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五章 圣母的男人

  女人相爭。

  誰是勝利者,最終要由男人來決定。

  當然,這個男人必須是象李原一樣強大的英雄人物。

  克麗奧佩特拉希望見上李原一面,然后用她的媚力、她的身體、她的心計去贏回失去的一切。而瑪利亞這個年輕的猶太小娘,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李原靜靜的聽著從克麗奧佩特拉那里獲得的消息,他的沉默不語讓瑪利亞忐忑起來,她還是第一次參與到這種國與國之間的復雜情形中,心里一邊碰碰的跳動著,一邊不時的打量面前這個沉峻的象一座山的男人。

  如果沒有東方之行,李原在瑪利亞的心中,至多也不過是和亞歷山大大帝一樣,是一個嗜血的君王,偉大的統帥罷了。但到了長安、到了關東的滎陽、彭城等地之后,瑪利亞才發現,她的認識并不充分。

  秦末動亂,諸侯攻秦,都城陷落,國之將滅。

  在這一連串的劇變之后,李原突然出現了,他就象北斗七星中最閃亮的那一顆,引領著萬千大秦將士從黑暗中崛起,漸漸的將光華照亮整個夜空。讓瑪利亞感興趣的,還不僅僅是這些,李原的草根身份更讓她心有戚戚。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瑪利亞在東方時聽到的一句口號,說出這句話的據說是數年前率領一群農民揭竿而起的一位叫陳勝的英雄。這個人雖然已經湮沒在歷史塵埃之中,但他的這句話卻是震聾發饋。

  李原從雍丘城中的一個軍侯起步,憑著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踏上權力的顛峰,這其中雖然有來自李斯方面的助力,但真正的原因還是本身的能力出眾。

  猶太民族生活在地中海東岸死海一帶已有千年,這千年里。太多的苦難相伴著這個民族,而猶太民眾期盼的英雄卻一直沒有出現。

  現在的猶太王戴維雖然在選擇與秦國結盟的問題上表現出了精明的一面,但這個大商人、大貴族出身的君王很顯然不能代表全體猶太人的利益。說的更透徹一點,戴維只是猶太貴族壓制普通民眾的一個代言人。他不會也不可能將猶太人帶出苦難。

  瑪利亞和她的伙伴們一直在苦苦尋找,沒有錯,伙伴們――。在一百余年前,一個神秘的組織在猶太貧民中間逐漸發展壯大,它的名字就是猶太教,而在瑪利亞的心中,李原的印象已經和猶太教的圣人摩西一樣了。

  《出埃及記》是猶太人視為神圣的一個故事。圣徒摩西受上帝耶和華之命。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前往一塊富饒的應許之地。在經歷40多年的艱難跋涉,他在就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就去世了。

  在摩西勇于犧牲的精神引領下,希伯來人擺脫了奴役的悲慘生活,學會遵守猶太十誡。并成為歷史上首個尊奉單一神宗教的民族。

  對于猶太少女瑪利亞的這份執念,李原知道一點,不過,代替摩西成為猶太人的圣徒,李原還沒有考慮過。一個東方黃種人成為西方白種人的圣人,這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中國兵法的老祖宗孫武,在其所著的書里面,對于戰事有這樣的描述。李原苦苦思索。西征以來一直順風順水的大秦軍。在面臨最強大的對手時,不僅僅需要勇敢,還需要那么一點智慧。

  大秦與羅馬。

  一直被后人意淫誰更厲害的兩個東西方古代強國,本來是絕不可能相遇到一處的,但如今,因為李原的橫空出世,而使得誰更厲害成為擂臺比拼的重點。在這一場從未有過的亞歐大陸爭霸戰開始之前,好好的梳理一下各自的底牌,是十分必要的。

  秦國方面。

  有利的底牌,是經過一連串的合縱連橫,李原成功的在亞平寧半島的四周,經營起了一張大網,同時,在巴爾干半島上,十萬秦軍擊退了羅馬的高盧軍團,在海上,新建立的大秦地中海艦隊也開始顯露鋒芒。

  至于不利的因素,羅馬人內線作戰,暴兵之后的西庇阿隨時可以選擇一個方向突破,這是秦國不能相比的,擁有漫長的疆域。

  遼闊的西伯利亞大草原,還有中亞的黃沙、北非的大河,這迥異的自然風光,在吸引著大秦將士一次次出征的同時,也漸漸的分散了秦國的戰力。盡管李原先后征發的國內將士有近四十萬的龐大規模,但真正能夠用到歐洲戰場上的,不會超過十五萬人的極限。當然,象迦太基、色雷斯、埃及、猶太、高盧這些結盟的依附勢力,也會派出軍隊參與到這場宏大的戰事中,但指望他們出多大的力量不現實。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恒的利益,作為一個有著清醒頭腦的統帥,李原對西方的民族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不同的膚色決定了雙方立場的不同,這就好比迦太基人,漢尼拔現在因為落魄不得不選擇和秦國聯合,而當他有一天發現,羅馬人已經不再是阻撓迦太基強大的因素,相反倒是秦國才是時,漢尼拔隨時有可能翻臉選擇與西庇阿合作。

  相信自己。

  可以利用他族,但不能依懶他族。

  李原心中的信念從未如此的堅定過,大秦將士的吃苦耐勞,勇敢無畏,讓他有了直面挑戰的信心。

  越是形勢一片大好,越是要清醒。

  這是無數的歷史教訓給出的答案,李原強迫著自己冷靜下來,試圖看清楚在紛繁復雜線索中的最合適秦國的一條。在將迦太基、高盧、色雷斯、埃及、猶太這些個名義上的盟友盤算了一圈之后,李原把眾謀士叫了進來。

  武靠將才,文靠謀士。

  李原領兵打仗出身,他的身邊,將星云集是當然的,而在大秦統一之后,相當弱勢的文官系統出現了分化,特別是西征之后,一大批有才識的如賈誼、張釋之、馮唐等年輕人加入到西征隊伍中,他們承擔起了參贊軍機、政事,出謀劃策的重任。

  克里特島海戰的勝利,讓這群參謀們喜不自禁,這是他們精心策劃的一次利用希臘商船誘捕海盜的騙局,格雷爾這個大海盜頭子很不幸的中招了。

  “諸位,現在有一個出使迦太基的任務,你們的目的是速往迦太基城一趟,與漢尼拔大統帥見上一面,告訴他,要想復仇的話,就先緩一緩出兵,具體的時間以我大秦軍在東線發起攻勢為準――。”一邊說著,李原的目光從賈誼等人臉上掃過。

  “陛下,屬下愿往迦太基城一行。不過,迦太基人與羅馬人仇怨數代,這回好不容易找到了機會,他們只怕不會放棄,而且以屬下的見識,漢尼拔在有利局面下,搶先動手也是勢在必然。”臉龐黝黑的賈誼站了出來,嗡聲道。

  有付出,才有得到。

  賈誼的黑臉是長期在北部非洲的熱浪下面烘烤的結果著,就算是黃種人曬得也和黑人差不多了。在陸賈因身體原因漸漸退居二線時,賈誼張釋之等一批的年輕謀士涌現了出來,這是李原最為欣慰的。

  “漢尼拔要是堅持的話,你就把這封信交給他。”李原一邊說著,一邊將剛剛擬好的帛信交到賈誼手里。

  書信中,李原沒有隱瞞,向漢尼拔這位盟友詳細的說出了秦國的近期戰略意圖,并指出,與羅馬的交鋒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步的蠶食羅馬的國力,消除羅馬人的戰爭潛力,否則的話,就極有可能再犯第二次布匿戰爭冒進致敗的風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