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權與謀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劉邦對于荀子的這一句名言有多少共鳴,我們不得而知,但無可否問,他對人性的把握確實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用更大的誘惑將聯軍勢力捆綁到自己的戰車上,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占領滎陽、昌邑,想象著能分到更多的戰利品時,統一調度全軍輜重的權力無聲息的繼續被劉邦的大總管蕭何掌控著。

  “哈哈!沛公所指,正是彭某所期望的。”面對劉邦拋出的誘餌,對昌邑情況最為了解的巨盜彭越率先起立而應。

  “巨野君,滎陽之戰,汝可當為先鋒!”劉邦很滿意彭越的響應,立馬給予了彭越實質性的回報。

  “諾!謝沛公。”彭越大聲領令。先鋒——。既然是擔當全軍的箭矢,也是破城之后的首功人選。對滎陽兵力空虛一清二楚的彭越當然很是心滿意足。沛公很是寬宏大度,看來只要多費點心思,緊跟著他的腳步,就會得到豐厚的回贈。

  “沛公,滎陽與我軍駐地不遠,蒲某可佐巨野君攻城!”蒲將軍一見被彭越搶了先,臉上一黑,立時搶前說道。

  “哈哈,我們都聽沛公的,等打下滎陽城,再開慶功宴!”

  “哈哈,滎陽城中的牡丹樓可是遠近聞名,兄弟我早就想嘗嘗鮮了!”

  經過一番利益的交換,聯軍各方勢力終于就戰利品的分配和下一步的打算達成了一致,那就是戰利品暫時不分配,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等到拿下滎陽、昌邑之后,再行定奪。

  劉邦又一次成功將參加聯軍的諸侯們籠絡到自己的麾下,這是他政治能力的體現,也是楚漢相爭四年中,劉邦一次又一次被項羽打得大敗,卻又一次比一次兵力更多的由來所在,面對這樣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對手,李原不能有絲毫的驕傲和松懈。

  ——。

  雒陽。

  三川郡的郡治所在,二千年后,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洛陽,相比滎陽這座大河畔的軍事重鎮,雒陽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這里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可以說,整個中國的中心就是洛陽。

  楊熊、李原、司馬印領七千秦兵一路西撤,經過六天的艱難行軍,終于抵達雒陽城安頓下來。

  除去受傷的、沿路死亡的、還有中途掉隊不知去向的,這支三川郡秦軍野戰部隊最終剩下的人數為六千零七十三人。其中:弩兵二千一百余人,占到了總數的近三分之一;步卒二千九百余人,占到了一半稍不到;其余的一千余人為騎卒,只不過,戰馬配備嚴重不足,完好的馬匹經清點不過六百余騎。

  缺少馬掌保護是馬匹損失的最大問題,沒有馬蹬也是原因之一,雙腿受力馬腹很容易造成馬匹內腑受傷不治,內腑的損傷從外表很難看出來,而一旦發現,則再想救治就晚了,騎兵戰馬的使用壽命這個問題是困擾其持久作戰的關健,在歷史記錄的漢武北伐時代,就算有鼓勵戶戶養馬的政策,也禁不住連年北伐的消耗。

  戰馬的問題,李原只能循序漸進,雒陽是比白馬要大的多的郡城,鐵的問題、熟練工匠的問題都應該有更多的選擇,在稍加思考之后,李原將這個關系騎兵戰斗力提升的技術性革新問題交給了司馬印。

  司馬印對李原在白馬之戰中的英姿早已傾慕久矣,現在看李原竟然將這么重要的軍事機密交到自己手里,頓時感動的連聲保證,除了他司馬印和參與研發的技術匠造外,其他人等休想知曉馬掌、馬蹬的制作方法。

  面對熱切無比的司馬印,李原臉不由得紅了下,他還做不到劉邦那樣,說實話,用鐵打制馬掌、馬蹬不是有多大難度的發明,只要匠造的技術過關,在熔煉鐵金屬的時候保證反復鍛打之后熟鐵的柔韌性,仿制并不是一件難事。

  技術上的革新必然帶來連鎖的社會效應,比如,對手的模仿帶來的威脅,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教訓,這些都是必須要事先考慮清楚的,對此,李原倒沒有司馬印那么的保守,在資訊發達的那個時代,商業機密的泄露幾乎已是司空尋常的事情,作為技術上的發明者,首先要做的,不是保守的去掩蓋機密,而是應該想著如何領先一步。

  人無我有,人有我先。這句廣告語讓李原深以為然。

  司馬印專注匠造事宜,楊熊在連敗之后有些心灰意冷,很少去管整編軍隊的事情,李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這支幸存下來的秦軍的實際領導者。在顯示了戰場上的勇猛之后,李原開始學習以權謀來管理團隊,雖然手法上和劉邦還有差距,但從效果上來說是一樣的。

  大秦二世三年十一月(以十月為歲首)。

  李原在雒陽經過十天的集中整編,終于順利的消化了楊熊的剩余部隊,六千將卒被李原分成為四部曲,已是李原嫡系中僅存的王尚領最為精銳的第一部曲,其余三部曲分別交給了新提拔的三名軍侯。

  其中有兩部曲的軍官繼續沿用了楊熊的舊部,這也是考慮到一下子全部將屬下換成自己的嫡系,怕楊熊的舊部心里有什么想法。同時,按照李原照抄襲人民軍隊的整訓計劃,曲長、屯長、什長一級的低級軍官則通過選拔來產生,如此一來,即便這兩個軍侯有異心,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最后一部,李原出人意料的將軍侯長的位置交給了在白馬參加秦軍的蔣渝,這個蔣渝是秦國名臣蔣騰(內史騰)的侄子,曾經擔任過秦軍南征百越時的軍侯,后因水土不服而回到故里。

  在這次的突圍戰中,蔣渝的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在偵察斥候方面,蔣渝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敏銳嗅覺,能夠提早察覺到可能來臨的異常情況,這讓一向重視斥候的李原很感興趣。

  騎軍方面,在馬上漸漸如魚得水的駱甲成為了騎軍都尉,他麾下的六百精騎已成為李原最有可靠的突擊力量。在白馬之戰中唯一幸存下來的顧云被李原調到了親兵屯,沒有人對此提出質疑,顧云在戰場上的表現不比其他人差,而將她調到李原身邊,也是為了讓甘、周兩部唯一幸存下來的種子能夠好好的活著。

  經過這一場大戰的洗禮,李原已經不去想顧云是什么人派來的,接近自己有什么目的了?在他的眼里,顧云是一名值得信賴的士兵,是經過戰場生死考驗的戰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