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七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1)

  南燁選擇這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唱給百姓,一方面是為了讓百姓認同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讓新降士卒都知道軍規軍紀不要違犯。畢竟這一戰的降卒數量快要趕上自己原有士卒了。

  百姓們一聽南燁法師的軍法中竟然規定了公平交易,不損莊稼,不戲婦女等等,頓時欽佩無比,皆道法師麾下是仁義之師。

  南燁見晚會上氣氛融洽,便趁機道:“各位鄉親父老,董卓殘暴不仁,劫遷天子,焚毀洛陽,讓眾位無家可歸。我有心引領眾位南下交州,到我治下安居,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聽南燁一問,大多百姓都叫起好來,不過也有人猶豫不決。一個老者起身道:“老朽深知法師好意,也感激法師救了我等性命。只是老朽世代居于洛陽,有道是落葉歸根,實不想古稀之年四處飄零。法師何不引我等回歸洛陽,重建家園?”

  南燁細數道:“黃巾之亂,十常侍之亂,董卓之亂,諸位父老經歷的災禍還少嗎?眼下董卓未除,諸侯蜂起,洛陽四戰之地豈能久留?恐怕我等還沒重建洛陽,便又遭戰火焚毀。交州雖說路遠,卻非兵家必爭之地,可以遠避烽煙戰火。我也不想在此講什么大道理勸服諸位,我只想說:活著,才有希望!待到天下太平之時,老人家想要落葉歸根再回洛陽也不為遲晚,何必非要選擇死在洛陽?”

  老者被南燁一番話說的心動,他自己雖上了年紀,可是還有子孫,總不能因為自己固執送了子孫性命。老者剛坐下,又有一個少年大著膽子起身道:“法師見多識廣行走天下,小子無知從未遠離洛陽。聽聞交州乃是蠻荒不毛之地,敢問法師這是真的嗎?”

  南燁對少年笑道:“若想知道梨子的酸甜,最好的方法便是親口嘗一嘗。道聽途說不可輕信,你親眼去看一看交州景色不就知道了?反正在我眼中的交州可是個好地方!”

  少年問道:“法師可愿講講又有哪些好處?”

  南燁道:“世人皆言交州路遠,如到天涯海角,今日我就給諸位唱唱這天涯海角的好處。”說罷南燁開口唱道:“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珠崖州上春風暖,好花叫你喜心懷。三月來了花正紅,五月來了花正開。八月來了花正香,十月來了花不敗……”

  百姓一聽交州還有這般好處,頓時喜笑顏開,再也無人反對遷移之事。南燁搞定了洛陽百姓又找來張燕四人道:“你等肯出兵隨我討賊,我也不能讓你等白辛苦一場。此戰繳獲頗豐,便分你等每人一千車輜重糧草。你等回到山寨之后,一定好好考慮我之前的話。不論爭霸遷移作何打算,皆要早做準備。”

  張燕四人之前或許還有爭霸天下的打算,可是見了諸侯勢大、呂布勇武、南燁神算之后便都放棄了爭霸的打算。紛紛言道:“我等謝過法師!一定早遷治下之民來投法師,也會盡力勸道各寨來投。”

  南燁聞言笑道:“有四位鼎力相助乃我之幸也,交州之幸也!此事回去也不要強求各寨,以免傷了和氣。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我等苦心。遷移之時,你等可打我旗號,也可傳信于我,我必派兵接應,以免諸侯阻攔。”

  張燕四人再次道謝之后歡歡喜喜去了。次日天明,四路人馬各領千車輜重錢糧分兵而走,南燁則自領兵馬百姓南遷。

  袁紹、袁術等諸侯搬入了科學城中。孫堅、馬騰、公孫瓚等人卻沒有搬離洛陽。眾人撲滅城中余火之后便在城中扎營,每日在廢墟之中尋找有無落難百姓,順便也找找還有沒有董卓落下的值錢東西。

  孫堅設帳于建章殿基上,令士卒掃除宮殿瓦礫,將董卓挖掘的陵寢盡皆掩閉。又在太廟殿基上草建三間房屋,將神明、祖先牌位收斂,加以祭祀。

  當夜晴空萬里星月交輝,孫堅想起昔日洛陽繁華,再看今日殘破之景,心中凄涼難以入眠。便在帳外按劍觀星,見紫微星斗白氣漫漫,孫堅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涂炭,京城一空!可惜!可惜!”言罷不覺流下淚來。

  此時有士卒匆忙來報道:“啟稟太守,適才我等在帳旁發現一井。本想就近取水,不料水桶不沉于井水之中。取火照之,井內似乎有人藏身。我等呼喚卻不聞回聲,還請太守定奪。”

  孫堅正睡不著覺,聽聞有這等奇事也不害怕,只感到有些好奇。便親自領四親將與一隊士卒來到井旁,此時井邊已有不少士卒圍觀,并且紛紛議論井中為何物?

  士卒見孫堅到了忙讓開一條通路,孫堅命士卒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沒想到竟無一人敢于下井,不少士卒皆言井中隱約傳出腐尸臭氣,恐有不祥之物。

  孫堅除了有些迷信南燁之外并不信鬼神之說,就算信也只信那句:“神鬼怕惡人!”他見士卒畏懼不敢下井,便要親自下井打撈。

  四親將見孫堅要自己下去哪里肯依?祖茂道:“主公還是讓我下井。法師說我有血光之災都不曾身死,可見我命硬,還是讓我下井一探究竟。”

  孫堅點了點頭,命人將數根繩索系于祖茂腰間,親自在井上拖拽。祖茂下井片刻,便撈起一具婦人尸首。此尸為宮人裝束,面孔已然被水泡爛,無法辨別樣貌。在其頸上有一錦囊,頗為醒目。

  井上圍觀士卒見只是一具尋常尸體都松了口氣。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見慣了尸體,并不十分畏懼,紛紛湊上前來觀看,猜測著婦人投井的原因。

  孫堅一眼就看到了那只錦囊,打開一看,內有一朱紅小匣,木匣之中有一玉璽。此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這傳國玉璽歷來是皇家至寶,尋常人可不認識。而且皇帝行文用璽另有六方玉璽,從不用傳國璽。孫堅取出玉璽問四將道:“此印為何人所用?因何在此?”

  當時皇帝所用稱璽,臣民所用稱印,孫堅不識玉璽而稱印并不稀奇。程普道:“恭喜主公,此乃傳國璽也!”

  孫堅聞言大驚道:“你是如何得知?”

  程普道:“書中有載,此璽乃是始皇所制,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他日必為九五至尊。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程普能認出傳國璽也是偶然看書中提到,并非親眼見過,自然也就認不出這是一方精心偽造的假璽。孫堅出兵討董本就是為了揚名撈好處,如今得傳國璽當真大喜過望,便道:“德謀所言正合我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

  祖茂忽然道:“主公不可!”

  孫堅奇道:“因何不可?”

  祖茂道:“主公可是忘了法師所言四字?”

  孫堅與另外三將聽祖茂一提方才想起南燁臨行送了孫堅四字道:“匹夫無罪。”

  黃蓋喃喃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莫非法師所指乃是此璽?”

  韓當打了個冷顫道:“法師能知今日之事可謂神仙中人矣!難道此玉璽會給主公招來什么禍事?”

  孫堅得了玉璽便以為天命所歸,哪里還畏懼禍事?便說道:“法師先知,必是提醒我等不要泄露此事,以免招來災禍。如今我等有備,可謂無患矣!”言罷密令周圍軍士萬勿泄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