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三章 馮唐未老

  李原回國之后的一系列動作,讓秦國朝野陷入到紛亂之中,這種異常的波動,就象在平靜的湖面投入了一顆石子一樣。

  天威莫測。

  非人智所能猜測也。

  在秦國的史籍中,史官對李原歸國之后的一系列言論、詔令進行總結時,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沒有人知道為什么?

  對待白羊、義渠、樓煩等依附部落,神武大帝李原采取的是扶持的態度,給予土地,給予優惠,幫助他們從滅族的困境中重新走出來,而秦國得到的回報是這些小部落的感恩之心,他們懷著對秦人的敬慕,加入到秦國的大熔爐中,為它征戰,為它流血,甚至于為它死去。

  而與之相反,在對待匈奴、高句麗、大和的態度上,李原卻又展現出了另一面,他殺人無數,他手狠手辣,他濫殺成性,可以說,李原的雙手沾滿了血腥。

  “這是一個屠夫!”

  “秦國的那個瘋子皇帝,就是殺人犯,天照大神應該收了他去,讓他永世被神社里的惡鬼折磨不得翻身——。”在秦軍不斷進軍的同時,失敗者們在背地里一次次惡狠狠的詛咒著,可惜,這些咒語不僅沒能幫助他們反敗為勝,反而讓他們更快的陷入到生死的邊緣。

  匈奴人的最后殘部,在頓河流域正在與斯拉夫人爭奪最后的游牧土地,不管他們是勝或者敗。韓信的騎軍已經在烏拉爾王脈一帶虎視眈眈,隨時猛撲過去。給予匈奴人的道路只有一條,繼續被驅趕著向西,直到大海。

  而在遼東西部的半島上,在長白山的南面,高句麗王高的日也不好過,秦軍的壓迫就象一座大山,一線平推雖然速度不快,但不冒進就意味著沒有空隙。對于實力上差距很大的高句麗人來說,翻盤的機會幾乎沒有。

  當然,匈奴和高句麗好歹還能喘息支持,李原也從來沒有親口說過要將這兩個民族給全部滅殺,但倭人則不一樣了。

  自從李原的嚴令下達后,從長安開始,一場席卷全國的清掃倭人的行動轟轟烈烈的開始。不過,這個時代能夠遠涉重洋到秦國來的倭人,大多是些膽大的冒險之徒,他們身材矮小,兩條腿特別的短,加上口音不同。在傅籍的清查下,查找出來的難度并不是很大。

  九月末。

  齊地,瑯琊郡。

  一場突如其來的動蕩讓平靜了多日的郡里熱鬧起來,清查倭人的行動落實到各地,由于執行標準的不統一。也造成了一些誤會,其中在瑯琊郡。有長得象倭人的倒霉家伙也被關了起來。

  齊人公羊壽就是被泱及的池魚之一。

  公羊壽是齊地有名的儒學學派公羊家族的領袖,與大秦各地公學取代私學的情況不一樣,齊人因為儒家的創造人孔子就在此為官立學,所以,孔門的弟子和他們弟子的弟子眾多,這些都使得私學與公學并存下來,并漸成氣候。

  公羊學說相傳起自于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子夏。經歷了公羊高、公羊平、公羊敢等六代,最后到了公羊壽這一輩時,終于成著了一本名著《春秋公羊傳》,這本書的出現,讓儒學在齊地的地位更加的鞏固起來。

  儒學興。

  則法學退。

  學術領域的你爭我奪,并不比戰場上來的柔軟,公羊壽和他的弟子們對時政的評擊,讓治理齊地的秦國官員很是惱火。這次,借著搜捕倭人的名頭,秦國郡兵到公羊家去鬧騰一番,本來并不打算怎么樣,但隨后,公羊學子們與郡兵之間因為言語沖突而激烈打斗起來,一怒之下,帶兵的郡尉直接將公羊壽當作倭人疑犯給押了起來。

  這一下舉動。

  就象捅了馬蜂窩一般,本來就對儒學長久沒壓制而心生不滿的齊地儒生們,一個個群情激奮,他們開始罷學、罷課,并占領公學學堂,試圖以此來壓迫郡里釋放公羊壽。

  恰巧的是,秦國瑯琊郡即墨縣令袁噲以前也是公羊壽的學生,只不過,袁噲這個人對儒學的堅定心念不強,聽說公羊壽的學生鬧事,袁噲驚惶之下,一面向距離瑯琊不遠的馮宣部秦軍告急,一面向上一級齊相馮唐稟明情況。

  馮唐是趙地中丘人,曾經在云中郡守蘇角的手下擔任車騎都尉,隨后,馮唐被舉薦為齊相,負責治理瑯琊、東海、碭郡等地內政事務。與歷史上西漢初年“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典故相比,秦國的用人機制,由于排除了劉邦分封諸子、諸侄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所以,在各地也空出了相當數量的官職,而這正好給了象馮唐這樣的平民子弟機會。

  得知公羊學派的儒生鬧事,馮唐敏銳的感到,這里面包含的意思絕不僅僅是釋放公羊壽那樣簡單。

  為此,他特意修書一封,遣信使連夜送往長安,在這封長信中,馮唐提到:齊地的儒生動亂,其根本原因在于入仕問題,由于秦國的選拔人才機制主要依靠名士、鄉老舉薦和公學考試兩個途徑,這對于入私學的學子來說,就等于是關閉了入朝為官之門。

  一天、二天學子們可以等。

  一年、二年他們即便不耐,囿于心中的理想也能夠堅持,對于那些心志不堅的動搖份子,他們還能異口同聲的討伐。

  但當十年時間過去之后,他們口中不堪的秦國,卻依舊穩穩的把握著朝廷大權,他們曾經看不起的同學,漸漸的成為了郡里的官員時,儒生們沉積多時的壓抑爆發了。

  馮唐在積極向朝廷匯報的同時,與他的同姓馮宣布置了一個誘敵的計劃,從即墨海邊趕來的秦軍趁著夜晚,將儒生們的家眷一個個抓捕,然后再逐個分化,使得原本心往一處使的儒生們在第二天徹底喪失了斗志。

  公羊壽的私學收取的費用也是不菲,儒生能夠專心學習,主要就是家中有足夠的財帛支持,在斧底抽薪之后,這一場由儒生學子發起的動亂鬧劇隨即平息,與此同時,來自朝廷的命令也到達了。

  公羊壽這個齊地最后的大儒,因煽動學生動亂而被誅殺,整個公羊學派也被連根拔起,至于那些參與動亂的儒生們,則或被發配至西方充軍,或直接下獄,等待他們的是漫長的服役生涯。

  馮唐的出色應對,也讓他得到了朝廷的大力贊許,特別是在馮宣的力薦下,馮唐由齊相位置被調往長安,擔任中車府令,這一位置居于丞相之下,主要負責各郡上報的日常事務的處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議,而他的意見無疑將對接下來的朝議產生重要的影響。

  齊地儒生動亂事件。

  只是各郡在這一場民族大清洗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在這些事件中,如馮唐一樣有能力的官員正在展現他們的能力,而如袁噲一樣的無能之輩,則在考評中被認定為不合格,從而罷免官職。

  大秦國政,正在不經意間發生著變革。

  這種變革,在很多時候,是不起眼的,是潛移默化的,而作為推動這一變革的發起人,李原的真正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選人用人的機制。

  幾個月來,李原與朝中百官多番敘談,現加上從閻樂、蒙虎的治靖司、軍情司了解的情況,讓他對于秦國的未來有了新的打算,以法治國、以律斷事的秦國,在經過十余年的安寧后,國內的民風民氣,正在漸漸的轉向,其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人情高于法紀,這種情況不僅僅體現在官司廷獄中,也體現在日常事務中。

  汲黯接替陳平為相之后,對這種趨勢也是憂心沖沖,在李原沒有回來之時,這位耿直的丞相就象一個孤獨的斗士,獨自面對著來自上上下下的壓力。現在,他終于堅持到了最強力后臺的回歸。

  “秦國的未來,不需要中庸之道,是功當獎,是過當罰,是罪當處,這才是法令之國的全部含義,所以,我希望各級官員都牢記這一點,不因私而枉法,不因情而生畏,不因利而忘公。”

  在朝堂之下,李原的話語犀利而毫不留情,直指百官心底的最深處,在即將再一次遠征西方之前,他要用一言一行、用一場靈魂風暴來奠定秦國上下的思想根基。

  十月即將到來。

  從中東一帶傳來的消息,羅馬共和國的內斗即將結束,代表保守勢力的費邊因為在迦太基問題上的用人不當,而飽受指責。年輕的羅馬將領西庇阿得到了元老院一多半元老的支持,他登上羅馬執政官位置已成定局。

  隨著西庇阿的上位,地中海一帶的復雜局勢將再次尖銳起來,秦軍在特洛伊操練海軍的秘密行動很難長時間的瞞過羅馬人,而一旦西庇阿醒悟過來秦軍的目的,羅馬艦隊極有可能率先在海上發起一場破襲戰。

  切斷航道。

  扣留商船,劫掠貨物,威嚇商人們不許和秦國及他的結盟者交易,這些經濟上的制裁措施一旦使出,無疑將給秦國的威望帶來嚴重的打擊,而象猶太人、希臘人這些弱小的同盟者,他們也會將質疑的目光投到秦軍身上。

  要保護他們,就必須與羅馬艦隊決戰?秦國沒有決擇權,而李原最為擔心的,就是這一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