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六章 神武大帝

  一個新生的龐大帝國,在亞歐大陸的東方崛起。

  作為全世界第一個步入封建社會的文明國度,秦國就象是一顆擦試明亮的珍珠,讓周圍的各部落、各個國家感到震懾。

  都城長安。

  高聳的城垣上鋪陳了一層薄薄的雪珠,使得整座關城銀裝素裹,分外的嬌驍。大秦黑色的旗幟,在陽光的直射下,以白雪相映襯,黑白交替顯得十分的醒目,與這種天然的色調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城里城外馳道上穿棱來往的人群。

  他們中間,有各地來回奔波的商販,有走親訪友的民眾,還有領了命令正在朝駐防地聚結的士卒,不管是什么身份,每一個人在看到城樓高處那面鑲邊的秦國大旗時,都升騰起由衷的自豪感。

  十二月七日。

  大雪過后,是個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一隊隊車駕從長安各處坊間駛出,向著城中心的高高祭臺陵園行進,經過各級官員、各地郡吏的多次勸諫上陳,神武王李原今天要在城中的祭臺向上蒼禱告――。

  新生的秦國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南征北戰之后,終于恢復了始皇帝最為強盛時的疆域。

  在北方。

  秦軍蘇角部已經在翰海龍城一帶站穩了腳跟,其兵鋒不時的越過茫茫的沙漠荒原,向著匈奴人的世代聚居地北海一帶挺進。

  在西方。

  姑師城的季心一部就如同打入西域的一枚釘子,牢牢的將天山南北的局勢掌握于胸,再加上李仲翔的西域各國聯軍在來回的掃蕩。使得南天山一帶的反秦諸國力量幾乎被掃蕩一空,就算有心懷對秦國不滿的,也只能早早的逃向了更西方。

  在東方。

  秦國的邊境線已經移駐到了大海的邊上,在齊地蓬萊一帶,隸屬于韓信軍的水師一部正在修建海運港口。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在馳道陸路交通的基礎上,貫通一條由北向南的海上交通大動脈。

  在南方。

  王尚軍的前鋒已經抵達象郡,正在繼續追擊呂臺于安南,而在東南一隅,江東秦軍在蔣渝的率領下,正在沿著四明山一帶曲折的山道,向閩越的腹地挺進。無諸在仙霞嶺一帶布下重兵,試圖阻擋秦軍的進攻,卻不想因為火藥的運用。秦軍在逢山開道方面,有了更銳利的工具和武器。

  當然,這些邊境線上的紛爭,對于長安的百姓來說,實在過于遙遠。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城市中心的陵園祭臺上。

  在這里。在今天,神武王李原即將舉行登基大典。

  沒有錯。

  你的眼睛沒有老花,李原終于要正式的登基成為秦國的帝王了,這是大勢所趨,也是當然之舉。

  這些年來,關于武王何時登上王位的消息時有傳播,但俱被李原以大秦四疆未靖給壓了下來,如今四海臣服,萬朝歸一,李原再想要推辭也沒了借口。而更重要的是,秦國的內政體系在經過了十年的運轉之后,已經在操作層面有了慣性,就算李原現在拋手不管,也不會出大的問題。

  祭臺高處。

  來自嶺南的新鮮水果被擺放在了陵園的祭石桌上,自新秦創建以來,每逢重要的日子,李原都會來到這座為了新秦而犧牲生命的將士陵園里面,看著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李原仿佛能夠聽到他們一聲聲的吶喊。

  甘厚伯、周興、季布――,這一個個有名的無名的陣亡將士,讓李原每次來到碑林,都有一種由衷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戰場上結下的情誼,不論經過多少年的滄海桑田變化,也不會改變。

  “自始皇三十八年以來,原以微兵起于雍丘,取大梁、攻滎陽,克咸陽,但凡軍過之處,民眾無有不從者――。”這一段關于新秦軍起家的歷史,由丞相陳平娓娓道來,其中的一段段一幕幕,聽在那些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人耳朵里,更如同是在觀看回放的電影一樣。

  白馬渡前,甘厚伯與周興相擁著孤軍而戰,面對劉邦的西征大軍,他們以殘卒微兵,高唱著秦軍的戰歌,戰斗到最后一息。而今,他們的子孫,甘勇和周平就在陵園前站立的將領之中,傾聽著父輩的事跡,年輕的秦將們禁不住熱淚滿眶。

  北風從樂游原上吹過。

  帶著絲絲的冷凜,帶著席卷一切的氣勢,就如同新秦的復起一樣,以摧枯拉朽之勢將一切阻擋的對手擊碎。

  作為新秦軍的首領,李原的感觸更加的深厚。

  十二年。

  彈指一揮間。

  李原也從青年進入了壯年,從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變了三十而立的中年人,現在,他的身份又將發生質的變化。

  神武侯、神武王,這成王封侯的夢想對于李原來說,早已實現。

  神武大帝。

  這是經過朝廷上下征求意見之后,一致的訴求。

  主流的觀點認為,有始皇帝稱號在前,李原要是稱第二皇帝的話,那是淹沒了他的偉大功績,畢竟,新秦與舊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體制,就算有贏玉漱這一點聯系,也更改不了李原在建立新秦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而在私底下,那些來自關東的新秦人還認為,李原的能力要比只是繼承王位、承載了歷史秦國底蘊的贏政要強了不少。所以,必須有一個新的稱號代替按照資歷和時間排序。

  八日至十二日。

  經過整整五天時間的繁瑣禮節,李原正式登上帝位,秦國的歷法也由新歷更改為神武歷,而十二月七日這一天,也成為了秦國的國慶日。

  秦國復興。

  對于它的對手們來說,就是一場滅頂之災。

  而在這場席卷亞洲東部的大風暴中,閩越王無諸這個龜縮于東南一隅,做著光復越國美夢的越王后裔,在不間斷的惡夢中,迎來了秦軍對閩越地的步步緊逼。

  梅涓、趙佗二個同盟者一敗一死。

  讓地位超然的閩越王無諸驚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這個時候,他才赫然發現,沒有了盟友,他的閩越地直接暴露在秦軍的兵鋒之下,不僅僅是與江東接壤的地方有秦軍威脅,就連南方一帶,也開始面臨強大的彭越中路秦軍的壓迫。

  怎么辦?

  是戰是和,又或者閉關自守,來一個什么也不顧不理。

  無諸在手足無措之中,有些不知所措起來,在閩越地,無諸的部落一向是最強大的一支,所以向來只有他欺負攻打別人,而少有他族來攻打越族的,這一回,秦軍二路進逼的軍情一報到無諸王城,這位狂妄不可一世的越王一下了呆愣住了。

  幸好,在無諸的身邊,還有梅涓這么一個“見識”過大場面的昔日盟友,梅涓從五嶺逃遁而出之后,一路東躲西藏,到了閩地的時候,跟隨他的三百余梅族忠勇將卒,只剩下了不到二十余人。

  這一點人,連一小支秦軍的搜索小隊也打不過,梅涓只能依附在無諸的麾下,試圖借閩越兵來擊敗秦軍。

  國之大典。

  在大秦舉國歡慶的時候,守衛邊疆的將士們,依舊在征戰中渡過這個普通又不普通的日子。

  四明山南。

  秦將蔣渝正率領著江東軍一部進攻閩地,有了彭越在西邊的牽制,無諸在驚惶之下將主力部隊俱數調往了閩越與南越的交界處,這使得蔣渝這一路進攻沒有遇到閩越軍多大的抵抗。

  由浙入閩。

  其間山道難走,更有數道山嶺相隔,江東秦軍的推進速度緩慢,而由于丁公冒進導致全軍覆沒有前例在,蔣渝在行軍時顯得更加的小心。

  北線秦軍動作整齊,沒有突出冒進的一部,這讓試圖各個擊破的閩越軍顧此失彼,在蔣渝這里沒能尋覓到戰機,無諸只好將解除困境的目標放在了彭越軍身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