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零五章 我輩再看方臘,如同嚼蠟

  這是個什么情況?

  難道方臘的內閣班子來了個乾坤大挪移,全部轉投梁山了?

  當然了,這么說有些夸張,畢竟才五個人,方臘起事以后手下的文官總不會才個位數吧?但王倫比誰都清楚,這五個人日后對于方臘集團的重要性。

  婁敏中,此人是未來方臘集團的左丞相,重要性好比是方肥的左手。排他后面的祖士遠,官拜南國右丞相,這位則好比是方肥的右手。

  除了這兩位排名一二位的南國“副總理”,第三人沈壽官拜參政。王倫不清楚這個參政是個甚么官爵,感覺不像是尚書省下面六部的事務官,倒像是門下省或中書省下轄的參政議政的官員,鑒于方臘手下這一類官員唯獨沈壽留下名字,可以推斷此人若不是個頭頭,也是在某方面比較出眾之人。

  第四人桓逸,官拜僉書,其實他的官職只說了一半,“僉書”什么呢?“僉書樞密院事”?那就是樞密院一級的大官,所以這個官職要看他隱掉的部分。不過王倫記得柴進去方臘處臥底時,考查他的四位大員中,桓逸的名字排在元帥譚高前面,若不是此人本身職位夠高,在與時下重文輕武風氣恰恰相反的方臘集團中,桓逸是壓不住譚高的。

  最后一個馮喜,未來成為了方臘手下的引進使。這個官職倒是原汁原味的宋廷職位,掌臣僚及外國與少數民族進奉禮物諸事。只不過方臘的圣公統共沒有坐穩一年,自然沒有少民和外國前來進奉。馮喜實際上是被方臘當做傳旨的天使來用,和田虎的老丈人的臨時屬性差不多。

  這五個人,放在大宋文官系統中,也許談不上多么的出類拔萃,但是對于被大宋士人階層集體無視的賊寇頭子王倫來說,還有甚么挑三揀四的資格呢?好歹人家也是在方臘的草臺班子里面證明了實力的!

  “能得五位賢才來投,實叫小寨蓬蓽生輝!我這學弟多曾與我說起諸位的好處,沒想到還真請動了大駕!來來來,且去聚義廳里坐了詳談!”

  王倫善意的謊言叫呂將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是落了地。說實話,這五人若不是他的親朋好友,誰認識他們?主公是北人,肯定是第一次和人家相見,此時如此熱情,還不是出于對自己的信任?

  一想到此,呂將也熱情的加入到主人翁的行列,殷勤招待這五人。這五人仕途無望,為了不虛度此生,背著天大的干系投身偏門,說沒有一點顧慮那肯定是假的。好在引薦者地位夠高(都學兄學弟的稱呼了),欲投之主又甚是熱情,倒是讓這幾位心中的顧慮消減了些。

  王倫也不廢話,把隊伍交給呂方、郁保四照看,又留白勝在此調度,當即帶著朱貴、朱富邀請大家上了小寨聚義廳,敘禮已畢,只見王倫含笑起身,親自給這五人斟茶,眾人嚇得連連推卻,口稱“折殺我也!”,可是見王倫其意甚堅,沒奈何雙手捧杯,誠惶誠恐的接了這一杯茶。

  婁敏中、祖士遠等四人還好,輪到馮喜時,他等著王倫倒滿茶之后,連忙將手上茶杯一放,笑著討過王倫手上的茶壺,反轉身去往王倫和在場頭領的茶杯里倒茶,王倫見狀不禁莞爾,這位還真是搞接待的料子,反客為主都這般嫻熟。

  婁、祖、沈、桓四人較為持重,見馮喜奪了頭籌,也并不見有什么懊惱情緒,沈、桓二人望著手間茶杯微微發呆,婁、祖則是面帶微笑,等待王倫發話。

  接納文人上山,比武將步驟要多多了。第一個,他們不會搞納頭就拜那一套,二個,你在選擇他們的時候,他們絕對也在暗中觀察你,在一切沒有挑明之前,事情永遠充滿變數。所以王倫打算盡快把這幾人的心定下來,萬事講究個落袋為安。

  “不知幾位對方臘和明教怎么看?”

  雖然需要這些人歸心,卻不是說幾句好聽的話就算完的,王倫反守為攻,主動提出問題。他準備通過這種互動,了解對方深淺與心中真實想法,到時候他再說話,余地就大了。

  考官出考題了!

  原本這幾人還在暗暗觀察王倫,哪知王倫發話之后,大家第一反應全都是如何答好這個題目,雖然這是一個互相選擇的問題,但悲哀的是他們占不了任何主動。

  “方臘和明教利用東南民間普遍對朝廷花石綱亂政的厭惡和反感,大力拉攏中下層受苦受屈的百姓,這兩年他能發展得這么快,與這些舉措密不可分!”沈壽反應最快,在其他人還凝眉深思之時,第一個交了卷。

  “透徹!”王倫點頭稱贊道,這位參政到底是善謀之人,一句話就點明了明教發展的特點。

  “可小生認為,方臘太過自大,不懂得廣交朋友。正所謂大敵當前,王首領的梁山泊無論怎么看,都是明教的天然盟友。小生實在想不通,方臘為甚么偏偏要把梁山當成了首要對付的目標?須知和梁山為難,必然和王慶結不成聯盟。前不久明教又在江州和池州打著田虎的旗號奪得城池,此事也算事出有因,但后來田虎派人過來封王之時,他卻再一次把門檻封死。自此天下四大英雄,除他方臘自己以外,其他三人全都給得罪光了!”說到最后,馮喜有些不屑道。

  書生獻策往往喜歡夸大事實,其實有很多事情不能都簡單的歸結到方臘為人強勢上。不過王倫覺得馮喜核心思想沒有錯,既然走上這條路,趙佶才是大家共同的敵人,這才是主要矛盾。

  見王倫只是朝馮喜笑了笑,沒有說話,桓逸開口了“明教教眾出身單一,基本在入教之前未習武事,此番攻占池州、江州,好歹以多勝寡,沒有暴露出太多的問題。但其和梁山軍在歙州的碰撞中,就現了原型。學生以為方臘現在不起事是最好,若是起事,他手下教眾的戰力十分堪憂!這樣一個植根底層百姓的秘密教派,偏偏手上又無虎狼之兵,將來一旦與朝廷血戰起來,憑他明教在民間巨大的影響力,也不知有多少百姓將來會死于亂軍之中!”

  “方臘現在只怕和你想到一起去了!”桓逸這個看法很有特點,到讓王倫有些話到了嘴邊,終究還是忍下了。史稱方臘起事被平定以后,東南兩路整整少了二百萬人口,童貫這廝還真下得了手去。王倫若有手上有兩百萬百姓,保證高麗、倭國從此姓“漢”。

  “沈兄說得對,明教正是因為植根底層百姓,才能發展到如今的規模。但他們同時也被自己的口號限制了,佛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他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那么被他視之為‘高’的士人、官僚、禁軍、地主等等等等,一股腦都成為了他的對立面,他很難從中吸取養分。所以桓兄說明教戰力堪憂,其實就是這種思想下的某一種反應!若是要細說明教將來面臨的難題,還得從這個‘局限’說開去。當然了,婁兄還沒開口,我不能把話都說完嘍!”

  祖士遠到底不是一般角色,一開口就把前面幾位同仁的發言都包含了進去,頓時引起另外幾人低頭深思。

  一番話聽下來,王倫心頭歡喜,看來這幾人都是貨真價實,雖然所言在他本人來說沒有太大新意,但關鍵是,這都是人家在有限的信息量下做出的判斷,足以稱得上人才了。

  祖士遠最后一句說得讓大家都笑了起來,王倫也頗為關注的把目光投向婁敏中,這位看著四旬年紀的仁兄,成就可是這些人里面最大的。此時前面四人基本上已經把該說的要點都涵蓋了,王倫想看看他,會有甚么樣的發言。

  “在王首領沒有到江南來時,明教是受苦百姓不二的選擇,但是自從梁山的旗幟插上東南,這里的天就變了!可以說,明教所依仗的根基,開始發生了變化,我想,這是方臘不惜和王首領撕破臉,也要把梁山勢力趕出東南的根本原因!此時在梁山面前,明教已經毫無依仗,昨日東南百姓的希望‘方臘’,今日已經泯然于眾人矣!不提也罷!”

  沒想到婁敏中取了個巧,在道出方臘無奈的同時,順帶拍了王倫一記馬屁,看來此人真本事的確有,性子也活泛,怪不得曾經的成就能夠位居這五人之首。對了,好像方臘也不是個喜歡采納部下建議的人。

  “五位的高見,正合我意!我梁山泊正是招賢納士之時,極其需要類似諸位這樣的賢才加入,未來我梁山泊的戰略重心即將東移,不知呂學士跟大家說過沒有?”

  王倫并沒有說甚么豪言壯語,剛才他們這五人已經自己辨析明白了梁山的好處,看得出來他們都是想明白了的,此時也不用王倫在這里王婆賣瓜了。

  從這幾人茫然的神情中,王倫大概猜到了一些,沒想到呂將居然絲毫承諾都沒有,就能把人家忽悠來,此時真不知說甚么好!王倫在送行之時可是給他相當的自主權的,只要是他招來的人,對照梁山泊老頭領蕭讓的待遇安排。結果倒好,呂將壓根就沒有用過。

  “諸位莫怪,實乃干系重大,非得諸位承諾,小弟才敢實言相告!”呂將面不改色,起身道。

  “小可說過,梁山王首領到了東南,方臘便已泯然眾人,我輩再看方臘,如同嚼蠟。此番不投梁山,只能老死于山林了!”婁敏中當先表態,引發了其他四人的共鳴。直到這時,比王倫還要謹慎的呂將,這才替王倫介紹起梁山的戰略來,最后在王倫的示意下,呂將也說出山寨對他們的安排。

  當這五人聽到以縣丞入仕梁山之時,歡欣之意無以復加。倒不是這個職務很高,也不是他們把自己看得很低,而是梁山的前景十分吸引人,一個缺乏文官,且實力強大到足以建國的勢力中,起步官階算得了甚么?而且,通過此時的接觸,王倫也頗為符合他們心中主公的形象,虛懷若谷,禮賢下士,讓他們愿意借助梁山這個平臺,踏上出仕之路,來實現心中的抱負。

  塵埃落定之時,只見祖士遠主動提出要回家接齊老小一起上山,婁敏中稍微猶豫片刻,很快也附議了,其他三人哪里還有什么反對意見,紛紛提出要下山去取家眷。王倫微微一笑,這種事那是朱貴他們兄弟做慣了的,正好放著朱富在此,何須他們自己動手?王倫請眾人把詳細地址事宜寫將下來,一切交予朱富去辦,保證又快又好。

  正事說完,賓客盡歡。不,應該說滿堂皆歡,畢竟已經成為自己人了嘛。就在王倫下令擺宴慶賀之時,忽見四明山小寨的軍士來報,說是梁山本寨傳來十萬火急的消息,一定要盡快送到寨主手上。R1152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