些公務要處理,這些事情行或者是不行,你們給拿個意見出來,有什么不行的,也給的理由,就算是行的,也要討論一些細節才行。”

  “還有!”李二也開口了。

  “請圣上吩咐!”王及善起身回答。

  “各位上都督政務亦忙,挑重點的詢問了各人的意見。以及各道的想法與要求之后,不要耽誤太多的時間。”李二也說,這些上都督可不能都困在長安城了,各道還有無數的政務需要處理的。

  武曌也不想留在這里了。

  李二與李元興沒有想到的是,這些上都督都是按照以前的想法,光是路上就要花上十多天,再加上回去,然后等著召見等,所以至少給自己安排的時間就有三個月,大半的上都督安排下的時間都是過了新年再回去。

  他們既然來了,肯定有許多的事情要討個結果了。

  僅稅賦、教育、府兵、技術分配與工坊投入這五項,他們就一定要爭出一個高低來。

  李二與李元興,帶著武曌剛剛離開會場,隴西道與河東道兩位上都督就離座,面對面的站著,眼睛沒有絲毫回避的看著對方。

  幾乎是同時,兩人開口:“豐州屬于隴西(河東道)”

  對視一眼之后,兩人又把視線轉回到了蕭瑀身上,他可以說十二道加上京兆最特殊的一位,威望極高。

  可沒等他們開口找蕭瑀評理,河北道上都督就找上蕭瑀了:“建安最初是劃到我河北道的,現在就算歸還你遼東道,但新城沈陽卻是我河北道的財力物力人力堆起來的,此事必有一個說法。”

  “秦王殿下心中其實已經訂下,第一個水壩的位置卻是在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三道交界處,你河北道占的最少……”

  成!幾位上都督竟然盤腿坐在地上,拿起地圖開始爭論了起來。

  當然,也有友好的。

  李神通坐在馮盎旁邊的椅子上,小聲說道:“馮公安好!”“李公安好!”

  兩人相互一禮之后,李神通又把江南道上都督叫了過來,然后說道:“某在淮南道,已經命令所有珍珠的定級、標價。我們三道都有珍珠產出,如果商人們相互壓價亂了生意,咱們三道的稅收都會收到影響,濟州島、半島的珍珠,至少也要在一年之后才會有,某已經漢王、荊王、還有老程家商量過了,只要不出格,他們按我們的這邊商量好的標準走,所以總是要有一個合適的標準!”

  “此事大善!”馮盎表示支持。

  “江南道也支持,泉州的珍珠估計明年開春就會有第一批了,先訂下一個標準,確實是一件好事。當然,我江南道的意見是,整修運河之事,也是為嶺南、淮南得利,所以不能讓我江南道來撐。”

  馮盎是將軍出身,各種事情最直接,最痛快。

  “某不擅長搞這些事情,不過某帶了幾個干吏。珍珠定級的事情某手上一名干吏已經準備了文書,原本是打算上報秦王府的,既然兩位有心,應該詳細計劃一下。關于那運河之事,某是支持的,但細節方向,某不懂!某只是知道,岳州、衡州、潭州、郴州、昭州再到我廣州城這一條,是要的!”

  兩位上都督一聽這路線,就知道馮盎把兩個州說反了。

  不過不要緊,這一條水路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往上,岳州再到江州,順長江到杭州,內運河的運輸能力會增加上百倍,這遠比用人抬車拉強多了。

  “那某先說說!”江南道上都督也找來一份地圖,開始商量。

  李元興與李二坐在書房之中,正準備松一口氣,等著吃午餐。高公公帶著人進來,卻沒有抬午餐來,而是一箱紙。

  “圣上,殿下,這是早上的會議紀要,全是重要的部分。”

  “一早上,就這么多?”李二有些意外。李元興倒是笑著說道:“本王卻是知道,大唐的官員都挺節約紙的,寫了這么多他們倒是大大的浪費了一次呀。”

  李元興說錯了。

  大唐的官員還真的是非常節約紙,這些內容他有一半都需要認真思考才能理解,另一半直接就不用理解了,需要找人翻譯了。

  關于馮盎與李神通等人的珍珠定級建議,那么復雜的內容,竟然只有十八個字。李二是看懂了,這些人把重要的部分都寫在這十八個字里了。李元興沒看懂,只知道珍珠定級之事,他們三個人都認為好。

  李二除了李元興看懂的部分,還知道,定級分為海、湖兩大類,以顏色、大小、形狀再分數個小類,然后再根據每個品種細分,這就又有光澤、圓潤等考慮了。

  比如說,這十八字中,光滑亮,在李元興看來,就是一個詞。

  在李二看來,這就是光澤,圓潤,美觀程度的三層意思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