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一章 羅馬人,我們來了

  秦匈第三次交鋒。

  直接的對手是:李仲翔、駱甲vs赫連壁。

  不管從哪一個方面講,這第三番戰的重要性,對于強大中的秦國來說,雖然重要,但已經不再生死倏關。

  西征的各路秦軍正在源源不斷的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開進,沿途的西域城邦諸國均敞開了城門,以最為恭順的態度,迎接來自東方的強悍友鄰。

  匈奴人在天池被秦國和西域聯軍殺得大敗,新任大單于赫連壁威名掃地,只帶領四萬親信部眾一路西竄,連續的遁出烏孫、大夏國境,進入到安息境內才始緩過氣來。駱甲軍一路猛追,如果不是安息的軍隊出現在邊境線上的話,先鋒曹信只怕一直會追殺赫連壁到西邊盡頭。

  只此一戰。

  秦國在中亞一帶的聲望一下子高漲起來,被匈奴人滅國的烏孫、大夏兩個部落的部眾對于秦軍的到來萬分感激,從天池之戰中幸運逃得一條性命的奴隸們失去了所有的財帛,他們對生活唯一的指望,就是希望絲路重新開通,然后帶來滾滾的財源。

  在這樣的心理下,天師道這個來自東方的教派在中亞一帶的傳播和推廣速度快得驚人,而張良這位大天師,也適時的跟隨秦軍西征的步履出現,他的每一次講課都讓道徒們受益非淺,并且對東方的文明更加的仰慕。

  六月初一。

  李原大軍進駐咸海,并將原烏孫、大夏所屬的咸海流域合并為伊犁郡,成為秦國第三十三個郡。

  與此同時。安息軍隊與秦軍之間在邊境線上的對峙局面開始被打破,受到中行說的鼓惑和烏孫、大夏滅國的影響,安息王聯合了更西方的隸屬波斯一帶的三、四個小國,加上赫連壁的殘兵敗將。組成一支規模超過了二十五萬的龐大聯軍,準備對付秦軍的西征。

  二十五萬。

  這個數字是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以后,中亞地區出現的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有一個英明果斷又有軍事才能的統帥指揮的話,或許還真能擋住秦軍,但很顯然。安息王并不屬于這一類的精英人物。

  七日。

  十五萬秦軍主力,加上約五萬的烏孫、大夏輔兵開始發動了對安息的進攻,雙方在里海和高加索一帶展開了連續多次的戰事,安息軍隊在這場保衛國土的戰斗中,表現出了難得的堅韌與頑強,但很可惜的是,秦軍方面在技術上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轟天雷在征西戰場中出現。

  高大的柵車、移動的木制箭樓、還有讓人感到絕望的全身披著重甲的步兵,這些新式武器不間歇的出現在了戰場上,讓還停留在青銅時代的安息人、波斯人、塞琉古人感到萬分的絕望和茫然。

  經過十余天的激戰,安息軍隊退回里海一線。損失精壯士兵達到了三萬余眾。

  “秦人不是人,是神,是神靈派下來的使者!”就在安息士兵心生懷疑之時,天師道又帶著讓人鼓惑不能反抗的精神力量而來,當貧窮的安息民眾正為天生的不平等而痛苦時,天師道鼓起了他們沉積于心底的怨恨。

  安息內憂外患。

  外部遭遇強敵入侵。連戰連敗,內部又有多個城池被起義軍所占領,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曾經強大一時的安息國即面臨破國的窘境,七月初,一向受安息王信任的寵信中行說帶著二萬余軍隊跟著匈奴人潰逃向更西方,失去友軍支撐的安息軍隊頓時軍心動蕩,無奈之下,安息王只得將僅剩下的八萬殘兵收縮于番兜城中固守。

  然而,在擁有了轟天雷火藥武器的秦軍面前。青石城墻的防御優勢也不復存在,番兜城能守上幾天,就連安息王也沒有信心。

  七月十日。

  被圍困了有半個月的番兜城被秦軍攻破,安息王兵敗,整個城池在秦軍轟天雷的爆炸威力下。變成一片廢墟。

  安息被秦軍滅亡。

  八月。

  匈奴殘部橫掃安納托利亞半島,兵鋒渡過亞歐海峽,開始朝著對面的色雷斯人占據的地方繼續進攻。

  匈奴人一方面被秦軍追得四處逃竄,另一方面又享受著征服西方的快感,在這種痛并快樂著的交替中,他們從西方人那里獲得地盤、財帛、金幣,然后轉眼又將它們拱手送給了在身后緊緊追擊的秦軍。

  安息人好歹還算鬧騰出了一點聲勢,而塞硫古王國卻覆滅得無聲無息,這個由馬其頓大帝亞歷山大部將建立的短暫國度,本身的根基就不穩,在被匈奴和秦軍連番沖殺之后,頓時支離破碎,國家分崩離析。

  大秦強勢西征。

  連續打敗中亞、中東一帶強國安息,并且將匈奴人驅趕的象一群到處要飯的叫花子一樣,而更讓人感到困惑的是,匈奴人這一團“黃禍”雖然打不過秦軍,但在與波斯、塞琉古這些中亞、中東所謂強國的交鋒中,卻是屢屢獲勝。

  塞琉古人在這一場黃禍中體會最深,占據原來波斯帝國所在的安納托里亞半島的他們,被赫連壁的匈奴人壓著一陣狂揍,差一點連在亞洲大陸上立足的地方都沒有。

  這異常的軍事情形被一些從西方來的商賈和間作傳回到了更西方的地中海東岸,讓已經將勢力范圍觸入到地中海東岸的羅馬共和國執政官西庇斯感到極為震驚。

  地中海周圍,有古希臘人、古埃及人、迦太基人、馬其頓人、高盧人、羅馬人建立的多個國家,這些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彼此漲漲落落,有時是你登場,有時又是另一個國家登上最強勢的地位。

  在公元前二百年至公元二百年的這段時間,是羅馬人最為輝煌和驕傲的時代,他們從亞平寧半島上走出來,逐漸征服高盧、馬其頓、迦太基等多個強國,并且開始將勢力范圍觸摸到希臘半島上。

  在執政官的歷史地位上,小西庇斯的能力和功績雖然無法與一手創建了帝國的愷撒、渥大維相比,但此時此際,剛剛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打敗了漢尼拔這個老對手的羅馬執政官士氣正旺。

  羅馬人又一次擊敗了迦太基之后,偉大的統帥漢尼拔遭到迦太基貴族的拋棄,只能退縮到非洲北海岸的小城佩里困守,而西庇斯的戰略目標,也東移到了占領希臘和埃及這兩個古代的文明古國身上。

  來自遙遠東方的秦人,突然出現在了羅馬帝國版圖的視野中,這是巨大的威脅。

  羅馬城。

  圓形競技城中。

  一場奴隸與奴隸之間的殘酷撕殺正在上演,角斗奴。一般由奴隸和戰俘來充當,這種殘酷之極的人與人之間的血腥殺戳,是這個時代羅馬貴族們最為喜愛的娛樂節目。顯然,這時的羅馬大人物們,還不會想到,再過去一百年之后,在角斗奴中間,會出現一位讓他們聞風喪膽的英雄人物——斯巴達克斯。

  羅馬著名將領西比阿和他的情婦們在富麗堂皇的包廂內欣賞著節目,不過,他的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在羅馬與迦太基持續三百余年的戰事中,西比阿和漢尼拔之間的斗智斗勇,是西方軍事史上難得的經典。費邊的拖延戰術,讓漢尼拔在最強大之時,沒能一鼓作氣擊敗羅馬人,這給了西比阿復仇反撲的機會。

  而在羅馬國內,隨著迦太基人已成遲暮之勢,西比阿和費邊之間,年輕的新生勢力與保守勢力之間對于元老院實際權力的爭斗,也漸漸開始白熱化。

  費邊并不想放棄執政官的位置,但軍隊的實權,又被西比阿和他的同盟者掌握著,如果羅馬軍隊持續獲勝下去,費邊這個沒有軍權的執政官總有一天,會被西比阿替代,而在歷史上,在西比阿成功征服埃及之后,費邊不得不黯然讓出了執政官的位置。

  秦軍西侵。

  讓費邊找到了對付西比阿的辦法,昨天,由他主導的元老院正式作出決議,決定派出一支由五萬人組成的大軍,去協助希臘人抵抗來自東方的野蠻人的侵略。

  被任命為這支羅馬軍隊指揮官的人,正是剛剛在扎馬戰役中將漢尼拔打敗的西比阿,費邊的目的很明白,一方面是要調開西比阿,以免聲望如日中天的西比阿威脅到他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讓這位羅馬名將穩住東方的同盟國。

  不過,對于東方出現的新敵人,西比阿有些感到茫然而陌生,東方的秦國——,那個生產絲綢的國度,怎么會遠涉千里,來到地中海一帶,這支遠征的秦軍部隊,難道不害怕失敗,不害怕身死異鄉,尸骨連家都回不了嗎?

  秦軍將士是怎么想的。

  西比阿無從知曉,他也不可能猜想到,在秦國大軍的背后,還有一支多達二十萬人左右的筑路大軍。

  他們中間,有安息、匈奴、波斯等國的戰俘,有來自于秦國國內的刑犯,還有許多從各郡征發而來的輔兵。這些人一路追隨在秦隊后面,將絲綢之路的通道一直延伸向西,直到海之盡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