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五回 諸侯聯合討董卓 群雄關前戰呂布(21

  劉、關、張三人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山上各路人馬都看得呆了,曹操命人敲起戰鼓齊聲吶喊,來給三人助威。南燁等人也紛紛效仿曹操搖旗吶喊,一時間山上鼓聲震天,旗幟飄搖好不熱鬧。

  山下四人殺成一團難分難解,尋常武將已然看不出誰占上風,誰落下風了,只是覺得刀、槍、劍、戟湊到一處,招招兇險異常又精彩絕倫。此時還能看出門道的唯有南燁身邊的典韋、趙云二將,這二人可是不弱于關、張二將的超一流高手。

  趙云武藝雖尚未大成,可是常與頂級高手過招,眼光倒是不差,他向典韋請教道:“典統領,我看那關、張二人雙戰呂布還在上風,怎么劉玄德出戰之后,三人似乎反而落了下風?這是什么道理?”

  典韋給趙云解釋道:“劉玄德雖有些武藝,可是比起另外三人差之遠矣。我等也曾與那呂布切磋過,你我雙戰呂布可以不落下風,此時法師若前來相助我等,你說會有什么結果?”

  趙云直言道:“法師又不通武藝,豈不是越幫越忙?我等心系法師,定不能全力應戰,呂布來攻,我等還要護衛法師以防不測。”

  典韋點頭道:“就是如此!劉玄德若不出戰,關、張二人將呂布打到力盡也就勝了,可是他一出戰反而有了破綻。只要呂布來攻劉玄德,關、張二將必要相救,如此便落了下風。”

  趙云皺眉道:“如此說來,三人還勝不了呂布?”

  典韋道:“也不盡然!我等都能看出此事端倪,想必那交戰中的劉、關、張三人也知其中奧妙,定會有些對策。”

  趙云、典韋在背后議論,南燁一字不差的全聽到了。他只知道三英戰呂布是劉備三人贏了,卻不知其中還有這么多門道。

  山下四人打了一陣,關羽、張飛也發現呂布專攻劉備,好讓他們救應不及。劉備自然也發現了這點,便漸漸退出戰圈,還留關、張二人去戰呂布。如此一來呂布反而有些招架不住。

  呂布擔心劉備真的退出圈外,自己錯失了逃跑的機會,于是照著劉備方向虛刺一戟。關、張二人不知是計,還以為劉備又入戰團急忙去救。呂布趁此機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跑。

  關羽、張飛見劉備離的老遠,呂布又趁機跑了方知是計。二人那里肯依?拍馬便追呂布,劉備也跟著一起追殺。山上諸侯見三人勝了呂布喊聲大震,一齊揮軍掩殺。

  呂布只帶了三萬人馬,如今又失了士氣,根本不是眾諸侯十余萬人的對手。呂布與數千騎兵還能仗著馬快奪路而逃,兩萬余步卒可就慘了,一下子就被淹沒在大軍之中。這一仗殺得昏天地暗,有道是: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雄關拍馬還。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頓斷絨絳走赤兔,翻身奔向虎牢關。

  有兩萬余步卒墊后,呂布引領騎兵總算殺出重圍,直奔虎牢關而去。可是別忘了虎牢關前還有袁紹為首的十一路諸侯,哪能讓呂布輕易走脫?在關前截住呂布騎兵又是一陣廝殺,最后呂布三萬人馬,返回虎牢關的只剩下三千不到。

  呂布屯兵之處距離虎牢關并不算遠,劉、關、張三人追趕呂布直到關前。遙望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張飛大叫道:“關上必是董卓!殺了呂布有何用處?不如先拿董賊,才是斬草除根!”說罷追在呂布敗兵之后就要破關而入。

  董卓在關上見呂布兵敗將其接入關中,又見后有追兵急忙命人放箭。守關士卒得了將令,也不管呂布后隊人馬尚未入城,便箭如雨下,弓石齊發。

  張飛拍馬趕到關下,便見關上不分敵我開始放箭,根本無法破關,只得悻悻而回。此戰雖說未能擒拿呂布,卻將呂布人馬斬擒殺了九成,也算大勝。二十三路諸侯再次齊聚虎牢前,南燁、曹操等人一同為劉、關、張三人賀功。

  袁紹接到捷報大喜,這回就算袁術不悅也不能再忽視劉、關、張三人之功。于是袁紹出錢犒賞三人,又擺酒為南燁等人賀功。

  慶功宴罷,諸侯分麾下寨,每日到關前挑戰。董卓見諸侯人馬眾多,頭號大將呂布又敗,根本不敢出關,只命關上嚴防死守,高懸免戰牌。

  袁紹一連挑戰數日不見關上動靜便再次聚集諸侯商議對策。孔融道:“董賊多活一日天下都不得太平。如今呂布兵敗,正是關上士氣低落之時,我等合兵一處,人馬數十萬,只要一齊攻打,此關可破矣!”

  南燁一聽孔融這話便暗自搖頭,在場諸侯各懷心思,怎可能齊心攻關?數十萬人馬攻關總要有先有后,不可能一擁而上。誰先誰后便是個大問題。先攻關者損失慘重也不一定能攻破虎牢關,后攻關者則可能坐收漁利,諸侯誰又愿意無私先行?便是南燁自己都不愿意強攻關隘城池,折損麾下人馬,更別說私心更重的其他諸侯了。

  袁紹見諸侯都不吭氣,就知此計不成。他身為盟主表面上可以號令諸侯,決定攻城順序,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有很大難度,派誰先上都不合適。若派南燁、曹操這樣的強勢諸侯,說不定人家怕拍屁股走人,根本不鳥自己這盟主。若是派王匡、喬瑁這樣的小諸侯,其他諸侯肯定會認為自己持強凌弱毫無風度。可是要讓袁紹自己身先士卒領兵攻城,他也不情愿。

  孔融見無人應和自己面色不悅回了座位。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首。論文采絕對沒話說,可是要說察言觀色卻不在行。而且其人脾氣耿直,眼里裝不進沙子,是個適合做學問卻不適合做官的主兒。他想不明白為何眾人分明是來討賊,可眼見賊人就在關上卻都面露遲疑。

  曹操有奸雄之資,在場若論揣摩人心,無人能出其右。他見眾人沉默不語,怎能不知端倪,便道:“文舉之言雖有道理,可是雄關難克,董卓還有十萬人馬在關上,就算士氣低落強攻也難免損兵折將。依我之見還是多造云梯、沖車,器械齊備再行攻關。”

  眾人聞聽此言紛紛點頭贊同,袁紹便命眾人四散回營準備。至于諸侯是真的準備器械,還是不思進取在營中飲酒作樂他就不管了。如此一來,各營氣氛便都有些松懈,唯獨南燁、張燕等人營中卻加緊了訓練,似乎是在準備一場大戰。

  諸侯在算計虎牢關里的董卓,董卓也在算計虎牢關外的諸侯。李儒見諸侯松懈不思奮進,便知道關下諸侯心并不齊,他又探聽到之前袁術斷了孫堅糧草,與孫堅有間隙,便想出了一個挑撥離間之計。

  這一日孫堅營中有人來報:“關上有一將,乘馬來營寨中,要見將軍。”

  古時交兵見仗講究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個規矩一直被沿用到了現代,因為戰爭中的使節比平時更加重要。使臣帶來的很可能是停戰投降的消息,若是輕易殺害定有大麻煩。孫堅一聽是關上來人不敢怠慢,忙讓士卒請進帳中。

  孫堅沒等多久,便見士卒引領一人進帳。此人長得腰圓背闊,方面、獅鼻、闊口,一副絡腮胡須,很是英武。孫堅問道:“你是何人?到我營中又有何事?”

  那人答道:“我乃丞相麾下李傕,見將軍有要事相告,還請屏退左右。”要知李傕有何要事,請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