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七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3)

  南燁這次還真不是特意來救孫堅,只是引領洛陽百姓南下正巧路過此處。當探馬回報前方兩軍交鋒之時,南燁就知道是劉表和孫堅為了假玉璽打起來了。其實這二人誰勝誰負對于南燁來說并不重要,他主要是擔心交戰雙方誤傷了百姓,這才下令士卒一同唱起了《民得平安天下安》。就是為了警告雙方“我南燁來了,你等不要誤傷我的百姓。”

  劉表命麾下人馬打掃戰場,自己引領眾將來見南燁。因為討董諸侯中沒有劉表,南燁這是首次見到劉表麾下文武,少不了一番存星、取星。劉表麾下文武不少,卻只給南燁提供了一顆將星,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兩文兩武,兩文是指蒯良、蒯越,兩武是蔡瑁、張允。

  將星錄:蒯良,字子柔,南郡中廬人。劉表麾下謀士,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業,被劉表譽為“雍季之論“。后被劉表擢升為主簿。其人足智多謀,精通天文,極善相馬。智力88。

  將星錄:蒯越,字異度,襄陽中廬人。蒯良之弟,荊州牧劉表部下。曾在劉表初上任時幫助劉表鏟除荊州一帶的宗賊。劉表病逝后與劉琮一同投降曹操,后來官至光祿勛。政治88。

  將星錄:蔡瑁,字德珪,襄陽蔡州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后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劉表病亡后,擁護劉琮繼位,后與蒯越共同迫劉琮降伏曹操。統帥77。

  將星錄:張允,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的外甥。先后侍奉劉表、曹操。其母劉氏是劉表的姐姐,故與蔡瑁有姻親之誼,同樣得寵于劉表,亦與劉表次子劉琮相睦。統帥72。

  姓名:南燁字:???

體力:100(0)技能:長壽統帥:92(0)技能:步兵、輔兵、練兵武力:92(0)技能:騎術、武藝、水戰智力:91(0)技能:辯才、博學、偵查政治:88(1)技能:人才、發明魅力:92(0)技能:名士將星:612(57)特殊技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載、集星、帝寵、威懾、房中術、鬼哭神嚎、苦肉、周亞夫之風武器:七星寶刀10武力、倚天劍6武力、青釭劍6武力防具:紫金麒麟鎧10統帥坐騎:無寶物:控星手柄、無瑕玉匣傳國玉璽千年人參15魅力、《史記》10政治  南燁一看將星錄就知道劉表與自己的治政方針截然相反。南燁用人喜歡用寒門士子和草莽英雄,一是由于南燁有著熟知歷史的優勢和一身發掘人才的技能,二也是因為南燁穿越僅僅數年并無家族根基結交世家。反觀劉表任用的不是世家便是親族,包括蔡瑁身后的蔡中、蔡和也都是蔡瑁堂弟。

  蔡瑁、張允等武將南燁并看不上眼,倒是蒯良、蒯越這兩個世家大族出身的文官很讓南燁眼饞。這二人一個長于謀略、一個長于政治,配合起來相得益彰。由于漢末書籍珍貴,世家培養出的文士要比寒門文士多上數倍,這就造成南燁麾下不缺武將缺文臣的尷尬局面。

  南燁雖說眼饞,也知道這兩個人不是那么好挖的。劉表為了拉攏此二人不知下了多大力氣,又給了蒯家多少好處和特權。南燁好不容易鏟除了交州的世家特權,可不想為了二人讓新秩序倒退回去。這也是南燁愿意啟用寒門士子的原因之一。

  劉表與南燁見禮之后小心翼翼的問道:“不知法師因何領兵至此?”

  南燁道:“董卓無道,火燒洛陽,劫遷天子百姓。曹孟德引兵去追,反而中了董賊埋伏。我救下孟德之后不想錯過戰機,趁董賊剛剛取勝松懈不備之時復又追擊,僥幸一戰而勝,救下不少百姓。只可惜讓那董賊領兵跑了。眼看數十萬百姓無家可歸,我便欲將百姓如之前一樣遷往交州避禍,途徑此地正見兩軍交鋒。敢問適才景升是與何人交戰?”

  劉表一聽南燁只是路過不由松了口氣道:“法師仁義果然名不虛傳!適才我正與孫堅交戰,卻也讓他跑了。”

  南燁作出一副驚訝表情明知故問道:“文臺乃是討賊先鋒,與景升又素無仇怨,為何要與其交戰?”

  劉表解釋道:“法師去追董卓或許不知。那孫堅兵屯洛陽,在焚毀宮殿中尋得了傳國璽卻私藏起來,欲占為己有,圖謀不軌。本初這才讓我半路截之,非為取孫堅性命,只為尋回傳國玉璽而已。”

  南燁早知端倪并不驚訝,反而是他身后典韋、周倉面色一變,看二人表情也不知道是想哭還是想笑。他們兩個都知道真正的傳國璽在南燁手里,而且南燁做法取玉璽的時候還與二人打賭,斷言此璽會落入小人之手。

  典韋對于南燁私藏玉璽之事本來心存芥蒂,可是后來董卓進京毒殺少帝殘暴百姓,典韋便覺得南燁做得沒錯。與其歸還玉璽落入董卓奸人之手,還不如法師自己保存的好。當時典韋、周倉還以為南燁所說的小人就是董卓,今日方知窺視玉璽的還另有其人。或者說天下諸侯都在窺視這國家神器才對。

  南燁聽劉表說完玉璽之事,回頭朝著典韋笑了一下,又對劉表道:“景升聽本初一面之詞便輕起戰端是否過于草率了?萬一誤會了文臺因此而結怨實在不智。”

  蒯良在一旁道:“袁本初有孫堅士卒和諸侯為證,再說孫堅行止可疑,又阻人搜查,分明心虛。玉璽十之八九便在其手中,法師莫因與之交好便受其蒙蔽不分善惡。”

  劉表一聽蒯良言辭激烈,就知道他是因為放跑了孫堅而生氣。要說這次南燁并未出兵相助孫堅,按理怪不到南燁頭上,不過若說與之無關也不對。劉表為人寬厚大度倒是可以不怪南燁,蒯良和眾將就難免將孫堅逃跑一事怪到南燁頭上了。

  劉表瞪了蒯良一眼對南燁道:“法師勿怪!子柔所言雖不中聽,卻也是實情。法師若再見孫堅還是勸其交出玉璽,免得因一件寶物失了大義,做出叛逆之舉。”

  南燁也知道這次自己的出現攪了劉表布局,便賠禮道:“景升之言乃是忠義良言,若我見之,必勸其歸還國寶。”

  蔡瑁在一旁道:“法師想得也太簡單,若相勸有用,我等也不必用兵了。法師若真有意,不妨我等合兵一處同討孫堅。”

  南燁搖頭道:“不妥!不妥!這戰端一起死傷的還是士卒百姓。國寶再重,重不過生靈性命。為一死物讓百姓蒙難,我于心不忍。何況諸侯盟會之時,我已然與眾人約定互不攻伐,保衛天下商旅百姓,如今又豈能出爾反爾?景升不信,有盟約在此,你且看便是。”南燁說罷便取出一摞盟約交個劉表。

  劉表取過一一過目,果然二十余路諸侯皆與南燁單獨簽訂盟約,其中包括了互不攻伐,保護鏢局等內容。蒯良見了這些盟約也是心驚,由此可見諸侯雖推舉袁紹為盟主,不過南燁法師的力量也不可小覷,沒有一個諸侯敢駁南燁面子。

  看罷盟約劉表道:“法師仁慈!重百姓而輕至寶,我不及矣!此約甚好,不知表能否有幸與法師盟誓立約?”

  南燁短期內也不想與劉表發生什么沖突,而且劉表的荊州正好是交州的屏障與緩沖地帶,結盟利大于弊。于是便道:“固所愿不敢請耳。”

  劉表見南燁答應大喜過望,他和南燁既有交情,又十分敬畏南燁,絲毫沒有與南燁交鋒的打算,也沒有那個膽量,十分痛快的便與南燁簽訂了盟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