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老將辛勝

  大獄。

  不是誰想進就進的,同樣,進去了想要出來,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象咸陽廷尉獄這樣重點的監所。

  在趙高的特別關注下,李斯父子事實上已經沒有了出獄的可能,趙高之所以羈押李斯一年多時間而不下手,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合適的借口,來證明李斯確實值得殺,該殺,他要讓李斯這個老對手聲敗名裂。

  現在,機會終于來了。趙高禁不住想看一看,李斯在聽到自己的兒子謀逆之后,會是怎么樣的一副表情。

  當日,夜。

  一隊貫甲兵卒從丞相府護著一輛八騎駿馬拉著的車乘到達廷尉獄。權傾一時的丞相趙高要親自提審李斯。

  重犯牢房。

  沉重的木柵門被吱呀呀的開啟,一縷火光在陰暗的牢獄中亮起,被關押在暗無天日大牢內的獄徒們紛紛騷動起來,開始猜測是哪一個倒霉鬼今天會被提審或被砍頭。

  在李斯父子牢房的隔壁,一個瘦削的年輕人緊緊的抓住牢房邊緣的木棱,死死的盯著越走越近的獄卒,眸子里閃動著仇恨的火焰。

  在暗黑潮濕的牢房內被關押了二個多月,馮宣壯實的身體變得削瘦,兩頰的臉肉已經完全不見,就連后背也有些微微的駝了起來。

  曾經的始皇帝御前的少年禁軍騎都尉,如今已是人人喊打,人人可以欺負的待斬之人,馮宣不甘心,胡亥,那個曾經被他長街痛打的頑劣少年,明顯就是借著皇帝的權力在打擊報復,這樣的一個沒有胸襟、沒有能力的人,怎么可能當好皇帝,治理國家。

  獄卒進來時,李斯還在奮筆疾書,沉浸于執念中的李丞相已經沒有了執掌朝政時的那份機智和灑脫,此時的他,就象一些普通的處于風蝕殘年的老人一樣,偏執而妄想,是與非,對與錯,在他的心里,已經不再那么重要。

  就如同對李原,明知是自己所生的,但卻二十余年來作掩耳盜鈴狀,那個上蔡的歌伎,李原的母親就算身份是賤籍又怎么樣,他李斯的名聲就那么重要嗎?一個說不出口的私生子,又怎么樣?秦國的那些個大人物,哪一個沒有在酒后亂性,就算是始皇帝,也同樣如此。

  提刑堂。

  渾身散發著一股惡臭的李斯,與錦衣玉食,有著白嫩肌膚,保養得當的趙高在事隔五個月后,再度相遇。

  “李公,可還記得灑家,這大牢坐久了,應該習慣了吧!”趙高倪著眼睛,瞧著狼狽不堪的老對手,心頭一陣暢快。

  “趙中府,不,趙丞相,我的奏折皇帝陛下看了怎么說?我李斯是被冤枉的,我要見陛下。”李斯怔了一下,隨即象是醒悟了過來,不顧一切的撲向趙高,嘴里不停的叫喊道。

  “見陛下,你一個囚犯,也配見皇帝陛下。”趙高冷笑一聲,沖著已被左右擒在堂下的李斯啐了一口。

  “丞相,我李斯真的是冤枉的,我李氏沒有謀反通敵,我可以用性命來保證。”李斯痛哭流涕道。

  “李氏沒有謀反,這話說早了吧,我這里有一份緊急的驛報,李丞相要不要過目下,你的小兒子李原現在正領兵在往咸陽的路上,他叫出的口號你要不要聽聽:清君側,除奸臣。說的好呀,清除皇帝陛下身邊的奸臣,哈哈——!”趙高厲聲說道。一直想要抓李斯謀反的把柄,這一回,趙高終于實實在在不虛假的打了老對手一記重重的耳光。

  “你說什么?誰是李原,我不認識這個人,我們李家沒有這么個人?”李斯呆呆的站立半響,忽然間聲嘶力竭的辯解道。

  “你不承認也沒有關系,關于李原是誰,廷尉府自有證據證明,有些事,只要做了就賴不掉,李氏謀反,證據確鑿,不容更換,我趙某當會如實匯報給皇帝陛下的,我的人品,李丞相當信得過。”趙高大笑說罷,即得意的揚長而去。

  “李原,小兒誤我!”李斯長嘆一聲,頹然低下蒼老不堪的頭顱。這個兒子,他從來不喜歡,從小性子就擰的很,就象他那個性烈的死去的娘一樣,看上去不聲不響的,但心里卻是腹黑的很。

  一個上蔡的歌伎,在李斯的眼里,不過是露水情緣玩玩罷了吧,卻不想,這女子卻象發了瘋一樣的纏上了他,還用肚子里的孩子相威脅,真是不可理喻。

  ——。

  李斯在為李原膽大妄為兵發咸陽而痛心疾首,這位秦國末代丞相的時代即將過去,新的一頁如同初升的朝陽一般,正在緩緩升起。

  僅用了短短五天時間,李原軍就如函谷關打到距離咸陽不到一百里的麗邑,手忙腳亂的咸陽令閻樂大驚之下,連連向駐守藍田、驍關等地的秦國駐軍請求援兵,終于好不容易糾集起一支抵抗的二萬余人的軍隊。

  麗邑。

  位于酈山腳下的這座縣城,因為阿房宮的建造而開始繁盛,大批的木料、陶器還有從遙遠的巴蜀運來的烏木順著渭水被運到建造工地上,而此之前,都需要在麗邑停留而轉運上岸。

  這樣一座物產豐饒,水陸發達的城市,可以為李原軍提供必要的輜重儲備,從雒陽一路轉戰數百余里,李原軍的后勤補給已經開始頻頻告急,大軍駐扎于此,也是在為進攻咸陽城做最后的準備。

  這一天,李原在麗邑的大軍駐扎地,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

  以秦國退役老將辛勝為首的一眾關中父老帶著犒勞的牲畜等東西,前來問候打著清君側旗號的李原軍將卒。

  辛勝曾經是秦國名將王翦手下的大將,在攻伐燕國之時,辛勝與李信均為領兵大將,只不過,在這一次北伐戰事中,辛勝因老疾受傷寒發作,身體無法支撐下去而不得不中途從軍中退役下來,在代地為郡守一段時間后,辛勝最后選擇回歸,希望自己能夠在最后的彌留之際躺在故鄉的土地上。

  辛勝的想法很美好,然而,接下來朝廷的更替、趙高的暴斂讓這位年愈花甲的老將軍萬分失望,而關中百姓在一次次盤剝之下,也越發的困頓。忿恨之余,性如烈火的辛勝不禁擊節長嘆,這個時候,李原的出現,讓辛勝看到了復興秦國的希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