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八章 嶺南戰事歇

  蔣渝用兵。

  一如其為人,于無聲處是驚雷。

  江東秦軍在這次南進過程中,其表現與其它二路相比,只能稱之為平淡,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華麗戰事,沒有勢如破竹的疾速推進,在中路軍兵進南海國王城之時,蔣渝的部隊甚至于還在會稽郡的南部山區里面艱難前進。

  但就是這樣的平淡假象,讓無諸放松了警惕,他誤認為蔣渝能力平平,只不過靠著和李原的私交才登上了江東秦軍主將的位置。而事實上,蔣渝卻不聲不響的沿著四明山、雁蕩山一帶的曲折山勢,利用輜重部隊攜帶的黑火藥,生生的辟出了一條通向閩越腹地的新道。

  這一條新道修成。

  一下子避開了閩越人重兵把守的仙霞山關隘,使得無諸的所有針對性防御措施都變成了無用功。

  所以,當閩越官員急報秦軍出現時,無諸才會表現得如此不堪。閩越國最為強大之時,號稱有將兵約十萬人,這個數目聽起來很是龐大,但其中虛假的成份擠一擠,無諸手里的將卒也不過七、八萬人。

  這一點兵力,在揭陽一役中,就損失了近二萬人,而且這一部將士還是閩越部落中最為善戰的一部。剩下的四、五萬人,除去守衛仙霞嶺等重要關隘的守卒,還有在本部落留守的一些老弱之外,無諸王城附近,能夠調動增援的士兵滿打滿算也不過五千余人。

  僅這些匆忙召集的士兵,能否抵擋住秦軍。無諸完全沒有自信,而閩越國中象何善一樣的勇士們,此時也是個個面如土色。

  南線大敗。

  北線又遭遇秦軍進逼。

  閩越國內,無有領兵之將。到了這時,無諸才始絕望的發現,他所謂的強大閩越國不過是水中泡影,根本經不起一次的觸碰。

  “大王,王城守不住了,我們還是早早撤退為好?”何善低著頭,嚅嚅的諫道。這句話,他在不久前剛剛說過,今天是第二次,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位閩越國的第一勇士變成了一個以逃跑為榮的懦夫。

  “撤退。往什么地方撤。除非是我們到海島上去。”無諸氣哼哼的吼道。當初,叫喊與秦軍對抗最響亮的是何善,而如今。還未與秦人碰面就言逃跑的也是他。

  “海島――,大王好主意呀,屬下聽泛海的漁民說,在海之東面,有一座叫夷洲的大島,那里方圓廣闊,物產豐富,我們要是到了那里,秦人就追不過來了。”何善眼睛一亮,急急力諫道。

  夷洲。

  也就是今之臺灣。因為地殼運動而與大陸斷裂開來,約在三萬年以前,左鎮人、東山人、清流人等一批閩地的原住民乘舟過海,來到夷洲定居,并與當地的瑯嶠人相融合,漸漸的形成臺灣的本地部落。

  “這,讓本王再想想。”無諸猶豫不決。逃到夷洲海島上去,暫時肯定是安全了,畢竟秦人來自北地,對于操舟過海并不熟悉,秦軍也不可能為了追殺他一個閩地的小王,而打造戰船、出動大軍去占領一座無用的海島。

  但是,這一逃,也就意味著他無諸所有復興越國的夢想也全部拋棄,自此之后,只能在夷洲島上終老余生了。

  選擇擺在面前。

  是堅持著留在閩地與秦軍苦戰,還是識機出海,去尋求安穩的生活。無諸倏然覺得,他之前所有的想法全成了一個個就在眼前但卻怎么也觸摸不到的泡沫。

  “大王,時間不多了,還是早下決斷的好。”何善惶惶不安,再一次力諫道。他這是生怕無諸死不悔改,繼續與秦國為敵,那樣的話,他這個馬前卒就不得不再上戰場,去面對秦軍的雷霆攻勢。

  再與秦軍爭勝?

  這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揭陽一役,讓何善真真實實的見識了什么是中原大國的鐵血之師,與之相比,閩越部落的這些兵卒,不過是一群土雞瓦狗罷了。

  在何善不停歇的鼓動下,猶豫不定的無諸最終還是可恥的逃了。閩越王城之戰。秦軍僅僅付出了百余人的代價,只用了半天時間,就攻占了這座閩越王無諸花費了十余年建成的王城。

  無諸的逃跑舉動,讓本來對他抱有幻想的閩越壯士失望之極,從閩地正在往王城方向趕來的勤王軍隊紛紛停駐下來,這些閩越各部落的勢力既不想跟著無諸遠渡重洋到海島上去吃苦,又對秦軍的到來抱有戒心。

  閩越戰事持續到十二月末。

  蔣渝率領一部秦軍進至閩地海岸邊上,在秦軍將士的面前,是一往無涯的茫茫大海,在咸腥味的海風撲面而來時,蔣渝等人終于長出了一口氣。

  “無諸之流,也配稱什么王侯,不如干脆,改名無膽算了。”秦軍將校在閩地東安縣一帶刻石留念,記錄下了這一段戰事功績。

  隨著蔣渝以江東人周殷為會稽南部都尉,治東安,安撫滯留在閩越山地的各個越族部落,三越之中。二死一逃,能夠威脅到秦國安全的南方敵對勢力,在經過了整整二年的艱苦戰事之后,終于被一網打盡。

  剩下的逃往夷洲的無諸、還有在安南一帶逃竄的呂臺,都已不可能給予秦國多少威脅,這是因為一只螞蟻就算再強壯,也無法擊倒一頭大象。當然,如果是成千上萬的螞蟻,或許有這個可能。

  而那個能夠引來螞蟻軍團的人,不可能是無諸或呂臺。

  在西域以西。

  烏孫國的更西邊,是康居和大宛兩個同樣從大秦西部遷移的游牧民族,而在它們的西面,則是由波斯人中的一支帕爾尼部落建立的奴隸制王國帕提亞,這個國家在中原則被翻譯為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安息。

  安息在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時期,應當是米特里達梯一世統治時期,這個時間段本來與中國漢朝武帝擴張時期一致,而隨著新秦的復興,安息王朝在中亞和西亞一帶的發展勢頭也在微妙的發生著變化。

  帶來這種變化的,是一個人。

  中行說。

  這位出生于燕地的叛賊,在失去了大匈奴單于冒頓的蔽護后,不得不離開故土,向著秦國勢力觸及不到的地方逃亡。

  出于對李原的深深忌憚,中行說這一次選擇了跟隨一支胡商的商隊,遠遠的向西方逃離。而他的這一選擇的正確性,隨后也被嶺南戰事所證明。

  注:看護家人空隙,碼了一點,上傳先,還請大家耐心等待,多謝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