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一章 誰與爭雄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李原語聲鏗鏘,通過他的訴說,將眼界只看到國內的秦軍眾將帶入到了一個存在于臆想中,但以真實的并存于這個時代的世界中,存在于傳說中的西方文明古國,遙遠不知又在何方的新大陸,這些神秘的事件讓往i里喊打喊聲的漢子,開始熱血沸騰起來。

  “大秦的將軍們,我希望有一天,你們能夠自豪的宣告,我們是秦國最為勇敢善戰的將士,我們踏上了先輩從沒有征服過的土地,大秦將士踏足的每一個地方,都將會插上黑色鑲邊的秦國旌旗。”

  “我希望有一天,每一個烈i映照的地方,都會飄揚秦國的戰旗,永不落下;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一方的王侯,在屬于你們的封地上,的呼吸,痛快的做你們最想做的事情。”

  “我希望有一天,當我們都年邁衰老時,還能自豪的說一聲,我們是大秦的健兒,無敵的勇士,我們常勝不敗,我們所向無敵――!”

  連續四個希望,李原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是從心底發出,當他再一次將目光投向眾將時,看到的是一張張熱血沸騰、驕傲自豪的面孔。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i方升;百年國恨,滄海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雄?”

  蒼涼的歌聲不知何時,又有何人唱起,一時間,傳遍整個大廳,李原的眼眶濕濕的,有一種泛酸的異樣情緒涌上心頭。

  秦國的崛起,是用無數戰卒的生命換來的,秦國的強大,更需要許多的將士用鮮血來悍衛,李原已經用文明興盛與衰落的事例說明了,在國家強盛的征途上,大秦的將士們,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將軍們,未來的征途才剛剛開始,你們的面前,是廣袤大地,是星辰大海,是一次次血與火的戰斗,你們準備好了嗎?”待歌聲平息,李原環視眾人,大聲喝問。

  “武王,河西軍隨時聽從調遣,出征西域――!”李仲翔漲紅了臉猛然站起,聲音里帶著激動的顫音。

  “武王,我燕北軍只要稍加整訓,也一定能長驅直入,直搗匈奴王庭,張我大秦北境――!”

  “武王,邊軍鐵騎時刻準備著,不管匈奴人來自哪個方向,我大秦銳騎都將全力以赴,圍殲所有來敵。”

  有了第一個領頭人,后面秦軍諸將也頓時醒悟過來,紛紛上前請令。

  秦軍的這次軍議,在李原確定了總的目標方針之后,即演變為將領們野心勃勃擴張的動員大會,不過,李原隨后又冷靜的潑了熱血上涌將領們一盤冷水,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秦國如今國內剛剛安定,可以說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領土的擴張也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

  從地理位置來看,遙遠的不接壤的地方,肯定只能作為遠期的目標,或許白廣季的斥候兵們有機會先行游歷那些異邦土地,而其他人,則更需要關注眼前的敵人。

  李原不知道,正是他的這一次演說,給一直以zhongyāng自居的炎黃子孫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地理課程。

  其實,要不是今天李原武王的身份,還有他一手締造了新秦,要不是聽他講述的都是一個個追隨多年的將領,李原說的這些話,立馬會被諸子百家們群起而攻之。

  中國,即zhongyāng之國。

  chun秋戰國,諸雄林立,以秦國所在的位置,都被作為西陲蠻狄來對待,中原人習慣了將自己所在的地方視為世界的中心,他們沒有想到,腳下的這塊土地只不過是這個星球上的一個普通的支點而己。

  漁陽軍議之后,韓信、王離之間的關系漸趨和睦,這是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目標,而為了實現早i踏上未知征程,他們必須首先將最大的敵人匈奴人。

  李原在燕北滯留時間不長,在稍加休整之后,他的車駕即沿著燕、代邊境,由邯鄲郡、河東郡、三川郡一帶回轉關中。

  在邯鄲郡。

  李原與郡守趙歇、郡丞季心分別會面,對于在守衛邯鄲城的戰斗中,這兩位地方官員的出色表現,李原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趙歇如今已經完全的適應了秦國官員的身份,本來就野心不大的他,現在是諸侯王中唯一一個得到善始善終的人,在有了比較之后,趙歇在郡守的職位上越發的努力起來,他可不想天天荒廢下去,最后被世人所拋棄。

  至于季心,則更受到李原的青睞,這個楚軍降將的表現,給人以刮目相看的感受,而更重要的是,他在面對舊i同僚的誘降時,還能堅持身為秦將的底線不動搖,這樣的將領正是當前秦軍所需要的。

  所以,在離開邯鄲之時,季心被李原帶到了身邊,這讓季心在離開邯鄲時,被一雙雙羨慕不己的目光緊盯著,任誰都知道,季心這是要被推攜進親兵營了,這是從非親信到親信的一步大的跨越。

  十二月,冬。

  李原軍過蒲坂,沿途可以見到,一隊隊鹽工正挑著塊塊的鹽巴艱難的前進著,河東鹽池的井鹽如今已經在司馬家族的大投入下,重新恢復生產,大批的鹽工從楚地招募而來,這使得鹽池的產量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從零產量到二百擔,而預計到了明年,這一產量還會繼續的增加。

  池鹽相比井鹽、海鹽更加的純粹,而且在質量上、成本上更有優勢,有了鹽的滋潤,秦人的身體才有可能更加的結實,在應對疾病方面也更有抵抗力。

  蒲坂渡口。

  一座木結構的跨河大橋正在緊張的施工中,這座橋的修造,主要為了解決關內與河東郡的交通難題,一旦建成來往于兩地陸路通行將不再需要轉道通過函谷關,而只需要從橋上橫跨而過即可。

  負責督造這座大橋的將作少府酈商,聽聞李原經過,即趕忙上前介紹起馳道修葺情況,隨著秦國占領時間的延長,由長安通向三十六郡的馳道也在逐漸的修復中,酈商這個負責交通的將作少府這段時間很是忙碌。

  褪去軍人的外衣,穿起官員的衣袍,酈商如今早己不復青羊觀時不問世事,只想隱居塵世的想法。

  投身秦國復興的大業之中,讓他在另外一個舞臺上,又找到了久違的成就感,而這種身體疲憊心卻歡暢的感覺,對于一個有事業心的男人來說,又是彌足的珍貴。

  李原在酈商匯報的時候,沒有象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一樣,端坐于寬敞舒適的車子里面,然后閉上眼睛似聽非聽,而是直接的跳下馬背,跟著酈商還有一群工匠來到修造地點,在選址、風向、木料、樁基等一系列專業xing的問題上,李原可以說有不懂就問,有疑問就提,認真程度讓酈商大為吃驚。

  “武王能夠成事,非天意,乃人力也。”在李原車駕漸漸遠去時,滿頭大汗的酈商禁不住感嘆起來。

  比較李原與前主人劉邦,兩個人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平易近人,沒有架子,但在骨子里,李原與劉邦卻又是不同的,李原的親近源于他平等的思想,而劉邦則是做出來的樣子,是為了用溫厚長者的敦敦之風,吸引更多的人為他效力。

  所以,劉邦在占領咸陽之后,會原形畢露呆在阿房宮中數i不出,而李原則在秦國實現基本統一之后,依舊馬不停蹄的四方巡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化和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榜樣力量,讓秦國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

  長安城。

  在冬i的暮色中,顯得格外的清冷和沉靜。

  在這個沒有霧霾的時代,煤石燃燒的煙塵是唯一污染著空氣的物體,那一柱柱沖天的黑煙背后,是供給整個城市溫暖的水流。

  城中,公共澡室的門口。

  在下午時分,就已經早早的排起了長隊,在一天的疲乏勞累之后,能夠有機會洗去身上的塵土,讓每一寸的都在熱水的滋潤下舒展開來,僅是這一份的享受,就已經讓那些外來的商人、游子們樂不思蜀了。

  “感謝武王,給予了大秦安定的生活。”

  “感謝小夫人,設計了這般讓人回味無窮的地方。””

  當長安城的百姓一次次在寒風中,念叨著李原和辛追的好時,他們的車轅剛剛抵達灞橋,在經過了長途的跋涉之后,就算是身體素來結實的李原也有點吃不消了,而辛追則更是賴在了李原的懷里,不肯起來半步。

  馬金輕車熟路,直接將八馬御車駛進了神武王府,這座昔i的侯府,除了門樓上改動了一個字外,其它并無兩樣,李原多半時間不在府內,贏玉漱和李燁很多時候皆住在宮中,這座府邸平素也更多的用于公事所需,不過今天,府內清閑了許久的仆從們一個個面露興奮,早早的將門外的街道、府內的小徑清掃的干干凈凈。

  “武王回來了!”

  當李原的車駕出現在長街的盡頭時,神武王府內歡聲一片,看到四周俱是熟悉的身影,辛追的臉立時紅的如同秋天的蘋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