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九章 馬其頓的末日

  共和與獨裁的爭斗。

  讓羅馬這個地中海超級強國內部出現了一絲不和諧的裂縫,特別是在抗擊迦太基戰事中涌現出來的兩位英雄,西庇阿和費邊之間的矛盾,正在越來越白熱化。

  在羅馬成為帝國的過程中,人們記住的往往是凱撒大帝、渥大維、安東尼這些在歷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人物,而西庇阿其實是最不應該忘懷的。正是他的努力,讓代表著軍隊的將領們,逐漸登上羅馬的權力最高峰。

  不過,保守勢力在元老院的主導地位依然不可動搖。西庇阿這個年輕的軍中名將,目前還無法與費邊等人對抗。

  同樣的原因,由于西庇阿擊敗漢尼拔的軍中威望,費邊這位執政官能做的,也只是將西庇阿遠遠的發配到邊遠的邊疆去,至于暗殺之類的滅絕殺招,費邊倒是想干,但他真的不敢。

  羅馬將士。

  如今視西庇阿為軍神,一旦西庇阿有個三長兩短,與之有矛盾的元老院首當其沖,到時候,那些憤怒之極的大頭兵還不把元老院給拆了,而費邊這個執政官能不能逃過一劫還是兩說的事。

  十一月。

  羅馬元老院正式通過對馬其頓――安提柯作戰的決議。

  一場關系巴爾干、希臘半島歸屬的大會戰在馬其頓人與羅馬人之間開始,統率五萬羅馬軍隊進攻的將領,正是西庇阿。

  面對羅馬人的入侵,馬其頓――安提柯國王腓力五世毫不示弱的親率大軍迎戰,馬其頓王國的治下,有多個不同的民族,色雷斯人、波斯人、斯拉夫人還有希臘雇用兵,有這么一支多民族部落參與,腓力五世可以征調的勇士不下二十萬人,對付區區五萬的羅馬軍隊。在人數上占有巨大的優勢。

  人多是否就是力量大,這顯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就雙方的統帥能力來說,西庇阿的能力自不用多說,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現年四十二歲,正當盛年,而其在軍事上的能力也和他后宮中的女人一樣,志大才疏,雖然網羅了一堆孕育生命的暖宮,但卻因為先天不足而屢屢無功而返。

  當然。腓力五世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能力不行的。

  要知道不久之前,馬其頓軍隊曾與匈奴殘部交戰過,匈奴人一路西征,連破大夏、烏孫、安息、塞硫西等多個強國,其強悍兵鋒讓各隊避之如虎,但就是這樣一支強大力量,卻被馬其頓與色雷斯聯軍給擊敗了。在勝利的光芒照射下,腓力五世有種飄飄然的感覺,羅馬人在此時不開眼的入侵。就是來找死的一樣。

  九日。

  羅馬與馬其頓之間的大戰在巴爾干半島的辛諾法塞利要塞打響。

  西庇阿展現出了一個杰出軍事將領的全部才能,羅馬軍隊冒險初冬的風雪,一路翻越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突然出現在馬其頓與希臘之間的崇山峻嶺之間。

  長途跋涉、千里奔襲。出奇不意,攻其無備。

  羅馬人對于兵法韜略的運用,讓人耳目一新,腓力五世緩慢的迎戰動作讓他吃了苦頭。不及防備的馬其頓軍隊完全沒有想到羅馬人會遠道奔襲殺到自己的面前,他們雖然組織起了數道阻擊線,但在五萬羅馬精銳面前。卻是一觸即潰。

  驚惶失措的腓力五世匆忙之下,又犯了一個大錯。在羅馬軍隊的壓迫下,腓力五世決定收縮兵力,放棄首都正面的辛諾法塞利要塞,集中全部兵力保衛都城佩拉。

  二十一日。

  羅馬軍隊幾乎兵不血刃,占領被馬其頓軍隊主動放棄的要塞。占領辛諾法塞利,羅馬人長途奔襲的目的就已基本達到,本來孤軍奮戰的羅馬軍隊,反過來一下切斷了位于馬、羅邊境的約四萬馬其頓軍隊的后路。

  而更讓腓力五世氣怒交加的是,他本來下令先行搬運要塞中的輜重,卻因為各部只顧著自己逃命,讓大量留存的糧食和武器,被羅馬人輕易繳獲,這樣一來,西庇阿的五萬羅馬士兵一個冬天的補給就不用發愁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七日。

  佩拉城下。

  好不容易調集了約七萬大軍的腓力五世與西庇阿進行了一場長達半個多月的大會戰,雙方以步兵方陣為作戰主力,羅馬重裝步兵、馬其頓步兵、輕騎兵紛紛上場――。

  鋒利的長矛。

  閃爍著寒芒的青銅短劍。

  還有一個個排列整齊的步兵方陣,這就是西方人的戰法,面對面,兇狠的撕殺,一直到對方力竭為止。

  馬其頓聯軍雖然人多,但各部之間缺少彼此的信任和聯絡,在羅馬人一鼓作氣的猛打猛沖面前,參戰的希臘雇傭兵首先潰逃,然后是色雷斯人、斯拉夫人,剩下的馬其頓勇士們在苦苦支撐了二日之后,終于不支。

  這樣的結果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外。

  此役,參戰的三萬五千名馬其頓步兵戰死近一半,腓力五世倉皇之下,只能帶著殘兵敗將退守佩拉,死守不出。

  在看到腓力五世大敗之后,聽命于馬其頓的色雷斯人、希臘人紛紛駐足觀望起來,他們雖然歸屬在馬其頓王國治下,但腓力五世的統治眼看就要不行了,此時再一味的湊上去,那就是腦子有問題。

  佩拉之戰。

  也拉開了羅馬人爭霸地中海東岸的序幕,隨著大捷的消息傳回亞平寧半島,羅馬國民對西庇阿更是頂禮膜拜。

  費邊本有心讓西庇阿吃一趟敗仗,消停一陣,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跟,在無奈之下,他還要強裝出笑臉,對西庇阿在戰場上的功績進行表彰。

  十二月末。

  羅馬軍隊開始圍攻馬其頓都城佩拉已有一個多月,腓力五世派遣了多路信使,向周圍的各方勢力求救,但結果卻很不樂觀,色雷斯人毫不客氣的拒絕了馬其頓人的要求,他們選擇了繼續觀望下去。

  至于遠在地中海南岸的埃及人,托勒密王國正和南方的原始部落爭奪尼羅河的控制權,實在沒有功夫理會跨海兄弟的困難。在萬般絕望之下,腓力五世派出使者渡過海峽向秦國方面求救。

  馬其頓與秦國一直以來,并無實質性的接觸,甚至于在海峽兩岸,兩個國家的軍隊還彼此對峙著,對于腓力五世的這一突然請求,駱甲不敢擅自作主,急忙派出信使往新安城報告,李原在接到這一重要軍情變化之后,立即在第一時間趕到博斯布魯斯海峽一帶。

  秦軍是否要答應馬其頓的要求,渡海合擊羅馬人?

  這一次,李原沒有立即決斷。

  歐洲大陸。

  對于遠道而來,還沒有完全在中東一帶站穩腳跟的秦軍來說,是一塊完全陌生的地方,若是答應進軍巴爾干,人生地不熟的秦軍極有可能會遭到嚴峻的考驗,以李原對巴爾干地區的了解,那里山嶺密布,并不適合騎兵作戰。

  歐洲大陸東部。

  烽火正燃,西方強國內部的爭斗,讓剛剛占領半島不久的秦軍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緊張氣息。

  亞歐大陸。

  幅圓遼闊,海峽的阻擋,讓缺少舟船不習水戰的秦軍不得不暫時停止了西征的腳步,同時,由于北方斯拉夫人的襲擾,秦軍漫長的補給線也隨時有可能遭到打擊。秦將甘勇率領的第二波增援部隊十萬人已經趕到目的地,他們的到來,讓處于第一線的秦軍背后,有了最為厚實的支持。

  在巴爾干半島的對岸,高原苔地和丘陵交錯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上,秦軍將士正在加緊操練步兵習戰陣形。

  秦軍駐半島部隊,共有步兵四萬人,騎兵二萬人,加上輔兵六萬,這樣一支龐大軍事力量,構成了西起博斯布魯斯海峽、北至高加索山脈、南至兩河流域、東抵里海東岸的堅實屏障。

  除了步騎外,這支秦軍之中,還有約三千人的天雷特種部隊。在熱兵器的運用方面,秦國走在了各民族的前面,而對于這樣可以影響整個世界格局的軍事機密,李原也是慎之又慎,封鎖住了幾乎全部的消息。

  匈奴人在天雷之下吃盡了苦頭。

  赫連壁在臨被殺頭之前,倒是向馬其頓人吐露過秦軍手里有一種讓人恐懼的雷火,但很顯然,馬其頓人對赫連壁的話并不相信,一個手下敗將說的話,不過是夸大聲勢,好為自己留一條性命找借口罷了。

  步兵。

  在廣闊的亞洲大陸腹地,只能作為輔助兵種來使用,但在丘陵密布的地中海巴爾干半島,步兵卻是主力作戰力量。

  當年,斯巴達城邦國家憑著三百勇士駐守溫泉關,硬是擋住了波斯軍隊上萬人的進攻,憑的是什么?除了地形有利之外,就是步兵的驍勇。在多山起伏的地區,騎兵的作用被限制住了,對于習慣了大兵團作戰的秦騎來說,巴爾干就是一個陷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象赫連壁一樣,陷進去再也出不來。

  練就一支強悍有力的步兵,是立足巴爾干半島、立足于歐洲東部的前提,秦軍將士今天的揮汗如雨,在不久的將來,會結果累累的碩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