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玉走后,陳超開始匯報在武定及濟南推廣村民自治方式的進展與初步效果。
雖有周馥的支持,但之所以要在武定及濟南北部幾個縣搞村民自治,主要是去歲夏抗洪在這一帶有了不錯的群眾基礎。
推翻滿清腐朽政權,建立漢族為主體,共和制為國體的嶄新國家是龍謙既定的目標。莫名其妙地來到這個時代,在放棄了做個富家翁消停地度過后半生后,一切的行動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的。
他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擁有某些特殊的記憶就可以推翻一個建政二百余年的王朝,更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建立一個心目中的國家。但自進入二十世紀,貧困、動亂如影隨形,盤算自己有生之年,幾乎難以找到一塊凈土,哪怕是追求古代隱士的生活也是一場夢想。
躲不開,那就不要躲了。
為什么搞村民自治,除了龍謙之外,陳超算是最了解龍謙想法的人了,但是也不是真正了解。在陳超看來,龍謙孜孜不倦地關注農村,關注農民,為的是爭取農民對他的支持。如果在魯南可以做到,那么在山東就可以做到。如果在山東可以做到,那么在南北十八行省就沒有理由做不到。
如果得到天下農民的支持,不坐天下簡直沒有天理。
陳超正是從根據地農民對的支持中看到了一種力量。憑借著這種力量,龍謙率領千余兵丁便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抗官軍,不是一縣一府,甚至是全省的力量。陳超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震驚,他承認龍謙的兵練得好,龍謙料敵如神,但是,沒有根據地農民的支持。龍謙怕是走不出魯南那片山窩窩。
說實話,具有這個意識的人極少。包括龍謙手下那幫將領們。
所以,陳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山東北部黃河沿岸各縣的村民自治運動中。這個運動依靠的,仍然是。不過不是第五鎮的部隊,而是龍謙已然成型的另一支武裝,即寧時俊為司令官的預備役部隊,現在叫巡防營。(給力文學網最穩定)
陳超認為。村民自治的目的是爭取農民對的支持,也就是對龍謙的支持,其手段則是軍隊與農民的結合。飽讀史書的陳超想不起歷史上有哪個朝代的哪支軍隊實現了這種結合。但做的確實不錯。龍謙關于百姓的嚴厲軍紀,以及主動率軍北上抗洪在陳超看來簡直是英明絕倫,因為他在武定及濟南數縣的工作開展足以證明了這一點。
陳超的匯報令龍謙深為滿意。一旁認真聽講的白瑞庭更是覺得不可思議。就憑一幫自發組織起來的泥腿子就能杜絕貪腐?白瑞庭不信。至于減租減息,特別是減租一事。思想開明的白瑞庭認為完全正確,特別是被水淹了的濟陽縣,不給農民活路就是官府自找麻煩。歷朝歷代,哪個不怕流民?誰敢小覷流民?
“誠良法也。”白瑞庭贊道,“陳公大才,白某欽佩無已。”聽完陳超報出的一組組數據,白瑞庭由衷地稱贊。官府的報告也有。河堤加固是事實,濟陽一帶沒有出現騷亂和大規模流民更是事實。
這簡直是個奇跡。特別是陳超斷言,濟陽縣今年即可恢復生產,救濟可以大規模降低后,白瑞庭內心極為震撼。
“白大人謬贊了。此法乃退思所創。在魯南已經試行數年了。”陳超微笑道,“既有周撫臺和白大人的支持,也有巡防營的功績。陳某不敢居功。”
“都是自己人,就不要互相吹捧了。”龍謙哈哈一笑。“能讓災區盡快恢復生計就好。越之先生辛苦了。”龍謙站起來對陳超行了一禮。
其實,村民自治絕不是陳超認知的那么簡單。除卻爭取農民以具備奪取天下的基礎外,龍謙還有更深的思考。
村民自治肇始于鄭家莊,是龍謙探索解決農村一攬子問題的嘗試。源于對后世農業、農村及農民的認識,龍謙堅定地認為,不解決農村問題,就不能真正解決國家的問題。
實實在在地。現在的中國就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農村問題表面上是土地問題,但其中文化、醫療、信仰及宗法制度纏繞其中,絕非只是解決土地就可以解決的。給力文學網 后世所依照泊來的理論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將土地主要占有者化為剝奪者,然后用剝奪剝奪者的方法掀起暴風驟雨般的革命。似乎是一條可以借鑒的路子。對惡霸鄭經的處理已經看到了這條路的前景。龍謙當時那支小隊伍的成分也決定了走那條路的可行性。但是,如果走那條路,基本杜絕了與朝廷的妥協。但權衡利弊,龍謙堅定地認為,自己沒有力量依靠幾百人便推翻這個龐大的滿清王朝。那時候,與作對的不是滿清貴族,而是掌握了國家大部財富和實力的以漢族知識分子為骨干的龐大力量。就像當年曾國藩義正詞嚴地起草《討粵匪檄》那樣,漢族精英們不認為是一支正義的武裝,而是視為洪水猛獸不顧一切地加以剪滅。
一切都源于對私有財產的堅定保護。
龍謙承認,那個叫卡爾的德國人是一個天才,至少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家。他所提出的理論未必全部正確,但其中一條是無可辯駁的真理,那就是,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社會賢達名譽可以掃地,但既得利益絕對不容侵犯。
龍謙承認社會不公。也承認公平不是平均,而是機會均等。就農村而言,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既有鄭經一類魚肉鄉里的惡霸,也有陳超一類奉行儒家真義的賢達。用占有財產一個簡單的標準來劃分革命和被革命有失公允。后世用暴風驟雨的鐵血手段鏟除私有制,姑且不論其是否公平,其后果將鏟除掉這個自秦漢以來形成的大一統國家的文化重心——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這些讓中國人脫離愚昧野蠻的優良傳統和品德。
而且,條件更不具備。后世可以掀起暴風驟雨的革命以顛覆一個制度,那是經過數十年的準備,是締造了一個以當時優秀分子組成的紀律嚴明的黨,犧牲了無數先驅者的生命。才具備了一種鼎新革故的磅礴力量。龍謙不認為自己可以喚醒普天下愚昧自私怯弱的農民,讓他們義無反顧地追隨自己去創造一個理想的新世界。
但是,改良或者變革是必須的,不能任由農村就這樣沉淪下去。變革的目的是什么?龍謙自己無數次思考,無數次修正。其一當然是改善民生,讓農村擺脫貧困。辦法主要是以興辦實業以吸納農村的剩余人口,減少土地的壓力。其二是通過一系列辦法來提高畝產。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這一條的關鍵是要做到耕者有其田,所謂理想和覺悟永遠抵不過實惠。
龍謙選定的試驗田便是鄭家莊根據地,以魯南兩大實業集團為依托,大力招收根據地的年輕農民。兩年多累計招收根據地近兩千人進城做工。其效果是明顯的,據陳超及后來蕭觀魚的統計數據,兩年來。根據地鄉村人均收入提高了150之多,翻番了!功勞當然要計入實業集團,一個青年農民進城做工的收入在在鄉的四倍乃至更高。
其實,增收的原因還有兩個,第一是的興起,大批根據地農民參軍后領取軍餉寄回家鄉,直接增加了家鄉的收入。第二是根據地煤礦和手工業的興起。
龍謙現在還不知道。光是根據地子弟對家鄉的貢獻就讓建國后成立的鄭家莊鄉獲得了一個不那么光彩的稱號,“老丈人鄉”。
在農業增收方面,效果卻不明顯,有限的改善水利不足以徹底改變面貌,興辦榮軍農場確實可以安置一部分傷殘軍人,但也沒有真正起到引導農業的作用。那些關于榮軍農場報道和統計數據龍謙一概不信,憑著幾個殘廢軍人就可以培育出良種?就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吹牛嘛。具有近代意義上的農業專家他還沒有遇到呢。
改變農村當然應當以改善農民收入入手,但根本的問題是農村處于原始狀態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適應農村的文化、組織結構的。不改變農民的綜合素質,就不可能徹底打破小農經濟的狀況。特別是由于文化指示的極端落后,大批文盲的存在,國家、民族、權力、義務等現代國家要素就不會普及到農村,更不可能鏟除數千年的封建毒素。再遠的事情自己沒有經歷,四年前庚子國難自己可是參與其中了,京畿一帶無數的農民為了極少的報酬甘愿為侵略軍充當夫子。更有甚者,為侵略軍傳遞情報,或者被侵略軍組成傀儡軍隊去攻打官軍,完全是漢奸所為了。便是在根據地。農民關心子弟兵的勝敗,關心子弟的存亡,但不會關心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遭受多大的損失和磨難。三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天津至山海關一線不得駐扎自己國家的軍隊,和他們似乎沒有任何的關系。宗法制度束縛著所有的農村,別說現代意義上的法律意識了,連大清律也沒有幾個人懂。族長或者地主可以主宰農民的生死,農民眼中的國家,就是他們的村莊,他們的家族。
所以,龍謙組織了村民自治委員會,其目的是將農民從宗法制度的羅網中解放出來。最核心的目的是通過自治委員會這個招牌,讓農民逐步接觸到權力和義務,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最終成為合格的公民。
“白大人,越之先生,村民自治之法尚需逐步完善,而且要因地制宜。這次以治河救災為先導的活動還要深入下去。培訓骨干,總結經驗,形成一套適用于全省的制度流程出來。”龍謙結束了匯報會。
“白某將盡快去北面走一趟。”
“如此甚好。不過,楊大人會允許我們繼續搞下去嗎?”
“無妨。大勢所趨,如個人身處激流之中,明智者只能因勢利導,豈能扭轉大局?”白瑞庭微笑道,“不過,軍門似乎該去見一見撫臺大人了。”
“見是一定要見的,人家是一省之首嘛。不過,停止縣校之建設,停止公路之翻修,卻是不明智之舉。”龍謙道。
“學政大人心里肯定是不愿意的。凡是明理者,無不為我省興辦縣校喝彩。”白瑞庭撫著下顎的胡須,緩緩說道。
“哈哈,白大人無須過慮。致富我齊魯圣人故土,當是我等共同之心愿。想必楊大人也不會例外吧?”
龍謙不希望聯合幾位高官對楊士驤逼宮。先與這位巡撫大人談談吧,倘若能合力興旺山東,當不會計較其背景。(。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