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興之路

  關中大地。

  再次覆蓋上了秦國漆黑如一的顏色,習慣了大秦森嚴法度的秦人,在新任命的官員的指派下,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秦國的國家機器隆隆啟動。

  與劉邦達成和解協議之后,李原一邊加緊清剿關中的漢、楚殘余逃卒,一邊積極布防,搶占戰略要沖,以便長期固守,并抵御來自于外部可能的威脅。

  三月七日。

  從九原來的邊軍校尉蒙虎以邊軍代表的身份來到咸陽,在與李原會面協商之后,邊軍在享有相對獨立的軍隊自主權的基礎上,正式回歸到了秦軍的序列。

  此次洽談,邊軍向中央靠攏的態度前所未有的誠摯。作為李原救援邊軍的回報,王離放棄了對高奴、九原等地的內政治權,將這一權利交還給了朝廷,這使得李原勢力的觸角能夠向北深入到了河套一帶,從而為下一步與匈奴作戰奠定了基礎。

  十余萬人要吃要喝,還有數不清的各類糾紛,讓王離、蘇角焦頭爛額。內政的治理上,這些邊軍驍將一直都不怎么擅長,之前是因為趙高的壓制,讓他們不得不接手自救,這回將燙手的山芋還給了李原,幾位邊軍大將才始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北方的形勢漸趨安定,在西邊,駱甲的隴西騎兵已經快馬回到了上卦,潛入到河西一帶的白廣季接連送來緊急軍情,大月氏和匈奴的部落爭霸戰開始日漸升溫,如果戰事波及,生活在河西一帶的游牧部落很有可能向東遷移,進入到秦國的隴西郡,這些草原強盜的到來,勢必破壞隴西郡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局勢。

  在東方,象征著秦國榮耀的黑色旌旗再一次在函谷關飄揚,這是自打函谷關被項羽攻破之后一年里,秦軍再一次踏上這座雄關險隘。

  守衛關險的秦將,是李原麾下一直勤勤懇懇、不出風頭、安分守已的蔣渝,隨著陳倉道以南沮縣、河池、陽平關等地歸并到秦國的版圖,陳倉的軍事價值開始降低,有著堅城防御經驗的蔣渝被李原再一次調防。

  “函谷關,乃我大秦之門戶,請將軍多多費心,勿再讓敵陷了關隘。”在蔣渝路過咸陽辭行時,李原鄭重的囑托道。

  “李侯放心,末將到關后,一定復查山徑,決不讓敵一兵一卒通過。”蔣渝點頭道,語氣里冷冷的不帶一絲的情感波動。

  李原帶著欣賞的目光,凝神看著蔣渝離去的挺拔身影,心頭涌過一絲的暖意,蔣渝在秦軍的諸多將領中,不是立下戰功最多的,但卻是深得李原器重的一員年輕將領,與個性鮮明的駱甲、王尚、曹信相比,蔣渝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服從性。

  除了函谷關外,位于褒斜棧道北端的藍田關也是護衛關中的一處要沖,劉邦雖然吃了敗仗,但這位漢王一向善于落井下石,保不準什么時候又會卷土重來,李原與陳平籌謀再三之后,決定在藍田關口布下四千精卒,并由校尉馮宣統領鎮守于此。

  在二處隘關守將的選擇上,李原力排眾議,沒有啟用章邯、辛勝這樣的經驗豐富的老將,這其中原因還是為了長久考慮。

  復占關中之后,秦國基本算是恢復到了春秋時的地盤,但在國力方面,連續的破壞讓關中暫時失去了支持一國征戰的能力,短時間內,李原不可能如始皇帝一樣帶著秦軍出函谷、與項羽等諸侯決戰。

  休養生息,恢復力量。

  是李原目前面臨的主要任務,同時,關中三秦父老的民心也需要慢慢的恢復,在內政的治理上,除了時間的累積外,沒有其他的捷徑。

  ——。

  秦新歷二年,三月十五日。

  一支長長的車隊沿著有些不平的馳道,朝著秦國昔日的國都咸陽進發,在車隊的中間位置,秦國長公主贏玉漱一身盛裝,烏黑的發絲被盤起了公主髻,領口處的鑲邊也被金絲線所纏繞著,顯示著大秦王族的顯赫氣派。

  隨同贏玉漱一同回都的,還有即將出任秦國治粟內史的關躍、趙賁、李政、張負等一眾李原系內政官員。二月的那一次內部會議,在舉薦李原為神武侯的同時,也基本搭建起了未來秦國的內部權力體系。

  與之前始皇帝一手遮天、唯皇帝一人定奪的權力框架相比,現在的新秦勢力在內政方面,權力架構要寬松了許多。

  治政,考驗的是人的耐心,這是李原這樣的職業軍人的弱項。在這方面,縱算是李原再狠下決心,估計也難以達到蕭何那樣的水平。

  在車隊并不引人注目的位置,李斯,這一位在秦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功過是非分不清楚的人物也悄然的在歸途之中。

  臺上臺下,處境不同,看待問題也會不一樣。

  昔日為丞相時,李斯的眼界只有一角,那便是處心積慮的保住丞相的位置,為了這個目的,他放棄了原則,放棄了尊嚴,也放棄了性命。

  現在,李斯的氣色比一年前要好了許多,每天散散步、吃吃清淡的小菜、再加上不用多費心操勞國事,李斯難得的過上了自出仕秦國以來,最為安逸舒心的日子,前段時間,他還自告奮勇的書信一封,成功相助陳平游說了章邯,能夠為秦國的復興出一把力,這也讓老丞相的心情格外舒暢。

  “父親,前面就是咸陽城門了,三弟帶著一眾將校在前面相迎!”車簾掀起,李政探進半個頭,輕聲的說道。

  “李侯,他真的沒有說什么嗎?”李斯緊閉了一下干澀的眼睛,聲音里帶著些許的顫音,李政可以喚李原為三弟,而他這個父親卻沒有勇氣承認這個兒子。

  過往的種種,現在回憶起來,就象一場讓人不敢承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噩夢,等清醒過來,李斯才發現,自己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兒子,還有那一份骨肉親情。

  “李侯,他什么也沒有說,不過,我們原先的府邸已經有人給修葺過了。”聽得李斯用了官職稱呼,已經成為歧山縣令的他也改口回稟道。從政之后,李政開始知曉李原更多的事跡,這讓他對李原的敬畏與日俱增。

  李政也一直很困惑,從來都是低調默默無聞的弟弟,怎么一下子變成了如此神勇了得的英雄人物。而在心頭糾結了多時之后,他索性也不去想了,李原本事越大,他也多多少少能沾一些光,起碼不用擔心有人會對李家落井下石。

  注:大秦復興之路漫漫征途,請各位書友一同參與,共同推薦、共同收藏,謝謝!請支持起點中文網正版閱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