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四章 同盟者漢尼拔

  要跟上呀,同志們!)

  民族爭霸的舞臺。.

  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唯一區別的,只不過是唱戲的時間長短不同罷了。

  在公元前4世紀時,輝煌燦爛若星辰希臘文明沒落,荷馬史詩中的那些奧德賽英雄們,一個個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迦太基一時之間獨霸地中海一帶。他們的商船沿著非洲海岸線航行,三角帆船上滿載著金、銀等貴金屬、動物皮毛奢侈品、酒和橄欖油。

  毫無疑問,風帆時代的第一個黃金期是屬于迦太基人的,希臘人是文明局限于愛琴海一帶,而迦太基人擁有的是整個地中海。

  在公元前3世紀上半段,迦太基城中手工業作坊在城中遍布,在非洲內陸一帶的巴格拉達斯河谷,這里土地肥沃,能夠給迦太基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一個個奴隸制莊園的出現,讓迦太基文明成為西方文明史上的一顆明珠。不過,隨著羅馬人的崛起,迦太基文明也開始由興盛走向沒落。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二次布匿戰爭還沒有完全摧毀迦太基的根基,他們依舊擁有一支縱橫地中海一帶的船隊。另外,迦太基還可以掠奪中部和南部非洲的黑奴,將其販賣到其他地方獲得巨額利益。

  有這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發下與羅馬決不妥協誓言的迦太基英雄漢尼拔當然不甘心被羅馬人一直壓制著,他要東山再起,一雪被費邊和西庇阿聯合打敗的恥辱,而要達成這一目標,漢尼拔明白單靠迦太基一國之力顯然不可能。

  不僅僅是迦太基與羅馬的國力強弱差距,更因為迦太基國內的貴族們,貪圖羅馬人給予的那么一點點小恩惠,他們放棄了民族,放棄了理想,甘心做羅馬人的走狗。

  “你去告訴元老院的那些人,羅馬人的強敵出現了,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促成與東方人的結盟,我們應當依靠秦國的力量,將羅馬人搶奪我們的土地、財帛還有奴隸,全部收回來。”漢尼拔神色猙獰的大聲喝道。

  “屬下,屬下這就去回報。”駝背使者嚇得連連倒退,迭聲應道。

  找誰為盟友?漢尼拔在這一段軟禁期間,一直在研究著這個世界的各國歷史,特別是地中海周圍的那些能夠對羅馬人產生威脅的鄰國。他一度對馬其頓人抱有希望,但不論是腓力四世、還是托勒密五世、安條克三世,都讓他感到不可信任。

  就在他傍徨失望之際,關于東方強國秦國的消息突然傳來,來自遙遠的東方的大秦軍隊竟然一路三千余里,從亞洲的東海岸一直殺到了地中海的東岸,而在這一路之上,不論是安息還是塞硫西,都成為了秦軍功勞薄上的一個數字。

  如果只是這樣,漢尼拔頂多也只是好奇罷了,但在隨后,秦人竟然真的在西部亞洲一帶安下心來,一批批的秦人從東方遷移而來,他們辛勤的開拓異邦疆土,他們擺出了一副要長期統治這一片廣闊土地的架式。

  如果秦人真的有心在地中海東岸擴長的話,那勢必會和羅馬人發生沖突,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漢尼拔想到這里,臉上難得的露出欣喜和興奮的神情。

  聯合秦國,共抗羅馬。

  這是漢尼拔找到的復興迦太基的唯一道路,他必須趕快行動起來,趁著秦國強大之時,挑動秦人與羅馬人的怒火,只有渾水摸魚,迦太基人才有機會。

  尼羅河畔。

  李原率軍正在與托勒密王朝的軍隊交戰,對于非洲西部另一個國家迦太基的好意,他并不知情。

  秦軍在進入埃及境內后,開始之時進展順利,沿途的諸個城池被攻破,秦軍的迅猛動作讓不及提防的埃及軍隊屢次失敗,但隨后,托勒密五世開始將分散的兵力集中到了亞歷山大港等幾個重點城市,這讓秦軍的進攻變得困難起來。

  埃及的城池。

  與北方歐洲不同,埃及人喜歡用巨大的石塊來堆積起一座座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在后世時主要是法老們安葬的地方,其中的許多在歷史長河中漸漸的風化不見,而在李原到達的這個時代,林林總總的金字塔讓埃及人有了庇護之所。

  除了石塔之外,克麗奧佩托拉提議的戰象部隊,也被埃及人召喚到了戰場上,這種戰象托勒密軍隊里有近七百余頭,每一頭大象的背上,都有三、四個托勒密士兵或持著長矛,或持著箭矢,他們居高臨下,就象一座座移動的堡壘,讓人防不勝防。

  對付這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兵種,秦軍經驗上有欠缺,李原倉促之間,召集李仲翔等將領也想了不少的辦法,其中火攻破敵、天雷嚇象等戰法也被提及,但在具體實施時,卻又遇到了困難。

  被打怕了的埃及人死守城池不出,他們的戰象主要負責在秦軍陷城時堵截秦軍先鋒部隊,而在狹窄區域內,有埃及士兵保護著,秦軍的天雷能夠準確扔到大象附近的機率不大。在這種不利情況下,秦軍只能一個點一個點的拔除埃及人的釘子,幸好的是,托勒密王國的那些將領們和他們的皇帝一樣,軍事才能泛泛,沒有一個能夠統兵善戰的。

  四月初。

  秦軍經過一個多月的拉劇戰,終于清除了尼羅河上游和中游一帶的埃及軍隊,戰事開始向下游三角洲一帶的亞歷山大港集中。

  此時,防守亞歷山大的埃及軍隊還有六萬人,這些士兵是托勒密五世的精銳部隊,他們依托著港口的有利條件補給,根本不用擔心會被秦軍長久圍困,相反,秦軍一方則由于戰線拉得太長,就算從最近的耶路撒冷運輸輜重過來,也需要足足的二十余天時間,這還不包括路途上的損耗。

  大秦的海軍,還在特洛伊港口組建練,缺少實戰的秦軍士兵們,還需要艱苦的訓練才能登上海戰的戰場。

  而如果封鎖不了港口,托勒密五世就可以后顧無憂的等待羅馬人援兵的到來,這對于遠征的秦軍來說,是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結果。

  開羅城中。

  秦軍上下一籌莫展。

  正在此時,一隊來自迦太基的商隊遠道沿著非洲的北海岸而來,他們不僅帶來了與秦國交易的皮毛、朗姆酒等物品,還帶來了一個重要的人物――漢尼拔巴卡。

  獲得秦國消息的漢尼拔再也按耐不住,在軟禁之中的他立即召集舊部,恰巧迦太基貴族最近正因為羅馬攤派的賦稅沉重而心生怨氣,兩股力量加乘在一處,漢尼拔雖然沒有能一下子恢復行政官的權力,但他還是擁有了。

  在成功的游說了迦太基元老院后,漢尼拔自告奮勇,跟隨著商隊一路向東,試圖前往兩河流域尋找秦國的軍隊。而到了埃及境內后,讓漢尼拔大喜過望的是,秦軍正在大舉進攻托勒密王國,而率領這支秦軍的統帥,正是秦國的神武大帝李原。

  沒有什么比直接面見秦軍的領袖更值得漢尼拔興奮的了,一路之上,他的腦子里盡是如何說服李原的想法,而在見到秦軍受困于亞歷山大港時,漢尼拔信心更是大增。

  秦軍駐地。

  李原接見了這位據稱是迦太基使者的人。

  “我聽說迦太基與羅馬曾經在坎尼一帶交戰過,是你們迦太基人取得了勝利,不知能否詳細的說一說?”李原問道。漢尼拔的名字,他自然如雷貫耳,但眼前這個五旬開外的消瘦男人,是不是傳說中的西方戰神,李原還不確定。

  漢尼拔聞言,神情一振,自豪的笑道:“陛下也知道坎尼戰役?迦太基方面的指揮官,正是本人,關于此次戰事的細節,沒有誰比我更清楚了。”

  李原對于坎尼會戰的情況,更多的來自于后世的史籍記錄,那也不過是寥寥的一百來字的描述,而漢尼拔這個親歷者講解出來,則是前因后果方方面面,交戰之初雙方兵力的對比,兵種的分配還有地形的選擇,這些復雜的戰場情報一一呈現出來,讓李原不由得對漢尼拔大加贊賞起來。

  在羅馬人大占優勢的情況下,漢尼拔出奇不意的翻越阿爾卑斯山,占領了羅馬人的糧倉坎尼,隨后,五萬迦太基遠征軍與多達八萬的羅馬軍隊展開了一場殊死拼殺,兵力上少于對手的漢尼拔背風布陣,以著名的半月型防御陣形,守住了薄弱的正面,并且在羅馬人的兩翼取得突破,瓦羅的八萬羅馬軍隊七萬人死于非命,而迦太基一方僅僅損失了六千人不到。

  坎尼會戰,是漢尼拔最為得意的一仗,聽到李原這么一問,漢尼拔就象被撓到了癢處一樣,毫不保留的將如何謀劃、如何布局又如何設計讓羅馬指揮官中計的過程一一講述出來,他的這些分析,也讓李原確信,眼前的這個有些落魄的男人,就是迦太基的英雄,西方軍事史上的偉大將領――漢尼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