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再次嚇了一跳,“會出什么亂子?”
龍謙微微一笑,“我聽說不久前,皇上聽信幾個小臣,想著變法圖強。但觸怒了掌握實權的太后一黨。百日維新就此夭折。譚嗣同等六君子血灑菜市口。據說皇帝曾有縱兵包圍頤和園,囚禁太后之謀。也難怪太后深恨光緒帝,想著要廢掉皇帝,另立新君。”
陳超大驚,“你,你這是從何聽來?”
“小道消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嘛。消息或許作不得準,但太后對今上不滿卻是真的。魯南消息閉塞,但北京可以嚷翻了天。都說光緒爺被幽禁于瀛臺,形同囚犯,連飯都吃不飽。”
“啊,此話當真?”陳超不由得站起身,神色急迫,仿佛他爹被囚禁似的。
“只是傳言,我又未親見。”龍謙一攤手。
陳超是同情戊戌六君子的,對康粱變法圖強的主張也有幾分贊同,國家疊遭大難,變法圖強成為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共識。戊戌事變的始末,陳超大致清楚。深恨袁世凱出賣了皇帝,導致變法夭折。但他又是很謹慎的人,即使對蕭觀魚那樣的老友,也不愿多議論朝廷大政。自問從骨子里講,陳超不喜歡慈禧戀棧權力的行為,更不喜歡牝雞司晨,皇帝早已成年,太后干嘛把持著權力不放?說是歸政于帝,但三品以上大員的任免仍操于手中,這算什么歸政?變法不變法,都是皇帝的權力啊﹍﹍
“你說的這些,跟義和團有何關系?”陳超拉回了話題。
“有,關系大了去了。”龍謙微微一笑,“陳先生想必聽說了,洋人是支持今上的,據說英國公使就曾對李鴻章說,大英帝國只承認今上的政府﹍﹍陳先生,洋人是不支持太后廢黜皇帝的。”
這個陳超確實聽說過。蕭觀魚有個表弟在京師總理衙門當差,官職不大,但消息靈通,與蕭觀魚一直有書信來往,今春曾寄信來談及各國公使對幽禁今上的不滿,但龍謙所說李鴻章的故事,陳超卻沒有聽過。
“李中堂如何說?”陳超幾乎忘了,龍謙不過是盤踞蒙山的響馬頭子,他又如何得知帝國最高層的秘聞?
“李鴻章說,這是我國的內政,你們就不要管了吧。”
“中堂這話說的好。洋人的手伸的也忒長了些。”陳超頷首,李鴻章從來未進過軍機處,其實是不能叫中堂的,但民間偏偏叫的賊響,尤其是漢族知識分子,一個李鴻章,一個張之洞,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偶像。盡管馬關條約的簽訂讓李鴻章名聲大損,但陳超還是尊稱其為“中堂”。
“若是時間倒退百年,李大人此言原也不錯。但今非昔比,洋人的勢力已深入我中樞,英、日、法、俄、德、美等數國在華利益糾葛,他們自然關注中樞的人事變更,誰的政策對其有利,他們就支持誰。而洋人的反對,便是大權在握的西太后,也不能不顧忌﹍﹍”
“又被你繞走了,這和義和團有何關系?”
“不要急嘛。”龍謙微微一笑,“你知道的,義和團打出的旗號可是扶清滅洋呢。太后深恨洋人對于皇位更迭的干涉,不免生出利用義和團的念頭。而朝中的滿清貴族,比如其子被選為儲君的端郡王,是不是會更喜歡義和團呢?”
陳超表面上沉靜,但內心卻驚疑萬分,龍謙這廝的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義和團在三莊附近沒有形成氣候,主要原因是附近沒有建教堂,但周圍縣城及大一點的村鎮鬧騰的極為厲害。這個,他是知道的,正想開口,龍謙又說話了,“朝廷支持義和團,必將大張其氣焰。據我所知,義和團眾,多是貧困無依之農夫,將怨氣發泄于洋人。袁世凱主政山東,一改前任巡撫對于義和團的態度,大力鎮壓之。但如果京師高層態度變化,必然將在山東得不到擴張的義和團眾誘至直隸,以他們一貫的做法,不分青紅皂白地殺洋人,焚教堂,觸怒列強是必然的。若只是在鄉間小打小鬧也就罷了,不過讓官府掏錢安撫洋人。但如果鬧到京師,問題就嚴重了。如今北洋水師幾近覆滅,國家有海無防,后果堪虞啊﹍﹍”
陳超沉默著。他曾在八年前陪同友人逛過一次北京,那是他僅有的一次遠行,皇城的威嚴大氣留給他極深的印象,某種意義上,北京之行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柱,生于一個偉大的帝國是多么的自豪啊。可是,五年前的甲午一戰,將他的夢想徹底擊碎了﹍﹍
“就算你說的是真的,會怎樣?難道英夷會再次發兵嗎?就算京師有變,跟你的小小蒙山軍有何關聯?袁大人手握雄兵數萬,不用打,踩也將你踩死了。”
“哈哈,陳先生是真不懂呢,還是裝糊涂?自洪楊亂后,滿清中樞威信大減,各地督撫威權日重。兩廣之李鴻章,兩江之劉坤一,兩湖之張之洞,都是朝廷不能不用但又難以駕馭的漢族重臣。對于朝廷的大政,順之從,違之逆。而袁世凱此人,最善于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了。京師亂起,袁世凱自顧不暇,哪里還能顧得上小小的蒙山軍?再說了,對于天下大勢,如龍某般洞若觀火者又有幾人?不若我們倆打一個賭﹍﹍”
“賭什么?”
“若是局勢如龍謙所預料,陳先生便加入我蒙山軍如何?”
“這個你就別想了。”
“哈哈,陳先生,你是不相信蒙山軍在這個千年未遇的大變局中會開創一番基業?”
“什么樣的基業?”
“洗刷五十年來之屈辱,復興中華數千年之文明,讓我泱泱中華重振漢唐之雄風!千秋萬代之下,青史銘刻我們的姓名,讓我們的子孫為他們的祖先而驕傲!這難道還不夠嗎?”
“大言不慚。”不過,還是讓陳超砰然心動,“如今你兵不過數百,講這些,不覺得可笑嗎?”
龍謙的表情嚴肅起來,“陳先生,家國天下,總是先有國,然后才有家。所以,顧炎武才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也說過,亡國和亡天下不是一回事。如今面臨著亡天下之危局,國家亡了,覆巢之下,豈有你世外桃源的存在?如果都躲到山野裝糊涂,等列強將國土瓜分完畢,我們的子孫成為可憐可悲任人欺凌的亡國奴,我們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不再!陳先生,你真的心安?”
“龍謙,我欽佩你的志向。但是﹍﹍太有些不自量力了。”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我從來不敢寄希望于朝廷,如果朝廷可恃,也不會形成如此局面了。想我中華版圖遼闊,物產豐饒,人口眾多,若是勵精圖治,豈會被幾個小國欺負成這樣?我敢擔保,一旦發生新的對外戰爭,不過是更為慘烈的割地賠款而已。
“我在蒙山整軍,除掉嚴明軍紀,苦練戰斗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讓我蒙山軍將士明白,他們不再是打家劫舍的響馬土匪,而是保衛國家民族的武力!一旦國家有難,蒙山軍將義無反顧地走上國戰的戰場,陳先生又何必小覷于我?”
陳超想起了剛才激昂的軍歌﹍﹍那首歌是那樣的激越慷慨,或許眼前此人,真是有擔當的猛士,“龍先生,我相信你是出過洋,對于世界之變局有著人所不及的了解,以子之才,為何投身蒙山寨,就算你練出幾千精兵,又能如何?擋得住列強嗎?”
“若是龍某為一己之富貴,其實不難。以龍某的眼光手段,到那上海廣州,經商也好,從軍也罷,不出三年,必會成為海內巨富。但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舍生取義者,有拼命硬干者,這就是我中華文明屢經劫難卻存亡續絕的原因。就算我龍謙不會成功,也要讓列強知道,中國并非沒有真漢子,真勇士。若想把中國當成印度,那是妄想!”
“對你的志向,陳某深表欽佩。不過,眼下之局面,還要你分說一番。你們準備怎么辦?”
“其實也簡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蒙山軍將以鄭家莊等三莊為根據地,秣馬厲兵,以待局勢之變。為今之計,需要先生這樣的鄉賢相助,以安民心。龍某計劃成立一個三莊村民自治委員會,以你為首,蕭觀魚、羅同秀為副,出面安撫鄉民,務使鄉民不要驚慌,更不要做無謂的反抗。龍某將逐步掃蕩周圍的土匪,還百姓一個安居樂業。此事龍某反復合計過了,絕不會累及先生的清名。”
“村民自治委員會?”
“是,我準備專抓軍事,不輕易過問民政。”
陳超思忖著“自治”和“委員會”的含義,后一個他基本明白了,估計這個來自于龍謙的經歷,直到現在,陳超還是相信龍謙出過洋,但后來的經歷究竟真相如何,問也沒用。此人統領著一支戰力不俗的響馬是殘酷的事實。對于自治,陳超其實挺喜歡的,他愿意為自己的村莊做點事,原來愿意,今后也愿意。從字面上看,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說實話,這也比較符合他的心意。
接下來就陷入了沉默。陳超不開口,龍謙也在沉默著。足足過了一刻鐘,陳超有了主意,與其讓這幫土匪折騰,還不如由自己出面。他們不理民事最好,即使鄭經將來殺回來,也怪不得我等﹍﹍
“也罷,陳某便做這個自治委員會吧。”陳超做出了龍謙希望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