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清君側

  可憐函谷關前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函谷關。

  融化的冬雪匯成溪流,注入谷底茂茂蒼蒼的植物根系,在一株株生長旺盛的藤草深處,是一具具被腐化為白骨的骷髏,在無聲的嗚咽過往的那一段悲壯歷史。

  關東六國攻秦,前后不下十余次,每一次都在函谷關前被擋住了去路,關前隘道深處,一堆堆破損的車乘已經被荒草所掩沒,冬日的茅草被凜冽的西北風吹得倒伏下身子,隨后露出一段段已經風化了的士兵白骨。

  在沉寂了十余年之后,函谷關因為李原的西征計劃,再度成為決定秦國命運的重要節點。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函谷關是秦國將領成名的地方,是關東群豪折戟的所在。守衛函谷關的秦軍老將閻義年近六旬,三度被啟用為函谷關令,本來按照他的高齡,原應該在家中休養天年了,但在周文軍攻破函谷之后,漸漸感受到來自關東威脅的趙高又一次啟用閻義,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防備關東各路諸侯入關,二是防范三川郡的李由部隊。

  閻氏在山西安邑一帶屬于大姓,追溯閻義的祖上,可以上源到周文王的哥哥太伯,相傳武王即位之后,太伯的曾孫仲奕被封于閻鄉,自此仲奕的子孫均以閻為姓。第一次被任命為函谷關令的時候,還在始皇二十三年,閻義四十歲,正是壯年之際,他也曾經欣喜憧憬,希望自己能象秦國歷史上的名將白起、王翦一樣,在戰場上成就無上的軍功,在殺戳與榮耀的光環下,接受萬千將士的跪拜。

  可惜,隨著秦國統一大業的完成,函谷關久無戰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身體上的疼痛和精力上的不濟雙重襲來時,閻義感覺到自己在一年又一年的蹉跎中慢慢變老,雄心壯志也隨著頜下花白須然而漸漸退去。

  這幾個月,函谷關以東,戰亂頻頻,閻義從驛報和過往將士的傳揚中,也知道戰況不容樂觀,為此,他向自己的族孫,咸陽令閻樂借調了一支二百人的弩兵,以加強關隘正面的防御強度。

  只要能守住關隘,只要不讓關東的叛亂漫延到關內,閻義就已經很滿足了,此時的他,尚不知在距離函谷不足五十里的地方,正有一支軍隊在朝著函谷關急行軍中。

  ——。

  二月十一日。

  李原軍進抵距離函谷關只有三十里的澠池,六千李原軍士卒在經過長途行軍之后,將士的臉上雖有疲憊之色,精神狀態卻依舊高昂。

  駱甲的一千騎軍是這次西征行動的先鋒,在騎軍的后面,李原率中軍、蔣渝督后陣,全軍以急行軍態度從雒陽到澠池,僅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

  當日,晨。

  埋鍋造飯,將士飽餐一頓之后,李原攜全軍將士召開誓師大會,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李原軍動員會,也是這支由三川郡兵、各縣吏卒、招募青壯組成的雜牌武裝第一次的成軍儀式。

  站在高坡之上,李原挺直著身體,將目光一一從黑壓壓的士卒陣中掃過,在軍陣的前列,駱甲、李必、曹信、蔣渝等李原軍將校向李原投來崇敬的眼神,六千將士默然無聲站立,耳邊只有呼嘯而過的厲風在嘶嘶作響。

  旌旗翻卷,槍戟林立。

  強烈的自豪感在李原胸中升起,讓他頓生起一份重任在肩、舍我其誰的霸氣。

  “澠池是一個成就霸業的地方,二百年前,晉文公在這里成為了諸侯的霸主,一百年前,我大秦的鐵騎在這里擊破了韓國的十萬大軍。今天,我們在此立誓西征,為我大秦復興,清除奸邪,整肅朝綱,還我大秦百姓一個森嚴有序、獎懲有度的國家,你們可愿意隨我一起舍身軀、赴國難?”李原大聲說道。

  歷史的長幕在李原面前一一顯現,這一刻,他已不再是有著后世思想和靈魂的穿越人氏,而實實在在是生活在秦國戰亂時代的一名秦軍將校。

  “大秦,大秦!”被李原激昂話語激勵的李原軍將士大聲叫喊,一個個神情錚獰,眸子里更是流露出狂熱的神色。

  這二年來,秦國將士的銳氣被一次次的失敗所消磨,他們渴望能象始皇帝在世之時那樣,大軍所向,縱橫無敵,他們的心底,對朝廷的腐敗與墮落已經深惡痛絕,正渴望有一個發泄的出口,有一個強力的英雄人物能夠站出來,帶領他們誅殺奸黨,扶正朝綱。

  “此次西征,關山萬里,險關重重,我們要面對的,是那個可以指鹿為馬,羅織慌言的奸相趙高,是那些被蒙蔽的被迫和我們作戰的昔日同僚,我們除了自己、除了同伴之外,沒有什么可以依靠,我們除了一腔熱血、一條性命之外,沒有什么可以失去,我們將孤立無援,我們將成為反叛謀逆的罪人,勇士們,準備好了嗎?”李原繼續說著,這一刻,這些話,就仿佛在他心里憋悶了許久,今天終于迸發了一樣,面對將性命交給自己的將士,他已經不需要經過大腦的思考,不需要去思量什么話可以說,什么話不能說。

  “諾!”

  全軍將士如雷振鼓般的應和之聲,響徹這一方山野天地,李原的這番話深嵌入將士心里,沒有援兵又如何,這一路拼殺過來,什么時候有過援兵,唯一的一次邊軍來援,還拿了滎陽奪了己軍的根基,這樣的援兵不要也罷。成為罪人又如何,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亂世,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秦國要是再這樣下去,就已經是末路窮途,無藥可救了。既然沒有生路,那又何必放手一搏。

  “誅趙高,清君側!”駱甲振臂高呼,在他身畔,是同樣年輕的李必,這兩個年輕將領在歷史上只有簡單的一個記載,而現在,他們追隨著李原,正在創造著屬于自己的不一樣的人生征途。

  “舍身軀,赴國難,死不休!”六千將士如同一股洶涌不歇的洪流,在這個初春還寒的早晨,在澠池這個青史留名的地方,在一個叫李原的年輕人的帶領下,開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軍事冒險。

  若勝,他們是復興大秦的功臣;若敗,他們則是謀逆叛亂的罪犯。

  功臣罪臣,只在將士征伐的一念之間。

  踏著清晨薄霧般的草露,一隊又一隊的李原軍將士在將校的呼令聲中,踏上未知的征途,他們勇者無懼,他們熱血奔涌,他們哼唱著戰歌,奔赴即將撕殺的戰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