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六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11

  曹彰被李儒關了一日禁閉這才冷靜下來。說來奇怪,曹彰不負責防守,城外便沒人叫陣。李儒也猜測不出城外的南燁是算準了曹彰被關還是發現叫罵三天引不出曹彰就放棄了。

  看著院子里一成不變的景色,想到城外還有大軍圍城,曹彰便坐立不安。尋李儒請戰道:“諸位將軍皆在城上,唯我一人在此閑坐成何體統?還請文優先生讓我上城守備。”

  李儒搖頭道:“殿下上城又要出戰,還不如在府中靜養,待到三軍攻城再喚將軍上城交戰。”

  曹彰被關了一日就覺得自己快被憋瘋了,哪里等得到大軍攻城,便央求李儒道:“三家人馬于城外打造器械,不知何時能成。莫非我就一直待在府中無所事事不成?還請文優先生令我上城。”

  李儒一想總將曹彰軟禁也不是事兒,便對曹彰道:“若令殿下去守城北,殿下可愿意?”

  這個問題若放在幾天前,曹彰肯定不愿意,可是此時只要能出府,曹彰便不挑剔,當時點頭道:“末將愿意聽從號令!”

  李儒見曹彰答應便點了點頭,城北無人把守最是安全,若不是李儒最初顧及曹彰感受,早就想把他安排在城北,如今曹彰自愿前往再好不過。于是李儒便命曹彰去守北門,鄧義、劉先也被調回,安排給牛金為副將。李儒麾下可用之將不多,還沒富裕到用三將去防守空無一人的北門。

  曹彰一到北門南燁便知道了,更讓他開心的是曹彰這回還沒帶副將。可是北面無人,南燁也不知該安排誰去搦戰,便請來劉備、孫權一同商議。

  孫權這次沒帶周瑜,麾下堪稱智將的就只有呂蒙。南燁雖有郭嘉,可是卻有藏拙之意。所以南燁、孫權、劉備都看向諸葛亮,等著他拿主意。

  諸葛亮見三人看來,輕搖羽扇道:“今日可不必搦戰,不但今日,一連三日我等皆不搦戰,以慢其軍心。趁三日夜間,我等可如此布置……”

  李儒一連三日不見兵馬叫陣攻城,加上之前曹彰禁閉一日,已然四日光景,這讓李儒安下心來。前些天曹彰防守哪邊都有小將搦戰,這讓李儒不得不懷疑城中有細作透露城防。而此時敵軍并不來城北叫陣,細作存在的可能便被降到最低。李儒覺得也許是曹彰上城太過招搖,這才引來敵兵叫陣。想到城中并無細作,李儒自然松了口氣。

  曹彰守城三日不見人來卻閑的蛋疼。但凡是人都有劣根性,曹彰的性格就是有些犯賤。之前他被凌統、劉封、黃敘氣的跳腳,咬牙切齒差點腦出血。如今無人來招惹他,他又覺得無聊,恨不得有人在城下罵陣才好。

  守著空空蕩蕩的城門,曹彰也覺得沒意思,干脆找個背風陰涼的地方一坐,叫幾個親信家將一起侃侃大山,喝喝小酒,落個清閑自在。

  這日曹彰正在飲酒,便有士卒來報:“城門外有四騎往城上觀瞧,似是三家探馬細作。”

  正無事可做的曹彰聽說城外有人觀陣當時一喜,對士卒道:“速領我去看。”

  士卒領著曹彰來到城頭,果然有四人騎著馬在城下對著城上指指點點。曹彰手搭涼棚一望,頓時氣就不打一處來。原來城下四人不是旁人,正是凌統、黃敘、劉封、關平四員小將。

  城下四將好像也看到了曹彰,他們見曹彰上城不退反進,打馬來到距離城門一箭之地。這四人也不叫罵直接一齊舉起右手,豎起中指來,而后又挑起大指,動作劃一的抹喉挑釁。

  曹彰雖沒聽到一聲叫罵,可是他耳畔卻仿佛響起了四人的罵聲:“日你老母!”“去死吧你!”

  城下無聲的謾罵令剛喝完酒的曹彰火冒三丈當時失控,對幾個親信家將下令道:“速速打開城門,我定要將此四賊碎尸萬段。”

  幾員家將也知李儒囑咐不許出城,便勸道:“殿下莫要中了此等小人奸計。”

  曹彰嘿嘿冷笑道:“他四人來此不帶兵馬,定是想誘我前去斗將,而后一同擒拿于我。我偏不中計,引大軍前往,看他四人如何是我對手。你等去傳我將令,點五千兵馬與我出城擒拿四賊,其余士卒謹守城池。還有,此事莫要告訴文優先生。”

  家將一聽曹彰是要群毆四人以多取勝,也覺得沒什么好擔心的。北門之外并無三家人馬,五千比四如果還輸了,曹兵可以集體自殺了。

  曹彰雖然自傲好戰,可是人并不笨。他雖沒與劉封、黃敘、關平交過手,但卻知道凌統的武藝不差。曹彰用凌統去衡量黃敘三將,自問沒有獨斗四個凌統的本事,這才率領大軍出城擒拿四將。

  黃敘等四員小將見城門大開并不急著跑,反而立馬橫刀,等著曹彰。曹彰見四將不跑,也不領兵沖殺,而是命人馬出城列陣。五千人馬從一個城門出城也要費些工夫,曹彰假如開門就沖,跟上他的也就百十余人,根本發揮不出五千大軍優勢。四將不走,曹彰樂得先在城外展開人馬,而后再一齊沖殺擒拿四將。

  就在城中人馬將要盡出卻尚未出完的時候,劉封突然躍馬陣前,槍指曹彰喝道:“曹彰小兒可敢不用大軍與我一戰?”

  曹彰見劉封只一人出馬全然無懼道:“有何不敢,吃我一戟!”說罷策馬揮戟直奔劉封,有五千大軍在側,曹彰實在無需懼怕。

  劉封在四員小將之中身份最高,武藝卻是最差,哪里是曹彰對手。二人交鋒不過三合,劉封不敵而走。

  曹彰領兵的經驗確實不多,可是單挑的經驗卻是不少,劉封是故意詐敗還是實力低微,曹彰一眼就看的出來。見劉封確實不敵自己敗逃而走,曹彰舉起畫戟一揮道:“諸君隨我殺敵立功!”說罷引著五千人馬便追。

  劉封見曹彰緊追不舍簡直都要嚇尿了,雖說他的任務就是詐敗誘敵,可是此時假戲真做,不由他不害怕。這就好比一個人想要拿著骨頭去引一只哈巴狗,結果發現哈巴狗變成了藏獒一樣。雖然任務沒變都是引狗,可是這心里落差卻實在不易承受。

  黃敘、關平、凌統三員小將見劉封引來了曹彰和數千大軍,毫無義氣的撥馬就跑,那逃命的架勢比劉封這個真的快要丟了性命的還要真。

  劉封雖然知道三人是按計而行,可此時已經脫離了計劃,劉封從詐敗變成了真敗,頓時緊張高呼道:“曹彰厲害!快快助我!”

  黃敘三人在前面跑著聽到劉封呼喊便是一愣,之前定計時可沒有這句臺詞。三個小將不約而同回頭來看,只見曹彰追在劉封背后已然舉起了畫戟,距離劉封也只有一個馬位的距離。

  曹彰的寶馬白鶴很快,跑起來真如白鶴展翅飛翔一般。他緊跟著劉封追來,眼看到了劉封背后,挺起畫戟就要向劉封刺去。這一戟若是刺實,劉封絕難活命。

  策馬狂奔的劉封看不到曹彰舉戟,卻能聽到身后的馬蹄聲越來越近。他不敢回頭,就連頭上的冷汗都不敢擦拭,汗水滴落眼中,使得他雙目刺痛,可劉封不敢閉眼,只是狠狠擠了擠眼睛,讓汗水順著眼角流下,如同落淚。

  說時遲那時快,轉眼之間曹彰的馬頭已然追上了劉封的馬尾。曹彰的畫戟也瞄準了劉封的后心。就在曹彰將刺未刺之時,便聽前方一聲大喝道:“曹彰看箭!”

  曹彰聞聲一驚,目光從劉封后背移開看向前方。只見黃敘舉弓搭箭在手,反身回頭如犀牛望月,胯下的戰馬無人操控,卻依然狂奔,絲毫不曾減速。就在曹彰抬眼的一剎那,黃敘已然一箭射出,雕翎箭直奔曹彰眉心而來。

  若無黃敘之前一聲喊喝讓曹彰有了準備,他自認躲不過這一箭。可是曹彰有了準備,結果自然變得不同。只見曹彰俯身低頭,羽箭便擦著曹彰盔頂而過,鮮紅的盔纓被鋒利的箭矢割斷一半,絲絲紅絨飄散風中。

  這一低頭的工夫,曹彰的畫戟便失了準頭,胯下的白鶴也慢了下來。等曹彰抬起頭來,劉封又跑出了一個馬位的距離,而黃敘已然搭上了第二支箭,胯下馬依然速度不減。

  黃敘的射術和騎術都讓曹彰感到無比震驚。假如前方是關羽、張飛、趙云、典韋等成名上將,施展出如此武藝,曹彰也不會吃驚。可明明黃敘的年歲與自己相差不大,能騎在奔馬之上射出如此一箭,不論黃敘武藝如何,光是這箭術、騎術就勝過曹彰多矣。

  為將者弓、刀、石、馬、步、箭,當樣樣精通。曹彰自己的箭術也是不差,以己及人,黃敘的騎術、射術如此高明,想必武藝也同樣高超。心中有了這個念頭,曹彰再回望身后大軍,發現大軍與自己已然隔開一段距離,便不敢再獨追劉封,生怕黃敘三人突然回馬將自己制住。

  黃敘見曹彰提防自己減慢了馬速,與劉封拉開了距離,這第二箭就沒有射出去。因為黃敘知道,便是射出這一箭也傷不了曹彰,徒勞浪費箭矢而已。黃敘的箭術得自黃忠真傳,自然是弱不了,而他的騎術則得益于南燁發明的雙邊馬鐙。在這弓馬配合之下,黃敘才能救了劉封一命。

  曹彰在后面一減速,劉封自然就追上了前面三人。此時劉封已然滿頭冷汗,對黃敘稱謝道:“多謝黃將軍救命之恩!”

  黃敘這是第一次真正上陣作戰,劉封三人算得上是他的戰友。劉封這一聲謝,讓初上戰陣的黃敘心中一甜,靦腆笑道:“劉將軍不必謝我,此乃我分內之事。”

  話音剛落,凌統便在旁邊冷哼道:“黃將軍第一箭出言提醒,第二箭又不射曹彰,手下留情不知何意?”

  黃敘聞言眉頭一皺,他第一箭假如不先大喝,確實有機會射死曹彰。黃敘那一聲喊并非是不愿暗箭傷人,而是若不喊那一聲吸引曹彰注意力,劉封便性命難保。畢竟黃敘的箭術再好也需要時間瞄準,箭矢再快也快不過音速。在殺曹彰和救劉封的選擇中,初上戰陣還有些心慈手軟的黃敘自然是選擇了救人。至于第二箭根本是徒勞無功,射也無用。

  還不等黃敘出言辯解,關平就在一旁冷笑道:“凌將軍莫要血口噴人。黃將軍若不出言雖能射殺曹彰,可少將軍便要身死。以我主之子性命換曹賊之子性命,此戰有過無功。一箭過后曹彰有了提防,再射又有何用?”

  凌統聞言又是冷哼一聲,便不再言語。他的武藝比起關平一點不弱,怎么能不明白這些道理?可是對于關平來說一命換一命是不合適的買賣,對于凌統來說卻再合適不過了。首先凌統與曹彰有殺父之仇,自然希望曹彰身死,劉封雖與凌統無仇,可也不是凌統的少主,就算死了凌統也不心疼。第二是劉備與孫權的關系既是盟友又是對手,兩家這些年受到曹丕挑撥,之間也有一些齷齪之事,假如曹彰、劉封同時身死,對于凌統來說是一石二鳥再好不過的事了。

  劉封性命剛才千鈞一發,黃敘只是按照本心行事,哪里想得到這些彎彎繞繞?便是現在他都不明白自己救人為何還會遭埋怨。好在誤會被關平澄清,黃敘便感激的對關平點了點頭微微一笑。

  關平、劉封見黃敘如此作為,頓時好感度高升。他們二人可不是第一次上陣,頭腦并不像黃敘那般單純,可以明白凌統心中所想。

  在他們二人心中,凌統和黃敘的身份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盟友武將。假如劉封、曹彰以命換命雙雙身死,對于孫權和南燁來講也是一樣的,都是消弱對手的好機會。也就是說黃敘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看著曹彰殺死劉封,再趁此機會射殺曹彰,同時消弱劉備、曹丕的實力才對。

  黃敘救人的抉擇,在劉封、關平眼里不但代表黃敘真心將他們當作袍澤,也代表了南燁是真心與劉備相交為友,并未處處提防算計,這讓劉封、關平都十分感動。如此真心相待的聯盟關系在亂世諸侯之中可以說絕無僅有。

  四人說話的工夫,曹彰和五千大軍卻并未停下,依然緊追不舍。不過黃敘四人馬快,始終與曹彰大軍保持著距離,沒讓曹彰追上,這讓曹彰越發心急。

  一名家將見曹彰離城越來越遠,忍不住提醒曹彰道:“這四賊一路奔逃,是否為誘敵之計?”

  曹彰也不是沒想過這個可能,不過他還是自信道:“這四賊一路向北未曾轉向,我等且先追之,待其改變方向,我等再收兵不遲。”

  家將一想也對,北面并無三家人馬扎營,難道四人還能從許昌跑到鄴城去?想到此處,家將也就不勸曹彰,繼續引兵追擊。

  曹彰引兵追了十余里,忽見道路兩邊山高林密,又見黃敘四將不遠不近,總是吊在眼前,突然心生疑慮,便要勒馬駐軍。可還沒等他下令,兩邊樹林之中突然一陣戰鼓驚天,左有呂蒙,右有董襲,殺了出來。

  曹兵追趕一路早已疲憊,又是突然遇襲,哪里抵擋得住?當時亂作一團。曹彰引親信高呼道:“莫要慌亂!速速退兵!”

  曹彰此時心知中計,并不戀戰,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曹軍聞言哪兒還猶豫?向后便撤。可是此時想走卻不容易,曹軍身后樹林中又是一陣鼓響,左邊蔣欽,右邊周泰殺將出來,截住去路。

  黃敘四將見伏兵盡出翻身殺回,沖入曹軍陣中肆意砍殺,如入無人之境。黃敘、關平兩柄大刀,一個得了黃忠真傳,一個學了關羽武藝,所到之處,手起刀落,人頭亂滾。劉封、凌統兩桿長槍毫不示弱,他們二人先后被曹彰所敗,心中憋著一股怨氣,此時全都出在曹兵身上,槍舞游龍,四面飛刺,槍到之時,血泉噴涌,慘叫連連。

  曹彰見呂蒙四將從四面合圍,黃敘四將在中央開花,便知大事去矣。此時他已然不指望能帶所有曹軍殺回城去了,只能用棄車保帥之法,領著親信百余人和一眾騎卒向來路沖殺。

  說起曹彰這些親信護衛還真有些本領。曹丕提防曹彰,不讓他為將養兵,只許他招募百余人做護衛之用。曹彰的理想就是為將,平日無事就操練這百余親兵,又花重金給他們配備兵器,打造鎧甲,購買良馬,為的就是數量不足質量補。可以說這百余人的訓練、裝備,絲毫不比虎豹騎差。

  東吳水戰雖然厲害,可是陸戰水平就一般了,尤其缺少戰馬。南燁壟斷了西涼、西域和匈奴的戰馬。曹丕壟斷了遼東、烏桓和鮮卑的戰馬。劉備的豫州雖不產馬,卻阻隔南北,能通過豫州、司隸之地與南燁、曹丕、匈奴三方交易獲得戰馬。唯有孫權的揚、徐二州,最難得到馬匹,只能與一些走私遼東戰馬的海盜交易。不過孫權并不知道,那些海盜都是甘寧麾下的私掠艦隊偽裝,自然不可能給他什么好馬,花費重金也只能買到一些老馬、劣馬。

  曹彰率領親信士卒和騎兵一路沖殺,還真從步卒為主的東吳軍中殺出一條血路。可是不論呂蒙、周泰四將,還是黃敘、凌統四人,都不愿放過曹彰。結果就是呂蒙四將繼續圍殺曹兵,黃敘等四員小將領兵去追曹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