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回 南燁金殿一拒官 法師洛陽首擺擂(3)

  南燁在金殿之上答對句句在理,群臣皆信服,靈帝則越聽越感無趣。這當皇帝的要錢有錢,要權有權,后宮還有佳麗三千,唯一的追求應該就是如何長生不老,永享富貴。

  靈帝本以為南燁法術精深,有長生不死之術,沒想到南燁不但不提長生,還把張角法術全部揭穿,將自稱大賢良師的張角拉下了神壇。如此一來天下豈不是就沒有長生不死的仙法了?

  想到這里,靈帝問南燁道:“既然科學之道無所不包,那朕問你,科學之道中可有長生之法?”

  南燁點頭道:“有長生之法,卻無永生之法!”

  靈帝眼前一亮問:“如何可得長生?”

  南燁道:“養生者可得長生!”

  靈帝問:“那又如何養生?”

  南燁道:“養生一道也算科學一門,草民并不精通。只知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少食多餐,戒酒戒煙,如此才能長命百歲。”

  靈帝和一干大臣聽南燁一套一套的,可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靈帝便問:“不知何為少食多餐?何為戒煙?”

  南燁這才想起三國時代還沒人抽煙呢,有些尷尬的道:“少食多餐就是增加每日用餐的次數,比如一日三餐或四餐,每餐飯要盡量少吃,七八成飽就可以了,切忌暴飲暴食。這煙嘛,是共和國的一種特產,與酒一樣都會上癮,但是對身體有害,所以要戒。”

  靈帝奇怪道:“酒對身體有害?朕日日飲酒怎么不知?眾位愛卿也盡是愛酒之人,也不曾有人因酒傷身。”

  南燁知道古時的酒度數較低,更沒有劣質假酒,少喝一點非但不會傷身還能養生,便道:“少飲無妨,酗酒傷身。混飲、強飲、醉酒皆對身體有害。”

  太尉鄧盛道:“法師言之鑿鑿,不知這養生之道是何人所授?有何道理?”

  南燁道:“共和國之民皆要從兒時修習科學之道。科學之道博大精深,門類眾多,小兒啟蒙之時,各科均有涉獵,年紀稍大后可按能力、興趣擇其一門,拜師求學。我之所長在于數術、物理,養生之道只在啟蒙時學過,并不敢說精深。啟蒙老師曾言,人之壽命有長短,精通醫道養生的圣人便研究其理,并從中發現了一些規律,就是長壽養生的秘訣。圣人愿人人皆能長壽,便將簡單的養生之道傳授給啟蒙之師,再傳授給所有人,故我能知之。”

  靈帝問道:“原來這共和國中亦有圣人,不知修習科學之道,如何才能稱圣,又如何才能成神?那醫道圣人又壽數幾何?”

  南燁繼續忽悠道:“科學之道可分為醫道、農道、商道等數門,門門皆可成圣。以醫道為例,幼兒啟蒙之后拜入名師門下稱為學生;學成之后便可行醫稱為醫生;行醫多年名聲、醫術與其師相仿便可收徒稱為教授;若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創出了前所未有的醫術,治愈了前人無法治愈的絕癥,便可稱圣。這醫圣越多,絕癥越少,最終天下無病,醫道全矣。一人若全一道便可稱仙。若道道皆全盡悟科學大道,知世間萬事萬物,則成神矣。據我所知,醫道圣人已然年過百歲,日后若有新圣人創出新的養生延壽之法,說不定活到千歲亦有可能。正可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古人與現代人的思想有一個顯著不同。就是現代人都認為明天會更好,今時今日無法辦到的事,未來的科技就有可能辦到。而古人卻截然相反,他們總認為三皇五帝之時才是圣人、神仙輩出的治世,要不也就不會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說法了。

  靈帝和文武大臣聽慣了彭祖壽活800的傳說,總覺得今人不如古人長壽,卻從沒想過后人活得會比今人長。南燁的一番話在他們的腦海中掀起了一場風暴,可偏偏又沒人能反駁南燁。

  太尉鄧盛感嘆道:“好一個長江后浪推前浪,南法師所學之道果然與眾不同,想必南法師在共和國中亦是圣人,為何到此卻稱法師呢?”

  南燁指了指頭頂道:“共和國與我大漢風俗不同,男子皆留短發。我初回大漢之時,百姓見我言行、衣著與眾不同,皆誤會我為佛門法師,我亦不知大漢風俗便隨口答應。法師之名皆由此而來。”

  殿上眾人聽南燁說的有趣,都面帶微笑。靈帝覺得若能活到一百歲也不錯,便問:“南法師所說養生之道,可保人百歲否?”

  南燁知道靈帝根本就活不了幾年了,哪兒敢下這個保證?便直言道:“我對醫道、養生并不精通,不敢妄言。陛下若求養生之術,何不讓我大漢名醫進獻養生之法?想我大漢也必有長壽之人,陛下也可向其詢問養生之道。”

  靈帝已然有些疲倦,聽南燁給指了條明路就想散會,于是道:“法師言之有理,朕這就降旨。法師此次討逆有功,朕冊封你為破賊校尉可好?”

  南燁也不知道這破賊校尉是個什么官,哪里知道好壞?他有自己的打算,此時還不想在靈帝手下為官,便道:“陛下厚愛草民心領了,只是草民無意為官。還請陛下成全。”

  靈帝和滿朝文武聞言皆是一愣。要知道在靈帝手下為官可是要交錢的,雖說這破賊校尉就是個不大的武官,可價錢也不低。今天趕上靈帝心情好免費發放,沒想到南燁竟然還不要。

  南燁的舉動讓靈帝大為不解,便道:“有功當賞,南法師不愿為官,不會是嫌官小吧?”

  南燁道:“草民不敢!草民此次回歸大漢不為求官,而是為了發揚科學之道。陛下若賞,不如許我在都城設立道場講法。草民感激不盡。”

  文武百官聽南燁拒官是為了傳道,頓時大為敬佩。司空張溫出班道:“南法師之道博大精深,微臣亦有心聽法師講法。既然法師不愿為官,微臣奏請陛下答應法師之請。”

  張溫一說,眾大臣皆附議,靈帝自然也沒啥好說的,他還想聽聽南燁如何講法呢。于是直接批準南燁在洛陽講法,并讓官員提供方便,場地經費也由官方發放。南燁領旨謝恩出了大殿頓時松了一口氣。

  要在洛陽傳道講法,并非南燁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他早就有此打算。為了那1.7的生存幾率,南燁可是絞盡腦汁想讓自己活的安全些。最后他發現要想在三國亂世活的安全,不是在諸侯手下為官,也不是自己做一方諸侯,而是出名做名士。

  為什么說做名士安全呢?因為在后漢三國時期,不論是平民、世族還是諸侯都很敬重名士。誰要是傷害了名士,那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所以名士只要不是自己找死,通常沒人會去主動得罪名士。

  禰衡擊鼓罵曹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曹操那么牛的人被名士禰衡罵了也不敢直接殺他,只能把他遣送到荊州劉表那里想要借刀殺人。禰衡此時要是乖覺一點也就沒事了,可是禰衡又把劉表罵了一頓。關鍵是劉表也不敢殺他,又把他送至江夏太守黃祖處。禰衡這時候也還有活命的機會,可無奈的是禰衡自己找死,再次把黃祖罵了個狗血噴頭。最后被黃祖這個混不吝的愣頭青給殺了。

  南燁感覺自己肯定沒有禰衡這么不要命。只要自己成了名士,就等于多了一張保命符,誰動自己都要掂量掂量。所以他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出名。只要出了名,不但自身安全有了保障,而且日后諸侯混戰也是進可攻,退可守。大不了學諸葛亮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呆,等著曹操來高薪聘請就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