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七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22

  關羽出了東嶺關后天色已晚,此時前方出現兩條岔路,一路往北,一路往西。關羽先命眾人扎營歇息,而后與南燁商議道:“此路往北直通官渡,往西通洛陽。北路雖近,恐有大軍防守,不好過關。我欲繞行洛陽渡河,法師以為如何?”

  南燁心中清楚關羽在擔心什么,官渡大戰之后,許昌、官渡、鄴城一線守備森嚴,曹操也擔心袁買反攻或是奸細滲透。若是往北一路都遇到孔秀這樣的守將殺過去,關羽也沒把握能殺到河北。反觀荒廢日久地廣人稀的洛陽地界,防衛就要松懈很多。南燁也覺得繞路而行擺脫張繡那一千人馬的機會更多,便答應了關羽的提議,次日往洛陽進發。

  東嶺關到洛陽一路還有幾處小關卡,不過守將官職低微,根本不敢阻攔關羽、南燁、張繡三人率領的人馬。這些沿途小關也知道關羽一行沒有通關文書,他們不敢阻攔,便將消息傳到了洛陽。

  洛陽地界經過幾年休養生息又聚集了一些百姓,雖然還沒有恢復昔日繁華,可也在舊址之上建起了一座小城。洛陽太守韓福得知關羽、南燁一行要來,聚集將官商議道:“關羽、南燁、張繡、朱靈、路昭五人率兵闖關,一路小關無力攔截,全將消息報于我處。我等攔是不攔?”

  牙將孟坦道:“既無丞相文書,即系私行,若不阻擋,我等必有罪責。”

  韓福道:“關羽勇猛,華雄、顏良俱為所殺。南燁法師雖無勇名卻能未卜先知。張繡等人也非無名之輩。此五人我等無法力敵,只可設計擒之,若是無計還是放他們過去為妙。”

孟坦道:“我有一計,可先用鹿角攔住關口,待兵馬到時末將引兵與其  交鋒,佯敗誘他來追,太守可用暗箭射之。只要擒住一將在手,便是余者闖關過去,我等也是有功無過。”

  韓福沒信心對付五將和千余人馬,可是對付一將還是有信心的。正如孟坦所言,如果將眾人全都放過,恐怕曹操怪罪不好擔待,假如能擒住一人,不論是誰,都能在曹操面前有個交代。

  商議停當之后,韓福便取弓插箭,引一千人馬,排列關口。遙望遠處人馬靠近明知故問道:“來者何人?”

  關羽馬上欠身言道:“我乃漢壽亭侯關羽,請將軍讓路借過。”

  韓福道:“可有曹丞相文書?”

  關羽答道:“不曾討得!卻有國師、張將軍在此為證。”

  韓福道:“我奉承相之命鎮守此地,專門盤查往來奸細。若無文書,即是逃竄,可拿命來。”

  關羽怒道:“東嶺孔秀已被我殺。你亦欲尋死不成?”

  韓福道:“殺人闖關還言不是奸細?誰人與我擒之?”

  孟坦按計出馬,輪雙刀來戰關羽。這次關羽得了南燁授意,并不上前,而是退后對張繡等人道:“三位將軍既是護送我等,還請上前解說。”

  張繡無奈出馬剛要開口,孟坦不由分說雙刀已到。張繡只好先舉槍相迎,孟坦連砍三刀撥馬便走。張繡想要追上前去攔住孟坦解釋一番,便倒提長槍催馬追來。

  韓福閃在門旗后見張繡追來,盡力放出一箭。張繡不防,只來的急稍微閃身,箭矢正中左肩,一聲痛呼滾下馬來。孟坦見張繡落馬,便回馬上前想將其生擒。

  張繡也不是吃素的,見孟坦馬來,一槍刺出,正中馬頸。孟坦戰馬悲鳴一聲,將孟坦掀翻在地,雙刀甩出老遠。張繡左肩受傷,右手把持長槍不住,眼看著手中槍掛在馬脖子上,被垂死掙扎的戰馬拖著跑遠。

  孟坦掙扎起身,便看見失了兵器的張繡,想要去撿刀再戰。可慫可是他一對雙刀摔飛出去,隔得老遠,他也只能先撿起一把。張繡則趁機撿起了另一把,兩人手持單刀戰在了一處。

  自從見到張繡落馬朱靈和路昭便領兵沖殺上去,想要搶回張繡。韓福則是命麾下守軍開弓放箭,阻攔騎兵。南燁和關羽躲在后面見前方打的熱鬧相視一笑,這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韓福和孟坦率領的一千守軍最終沒能擊敗張繡率領的一千騎兵,韓福和孟坦也被趕上來幫忙的朱靈、路昭斬殺。不過張繡的騎兵也損失了二百余人,這些騎兵絕大多  都是死在了守軍的箭雨和拒鹿角上。一旦騎兵拉近距離,沖破拒鹿角的封鎖,守軍根本阻攔不住這些騎兵。

  看著帶傷而還的張繡,南燁心中快意,不過面上卻一副焦急神色,急忙找來華佗給張繡醫治箭傷。左肩受傷的張繡別提多窩火,他本以為自己一路上有機會報仇,結果南燁還沒怎么樣,自己卻先受了傷,還折損了四分之一的人馬,這讓他情何以堪。

  關羽見華佗醫治完張繡又去醫治其余受傷曹軍,微微皺眉對南燁道:“法師,此處不可多留,我等還是快些上路。只是這些受傷士卒……”

  南燁明白關羽是見這一仗動靜不小,擔心會有追兵不敢久留,可是帶著傷兵明顯要拖慢隊伍的前進速度。于是靈機一動對張繡道:“張將軍箭傷甚重,就不用送了。這些受傷士卒也無力再戰,張將軍請領他們先回許昌復命可好?”

  張繡就是為殺南燁而來,怎么肯回去?搖頭道:“這點小傷何足掛齒?我命受傷士卒留在洛陽養傷便是,絕不會耽擱關將軍行程。”

  南燁等的就是張繡這句話,點頭說道:“如此也好!隊伍之中傷者留下,余者前行。輕傷者照料重傷者。”說罷便命之前受傷的府中甲士也一同留下。如此一來南燁身邊的三十個眼線就剩下了八人,張繡的一千騎兵也縮減到七百,但凡受了一點小傷的全被南燁留了下來。

  留下傷兵之后,關羽一行連夜往汜水關行進。關中守將乃是并州人卞喜,善使流星錘。韓福、孟坦兵敗身死的消息早就傳到關中,卞喜知道自己的武藝或許比韓福、孟坦高些,可也敵不過二人聯手,關中守軍又比洛陽兵少,斗兵、斗將皆不是關羽一行對手。

  卞喜自知不敵,又不想放關羽過去,于是尋思一計,在關前鎮國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約定擊盞為號,將關羽、南燁、張繡等將一網打盡。到時候大軍失了統帥也就不足為懼了。

  安排已定,卞喜換上一副笑臉出關迎接關羽、南燁。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一路闖關的關羽見有守關者笑臉相迎也很開心,下馬與卞喜見禮。

  卞喜奉承道:“關將軍名震天下,萬人敬仰!今歸皇叔,足見忠義!國師與張將軍一路護送多有勞苦還請入寺歇息。”

  鎮國寺乃漢明帝御前香火院,大殿寬敞,廂房不少,比起汜水關中低矮的營房更適合款待客人。關羽、張繡對于卞喜的安排都沒起疑心,反而覺得卞喜很有誠意。只有南燁眉頭微皺,因為他已經看過了卞喜的將星錄,也發現了禪房中的刀斧手。

  將星錄:卞喜,并州人氏,汜水關守將。原是黃巾余黨,后投曹操,善使流星錘。在鎮國寺設下伏兵欲謀害千里尋兄的關羽,但是寺中僧人普凈暗示加以解救。最后被關羽斬殺。

  南燁本想提醒關羽小心,可是想到稍后自會有人提醒,也就忍住沒說。要不關羽問起自己如何得知卞喜陰謀,還要浪費口舌解釋一番。

  關羽此時已經和卞喜說起一路上斬孔秀、韓福之事。卞喜心中雖恨關羽闖關斬將,嘴上卻迎合道:“將軍殺的好!誰不知關將軍乃天下信義之人,豈會蒙騙過關?何況還有國師和眾將軍作證。孔秀、韓福等輩自找麻煩,活該身死。我見丞相,當代將軍稟明原委。”

  卞喜的理解讓關羽大喜。平心而論,他要不是迫不得已也不想殺曹操麾下將士,畢竟曹操待他不薄,一路斬將讓關羽也有些過意不去。一聽卞喜向著自己說話,愿意替自己和曹操解釋,關羽自然開心。

  眾人說著便過關到了鎮國寺前,眾僧鳴鐘出迎。寺內有僧眾三十余人,其中一僧便是關羽同鄉普凈。雖說普凈與關羽只是一面之緣,并無多深交情,不過他卻是個愛管閑事的老好人。當普凈發現卞喜在寺中埋伏人馬,又見關羽、南燁到此,便知卞喜不安好心。

  普凈見眾人入寺,便上前問訊道:“將軍離鄉幾年?還認得貧僧否?”

  關羽聽普凈說話帶有鄉音,定睛看了一陣卻想不起來,慚愧道:“我離鄉二十年矣,不能相識。”

  普凈道:“貧僧家與將軍家只隔一條河……”

  關羽聽普凈訴說家鄉景色絲毫不差,便與普凈攀談起來。卞喜見二人漸漸熟絡,生怕走漏消息,喝止道:“我請將軍在此赴宴,你一僧人絮絮叨叨糾纏不清是何道理,還不退下!”

  關羽皺眉道:“不然!鄉人偶遇,怎能不敘舊情?”

  普凈見卞喜起疑,便不再與關羽多言,而是借著獻茶的機會靠近關羽,用手指了指所佩戒刀,又給關羽使了個眼色。關羽見普凈舉動異常雖不能完全理解其意,卻也加了提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