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九章 君士坦丁堡危機

  男與女的關系,就是一層窗戶紙的距離。

  作為一個雄才偉略的帝王,李原的個人私生活在許多的秦人看來,幾乎無可挑剔,三個早先起家時就跟隨著的皇妃,彼此之間感情深厚,幾乎看不到以往皇宮里刀光劍影的場面,這和秦國歷代先皇相比,實在稱得上楷模。

  當然,李原與閻鳳的事情若是曝光的話,立即會在秦國上下引起一場非議,不管是什么時代,總是不會缺少衛道士的,大秦的長公主與父王私通,僅就這個標題而言,就足夠的吸引人的注意力了。

  至于李原、閻鳳是否有血緣關系,在那些衛道者看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向讓他們覺得如同圣人一樣的神武大帝終于犯了錯誤了,而他們這些只憑著一張嘴吃飯的家伙,在沉默多時之后,又有了用武之地。

  禁忌這個東西。

  是道德所不允許的,但又往往讓人心生暇想。對于一眾八卦無聊人等的說法,李原沒有去管,以他的身份,也不屑去關注這些私底下的勾當。再說,李原不關注,閻樂這個身份特殊的便宜國丈絕不會允許那些朝他女兒亂灑臟水的人。

  在東方的長安城。

  李原與閻鳳的關系會成為議論的焦點。

  在西方的新安城。

  他們之間的這種結合方式,會有另外一個詞代替,那就是:愛情。西方人對于情愛的態度,要比東方人更加的開放,在近鄰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兄弟姐妹、父女母子之間屢屢上演一場場蕩氣回腸的大戲,相比之下。李原的這點風流韻事根本算不上什么。

  迪喀爾和格米修斯于二月下旬到達新安城。

  當遠遠的看到平地上聳立起一道黑色的長線時,格米修斯神情激動,雙手指向胸前,嘴里不住的喃喃自語。

  東方的城池!

  對于希臘學者來說,就是一個神秘的謎團。這種圍成圓形的巨大城墻,要想建造的美觀團結,而且還要分清楚外城、內城、甕城,在不同的地方,再建造城樓、望臺,城垛。其所費的人力、工時,讓只是城邦諸國的希臘人想想都覺得恐怖。

  舉國之力與舉城之力的差別就在于此。松散的城邦聯盟體制下的希臘人,個性自由,思想開放,但也正因如此,讓他們對擴張和統一心存畏懼。

  賈誼進城之后。稍作歇息,即將兩位希臘的學者向李原引見,這是他出使希臘的最大成績,不管是忽悠來的,還是迪喀爾他們有意來的,只要來了,那就是他賈誼的本事。至于那些吃不得苦的同僚的羨慕與妒忌,賈誼并不放在心上。

  李原對于兩位亞力士多德的徒孫的到來,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從他的感受來講,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也是這個世界上人類進步的重要節點,對于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先賢們,當然要尊重。

  迪喀爾他們沒有想到,在遙遠的東方,還有這樣一位偉大君王會對他們的學說著作感興趣。在高興之余。希臘人滔滔不絕的開始向李原訴說起他們這些年的不幸遭遇來。

  馬其頓人占領希臘之后,對希臘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其中,代表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斯巴達得到大力支持,而代表提洛同盟的雅典被打壓。正是因為這一層關系,讓亞力士多德在高齡之際卻慘遭殺害。

  東方大帝禮賢下士,這讓被冷落了很久的迪喀爾、格米修斯很是感動,馬其頓王國自從亞歷山大死后,一代君王不如一代,相應的對自然科學、歷史人文的重視程度也是多有不如,這使得呂克昂學院的日子很不好過。

  一番敘談。

  讓迪喀爾、格米修斯對東方的文明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李原的建議下,這兩位西方的賢者準備動身往東都長安一行,去見識一下與希臘文化不同的炎黃文明,賈誼被李原任命為全權陪同大使,沿途負責兩位希臘學者的安全和飲食起居。

  這一次出使希臘,讓賈誼第一次有了單獨顯示自己能力的機會,而李原也對賈誼再三叮囑,暗示他想辦法為秦國留下這兩個大學者。

  在新安城。

  秦國正在建造第二所綜合性的學校,學生不少,現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知識的老師,而迪喀爾和格米修斯就是最佳的選擇。而通過這兩個人,李原還希望能從呂克昂學院中騙來更多的西方先賢。

  按照他的想法,反正這些人呆在希臘那個死氣沉沉又內亂不斷的地方也沒有什么出路,倒不如換個地方,到新安城來發揮余熱,這對傳承和發揚古希臘的文明也有重要的意義。

  同樣的二月。

  在巴爾干東部的君士坦丁堡。

  一場對峙發生在羅馬軍隊與秦軍之間,羅馬將軍彼得烏斯率領的一萬高盧人在冰天雪地里艱難跋涉了二十余天之后,終于從巴爾干半島的西端到達了東端。

  這一路之上,彼得烏斯不時能夠碰上從君士坦丁堡潰敗下來的色雷斯人,而這些敗兵的敘述讓他震驚不己。

  “秦人真的只用了一夜時間,就攻占了有不落城之名的君士坦丁堡,這怎么可能,要知道城中還有五千的色雷斯士兵,以彼得烏斯的想象,在五千兵力的保護下,攻城部隊要想拿下城池,兵力起碼超過五倍才有可能,而且,陷城也不是三、兩天的時間,最起碼也要半個月以上――!”

  帶著質疑,彼得烏斯率軍兵臨君士坦丁堡。

  出現在他面前的這座歐洲大陸最東端的城池,就建造在一段臨海的高丘之上,其地勢依山傍水,相當有氣勢,而城頭上飄揚著的那一面鑲著金邊的黑色旗幟,更讓他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威壓。

  “來人,派遣信使入城,就說大羅馬彼得烏斯將軍要與秦國指揮官一敘,時間最晚不超過明天中午――!”

  雖然對秦人的出現感到驚訝,不過彼得烏斯還是信心滿滿,這次他不是一個人前來,跟隨他一起來的,是一萬征戰歐洲的高盧勇士,這些羅馬士兵悉數裝備了保護胸口、頭部等要害部位的銅鎧,而他們手中的標槍、短劍和盾牌,更是羅馬軍隊中的精良戰具,有了這些后盾,彼得烏斯確信,守城的秦軍指揮官比他更有壓力。

  羅馬軍隊到來的消息。

  在一天半之前,就被前出的秦軍斥候送回,守衛君士坦丁堡的秦軍主將曹信、副將季心立即聚攏了麾下全部的將校、參謀商議對策。與以往后有援兵時不同,在秦國海軍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孤懸于海峽西岸的這支守城秦軍需要獨立面對可能的一切敵人。

  “將軍,我們參謀部的計劃,是趁著明日與羅馬將領見面的機會,在合適的地點布置一支由天雷軍、機弩兵和長槍兵組成的伏兵,到時候一旦有變,我們可以趁機殺出,一舉擒殺敵方大將,而只要成功,那羅馬人群龍無首,必將不戰自潰。”諸將之中,一名年輕的軍司馬模樣的校尉朗聲說道。

  “咝!”這一提議說出,聽著的眾將一個個心里倒吸一口涼氣。擒賊擒王,年輕人的想法著實大膽的緊,如果成功,確實能一舉解除君士坦丁堡當前的危機,但若是此計不成,無疑將引發一場秦軍與羅馬軍隊的惡戰,而若是勢態擴大的話,甚至可能引來數倍敵軍的進犯。

  “此計不妥,我們的海路,還缺乏船隊保護,萬一被敵長期圍困,我們將陷入到一場艱苦的持久戰中,這與陛下的策略不相適合,羅馬人既然要談判,那就且答應他一次,聽聽他們有什么建議。”季心想了想,向曹信諫言道。

  曹信為人豪爽大度,季心與之配合的很是默契,象這種涉及到大局的方略,季心不敢有絲毫的隱瞞,他的這一諫議與方才年輕參謀的想法大不一樣,這種不同的觀點,也讓秦軍諸將陷入到一場爭論之中。

  曹信板著臉,長久沉默著,下面眾將議論紛紛,讓他有些不勝其擾,憑心而論,對于談判這種差使,他是真心的不喜歡,依他老曹以往的性情,要想爭得利益,那就要干干脆脆的真刀真槍的在戰場上拼命搏殺。

  但現在,他不再只是一個領受命令的先鋒將,而是一城之主將,城內的二萬余將兵的安危均系于他一身。

  “曹信將軍,你能夠被選為守城的主將,我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你的智慧,而不是你在戰場上又斬殺了多少敵人的首級,這一點,你明白嗎?”

  “君士坦丁堡是我大秦立足于海峽西岸的重要支撐點,它的存在,關系到我大秦今后的發展和生存,關系我們與西方異邦之間實力的消漲,所以,你在做出任何決定時,首先要想一想我的這些話――!”

  李原叮囑的話語在曹信耳邊回響,這是在西雍城會議時李原單獨留下曹信說的話,別人說什么,曹信可能還有抵觸,而李原的話,他牢記于心。

  “季將軍,你去安排一下,明天中午,我率軍出城與羅馬人會談,至于談什么,怎么談,那就要看羅馬人的誠意了,我們大秦的將軍,從來不怕什么威脅,要談判的我們歡迎,要打仗的,我們也是不懼。”曹信大聲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