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起家和遷平戶(移民)李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李旦是海盜豪商,泰西紅毛番皆稱其為甲必丹(Captain),是泰西人對首領的稱呼。
李旦無子嗣,但是有義子兩人,其中一人就是鄭芝龍,鄭芝龍和李旦在月港相識,在李旦的手底下做了兩趟生死買賣,隨后到長崎打拼了一年有余,憑借自身的才干,被李旦賞識收為義子。
李旦臨死前,將所有的船只、手中的海盜、海運都給了鄭芝龍。
李旦一直在尋找他的海上繼承人,需要一個對海軍有著獨到見解的領袖人物,而不是平平無奇,被某種思想所固化的人,因為李旦看到了英、荷屬的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遠洋,將是世界的主流,而非陸地。但是他手底下缺少這樣的人,恰好,鄭芝龍出現了。
而后李旦,將大明、以及萬里海塘萬國陸地上的種植園、貨物集散碼頭、以及人脈都給了另外一個義子,李國助。
鄭芝龍喜歡大海,李國助不喜歡漂泊。
兩個義子都安排妥帖,李旦心滿意足的撒手人寰。
起初李國助和鄭芝龍兩人親密無間,合作的極為順暢,一個產,一個銷,鄭芝龍以大哥自居,李國助的日子,倒是過的比當初李旦活著的時候,還要好上數分,生意越做越大。
可是李旦的結義兄弟許心素,可一點都不覺得兄友弟恭算是什么好事!
李國助自襁褓中被李旦收養,李旦也一直視若己出,任誰都認為李國助是李旦走后的繼承人。
結果臨到了,橫空殺出個鄭芝龍,許心素就開始挑唆李國助開始針對鄭芝龍。
鄭芝龍重情義,又受恩于李旦,臨終李旦交代遺言,還囑咐鄭芝龍看護好李國助。
鄭芝龍在兄弟鬩墻,紛爭起后,就處處忍讓,這就是鄭亢的意難平的地方。
明明是鄭芝龍處處讓著李國助,李國助還叫囂著自己能力強,打著要奪回父親基業的名號,處處為難鄭家海船。
這也就罷了,跟著鄭芝龍的人,都是起于微末的草莽之輩,也習慣了日子不順,被針對,被為難,大哥授意,繞著走就是。
但是鄭亢,卻眼看著鄭芝龍左右為難。
一邊是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一邊是義父收養的另外一個養子,一邊是義氣,一邊是恩親,鄭芝龍居其中,雖然嘴上沒說,但是底下的兄弟又不傻。
所以鄭亢第一次對著外人說起這事,才會如此的意難平。
“不管是鄭芝虎那個粗人,還是鄭亢,其實都不是做主的人。還是得等鄭芝龍進京才好。朕決議封鄭芝龍一個五品游擊將軍,讓鄭芝豹入國子監就讀。”朱由檢思慮了半天才說道。
“皇叔打算給鄭家支持,到底到什么地步?”張嫣疑惑的問道。
朱由檢笑著說道:“若是鄭芝龍肯賣命,朕給他個開海王。”
本來朱由檢是想說,給鄭芝龍一個海賊王的稱號,可是這賊字怎么都不好聽,海賊王在大明有歧義,他才打算換了個說法。
鄭芝豹入國子監有類似于人質的嫌疑,但是朱由檢一點都不吝嗇,甚至還準備邀請鄭芝龍的三弟,鄭芝鳳進京。
鄭芝鳳,后來改名為鄭鴻逵,鄭芝龍投降清朝之后,鄭鴻逵就和鄭芝龍鬧掰了,改了名,繼續抗清。
龍、虎、鳳、豹鄭家四兄弟,個個可堪一用。
“皇嫂還記得當初鄭和說的那句話嗎?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朱由檢吃了點茶點,神色依舊是有些茫然和彷徨。
張嫣點了點頭,有些無奈的說道:“成祖殯天,仁宗繼位,朝臣奏疏蜂擁而至,皆奏議大明船艦所耗過重,下西洋勞民傷財,反復勸說仁宗皇帝,鄭和當時勸仁宗皇帝,保留大明寶船時候,說的這句話。”
“所耗過重,勞民傷財。”朱由檢重復了這兩個詞,似乎是看到了當初大明無敵艦隊橫行世界的模樣。
“成祖一朝短短二十載,營建北京、五征蒙古、收復交趾、穩定遼東,建州三衛定鼎遼東兩百載,哪一項不是靡費萬千?那時剛剛經歷靖難,僅僅靠農稅,怎么支撐的起如此耗費?”
“而且永樂年間并沒有聽說成祖皇帝缺錢缺糧,浩瀚的艦隊和海運,往返于月港、上海浦、天津衛,沒有出現任何財政上的危機,京師皇莊遍地,按照大夫們的說法,皇莊都是虧錢,那成祖皇帝豈不是虧死?成祖皇帝,倒是富得流油,南直隸還養著一大群光吃不干的大夫。”
“那時打一次仗,成祖皇帝就弄三萬輛大楯車隨行,朕現在連一千輛都費勁,別說楯車,直到現在薊門火藥局的銀兩都是徐老師父在拆借。紫禁城里,就十多萬兩銀子,還是詐賄得來的。”
朱由檢越說越氣,其實朝臣們反對大明皇家艦隊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皇家艦隊控制了一條堪比盛唐時路上絲綢之路的海上絲綢之路,壟斷了海上貿易,而這種壟斷,屬于大明皇室的獨家壟斷,代表著皇家的私人利益。
但是陸上絲綢之路,因為帖木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打的熱火朝天,根本無法運營。自宋時,就因為偏居一偶,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成了發財的好去處。
但是海上絲綢之路,被皇家艦隊給霸占了。
皇權和臣權在這片土地上,斗了多少年?
而皇帝與士大夫階層存在著天然的隔閡,士大夫體系斷無可能容忍,本就軍權、政權于一身的大明皇帝,在財政上也如此快速膨脹,必然會百般阻撓。
當然仁宗、宣宗皇帝肯定不是傻子,不管是從國防安全還是財政上去考慮,都不應該把自己斷自己一臂才對。
但是當時的情況,鄭和所率領的艦隊,的確開始變得入不敷出,變成了士大夫們批評的萬國來賀的面子工程,因此停止了海事活動。
永樂二年、永樂五年、宣德初年、宣德四年、宣德八年,大明的皇帝數次下詔,下令禁民間海船。
如: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不許軍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販豁番貨,違者依律治罪;執迷不俊,則命將發兵,悉行剿戮,悔將無及。
鄭和也遵照了皇帝的要求,在從西洋返至新加坡海峽附近的舊港時,就剿滅了拒不歸順的陳祖義等海商勢力。
但是皇帝與士大夫角力,皇帝必勝,但是與百姓角力,終究是皇帝要輸。
自明太祖起,數十年的海禁活動,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其實難以有效管控民間私人集團的出海貿易。
雖然明太祖海禁政策執行了數十年,但東南外海,已經形成了成規模的華人為主的海盜貿易集團,這些集團與東南士族、富商形成灰色地下渠道,運轉良好,利潤極為豐厚。
皇家艦隊無法競爭與私人集團,皇家艦隊,迫切需要改制的時刻,朝中皇帝更換頻繁,大明這艘巨擘也需要調整明成祖以來的戰略方向,皇家艦隊變得可有可無。
時至今日,皇家艦隊,僅剩一艘封舟。
而這艘沒有名字的封舟,孤零零的停靠在津口,長約二十丈,寬約六丈,深約一丈四尺,分二十三艙,前后豎五掩大桅,近海航行,由天津巡撫杜三策掌管,已經數年未曾啟用。
“三寶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鄉民不得食,寡民不得衣,就算取得珍寶又有何益?舊檔雖在,也當銷毀,怎么還來追問?”張嫣輕笑著說道。
朱由檢當然知道這句話,不是張嫣的本意,她只是在引用。
引用當時毀掉鄭和七下西洋航海圖、船舶圖紙等典籍檔案時,劉大夏說的一句話。
扣門天子朱祁鎮死后,大明朝的皇帝終于想起了當年的成祖皇帝的壯舉,意圖再現皇家艦隊的榮耀,就去問管理檔案的劉大夏要圖紙,劉大夏將檔案悉數焚毀,對著黃衣使者說了這句:鄉民不得食,寡民不得衣,下西洋弄什么珍寶?
其實就和后世公知們說的那套,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連午飯的問題都沒解決,花那么多錢,搞嫦娥奔月,又有何意義?
彼時此時,異曲同工之妙。
張嫣忽然想到了什么,拿起了方巾將手擦拭干凈,站起身來,在正殿一側的書架上,翻了半天,才找到了一本積了灰塵的書,拿在手上,翻動了半天說道:“萬歷四十五年,張燮寫的東西洋考卷七,餉稅考那一章。”
“大明的士大夫也不都是蠅營狗茍,皇叔請看,這是張燮的總結。”
成弘之際,豪門巨室間,有乘巨艦貿易海外者,奸人陰開其利竇,而官人不得顯收其利,權初亦漸享奇贏,久乃勾引為亂,至嘉靖而弊極矣。萬歷四十五年,紅毛鬼于呂宋港口,迎擊華商,大肆劫掠,舶主苦之而無所依。
朱由檢翻動這一卷,和張燮一樣感慨良多。
成化、弘治年間,豪門巨室的走私活動已經從地下轉為了地上,明目張膽,到了嘉靖年間,這些豪門巨室勾結倭寇,開始頻頻擾邊。
戚繼光的戰功比例,倭寇的數量極少,大量的戰功首級,都是大明的遷平戶,無奈逃海的大明百姓,才是最主要的海盜群。
好不容易在萬歷年間,大明在朝鮮贏了倭寇,蕩平了倭寇之亂。
萬歷四十五年,大明在呂宋港口的華商,又被紅毛鬼襲擊,商貨被大肆掠奪,船舶被大量燒毀,船舶的主人苦不堪言,卻沒有任何人可以依賴。
這就是大明的現狀。
“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弛,涉彼狂瀾,若歷通衢。彼時之盛狀,今日之悲戚。”朱由檢放下了東西洋考。
當初大明設立舊港宣慰司,設立在蘇門答臘島上,控制馬六甲海峽進出。現如今,被人在家門口每條船收三千兩銀子的稅,被紅毛番騎在脖子上欺負,卻沒有還手之力。
朱由檢坐直了身子,現如今不是唉聲嘆氣的時候,畢竟每過一天,死期就近一天。
他振奮了精神說道:“朕打算將封舟交給鄭芝虎,讓他開回月港去!桅用的杉木,舵用鐵梨木,船身都是數百年的硬木所制,雖然和當年的萬料寶船不能相提并論,但怎么說也是一千五百料的船舶,借給鄭芝龍用一下,也無可厚非。”
“他鄭芝龍有門路,如果他可以將封舟上的炮位補滿,那就補滿。此封舟大小火炮可裝備九十二門,其中二十四門重炮位,朕是武裝不起這封舟,就交給鄭芝龍吧。”
封舟之所以只有一千五百料,并不是說眼下大明皇帝只能造這么大的船,事實上,封舟是一艘戰艦。
大明的寶船都是商船,通常都是一千五百料起步,三千料最為常見,五千料和萬料寶船都是皇家特有的商船。
而戰艦通常都在一千五百料以下,而且通常都是四百料戰座船,這與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潘陽湖決戰有關。
我圣祖嘗謂陳友諒乘尾大不掉之舟,以自取敗。而彭蠡之戰,六舟飄搖,勢若游龍,卒以克敵。
陳友諒的船尾大不掉,本來大勝之勢,因為東風起,朱元璋弄了幾艘火燒小船,就將陳友諒鐵鎖橫江無敵戰艦的戰陣給打敗了,自此大明的水師,對于巨艦一直持有觀望的態度。
當然也不是不能造。
嘉靖皇帝死后,隆慶帝登基,先是與西虜俺答和議,而后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
隆慶開關,大明國力再次回血,為了應對大小琉球海面上的大烏尾船,隆慶皇帝造冊,封琉球過洋極大巨艦,皆可以一當十者的超級戰艦,就高達三千料。
這樣的超級巨艦,大明一年造了二十四艘,一艘可攜帶火石料九萬斤,因為是戰艦,光是桅桿就高達十七八丈,名副其實的海洋戰艦。
平定大烏尾船后,琉球過洋極大巨艦隊,被隆慶皇帝用來護衛海貿,一時間,大明中興之勢,如同烈火燎原,四海皆知。
滿刺加國國主聽到消息,把已經搗毀的舊港宣慰司趕緊復原,派出了世子,前往大明朝恭賀隆慶平定大烏尾海盜。
結果世子還沒到,隆慶皇帝因為媚藥服用過量而亡。
大明皇帝的死法總是奇奇怪怪。
“我記得書架上有卷書叫龍江船廠志,收錄了當年龍江船廠的圖紙,是配合大明寶船的戰艦的圖紙,我記得光戰座艦圖就有二十八幅,我去給皇叔找找。”張嫣聽聞大明皇帝的決定,皺著眉頭站起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