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

  涿郡時已近盛夏。

  隆隆的朝聞鼓,將涿郡的百姓從沉睡之中驚醒,他們朦朦朧朧的睜開眼睛,這時候東方的天空已是露出了魚肚白。

  住在招賢館內的士子們卻比百姓們更早,對于招賢館內的士子們而言,今日可是一個大日子。

  在三個月前,郡學祭酒周旭向刺史李重九上文懇請,廣招天下賢才,一改過去征辟之制,而采用科舉的方式,招納賢良。

  李重九親自批復,答允了周旭的請求,當下以縣學滿三年,可通過考試,稱為縣試,合格者可入郡學,或者是直接在縣內出仕當官。

  至于郡學滿兩年者,可通過考試,稱為郡試,合格者可入郡守府直接出仕。

  除了郡學的士子外,各地在野的賢良,也可以考核,按名額錄取。

  招賢館內已是燈火通明,士子都是一大早起來,除了少數參加與前隋科舉之人外,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這還是第一次參加科舉。士子們整理考箱,確認考引。館內的店家更是半夜就為士子們貼餅,蒸飯,燒湯,一會士子可將之放入考籃之中,帶入考場。

  大考在即,士子一個個憂心忡忡,不少人都是一夜沒睡,頂著兩個熊貓眼,還有人則是趕緊將書再溫一遍。

  一名穿著洗得發白長衫的年輕士子拿著一煎餅,就著米湯,一口餅一口湯,一旁一名拿著書苦讀的相熟士子見了不由苦笑,言道:“周兄還是真有大將之風啊,絲毫也不緊張。”

  對方抬起頭笑了笑,將一碗清湯寡水的米湯,喝得見底,言道:“賀兄,大考在即,不犒勞下自己的五臟廟,怎么能行。”

  這名士子。正是郡學的學生,當日在招賢樓言,此天下大亂之際,士族門閥必會奪取天下的周洲。

  當日他在招賢樓的爭辯之后,事后為周旭訓斥了一番,告誡他以后此事放在心底,不可為外人而道。否則有大禍。周洲十分感謝周旭對自己的愛護,但日常仍是我行我素,言談無忌。

  周旭對這位本家,也只能是又愛又恨。

  一旁姓賀的士子笑了笑,當下從自己考籃里取出五個雞蛋,分了兩個給周洲。言道:“家父給我準備得太多了,分你一點。”

  周洲一愣,見對方臉上流露出溫和的笑意,不由心底一陣感動。

  周洲家境貧寒,父親幼時見背,家中只有母親一人操持,入郡學后雖是衣食文墨皆有郡府補助。但日子仍是過得緊巴巴的,故而考籃之內,除了兩個炊餅別無他物。

  周洲生性豪邁,對此不以為意。但周洲沒有拒絕同窗的好意,仍從對方手里接過兩個雞蛋,言道:“早點收拾吧,馬上要入考場了。”

  說話間,一名穿著錦袍的士子從二人面前經過。身后還有書童替他提著考籃,考箱。

  此人舉止瀟灑,舉止之間自有一股卓爾不群之風范。周洲自是認得,此人乃是他郡學的同窗,出身涿郡趙氏的趙欣,當日與他在招賢樓辯論過。

  其人家世甚好,才華亦是出眾。深得郡學祭酒周旭,以及多位博士的賞識,與周洲在郡學之中可謂比肩,皆是這次科舉一二名的熱門人選。但二人一貫也是彼此看對方不對路。

  趙欣看了周洲一眼。轉而對他身旁正看書的人,言道:“賀兄,現在才臨時抱佛腳,不覺太遲了嗎?”

  大考之前如此說,分明是乃打擊他人之信心,其用意不易于歹毒。此姓賀的士子名叫賀信,趙欣言畢只見他臉色一白,但對于趙欣這般有深厚背景的同窗不敢招惹,當下敢怒不敢言。

  周洲上前言道:“朝聞道,夕可死亦,難道趙兄,不知書不論何時讀都不會太遲的道理嗎?”

  趙欣哈哈一笑,正待開口反駁,一旁幾名同為士族出身的士子,走到趙欣身旁言道:“趙公子,和這等窮酸有何閑聊,我們到門前去,衙門的馬車說不定已是到了。”

  趙欣點點頭,回過頭來對二人笑著言道:“希望二位好運吧!”

  說罷一甩袖子揚長而去,見對方遠去,賀信憤憤不平地言道:“周兄,你這一次一定要替我們寒門子弟,爭一口氣,讓這些生來眼高于頂的士族子弟們知道,我們寒門之中也是有人才的。”

  周洲點了點頭,這時門外車馬粼粼之聲想起,一旁店小二進來言道:“幾位,趕緊了,郡學衙門的馬車都到門外了。”

  當下周洲,賀信都是肅容,提起了考籃,背著考箱,當下隨著店小二大步朝門外而去。

  此刻店門之外,天色仍未大明,坊門未開。

  坊內一片寂靜。

  一群士子,以及民間賢良,門閥子弟都是聚在招賢樓門外,一輛接著一輛的馬車緩緩駛來。

  “上車了!上車了!各位高才,不要誤了時辰。”薊縣縣衙的衙役,捕快也是一并出動,馬車周圍甚至還有披著鐵甲府兵押送。

  周洲,賀信二人也是一并上了馬車,與六名士子一并擠在一處。

  “坐穩了。”車夫一抖馬鞭,車子就顛簸搖晃的走起。

  而在車外,招賢樓的掌柜,伙計,幫工則是一并站在門前抱拳言道:“望幾位高才,能魚躍龍門,一朝高中!”

  周洲,賀信二人臉上都浮起笑意,車內的士子都是彼此打氣,自言一定會的高中。

  馬車一路前行,街邊的百姓頓時停下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而到了坊門之前,坊丁亦是開門放行不敢阻攔,而將要出門的百姓攔在了車后。

  幽州城的空空曠曠的大街上,上百名府軍步卒護衛著十幾輛馬車在大街上緩緩而行。

  大街之上的巡城游騎見了,不但沒有上前阻攔,還撤開攔街的木柵欄放行,讓士子的車隊快速通過。

  不久后十幾輛馬車,停在了郡守府的門前,這據說以后郡試用的貢院還正在建之中,故而涿郡第一次的郡試,選在郡守府之中。

  看著郡守府前威武的石獅子。大部分考生都是屏息靜氣。

  一旁也有人小聲嘀咕,揣測著這次主考官是何人?

  “按道理來說,最有資格主考的應是周祭酒吧,不過為了避嫌,最不可能也是他。”

  “這還不知道,既來了郡守府,郡守府之中。何人最尊,當然是魏郡守。此科舉開幽州之先河,乃是一郡的論才大典,魏郡守即便日理萬機,也該來住持一二吧。”

  “若是魏郡守監考,那我等豈非打十二個小心。此人執法無情,萬一有所紕漏,恐怕就此生出頭無望了。”

  說到這里幾名考生都是臉色一白。

  “你們都錯了,據我所知,我們都是涿郡本地考生,魏郡守當然也要避嫌,故而最有可能還是刺史府的溫長史。或者是陳司馬二人。”

  旁人言道:“輔諸兄,所言有理,溫長史以才學聞名,先帝當年全國招四科舉人,不過十幾人中舉,溫長史乃是其中之一,故而被授予文林郎之職。以他的才學,擔任主考綽綽有余。”

  “這么說來我在家父那。見溫長史數篇公文,其文辭簡約,對仗工整,描寫鋪排,極為細膩,頗有北齊文林館之文風,我們模仿此風而作。必可大增考中的希望。”

  “真是金玉良言啊,我這就記下,當年文林館的文章,當年西席令我背了不少呢。讓我想想還記得幾首。”

  正說話之間,郡守府左中右三面大門都是緩緩開啟,當下所有人都止聲。

  大門內走出官吏,兵卒,讓考生排隊進場,一個個檢查考生的考引,戶籍文書,核對容貌后,再對考籃考箱搜檢一番后,這才放考生入內。

  這一路搜檢得十分仔細,耗時十分長,待到了日頭高照,已有了幾分熱氣。

  這一番搜檢方完畢,眾考生一并入了大門。

  之后在轅門前停下,等候進入考場。

  “是,魏郡守!”

  “看,還有溫長史!”

  幽州城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考生之中,不少有士族官吏的子弟,隨過家長在鄉禮飲酒上見過二人,故而一眼認出。

  這二人一并前來,那么到底誰是主考官呢?

  眾人紛紛揣測。

  “噤聲!”

  “噤聲!”

  一旁郡守府的官吏大喝言道。

  這時魏征,溫彥博二人退到一邊,舉手作揖,轅門中又是一人前來,看到此人,不少考生都群情激昂了。

  他們在心底暗道,沒想到主考官,居然是李刺史。

  只見李重九來到場中,對眾人言道:“諸位有的認得,也有不認得在下,某乃是幽州刺史李重九。”

  此言一出眾考生皆是低呼,頓時吵作一團,一旁官吏連忙大喝言道:“噤聲,再亂言者革除郡試資格。”

  眾考生這才閉口,李重九微微一笑,言道:“郡試乃是一郡論才大典,幽州郡守府從鄉野賢良,以及郡學之中,各取五名士子,一共十人入郡守府為官。最優者,授正七品之職,有缺補缺,次者二人,授從七品,有缺補缺,其余七人授正八品,于郡守府內為六曹屬吏三年,再行外放地方。”

  眾人考生雖早已知道,但聽李重九輕口說出,不由都是激動。

  以往士族子弟,布衣出仕,稱為釋褐,能一上來為七品,從七品官吏的,都是只有一流門閥子弟方可的,而眼下以才學論取,實乃是稀罕之事。

  眾人眼底不由都生出希望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