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釜底抽薪

  傳道、授業、解惑。

  是學習的主要目的。公學與私學的矛盾,根本其實并不在學生到哪里上學,而是開放式教育和單對單教育之間的本質不同,公學由國家主辦,可以在最大范圍內傳授知識,而私學則是由私人開設,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傳授。

  在chun秋、戰國之時,諸子百家的興起,原因之一就是公學的荒疏,數百個諸侯國林立,彼此之間攻伐不斷,對人才的渴求也達到了頂點,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國家對教育的漠視。

  國家朝不保夕,王位頃刻而下,對于一個朝夕不保的政權來說,教育這樣需要長久投入卻在有生之年都可能看不到回報的付出,無疑是奢侈的舉動。

  商山道上。

  李原的車駕被一群手無寸鐵的學子包圍,在這群人前面的,是四個白發蒼蒼的老頭。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他們俱都穿著秦國的朝服,這種寬大長袖的博士服只在當初始皇帝征召天下有識之士時穿戴過。

  在四博士的鼓惑下,就學于私學的眾多少年群情激奮,其中更不乏有當地官員的子弟,而李原的行蹤之所以暴露,就是因為有秦國官員私下與四皓方面有了聯系。

  “臣等為博士,今秦有大難,請為武侯解之。”在請陳書里面,唐秉、周術、吳實、崔廣四皓一上來,就擺出了一付大儒的高高姿態,他們不僅將請陳書用昂貴的絹帛書寫,而且還用羊皮縫接起來,交給學子舉過頭頂示眾。

  四皓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表明,他們是為解秦國大難而攔路,另外,他們還曾經是秦國的官員,也為秦國出力過,有了這一層踱金的背景,他們說的話就更有說服力,同時,如果李原動怒的話,也要顧慮天下議論。

  商洛驛館。

  位于秦嶺余脈商山之麓。李原一連三天在這里接見了以唐秉為首的四皓,試圖勸說他們放棄堵路的舉動,同時,也傾下身子聽取“關于秦有大難”的危言,然而效果卻并不明顯。在明白了四皓沽名釣譽的真實意圖之后,李原決定痛下殺手,徹底的鏟除四皓背后賴于生存的土壤。

  既然四皓敢跳出來,那么就要有承擔后果的心里準備。

  他李原不是善男信女,也不會對讀書之人有什么憐憫之心,秦國的大門,只對有才能又希望為秦國效力的人開放,至于其他想從秦國獲取私利的人,等待他們的,就是秦國強悍軍隊的無情洗禮。

  驛館簡陋的廳堂內。

  東園公唐秉瞇著眼睛,隱藏在眼皮下的一對黃濁眸子,時不時的掃視居中而坐的武侯李原,三天的說項,已經讓這個年過六旬的老皓jing神頭有些不濟了。而讓他更感到棘手的是,李原似乎擺出了打一場口舌持久戰的意思,這位權傾一時的秦國大人物臉色平靜,看不到其內心在想些什么。

  “武侯,要消除難厄,公學之議當廢止,另當效始皇設天下七十二博士之法,召告各郡,以張博士之名――!”在另一側,周術、吳實等人還在不停歇的勸說,他們話里面的意思很隱晦,不過,經過反復的訴說之后,李原總算也明白了,這幾個老家伙原來是想借著這次風波的由頭,在全國傳揚名望。

  始皇帝在統一天下之后,有一段時間確實征召天下有識之士聚集咸陽,立七十二個博士官位,讓這些人為國效力。

  只不過,還未等始皇從統一戰爭中緩過勁來,博士們相互之間就開始內訌起來,不同學說立場不同,文人之間本來分處各地,現在天天在一起辦公,爭執自然難免,這一天天的鬧騰起來不安寧,簡接的導致了始皇大怒,隨后便是焚書坑儒的歷史事件。

  在這一場變故中,真正得到實惠的,不是那個沖撞了始皇被殺頭的淳于越,而是當初被同列博士的唐秉、周術等人,他們雖然辭去了博士,回到鄉里隱居,但憑籍著反抗暴秦的名頭,獲得了巨大的聲望。

  現在,秦國再現統一的曙光。

  唐秉、周術等人擔心,他們的聲望會因為公學的推行而削弱,同時,由于學生的減少,他們奢侈的隱居生活也將遇到困難。

  “諸公,博士之議,朝廷目前尚無定論,不過,各郡公學的教諭缺額尚多,如果諸公愿意的話,可以前往報名,至于能否錄用,還需要看考績評定如何?”聽到周術這么一說,隨同在李原身邊,負責禮儀外交事宜的陸賈笑了笑,臉色溫和的說道。

  “教諭,這是什么職位,我等可是博士?”周術臉色一沉,一捋白須瞪著陸賈怒道。

  “我大秦施政,重實績,輕聲名。諸公難道不知道嗎?就算是教諭,也要請諸公拿出實實在在的學問來傳授方可,若是隱藏了私心,或者誤人子弟,我大秦的律法可不輕饒。”陸賈豁的站起身,沖著周術輕蔑的一笑。

  “你,你誣蔑我等學問,真是豎子不可教也。”周術氣的胡須亂顫,被年紀小了自己二十余歲的后輩質疑學問,對于一輩子鉆研學說的老皓來說,不亞于是指認他們作jiān犯科。

  四皓個個神情激動。

  然而年歲畢竟不饒人了。原先準備好的游說李原的說辭,在陸賈的一番譏諷之下,也忘得干干凈凈。

  “好了,諸公,今i時辰不早,這驛館簡陋,不耐宴請,汝等早些回了吧。”第三i的見面,再次無疾而終。

  當唐秉、周術幾位出了驛館,回到商山道上臨時借宿的地方時,卻驚訝的發現,一眾學生俱都不見了蹤影,只有幾個服侍的隨從正在收拾雜亂不堪的一應器物。

  “這,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唐秉驚懼交加,要知道為了這一次攔路說項,前來的學子多達千余人,其中除了他們四人的子弟外,還有其他一些交好的故友的門生,這些年輕學生的加入,才是唐秉、周術等人與李原談判的根本,沒有了受鼓惑的年輕學子,他們四個老家伙連走路都不方便,又能奈李原幾何?

  對隨從一番詢問之后,唐秉等四皓不禁頓足垂胸,李原這幾天來的和緩態度,原來不過是煙幕彈,三天的時間,唐秉等人召集起了千余支持者,卻不想在第三天的早上,這些學子們卻被秦隊抓捕了一干二凈。

  不僅如此,秦軍在抓捕之時,還放出風聲:這些學子是受了他人的鼓惑,試圖沖撞武侯的車駕,秦軍在不得已之下才將他們一一抓了起來。

  李原是什么人?

  是重建秦國的奠基人,在秦國百姓的心目中,就相當于神靈一樣的存在。但凡他的車駕到處,受了好處的秦國百姓莫不歡欣鼓舞,而這些不事耕作、只會夸夸其談的學生竟敢行沖撞刺殺之事,當真是活的不耐煩了。

  “這李賊,太過無恥了,竟然敢污我等聲名。諸公,我們去與李賊理論一個長短。”唐秉頓足大呼。

  四皓氣呼呼的再回到驛館,想要找李原或陸賈討要一個說法,臨到驛站門口,卻不想被守衛的驛卒給攔住了不讓進去。

  “武侯可在里面,老朽等要求見,汝等快快前去通報?”周術不客氣的一瞪眼珠子,沖著驛卒喝道。這些天來,他們被李原當作上賓來款待,眼里面早已不將區區驛卒放在心上。

  “老匹夫,你在胡說亂語什么,武侯已經離開這里,要是再口出不馴,休怪我等手中刀劍不客氣。”驛卒一臉的冷漠,沖著唐秉等老朽喝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