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二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11

  箭,還有刀劍砍傷,若是常人早就死在半路。他完全是憑借身強體壯再加上一種不達使命誓不罷休的精神才趕到平原。此時見到劉備,武安國已然筋疲力盡說不出話來,只把書札呈上。

  劉備初時還以為武安國是連夜趕路才滿身塵土虛弱疲憊,可是此時一見書札上的干涸血跡當時驚問道:“安國可是有傷在身?快請坐下歇息。云長、翼德快去請醫者來。”

  關羽、張飛常隨劉備左右,得了劉備吩咐片刻之間便將醫者找來。此時劉備已然看過了書信,知道了北海被圍求救之事。武安國則是倚在席上昏迷不醒。

  那醫者和關羽、張飛一起費了好大勁才將武安國帶血的衣甲從身上剝了下來。由于傷口結的血痂已然與衣甲粘連到了一起,脫下衣甲的過程簡直如同剝皮一般。已經結痂的傷口再次崩裂,鮮血直淌。縱然是見慣了刀光劍影的劉、關、張看到武安國這一身傷痕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醫者仔細檢查了一番搖了搖頭道:“三位將軍,此人受傷太重,若當時醫治或能救回一條性命,可拖到此時已然無法可醫。”

  劉備對醫者道:“這位先生,此人乃是孔北海麾下大將,也是世間少有的忠勇之人。皆因北海被賊兵所圍,他這才重傷突圍而出前來送信。先生一定盡力一試。”

  醫者嘆息道:“醫者父母心。若是傷者有救,便是明公不言,我也當竭盡全力。可明公看看,此人傷處已然化膿,箭頭還留在肉中一直不曾取出,能活到此時已然到了大限。就算神仙來了也是無法可想。”

  張飛怒道:“俺尋你來就是為了取箭上藥!不是要聽你在此呱噪。”

  醫者被張飛的大嗓門嚇了一跳,戰戰兢兢的解釋道:“就算此時取箭也只會箭瘡崩裂膿血橫流而死。倒不如問問此人還有何心愿未了,再與家人見上最后一面。”

  劉備知道關、張二人找來的醫者已經是城中醫術最高明的了,若是他說沒辦法,恐怕武安國就真沒救了。可是此時又讓劉備去何處找武安國的家人呢?看著全身是傷的武安國,劉備忍不住一聲嘆息,流下眼淚來。一是為這個忠勇之人即將逝去而感到難過,二是覺得武安國臨死都不能與家人相聚實在可憐。

  就在此時,武安國睜開了滿是血絲的雙眼。適才張飛大吼的時候他就已然悠悠轉醒,將醫者的話聽在了耳中,只不過一時無力睜眼罷了。他見到劉備落淚,勉強一笑道:“玄德公莫要悲傷……若用我一命能換北海百姓萬千性命,我愿足矣……也算報答了孔北海的知遇之恩……如今昌豨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告,危在旦夕……常聞玄德公仁義,能救人危急……故我主特令我冒死突圍,前來求救……還望玄德公速施援手,救救北海百姓……也了我一樁心愿……”

  劉備聽武安國斷斷續續說完更是流淚不止,正色答道:“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備又怎能不去相救?安國請放寬心,我定全力去救北海。”

  武安國能撐到現在全靠堅強的意志硬挺,此時聽劉備答應前去救援頓時松了口氣。他心神一放松,馬上就感覺一陣倦意襲來,傷口的疼痛感也漸漸消失,輕輕的閉上了眼睛。這雙眼一閉,就再也沒有睜開……

  關羽見武安國拼死完成了使命倏然而逝感嘆道:“武安國真忠義猛士也!”

  劉備、張飛也十分傷感。三人厚葬武安國之后,即刻盡起精兵三千,往北海郡進發,平原之事皆交由簡雍照料。

  劉、關、張三人皆以為北海事急,不敢耽擱,一路快馬加鞭,風餐露宿趕到北海城外。可是一到地方三人都傻了眼,這城外哪有什么賊兵圍城?

  “兄長、二哥,武安國不會是誆騙我等吧?”張飛瞪著環眼道。

  劉備搖頭道:“安國舍命送信,又有孔北海親筆,豈能是假?”

  關羽道:“其中必有緣故,我等入城便知。”

  北海城上守軍早望見劉備旗幟,稟報孔融。得知劉備兵到,孔融馬上出城迎接。二人敘禮已畢,劉備搶先問道:“敢問明公,城外賊兵何往?”

  孔融喜道:“賊兵已被光華法師所退,賊將昌豨也已授首。”說罷他向劉備身后望了一眼問道:“怎么不見安國回來?”

  劉備先聽賊兵盡退本是一喜,可是當孔融提及武安國時,劉備又是一悲。早知今日,武安國又何必身死?這真是造化弄人。

  孔融見劉備三兄弟表情奇怪就猜到事情不好,又追問道:“安國何在?玄德還請直言。”

  劉備從懷中掏出孔融那封帶血的書信道:“武將軍突圍之時身受重創又一路奔波未曾醫治,待到我處已然油盡燈枯。留下這封書信之后沒講幾句話便去了。”說著說著劉備又想起武安國來,深感這猛將死得冤枉,忍不住又流下淚來。

  孔融聞聽武安國身死也是一驚,見劉備一哭忍不住一同落淚道:“安國為北海而死,我之過也!真痛煞我也!”

  眾人見劉備、孔融落淚不止急忙上前勸解。這二人生在漢末亂世,又是一方諸侯,見慣了生離死別,一顆心格外堅強。經眾人一勸,二人便漸止悲痛恢復了常態,因為他們明白,就算此時哭死也無濟于事。死者已矣,生者還要為了繼續生存而奮斗。

  孔融一面遣人將武安國身死之事告知其家人,又命人多備撫恤金銀善待武安國家眷。

  劉備見孔融安排完畢,首先轉移話題道:“明公適才說法師來援,不知法師何在?”

  孔融道:“光華法師正在府中做客,玄德與我回府相見便是。”

  劉備猶豫道:“北海之圍已解,我引諸多兵馬在此徒費糧草多有不便,還是就此告辭,不入城中了。明公代我問候光華法師便是。”

  孔融忙搖頭道:“玄德莫走!北海之圍雖解,還有徐州之難未除。我與法師等玄德多時矣!何況玄德一路兵馬勞頓怎能說走便走?糧草軍餉之事玄德不用憂心,皆由城中供給便是。”

  劉備等的就是孔融這話,他也不想白跑一趟還要往里倒貼糧草,這才急著要走。此時聽孔融管飯,他也就不著急了,問孔融道:“不知徐州出了何事?”

  孔融這次倒是學乖了,照著南燁的樣子回答道:“此時說來話長,我等先入府飲宴再敘不遲。”

  張飛趕了一路早就餓癟了,聽孔融說完甚合心意,大喜道:“俺早就餓了,這便快些入城吧。”

  劉備瞪了張飛一眼,孔融卻不以為意。一面引領三兄弟入城,一面命人準備酒肉犒賞劉備士卒。孔融得了昌豨一半輜重,正是有錢的時候,這回倒是便宜了劉備。

  筵宴之上,孔融引南燁、糜竺來見劉備。南燁與這三憤青多日不見,一見面便聊到了一處。南燁所言之事自然離不開張闿劫掠曹嵩,曹操起兵報仇之事。劉備也將武安國拼死完成使命之事告訴了南燁。

  南燁得知武安國身死當真百感交集,也覺得天意弄人。他從呂布手中救下了武安國,沒讓他受斷腕之災,可沒想到正是因為如此,反而令他葬身于此。南燁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救了武安國?還是害了武安國?自己日后還該不該去救人?該不該隨意改變別人的命運?

  這還是南燁第一次因為自己救人而感到困惑。不過片刻之后他便頭腦清明不再后悔。因為武安國之事雖說可惜,卻是特例,更多的人因為自己出手相救獲得了幸福,蔡邕、蔡琰、典韋、貂蟬皆是如此。

  南燁心中已然認定見義勇為是正確的,就算有人因為見義勇為反遭訛詐,也不能因此便見死不救。只要對得起天地良心,該出手時便出手,這才是君子所為,公道自在人心。

  劉備聽完曹嵩之事的經過嘆息道:“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料受此無辜之冤。”

  糜竺此時插言道:“曹操在我境內縱兵大掠,又圍住徐州,特來求救。還望玄德公能一同前往。”

  孔融也道:“玄德乃漢室宗親。今曹操殘害百姓,倚強欺弱,我與法師力勸無用,不如我等同往救之。”

  劉備道:“備不敢推辭,怎奈兵微將寡,恐難是曹孟德敵手。”

  孔融道:“我欲救陶恭祖,既是為了舊誼,亦是為了大義。玄德豈無仗義之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