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零六章 火力全開

  李鴻章的折子“交議”。

  該怎么“議”呢?

  說纏足是好事兒,纏足的女子,個個舒心暢意?

  這種話,腦筋最死、臉皮最厚的人。也說不出來。

  “上頭”在這個事兒上的取態,大伙兒是心知肚明的;另外,順治二年,康熙三年,朝廷都曾頒旨,嚴禁纏足,某種意義上,“禁纏足”,也算“祖制”,所以。明著反對,恐怕是不行的。那么,師康熙七年王熙的故智?

  康熙七年,左都御史王熙上折,以為康熙三年的規定,嚴苛過甚,刁民誣攀妄舉,牽連無辜,請“馳纏足之禁”。

  可是,現階段只是“交議”,禁纏足并未正式實施,不管法例如何規定,先就一口咬定“嚴苛過甚,刁民誣攀妄舉,牽連無辜”,說服力不強吧?

  反對者議論未定,支持者連連發炮了。

第一個上書支持的,是一個叫崇佑的滿洲御史,他的折子,本身平平無奇,自己的話,寥寥無幾,真正有力量的話,都是搬別人的,包括順治二年的世祖、康熙三年的圣祖、以及上一次厲禁  八旗纏足的兩宮皇太后的“圣訓”。不過,其中最動人心魄的幾句,并不在這幾道諭旨之中,而是出自一個沒有任何官職的舉人的帖子。

  這個舉人,就是在本書中露過兩次臉的寶廷。

  寶廷前年秋闈得意,不過,第二年也即去年的春闈,不慎失手,今年卷土重來,再戰科場,現正準備今年的會試。京中住滿了備考的舉子,他這篇帖子,在士林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寶廷痛斥纏足“悖天理,逆人心,亂五典”。

  他在帖子中說,“天生化人,鐘靈毓秀,皮肉肢體,各有形狀,硬拗曲扭,面目盡非,是謂‘悖天理’也”。

  女子纏足,都是打小就開始的,小女兒“苦痛哀鳴,輾轉嚎啕”,“淚已盡,口難言”,屈人之志,是謂“逆人心”。

  圣人有“父義、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五典”的教導,可是,女子纏足的苦痛,皆拜自己父母之賜,這就是毀亂了“五典”中最重要的“父義、母慈”,是謂“亂五典”也。

  崇佑的奏折亦“交議”,大伙兒看了,其中機關,不難明白:寶廷只是個舉人,沒有上書言事的權力,經崇佑的“轉手”,他的這篇帖子,就可以直達御前,并遍示百官——這是兩個人勾連好了的事兒。

  崇佑的折子,雖然沒什么自己的干貨,但“圣訓”加“清議”,有著異常的分量,特別是寶廷的“悖天理,逆人心,亂五典”,反對禁纏足的人,都不曉得該怎么去駁他。

寶廷和崇佑,都是滿人,那么,漢人呢?除了“發端”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