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試炮

  “萬歲所指的地方,叫做枯葉谷,乃是兵家兇地,太過狹窄的山道,兵家但凡是帶兵打仗,看到這種陣型都會畏懼不前,若是稍微有點決斷的將領,是萬萬不會經行此處去西山。”孫承宗看著峽谷的地形就說了出來。

  那是一條很長的山道,兩岸都是絕壁,若非繞道,從山道壓根就爬不上去。

  再說枯葉谷之后,也沒有什么有價值的目標,到不了京城,也沒有山民可以擄掠,孫承宗想不出建奴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進入枯葉谷,那里除了樵夫,壓根就沒有人會去。

  “原來是這樣,朕不通兵事,只是覺得此處乃是設伏之絕佳場地,用作埋骨之地還是不錯的。”

  朱由檢點頭繼續說道:“這樣吧,孫帝師,你派人勘察一下,萬一建奴來襲,他們有不得不去的理由的話,看看如何設伏,需要多少火炮,火藥、火石、滾木等物,籌備一下。”

  孫承宗雖然想不到建奴有不得不去的理由,但畢竟是萬歲交待,他也不好說些什么。

  在這種地方設伏,建奴又不是蠢笨的野獸,怎么會一頭扎進口袋里呢?

  朱由檢走進了薊門火炮局。

  夷虜所最畏于中國者,火器也。

  這是大明南直隸通政使、兵部右侍郎畢懋康,在他的著作《軍器圖說》中,說的一句話,就是說,夷虜最害怕大明的火器。

  此時大明的火器因為與建奴的戰事頻繁,火器的發展非常迅速,曾經一度站在了世界之巔,乃至于大弗朗機人和小弗朗機人都跟大明學習造炮的技術。

  但是現在的大明火炮卻落后于泰西。

  在最開始明初之時,大明的火炮都是長倍徑身管火炮,每門炮都超過了七千斤,乃是鑄鐵前膛炮。

  佛郎機人的炮都是鑄銅炮,銅這種在中原王朝一直屬于緊俏物資,可以作為貨幣使用,可想而知其珍貴,大明遠遠做不到這種奢侈,所以鑄炮都用鐵器,除了噸位大一些,沒有太多的缺點。

  大明和泰西的衡量火器威力的參照物不太相同。

  泰西以火炮內鉛彈的重量去衡量一門炮的威力,而大明則是以填裝火藥和火炮的重量去描述大明的火炮。

  這種差異,完全是因為大明的炮彈和泰西的實心鉛彈炮彈不同,大明的炮彈都是用木盤延時引信制作的開花彈。

  實心鉛彈依靠的是本身的動能的沖擊力進行殺傷。

  而開花彈,則是利用彈丸爆炸后,產生的破片和沖擊來殺傷,兩種炮彈大明都有儲備,但是開花彈主要用于守城,而實心鉛彈用于攻城。

  而現在鑄鐵的強度,鑄造開花彈鐵殼爆破彈的鐵料,由于強度低,根本承受不了長倍徑身管火炮的高膛壓,很容易出現炸膛,因此只能在低膛壓的短身炮上使用。

  所以大明以填裝火藥的重量為計量單位,而泰西則以填裝鉛彈重量為計量單位,這兩種差異的表述方式,是因為武器的不同。

  大明的開花彈并不是非常成熟,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炸膛。

  因為大明的木盤引信,其實就是中空的蘆管內置藥捻,裝填前,根據所要射擊目標的距離裁剪相應長度。

  開炮前,先從炮口點燃開花彈上引信,再速燃火門上發射藥的引信,發射。

  這種簡陋的引信,導致大明的火炮炸膛的幾率很大,大明的點火炮的操作手,通常都是先登敢死隊之人才敢做。

  而此時的孫元化正在著手改良開花彈,孫元化給出的方案是給炮彈加一個木制底托。

  這樣一來在木制底托上制作木盤引信就要比在炮彈上直接做簡單很多。

  而這個木制底托的出現,讓孫元化非常驚喜,炮彈的飛行姿勢居然更加穩定,打的更遠的同時,打的更準了些,不再像是過去命中全靠禱告的火炮了。

  “徐老師父是孫元化的坐師對吧。”朱由檢并沒有打擾孫元化搗鼓火器的實驗,他就站在院落里看到忙碌的孫元化,看了一會兒,選擇去車間里看看。

  孫元化正在對大明的火炮的炮彈和火器進行改良實驗,他一個閑雜人等,還是不要打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了。

  “萬歲明鑒。”孫承宗肯定了朱由檢的判斷,孫元化的確是徐光啟的學生。

  孫元化本身是嘉定人,專門趕到了上海,拜師徐光啟,在徐光啟開設的學館內就學,在萬歷四十年的時候中舉,隨后在徐光啟的舉薦下,任兵部司務,一直在邊筑臺制炮。

  孫元化本身對火器和數學極為感興趣,但是對四書五經就不是那么喜好,所以之后的科舉一直沒有中進士,若不是徐光啟的舉薦,孫元化連官場都入不得。

  “原來袁崇煥赴任的時候,點名要孫元化襄贊遼省軍務,負責城門火炮等事,可是徐老師父提前舉薦其為兵部司務,主管制炮之事,袁崇煥求之不得,只能作罷。”孫承宗說起了其中一段故事。

  朱由檢這才了然的點了點頭,他終于知道原來歷史上的孫元化,這個火器專家,既不屬于東林,也不屬于閹黨,為何會在被大明皇帝給誅了。

  和袁崇煥攪合在一起,攪的太深了。

  朱由檢邊走邊問道:“若不是成立這薊門火炮局,按照大明的規矩,孫元化是不是就得到錦州鑄炮臺去?”

  孫承宗琢磨了很久說道:“是也不是。孫元化可以拒絕的,畢竟徐老師父是閣老,而袁崇煥的坐師也就是臣,只不過是兵部尚書罷了。但是孫元化大概會去,因為除了關寧錦也不會有人讓他專門負責督造火炮之事了。”

  “孫帝師真是自謙了。”朱由檢笑著搖頭說道。

  帝師,皇帝的老師,大明最出名的帝師是張居正,但是孫承宗同樣是帝師,他是天啟皇帝的授課老師。

  朱由檢本人也曾吃過孫承宗的板子,這可是敢打皇帝的人,而且還是打了兩個皇帝。

  大明的皇帝教育體系是極其完備的,朱由校和朱由檢在被孫承宗授課的時候,都被打過板子。

  不過朱由校是個叛逆的孩子,后來直接就不去上課了,而朱由檢就成為了孫帝師的乖學生。

  現在乖學生朱由檢,也越來越不乖了,對于火器和數學越來越看重,倒是對東林黨越來越厭惡。

  論江湖地位,還是孫承宗高了徐光啟一頭,若是孫承宗肯為袁崇煥作保,徐光啟也只能讓自己的學生去遼西走廊筑炮臺。

  但是孫承宗和袁崇煥的關系鬧得很僵硬,所以孫元化去遼西筑臺,其實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當然現在有更好的選擇,孫元化當然知道應該怎么選擇。

  “讓孫元化在這研究火器吧,朝堂這種紛爭的地方不適合他,他和他的老師一樣,對于政斗完全不在行。”朱由檢搖頭,決定了孫元化的命運。

  這個一身儒袍的中年男子,和湯若望這個工部座卿兩個人研究火器很入神,對于大明皇帝的到訪,他們一無所知。

  既然合適造炮,那就好生造炮就是。

  孫承宗略微有些可惜的說道:“其實孫元化指揮有方,薊門火炮局上下都很信服他,這樣的人,天生是個將才,應該去沙場上建功立業,而不是窩在這三間廬舍之內,屈才了。”

  “汝非魚,安知魚之樂。”朱由檢搖頭勸了孫承宗一句,既然孫元化喜歡,而且待在薊門造炮對大明更有益處,那就好好造炮好了。

  孫元化的確很能打,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中,孫元化駐守的八城二十四堡無一有失,乃是己巳之變的中流砥柱,為后來孫承宗收復遵化四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袁崇煥倒臺的時候,孫元化并沒受到牽連,就是因為作戰有功。

  但是孫元化本人更喜歡造炮,他的三個兒子同樣也是火器專家,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是一種活著的方式,戰場殺賊建功立業也是活著的方式。

  “謹遵萬歲圣誨。”孫承宗小心的回答著。

  朱由檢并沒有如愿的進入車間巡視,因為大明遼西走廊和遵化四城之地,都非常需要火炮,即使大明皇帝要視察,他們也只是做好了衛生,但是火炮的生產和火藥的制作,都太過危險了。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所以朱由檢作為大明皇帝也只是在廠房外,看看建造,想看樣本可以,但是進工坊內探看,被臣子們攔住了。

  “所以也是火石夫可以進,朕進不得?”

  朱由檢再次嘆息的離開了薊門火炮局的廠房,來到了城外的靶場。

  今天的巡視項目里,還有一項,就是觀看新式火炮的試射。

  新式火炮一共有四種,一號火炮乃是重型鑄鐵火炮,長一丈,口徑約為三寸,填裝十四斤的火炮,填裝的實心彈,最遠射擊距離為十二公里。

  二號火炮長八尺,口徑兩寸,填裝火藥七斤的鑄鐵跑,同樣最遠射程為十二公里,裝的是實心彈。

  三號火炮最小,小型火炮,長六尺,口徑一寸半,填裝火藥僅為三斤的鑄銅炮,射程八里,但是這種火炮卻是今天的主角。

  因為這種火炮輕便重量不到千斤,和動輒六七千斤,需要四頭牛才能拉得動的火炮相比,三號火炮,更容易運輸,

  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火炮裝的是木托炮彈和木盤引信的開花彈,乃是正經的野戰炮,而且可以隨時轉化為實心彈用于攻城,用途較多。

  因為是鑄銅炮的關系,這一個三號火炮的造價是一號火炮一倍有余,大約三百兩一門。

  這讓孫承宗直呼便宜!

  大明當年一萬兩一門炮買了十五門西洋炮到寧遠城,自己造只需要三百兩就可以造一門,這還算上薊門火藥局包括采買們的貪腐之后的報價。

  這還不便宜?

  “試炮的都是紅毛番?”朱由檢疑惑的看著炮場上來回走動的軍卒,疑惑的問著孫承宗。

  “是這樣萬歲,新式火炮容易炸膛,炸膛很容易死人的…”孫承宗小心的解釋了一下為什么是紅毛番試炮的緣故。

  薊門火炮局有泰西兵三百余人,都是從濠鏡而來的大小弗朗機人,他們在來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可能會從事危險的事,但是依舊從濠鏡專門趕來。

  大明朝廷給的錢實在是太多了,一天三分銀,對于這群漂洋過海求財之人來說,他們找不到能夠付給他們更好酬勞的地方了。

  朱由檢點頭說道:“此法甚好。”

  大明的人的命更金貴,對于孫承宗的做法,朱由檢表示贊同。

  一號火炮四頭牛拉著差點還趴了窩,沒拉動,畢竟冬天路滑。而二號火炮同樣是三頭牛拉著。

  但是三號火炮卻是四個人推著進的靶場,因為這種火炮的定位就是野戰,自然放在車駕之上,而且還有專門防護推車的擋板,倒是有模有樣。

  “萬歲,可以開始了嗎?”孫承宗低聲問著坐在華蓋之下檢閱的大明皇帝。

  “開始吧。”

  轟隆隆的炮響在靶場轟鳴著,一號炮的炮彈力道十足,砸在遠處就是砸下一個大坑,若是攻打城墻這樣的目標,相信砸一下就是一個大坑,可是一號炮的落點,離目標實在是太遠了,差了近五十步。

  一足為跬,邁出兩足才是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而一步的距離就是一米三十厘米左右,五十步,差了六十米。

  太歪了。

  二號炮的威力和轟鳴聲就小了很多,誤差也小很多,只有三十余步。

  三號炮最后登場,而三號炮的炮手罕見的是大明的軍卒,朱由檢看他們的裝束,居然是飛魚服的緹騎,有些奇怪的問道:“為何這三號炮的炮手是大明人?”

  孫承宗回答道:“事涉機密要務,自然不可假手于人。”

  “萬歲,此物在咱們薊門火炮局等閑是看不到。之所以是緹騎,還是臣專門找田爾耕要的,不能咱們大明有點好東西,泰西也有了,遼東也有了,甚至連倭國也有了。”

  “至于安全,萬歲萬萬不用擔心,此種火炮乃是鑄銅炮即使炸膛炮手也是無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