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644 瘋狂收購進行時(三)

  “舅舅,東北的那些廠,情況如何?”蔣建興剛從東北回來,還沒有去找云非,云非就自己找上門來了。

  這次的大規模收購完成之后,九一重工將會一躍而成中國最大的機械制造集團。

  如此龐大的生產力,到時候將會讓很多的競爭對手頭痛。

  “資料還沒有整理出來,云非,我想,我們必須要縮小收購規模,否則,麥倫老頭那關過不了不說,我們自己很有可能被那些廠給拖垮,只有少數的廠在九十年代初進行過設備升級,大多數的都是還是一些六七十年代的生產設備,八十年代的都很少……”蔣建興對著云非說出了他這次考察的感受。

  這些國營廠,很多都是一些六七十年代從蘇聯進口或者中國自己根據蘇聯援助的技術生產出來的設備。

  “這些我清楚,再過兩年,這些廠的地皮都不止值這么多錢。如果要想全面發展,僅僅靠著我們九一重工這么一個廠,根本就不行的。”云非皺起了眉頭。

  但是蔣建興說的是事實,雖然國家給他們的價格非常便宜,但是要想讓這些廠生產產能達到最優,必須對這些廠的設備進行大規模的升級換代。

  六七十年代的設備,用,是肯定能夠用的。但是技術狀態根本就無法適應現代化的大規模生產,生產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中國很多的國營工廠,都是靠著人力與時間制造出來的。

  所以。一面對市場經濟的改革,大多數的國營企業都變得不適應起來。

  體制僵化是一個問題,生產成本,才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我們減少收購的數量,留下一半的資金用于那些公司的技術設備升級,選擇符合市場的產品,只要不再養著眾多的冗員,生產效率保持我們九一集團這樣的效率水平,很快就能夠扭虧為盈!”這是這幾天蔣建興考慮得最多的事情。

  九一重工的發展在目前已經進入了瓶頸區,數控行業的需求量大。九一重工的生產產能去跟不上。如果再開發更多的外協配套單位,管理是個最大的問題。

  而自己擴張建廠,成本太高。

  并且,無法獲得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一個新廠。沒有大量的熟練工人。需要很久才能形成成熟的生產能力。

  九一集團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國外數控生產廠家即將打入涌入中國市場,云非已經得到了明確的消息,十一月下旬即將在首都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家機床展覽會已經有德國、日本、瑞士、意大利四個國家五家數控設備生廠商將會帶著他們的五軸加工中心參展!

  這些國際大型數控設備生產廠家。肯定已經達成了意向協議,先是向中國用戶出售他們的精度等級不高的五軸加工中心,用來搶占中國的高端用戶訂單,阻止九一重工在這上面的發展。

  九一重工已經有了四軸加工中心的生產能力,并且還是工業化的量產!

  這如何能夠不讓他們蛋痛?

  一直阻擋著中國在這些高精尖端的領域發展,現在倒好,因為中國對這方面設備的大量需求,反而使得中國的企業自己有了生產能力,并且積累起來研發經驗,他們如何能夠不驚慌!

  “先看看吧,舅舅,這事情,你跟麥倫老頭他們商量一下。咱們有多大的能力,就辦多大的事情,否則,咱們這次的大規模收購,不僅不會成為我們的機會,反而會把我們給拖死……”云非點了點頭。

  還是資金不夠。

  要是資金足夠,根本就不會放棄這樣好的擴張機會。

  曾經中國的那些大型的機械集團,比如東北一機,首都一機等等公司,都是在這個時候吞并了不少同類型的機械廠,才能夠發展得那樣的迅猛,很短時間就介身于世界前五百強!

  不過,在這個世界,他們卻沒有了那樣的擴張野心。

  九一重工,是橫在所有中國數控裝備制造企業擴張道路上面的攔路石。要想擴張,就必須從九一重工手中搶到市場才行!三軸加工中心的市場,雖然他們有了九一重工的生產技術,卻依然無法跟整個九一重工相比。

  九一研究院這個中國最大的民間科研機構的高效,是任何一家中國企業都沒法比擬的。

  也沒有企業敢像九一重工那樣燒錢一般地往瘋狂投資科研。

  九一研究院掌握的,還有一樣眾多企業都不具備的優勢——九一重工生產的數控設備上面使用是數控系統,是他們自主研發出來的。

  只有自己研發,才能讓自己生產的設備達到最高的設計精度!

  “孫老,這些四軸,沒有問題吧?”蔣建興找麥倫老頭商量著收購的事情去了,云非又一次跑到了加工中心裝配車間。

  一直放心不下的孫麟跟司徒賀云等人,這些天一直都守在裝配車間。

  “云小子,你就不能對咱們有點信心?”背已經開始佝僂的司徒賀云輕輕地敲了云非的腦袋一下,不滿地對著云非說道。

  “呃,這不是這批產品太重要了嘛,你們都沒有信心,小子哪里來的信心?狼馬上就要來了……”發展時間太短,這是云非心中永遠的痛。

  “你在東北那邊的收購怎么樣了?”孫麟也老了,這幾年在九一研究院,遠遠比他們在國家機械研究院里面累多了,如果不是云非安排了人每天強制到時間就把這兩個老頭子給送回家,估計他們還得跟那些年輕人一樣拼命。

  “暫時還沒有具體考慮收購哪幾家,這次機械工業部給的數量太多了,我們的財力不足以應付這樣龐大規模的收購,完全收購是不可能,只能選擇一些有發展前景的收購……”這老爺子也真是的,老了,反而操的心更多了。

  孫麟以前可從來不管九一重工的任何發展計劃,每天的時間都是花在搞研究上面。

  “云小子,我跟老孫商量了一下,等這批四軸交付出去之后,我們就專心帶研究生,不再搞研究,你看怎么樣?”司徒賀云的話讓云非的心猛地一顫。

  “行呀,老爺子,你們是準備回首都還是就留在蓉城?蓉城這邊的環境可比首都好的多,又沒有風沙,適合養老……”云非頓了頓,眼珠子一轉,對著兩個老頭回答到。

  “你小子打什么主意,我們難道不知道?小子,放心吧,很多老伙計都準備留在蓉城養老了,只要你能夠讓教育部同意你的研究院擁有招收研究生的資格,我們都會幫著你帶的……”孫麟對著云非爽朗的說道。

  這兩年鄧蘭青等一批年輕人已經成長起來了,他們這些老家伙應該把位置給騰出來,讓九一重工培養人才,否則,一旦他們出了什么意外,九一研究院的一些項目就會陷入停頓。

  而他們的精力也越來越不濟,帶帶學生還可以,要主持研究工作甚至把自己給全身心地投入到里面,已經不行了。

  “這批四軸咱們雖然生產出來,也達到了設計的精度要求,這加工精度,跟當年從德國進口的ep6沒法比……”孫麟嘆了一口氣,即使花了五年多的時間,還從機械研究院搞了不少的基礎技術,以及蘇聯的機械技術,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產品,卻比不上德國八十年代的普通四軸加工中心。

  ep6在四軸加工中心中,精度等級并不是最高的,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出口中國來。

  “先就這樣吧,只要能夠生產出來,以后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提高吧!咱們起步太晚,基礎也沒法跟那些工業強國相比,現在能夠推出這樣的產品,也很不錯了!”云非嘆了一口氣。

  他也想一下子就生產出來精度等級最高的四軸加工中心。

  甚至想要馬上就生產出來五軸加工中心。

  可是,他知道,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小云,我跟麥倫他們商量,麥倫他們也是這個意思,咱們目前先收購紅旗機械廠、東北鍛壓一廠、哈市礦山機械廠等十一家廠,收購需要的資金大概四億八千萬,其中紅旗機械廠的收購價格預計一億兩千萬……”

  經過三天的討論,九一集團的高層一致同意縮減收購規模,收購之后馬上就對這些廠進行設備升級,快速形成完成的產能。

  “三億多能夠完成這些廠的技術升級?”云非疑惑地說道。

  “不能,遠遠不能,如果全部完成,需要的資金超過十億!”蔣建興搖了搖頭,說出了一個讓云非腦袋都大了的數字。

  蔣建興看到云非愁眉苦臉,馬上又對云非說道:“麥倫團隊建議,我們可以先行對紅旗機械廠跟東北鍛壓一廠進行技術升級,這兩家廠倒閉的主要原因就是設備老化嚴重以及管理水平太差而導致破產。其中,東北鍛壓一機在九十年代初從德國跟蘇聯都引入了不少的技術跟設備,現在最大能夠生產六百噸的重型液壓沖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