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帝在戰爭中的作用

  終于還是動身了。

  朱由檢拿過了軍報,看了很久,最終還是嘆了口氣。

  他當然不是畏懼打仗,作為大明末代皇帝,打仗是避無可避之事。

  朱由檢只是想著能夠再晚個一年半載,只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在陜西被盧象升逐漸平復,孫傳庭訓練的新軍逐漸形成戰力。

  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軍成為善戰之師之后,朱由檢才有信心和建奴掰掰手腕。

  可是這一切都來的太早了一些。

  朱由檢可以選擇不理會關外事,和歷史上一樣,關閉所有的貢市,對順義王爵和歸化城不聞不問,甚至可以癡迷于內斗,連朝鮮的綾陽君的求助,他都可以不在乎。

  這樣,戰爭會來的晚一些,晚到崇禎二年,但是到了那個時候,就真的是大勢已去,做太多,也只是無用功罷了。

  這在歷史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朱由檢收拾了下心情,繼續處理著大明的朝的政務,一切的準備都做好了,不管是耿如杞所在的歸化城,還是毛文龍所在的義州,朱由檢都做了充足的準備,若是再輸掉了,那朱由檢也只能說時也,命也。

  會輸嗎?

  朱由檢忽然站了起來,說道:“走,去功臣廟一趟。”

  武廟,大明并沒有武成王廟。

  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廢除了姜太公的武廟祭祀,因為元朝的時候,各種祭祀蔚然成風,只要到了祭祀的時候,就成了蒙元百姓們受苦的日子,朱元璋廢掉武廟文廟的舉措,在當時是一種減負的措施。

  而后來就一直沒有設立文廟、武廟了。

  不過在洪武二年廢除武廟、文廟的同時,山東德州的士大夫們,倒是悄悄的建了一座文廟偷偷祭祀,弄的當時的局面十分的緊張。

  官方不設,不代表民間不設。

  事實上,在大明文廟武廟眾多,畢竟連魏忠賢都有生祠,在文舉和武舉開始前,到各文廟武廟去燒香的不在少數。

  大明一段時間內,設有功臣廟,以徐達為主祭,常遇春為次祭,一直到了永樂遷都,功臣廟也跟著遷到了北京。

  朱由檢為什么要去功臣廟燒香?

  當然是為了大明旗開得勝!

  他也就是求個心安罷了。

  正殿當然是大明的功臣,中山武寧王徐達、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寧河武順王鄧愈、東甌襄武王湯和、黔寧昭靖王沐英,這里面的沐英,就是沐王府的開府王。

  而在側殿,則擺放著宋朝武廟的那一套的設定。

  大明祖訓不讓設武廟,只祭祀本朝良將。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中局勢的不斷變化,這正殿依舊沒有違背祖制,但是側殿,已經悄悄的擺上了武廟的設立。

  正如大明無處不在的武廟文廟一樣。

  朱由檢先是在正殿祭祀之后,想了想,反正也來了,也就走進了側殿,同樣挨個點了一炷香,才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離開了功臣廟。

  這么做有意義嗎?

  沒有,他當然知道這一點。

  朱由檢就是圖個吉利,否則一直心猿意馬,也處理不了政務。

  倒是在側殿,朱由檢看到了諸葛亮,這是歷史上唯二可以同時進武廟和文廟的人物,而另外一位,可以同時入武廟和文廟的則是杜預。

  杜預是誰?

  朱由檢第一時間有些迷茫,他印象里壓根沒有這個人的印象。

  但是在王承恩說起杜預同時位列武廟和文廟,甚至在諸葛亮入文廟之前,杜預已經入了文廟。

  也就是說在南宋末年,諸葛亮加盟文廟,為文廟增光之前,杜預是唯一一個同時位列武廟和文廟之人。

  朱由檢表面淡定,挨個燒了個香,但是已經對這個人產生了絕大的好奇。

  到底是誰,還能比諸葛亮先一步,同時并列武廟文廟?

  杜預是西晉人,確切的說,此人是才是結束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的關鍵先生。

  鐘會攻打漢中的時候,杜預是鐘會東路軍的軍師。

  鐘會后來聯合蜀國舊將姜維謀反的時候,杜預又提前得知。

  姜維、鐘會聯合謀反之案,提前敗露,功虧一簣,鐘會、姜維、張翼皆被亂兵所殺。

  鐘會的諸多幕僚遇害,但是杜預卻幸免于難,并且贈封一千戶,雖然并無歷史記載,到底發生了什么,但是想來杜預能夠獨善其身并且得到封賞,肯定是立了不小的功勛。

  而杜預最大的功績,就是促使了西晉朝內意見達成統一,咸寧四年,西晉發動滅吳之戰,統一戰爭正式展開。

  而這一次,杜預不再是誰的幕僚,而成為了三國亂世統一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三陳滅吳的主帥。

  杜預,是結束三國紛爭的人物,西晉滅吳之戰的主帥,而此人卻是個地道的文臣,本身不通任何武藝,以一羸弱書生,統領二十萬大軍,消滅了吳國,完成了三國歸晉的歷史使命。

  此人結束了東漢末年三國并立分裂割據的局面,使中國重歸統一。

  不僅如此,西晉滅吳之戰,也是西晉最輝煌的時刻,因為那是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唯一一次成功的統一戰爭。

  為何朱由檢不清楚杜預的功勞?

  其實因為西晉實在是拉跨,朱由檢對西晉知之甚少。

  直到今天在武廟看到了杜預,由王承恩提醒,他才知道,原來世上有這樣一個文廟武廟并入,并且發動統一戰爭并且成功之人。

  自古統一戰爭的成就者,無不在青史的長河里,留下赫赫之名,杜預的名望,完完全全是被西晉拉跨的表現給掩蓋了。

  但是武廟文廟的規格,由皇帝主祭的地方,遴選極為嚴格,如此重要的人物,武廟和文廟從來不會忘記。

  統一戰爭的發動和成功,都需要極大的政治智慧和一定的運氣,否則極難成功,一旦成功則是功成名就,青史可尋芳。

  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楚漢相爭的項羽和劉邦,大魔法師劉秀,武德充沛的李世民,一根殺威棒打下天下四百軍州的趙匡,由南到北,一只碗到一個國的朱元璋。

  這些名字,中國百姓耳熟能詳,關于他們的演義、故事、話本、評書數不勝數。

  即使失敗,但凡是盡力局,同樣也會留下在了歷史上留下自己濃郁的一筆。

  比如此時大明武廟里的武圣岳飛,就是這個統一戰爭的發動卻戛然而止的政治犧牲品。

  但是岳飛從來沒有敗過。

  他帶著八百背嵬軍在朱仙鎮直撲完金兀術十萬大軍的時候,金軍望風而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嚇得潰不成軍,狂奔了數百里。

  跑到了黃河北岸的大名府的金兀術,從來沒想過岳飛會輸。

  當然,不管是大宋的百姓,還是失地的流民,亦或者金國的將領、軍卒,山林間的草莽,誰能想到他會敗呢?

  但是大宋的皇帝趙構,不想讓他贏。

  岳飛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將失地重新收復,納入大宋的版圖,但是因為是盡力局,沒人會怪他。

  比如武廟里的另外一位,則是魏國大將張遼。

  張遼過一次和岳飛八百背嵬軍沖朱仙鎮,李世民三千五百玄甲軍,出虎牢關破竇建德一樣的以少勝多的仗。

  那就是逍遙津之戰。

  孫權率領十萬大軍,浩浩湯湯的奔著合肥而來,誓要拿下合肥。

  張遼駐守合肥,守軍不多,糧草也不多,張遼迫于無奈,八百死士出城,直撲孫權十萬大軍,一直沖殺到了孫權的王旗之下,東吳猛將陳武被一個回合就斬于馬下,孫權落荒而逃上了山。

  十萬大軍不戰自潰。

  年輕的君王站在山頂上,他帶著雄心勃勃的野望而來,卻呆滯的看著逍遙津十萬大軍的潰散。

  如果第一次是疏于防范的話,如果是這樣的戰斗只發生了一次的話,孫權還不會被笑成孫十萬,怎么說也是東吳至尊,一方霸主,為尊者諱的規矩,文人墨客還是要遵守的。

  但是這樣離譜的事,發生了兩次,張遼八百死士沖陣,在逍遙津做了整整兩次。

  第二次是在東吳軍隊染病,這軍隊打仗的時候出了傳染病,還怎么了得?

  孫權準備撤退的時候,張遼在城頭一看,再次帶兵出城,追擊孫權,意圖在曹操調遣的主力馳援到來之前,咬住孫權所部,最大程度上,削弱東吳的實力。

  孫權在這次的指揮中,同樣被沖陣弄的慌了手腳,留下了凌統斷后,匆匆南逃,而渡橋被焚毀后,留在逍遙津北的吳軍只能投降。

  孫十萬這個外號,文人墨客連為尊者諱的傳統都無法遵守。

  這兩次被同樣的方式、同樣的人、同樣的人數,打的潰不成軍,而且是十萬之眾對陣八百之寡,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極少,但凡是有就值得大書特書一番。

  這一戰,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孫權在指揮中是不是犯了紙上談兵的毛病?

  其實也沒有。

  縱觀合肥之戰,孫權也沒有什么太過明顯的失誤。

  比如駐營沒有水源、輕信奸細之語、輕敵冒進、好大喜功之類的錯誤,孫權只是簡簡單單的進兵,被八百人痛打一頓士氣大跌,圍城,軍隊染了病,退兵,被八百人追擊,被八百人擊潰。

  只能怪張遼本人實在是太猛了。

  所以張遼在江東也有了小兒止啼的傳聞,誰家的小孩一旦哭了,大人們就會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子瞬間就不敢再哭了。

  在兵力方面,東吳方面出動了包括呂蒙、蔣欽、甘寧、凌統、潘璋、徐盛、宋謙、陳武、賀齊等諸多名將,這可以說是東吳在建安二十年的全明星陣容,可謂是傾巢而出。

  結果在合肥之戰中,死的死,傷的傷。

  朱由檢將武廟這些在民間不甚聞名的武哲的功績補了課之后,皺著眉頭思慮了半天,從一個皇帝的角度出發,朱由檢悟出了一個道理。

  戰爭,是所有人類游戲中,對精密度要求最高的一種。

  大范圍有效殺人,是一門只有少數人才能夠掌握的技能,而且戰爭的發動和結束,以及戰爭的統領,需要極高的軍事天賦,比如某位教員,就深諳此道,四渡赤水,人人敬服。

  孫權自以為軍力數十倍與敵,卻兩次被張遼殺的人仰馬翻,丟盔棄甲,張遼的斬首行動,在孫權的指揮部,形成了局部人數優勢之后,東吳方面的指揮部的失去了它的指揮作用,是戰爭潰敗的關鍵。

  孫權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堪稱無能。

  朱由檢自己惡補了不少的軍事方面的知識,但是補充知識,不代表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對兵事,并不擅長,紙上談兵的笑料不要太多,這方面朱由檢的認知非常清楚。

  所以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朱由檢終于摸清楚了自己這個皇帝的定位。

  不給大將們添亂,不管是炮轟老奴酋的袁崇煥,還是兩百取鎮江、活捉佟養真的毛文龍,亦或者是久與邊事的耿如杞,他們的軍事天賦是毫無疑問的。

  朱由檢應該做的事,就是少從廟堂,在不知道對陣詳情的時候,給他們下命令。

  而另一方面,給于這些大將們充分的支持,不管是從后勤補給,還是從輿論傾向上,尤其是朝堂內部言官們的喋喋不休,這些個壓力,朱由檢都得幫他們抗住了。

  這就是朱由檢這個皇帝,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

  還有更多的工作嗎?

  朱由檢琢磨了很久,發現還真的沒有。

  這個工作容易嗎?十分輕松……

  勝利由將領取得,而頌歌,最后也不會少了他這個皇帝,而付出的就只有信任二字。

  趙構這個殺了岳飛的慫包,最后都落個高宗的廟號,就因為他完成了大宋王朝的斷續存亡,朱由檢覺得自己怎么也要比趙構強才是。

  畢竟趙構是整個皇帝圈里的地板磚。

  想明白了這一層,朱由檢嚴肅了一天的表情終于輕松了幾分。

  “萬歲爺想到了什么樂事?”王承恩看著朱由檢面上喜色,有些奇怪的問道。

  萬歲爺今天有些低沉,尤其是代善和黃臺吉分別出兵的消息傳來之后,萬歲爺一直不大高興,這是想到了破敵之策嗎?

  朱由檢搖了搖頭,他軍事天賦幾乎為零,哪里有什么破敵之策,他笑著說道:“讓袁太保和畢尚書過來趟兒,朕和他商量下犒賞軍卒們的法子,還有一些糧草之事。”

  他要做自己的本質工作,讓軍卒們吃好、喝好、有賞錢,并且能夠領到賞錢,平抑言官、輿情對大將的攻訐,全力支持他們,贏得勝利。

  一切的一切,都為了勝利。

  天才一秒:m.biquge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