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章 甘六郎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原的年紀,只有二十四歲,這個年齡以軍中的資歷來判斷,實在太年輕了,更何況,他現在被冊封為神武侯了。

  神武侯,按照軍爵制的分類的話,屬于關內侯一級,在秦國屬于軍爵制中的第十九級,距離最高一級的徹侯只差最后一步,一般用于獎賞對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有功之將,除了升爵外,封侯還另有封邑,并享受封地內賦稅免除的優惠待遇。

  當然,封邑什么的李原現在是不可能有的,在長公主趙玉漱和一眾秦國官員的眼里,整個雍歧和關中將來都是李原的,又何必多此一舉,還給李原留什么封邑。

  李原之前的大撤退、大搬運曾經被許多秦人恨之入骨,這種強行讓人離開故土、強行讓未成年的男丁離開父母親人的舉動,幾乎不亞于殘暴無度的商紂王,而現在,他們卻是感激涕泠。

  若不是李原一意孤行,這些未成年的少年就會被章邯、劉邦、龍且等人強行征入軍中,最終成為戰場上的一具白骨。

  若不是李原遷涉了關中的健婦壯丁,這些關中僅有的骨血就會在分散中被反秦的諸侯聯軍一一剿滅,而根本不會等到反攻的時候。

  英雄,是需要戰功一次次積累起來的。

  從大梁、白馬、滎陽、函谷、到雍州、高奴,李原用一次次足以載入秦國史冊的輝煌勝利,讓關中父老百姓看到了復國的希望,對于李原的獎賞,他們高呼著、奔走著、歡笑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喜悅的心情。

  秦國,在始皇帝之后,終于又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

  秦國,毫無疑問,會再一次的崛起,會再一次的成為中原的霸主。

  關中大地,烽火遍燃。

  一隊由關中少年組成的預備隊,一路高唱著“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的戰歌,從楊老莊前經過——。

  “嘿,甘六郎,你說你父親就曾是李侯的部下,有什么憑據?可別是冒充的吧?”少年群中,幾個半大的小子一邊絆著嘴,一邊行進著。

  “憑據,當然有。只要見到了李侯,報上我父的名字,他一定知道——!”被喚作甘六郎的少年看樣子有十四、五歲,長得粗粗壯壯,端是一付當兵吃糧的好胚子,就是年紀小了一點,還沒有完全的長開。

  “哈哈,牛皮誰不會吹,還想見一見李侯,侯爺要統率千軍萬馬,怎么可能有空來見你?”甘六郎的回答顯然沒有讓伙伴們滿意,這一聲質問很有力度,讓甘六郎也是張口結舌,一時答不上來。

  “反正,不管你們信不信,我就是沒吹牛,我父親甘厚伯是在白馬戰死的,他的名字,在軍中的陣亡將卒錄上,都能找到——!”甘六郎漲紅了臉,一字一句的辯說道。

  少年,都會有自己心中的偶像。

  而父親,是最為可親可愛高大的一個。

  時間就如渭水奔流,飛快的流逝,轉眼已是一年又一年,甘厚伯這個名字,我們也是太久沒有提起了,如今,他的兒子甘家六郎終于長大。

  就在一眾少年在爭執的時候,一輛輛滿載著糧秣與刀槍兵器的健婦輜重隊,在嘿呦的呼喝聲中,在壯婦不忌葷素的調笑聲中,通過韓四家的那間草屋。

  在屋內,楊氏正躺在床榻上,輕聲的哼唱著不知名的歌謠,讓腹中的胎兒能安然入睡,新的生命在關中這片多難的黃土地上,發芽生長,生生不息——。

  秦新歷三年,二月一日。

  足以讓每一個秦人都為之驕傲的日子,一直以來都采取守勢的秦軍猛然發動了迅猛激烈的大反攻。

  在武功至扶風的二百余里戰場上,漢軍散兵伏尸遍地,倉促撤退的劉邦沒有辦法一下子收攏更多的兵馬,漢軍斥候兵甚至剛剛離開本隊,就會遭到對應的秦軍斥候騎兵的掃蕩式圍剿。

  得了劉邦的命令之后,灌嬰撤退的速度比其他任何一支漢軍都要快得比,這方面不得不承認,商販的天賦是別人所不能及的。

  一直與灌嬰不對付的漢將周緤這一回沒能勝過老對手,駱甲的騎軍一路從鄭國渠追殺到武功山下,終于將周緤的首級系在了馬鞍前面。

  沿途各支漢軍分散襲擾部隊就象被打散了的狼群一般,有勇氣可嘉的,還上前拼殺幾回,丟棄了百余條人命后逃竄,有識相畏懼的,早早的帶著將卒逃得不知哪里躲藏去了。

  當秦國騎兵的身影出現在扶風守軍的視野里時,不管是馮宣,還是辛勝,都禁不住淆然淚下,回頭城中,陣亡的二千余士卒的遺體正靜靜的躺在冰冷的長街上,他們的身上,沒有遮蓋,沒有標志,有的只是一團團散發著惡臭的血污。

  漢軍連續的進攻,讓辛勝和馮宣喘不過氣來,他們能做的,就是匆忙將亡卒從城垣處拖下去,然后,換成另外一個還能舉起刀劍的頂到前面去。

  “李侯——!”辛勝踉蹌著蹣跚下城,哽咽無語。這一仗,打的是如此的艱苦,讓習慣了秦軍強勢情況下作戰的他心下側然,如果不是關中的根基被趙高、胡亥折騰的厲害,秦軍又何須費這么一番周折。

  “老將軍辛苦了,兄弟們受累了,是李某來遲,以致于扶風陷入苦戰,現在,我們要血債血還,向劉邦討要我們失去的土地,親人的性命,還有所有原本就屬于我們的東西。”李原大聲說著,振臂高呼。

  “戰,戰,戰!”

  “殺,殺,殺!”

  扶風城里城外,因為秦軍主力的回援而士氣大振,中午時分,李原與章邯在武功山的西北小鎮甘家店會合,兩個久慕大名卻一直無緣相見的秦軍將領,終于第一次站到了一條戰壕里。

  從分散走向聯合,從各為其主到齊心戳力,在李原的一次次努力下,章邯、辛勝、王離、蘇角等這些秦國剩余的這些精英們,在碰撞與掙扎中,開始走到一起。

  他們的心里,盡管還有些別扭,還會覺得是迫不得已,但只要他們走出了聯合的這一步,秦國的復興就不再是一句空話,一個不切實際的幻夢,一個不能實現的理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