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三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5)

  夏侯德被江東兵馬困于營中左沖右突,半路正遇曹純、牛金,三人合兵一處,引著敗軍一同往南郡奔逃。三人殺到五更,距離南郡不遠,此時一聲鼓響,凌操又引一軍攔住去路截殺一陣。夏侯德奪路而走,不想半路又遇周泰堵截。夏侯德見南郡一路皆有埋伏,不敢再回南郡,改路往襄陽方向而去。周瑜眾將追殺一陣,見曹兵走遠便各自領兵而回。

  周瑜、程普收攏眾軍,來到南郡城下,剛要下令攻城,便見城頭一將道:“周都督且慢攻城!”

  江東眾人聞聲往城頭望去,便見一將面如重棗手持大刀,正是先前射傷周瑜的魏延。周瑜劍指魏延喝問道:“你是何人?也敢阻我大軍?”

  魏延在城頭嘿嘿一笑道:“我乃義陽魏延,自知不是都督敵手,今已棄暗投明歸順光華國師。都督若是不信,有陳矯首級在此為證。”說罷扔下一顆人頭,正是曹將陳矯首級。

  周瑜在城下聽魏延說完差點氣死。他實在想不通魏延到底是什么邏輯,因何不敵自己卻要去投南燁。周瑜質問魏延道:“你既敗于我手,為何不來投我?”

  魏延笑道:“都督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光華國師名揚天下大道無雙,荊南四郡又緊鄰南郡,我投國師理所應當。何況都督與國師聯手抗曹,我投國師與投都督皆是一樣。”

  周瑜縱然文雅,此刻也不由在馬上大罵道:“一樣個屁啊!給我攻城!我便不信大軍一去,南郡守軍還能阻我。”

  魏延在城頭聽周瑜要攻城,臉色一沉道:“都督要攻國師的城池可莫要后悔!”

  周瑜冷笑道:“你一降將也敢打國師旗號?國師是否受降還在兩可之間,我只要攻下此城斬你首級,誰能證明你已歸降?國師還能為你一死人與我反目不成?”

  魏延哈哈大笑道:“都督果然智計過人。既然如此,都督攻城便是。”

  周瑜聞言豈會猶豫,當即下令攻城。魏延則命守軍開始放箭,滾木擂石齊下。周瑜只道城中曹兵已去兵馬不多,豈料魏延、陸遜早有準備,暗藏了不少兵馬在城中,就連夏侯德都不知道。而且城中箭矢不缺,滾木礌石充足,周瑜損兵折將卻無法登城。

  在攻城戰中,守方總是比攻方占優勢,這種優勢往往可以彌補兵力上的不足。魏延和陸遜的守城士卒的確沒有周瑜的人馬多,可是短期內阻止周瑜進城還是可以辦到的。就在城上城下打的不可開交之時,一陣戰歌聲從南方傳了過來。

  這陣歌聲初時十分微弱,戰場上的人喊馬嘶刀劍交鳴,將這歌聲完全掩蓋。當指揮作戰的周瑜聽到歌聲的時候,這歌聲已然十分洪亮,伴隨歌聲而來的還有隆隆的馬蹄聲。這讓周瑜的臉色為之一變,因為在行軍打仗時高唱戰歌的軍隊,全天下只有一家別無分號,就是南燁麾下的交州軍。

  “云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聞天下,響金鼓,天道殘缺匹夫補。好男兒,別父母,只為蒼生不為主……”

  嘹亮的戰歌響徹天地,宣示著交州軍的到來。隨著大軍逼近,江東眾將和城上的魏延、陸遜也都聽到了戰歌。攻城方的節奏頓時一緩,守城一方則是加緊放箭。

  周瑜已經可以看到遠處的那只軍隊,明亮的盔甲刀槍晃人二目,整齊劃一的行伍步伐如同一人。領兵多年的周瑜一眼就看出這支部隊絕對是一支精銳,勝過江東大多數的士卒。最可怕的是這支交州精銳看得到頭卻看不到尾,也不知有多少人馬。周瑜憑經驗判斷這支人馬少說也在十萬人以上,比自己麾下的人馬只多不少。

  “鳴金收兵!”盡管周瑜的臉色從重傷之后的煞白變成了鐵青,可是他還沒有忘記下達軍令。當著南燁的大軍攻打投降南燁的城池,周瑜還沒有這個膽量。

  魏延、陸遜在城頭望著退卻的江東士卒不由相視一笑。他們敢與周瑜開戰最大的依仗不是城中隱藏的兵馬,而是這支從荊南四郡趕來的交州遠征軍。這支由張遼統帥,賈詡為軍師,黃忠、趙云、楊雄等人為大將的軍隊在開戰之初便屯扎在荊南四郡,直到此時曹操赤壁兵敗,這支大軍才露出了爪牙直撲南郡。

  陸遜和魏延本以為這支援軍還要有些日子才到,也做好了和周瑜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想到交州兵來的如此之快。這就使得周瑜發動的攻城戰非但沒有任何戰果,還損失了不少士卒。城頭守軍只是付出了一些箭矢滾木,連肉搏傷亡的機會都沒有。

  這些跟隨陸遜、魏延的守軍原本都是荊州兵,除了少量親信之外都不知道陸遜、魏延早就投了南燁,所以當夏侯德戰敗陸遜、魏延改旗易幟的時候他們還有些奇怪自家主將為何會投南燁國師。此時此刻這些荊州兵才發現自家主帥的遠見卓識,紛紛歡呼起來。

  與守城士卒的歡欣鼓舞不同,江東將士一個個如同死了爹娘。這一仗他們算是白打了,人也都白死了,周瑜也白中箭了。小將丁奉氣得直流眼淚,嘴里說道:“可惡!實在可惡!都督,我愿拼死一戰。”

  周瑜聞言搖頭道:“南燁……天下人小覷你了。也罷,我得不到南郡,孔明也別想得到,敗在大道圣人手中也不丟人。”

  魯肅本還想勸說周瑜不要沖動,此時見周瑜十分冷靜便問道:“都督打算如何應對?”

  周瑜冷哼道:“且看南燁在與不在,大軍云集非是一日之功,我倒要問問他因何在此。”

  就在周瑜說話的時候,交州大軍已然到了眼前。“大道圣人”“光華國師”“大將軍”“交州牧”各種旌旗迎風招展。當先三面帥旗分別為“黃”“趙”“揚”正是黃忠、趙云、楊雄三位先鋒官。

  黃忠、趙云、楊雄三將早就看到周瑜攻城的一幕,因此心中對周瑜多有不滿。他們三人能及時領兵趕到,自然是因為得到了南燁的命令。南燁自己雖然沒有來攻南郡,但是傳遞消息并不費力。只是南燁下令之時也沒想到趙云等人來的如此湊巧,其實就算他們晚兩天也問題不大,還是同一個結果。

  趙云見周瑜已然收兵列陣,便也下令兵馬列陣,自己打馬上前拱手道:“我乃常山趙子龍,對面可是周公瑾大都督?”

  周瑜也聽說過趙云威名,隨著南燁聲名鵲起,南燁麾下眾將也都名聲大噪。有好事之人將南燁眾將編排一番,說南燁麾下有一龍一虎一熊羆,兩個神仙兩對戟。其中一龍一虎指的是趙子龍和韓虎,熊羆指的不是白羆而是楊雄。兩個神仙是指劍神王越和戰神呂布,兩對戟則是指典韋和周倉。

  當然黃忠、馬超等人的本事也都不差,只是追隨南燁較晚,沒有被編排進去。張遼、徐晃雖然追隨南燁較早,官位也不低,可是二人多在交州,少與南燁出征也就鮮為人知。

  得知是趙云當面,周瑜更絕了交戰的念頭,拍馬上前還禮道:“本帥正是周瑜,趙將軍興兵到此可是國師差遣?不知國師可在軍中?”

  趙云早知周瑜與諸葛亮、南燁商定輪流攻打南郡,自然知道周瑜這是要興師問罪,于是笑答道:“非是國師差遣,而是城中守將歸降,我這才引軍前來受降。”

  周瑜聞言冷笑道:“城中守軍今日才降,趙將軍因何來的如此之快?莫非欺我不成?”

  趙云不卑不亢道:“不敢欺瞞周都督,實是城中守將與荊南四郡守將一般早就暗投國師。只因曹操遣將先到一步,守將急切不得動手,這才等我引軍前來接應。不想都督先到一步替我趕走曹軍,趙云在此多謝都督了。”

  周瑜聽趙云說完就是一愣,因為趙云之言也不無可能。既然趙云是受守將求援而來,周瑜也就怪不得趙云發兵,畢竟趙云不知道有周瑜先取南郡的約定,也就算不上違約背信。周瑜見趙云長得五官端正英氣非凡,不像奸猾狡詐之徒,便信了趙云所說,對趙云道:“趙將軍不必謝我。實不相瞞,我此來是與國師有約先取南郡,如不成功國師再取。如今是我戰敗曹軍,理應我取南郡,將軍來取未免令國師失信于人。”

  趙云聞言一挑眉毛裝傻道:“哦?竟有這等事!我卻不曾聽聞。國師一向仁義從不失信,我亦不能陷國師于不義。可是城中守將已然投降于國師,我總不能坐看都督繼續攻城。這可如何是好?”

  周瑜見趙云一副左右為難的樣子還當趙云耿直好騙,便道:“這有何難?既然守將已然歸順國師,趙將軍命守將領兵離城也就是了。如此一來城中將士歸國師,南郡之地歸我,即可令國師增加兵馬,又不會讓國師失信于人,豈不兩全其美?”

  趙云一拍腦門笑道:“都督之言果然妙策。只是不知都督與國師有約是真是假,趙云不敢自作主張獻出城池。我看不如這樣,都督且在此稍后數日,待我遣人問明國師原委再領兵退去讓出城池便是。”說罷也不等周瑜答應,便對身后將士道:“我等且先入城休整。靜待國師軍令。”

  周瑜和江東眾將眼睜睜目送交州軍入城,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趙云從頭至尾都很客氣,也沒說不讓城池,只說要請示南燁,這讓周瑜如何拒絕?至于強攻南郡,周瑜更不敢想,趙云等人兵馬不到周瑜都攻不下城來,交州大軍一到周瑜就更沒戲了。如今周瑜只能寄希望于南燁人品好,命趙云讓出南郡之地。好在油江劉備大營距此不遠,趙云遣人一來一回也用不了多久,周瑜便安守大營,靜候佳音。

  南燁的人品不能說不好,可是卻還沒好到會將吃到嘴里的肉吐出來。周瑜一連等了幾日都沒得到趙云回復,干脆遣人往油江去找南燁。可是等周瑜的使者到了油江便傻眼了,此處哪里還有南燁?就連劉備大營都不見了。

  周瑜聞報急忙命人打探南燁與劉備去向,結果探馬回報:“光華國師已然前往南陽郡,劉玄德不知從何處得了南郡曹軍兵符,向襄陽守將詐稱南郡求救,待引出兵馬之后襲取了襄陽……”

  不等細作說完,周瑜便急問道:“南燁因何會往南陽?劉備何時取的襄陽?”

  細作道:“曹操已被馬超所殺,南陽郡也被馬超所得,故而國師前往南陽坐鎮。劉玄德取襄陽就在幾日之間。”

  周瑜聞言大叫一聲箭傷崩裂,握拳怒道:“我中南燁、諸葛亮之計也!”

  魯肅在一旁勸道:“都督息怒!他二人用何計策,令都督如此憤怒?”

  周瑜怒道:“此二人皆無取南郡之心,還要與我爭搶誆騙于我,令我在此徒費兵力。南郡守將早投南燁,故而南燁直取南陽,諸葛亮定然也知此事,這才借了南郡兵符取了襄陽。可恨二人將我等蒙在鼓里。”

  魯肅也是聰明人,他問周瑜并非真的不知其中計策,只是引著周瑜說話免得怒極攻心。此時見周瑜說出一段話來怒氣稍平,便問周瑜道:“如今我等又該如何是好?”

  周瑜果然被魯肅引導,不再無端發怒,而是思考起計策來。想了片刻周瑜道:“襄陽、南陽一失,南郡便與江東相隔,再無接壤之處。我等便是得來也無法駐守。如今荊州再無曹軍,我等只能回軍北上,與曹軍爭徐州之地。曹操一死,徐州唾手可得。”

  魯肅聞言心中暗嘆,他又如何不知南郡對于江東來說已經成了一塊飛地,得來無用。不過真正令魯肅感到恐懼的是,如今的局勢竟然真的按照南燁的戰略布局在發展。南燁在周瑜攻打南郡之前就提出劉備攻襄陽,周瑜攻徐州的建議,可是當時周瑜和諸葛亮都不聽。沒想到最后事情竟然還是發展到了這一步,若真說有什么不同之處,便是周瑜強攻南郡損兵折將,而諸葛亮不知為何又接受了南燁的建議,結果得到了南燁的幫助取了襄陽。

  周瑜雖然被南燁、諸葛亮擺了一道氣得不輕,可是卻并未因此翻臉,不顧一切的去攻南燁、劉備。能坐上大都督的位置,周瑜又怎么可能是小肚雞腸不顧大局之人?有了決斷之后,周瑜也不拖拉,直接下令兵進徐州。

  南郡城中的張遼、賈詡見周瑜退兵也不耽擱,留陸遜、魏延鎮守南郡,同時命陸遜總督荊州各郡兵馬,其余人等繼續領兵北上南陽與南燁匯合。

  南陽太守府中,南燁與眾將齊聚一堂。左手邊有謀臣龐統、賈詡、諸葛瑾,右手邊有武將典韋、張遼、黃忠、趙云、馬超等人。此時眾人正在商議進兵之事。

  龐統道:“曹操一亡軍心必亂,國師可乘此機會引兵直擊許昌解救天子,大事定矣。”

  賈詡道:“曹操挾持天子占八州之地反被國師一戰而定,究其根本是國師兵馬強盛。自從馬老將軍被曹操所害,西涼產馬之地被曹操所得,軍中便缺戰馬。依我之見當攻司隸,入西涼。一可得東西二都,二可得西涼產馬之地,三可通商西域諸國。”

  諸葛瑾道:“國師起兵之時便已聯絡北方鏢局、錢莊,如今曹操屬地鏢局、錢莊皆關閉轉移,使得民心慌亂。曹軍正在內憂外患之時,國師兵將眾多可分兵而取,不必拘泥一地。此外我弟孔明有管仲、樂毅之才,國師不可不防。可分一軍入豫州,絕劉玄德北進之路。”

  南燁聽著三位軍師各抒己見連連點頭,這三人所言都不無道理。南燁也知道此時是出兵北進的最佳良機,假如兵力足夠時間允許,南燁恨不得將曹操八州之地一鍋端了,麾下眾將估計也是如此打算。不過這種愿望終歸不太現實,不論是曹操死訊還是鏢局、錢莊的撤離,造成的都只是一時震動。借此機會取一州之地還來得及,可要想將八州全盤拿下則不可能。

  三種方案之中,南燁最看好的是賈詡的計劃。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南燁都不在乎。西涼的馬匹南燁只要肯花大價錢還是可以買到。最讓南燁動心的是通商西域諸國這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帶來了交州的繁榮,使南燁成了天下最富有的人,假如再控制了陸上絲綢之路,南燁的實力就會更上一層樓。

  進攻司隸、西涼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司隸之地經過董卓、李傕之亂后地廣人稀,而西涼曾是馬騰屬地被曹操占領不久,馬超在當地還有影響力。攻打這兩處并不會浪費太多兵力,南燁還可以分兵打豫州。可是進攻許昌的話,南燁就必須全力以赴,誰讓許昌是曹操的大本營呢。一個許昌和三州之地讓南燁取舍的話,南燁自然選擇后者。至于漢獻帝南燁還真不想要,廢立皇帝的罪名還是留給曹丕吧。

  南燁剛想說支持賈詡、諸葛瑾的計策,便有法師親衛來報:“劉皇叔遣軍師孔明攜禮前來酬謝國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