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八回 南北漢吳成鼎立 四方諸侯拓疆土(5)

  交州百官聽聞劉協有一子未死,反被南燁所救,有的恍然大悟,感嘆南燁國師未卜先知。有的則是將信將疑,不知這故事是真是假。還有人暗挑大指,認為南燁本有機會殺人滅口自立為帝,卻要救回劉協子嗣擁立為帝,不愧為仁義之主。

  南燁也不管百官如何去想,直接對一眾文武言道:“曹丕篡逆,逼迫先帝禪讓而得天下,名不正而言不順,因此時日無多便復王位。曹丕退位,本該將帝位復還于先帝,怎奈先帝無福身死,而先帝之子理應繼承漢統。因此我欲立先帝子嗣劉懿為帝,諸公以為如何?”

  郭嘉、典韋一文一武帶頭出班道:“國師英明!臣等愿遵國師法旨!”

  百官見此二人一出,才明白南燁早有計劃,幾個隨軍重臣想必全都知曉,只是沒有說破。這倒是與郭嘉所言相符,就是南燁為了保護劉懿安全,將此事隱瞞下來。既然南燁與一群重臣全都意見一致,百官也就不再多言,紛紛附議。

  南燁命人選擇良辰吉日,筑壇于南郊,舉行繼位大典。與劉備、孫權相比,南燁擁有的財力、物力、人力都強出許多,典禮盛況空前,數十萬百姓前來觀禮。南燁領著化名為劉懿的兒子南懿走上了圜丘祭壇,朗讀祭文,拜祭天地。

  六歲的南懿身穿龍袍頭戴龍冠,老老實實的立在南燁身旁跟著父親一同拜祭天地、祖先。盡管他還不太明白當皇帝意味著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改叫劉懿,但是他知道聽父母的話才是乖孩子,十分配合南燁的行動。

  南燁對小兒子的表現十分滿意,如此乖巧聽話的孩子不由他不喜歡,此時南燁覺得南懿比他那幾個有理想的哥哥強多了。其實南燁的幾個兒子不愿當皇帝也和他這個當爹的教育方式有關,南燁自己就對皇權反感,潛移默化也影響了下一代。

  告祭禮成,南燁與南懿轉身面對祭壇之下的官員百姓。只見壇下眾人分為三層,最近一層是文武百官,往外一層是旗分五彩的交州軍,最外層則是密密麻麻的百姓。雖然祭壇之下有數十萬之眾,可是眾人鴉雀無聲,都將敬畏的目光聚集在南燁和南懿身上。

  南懿還從沒見過這么多人,難免有些怯場,小手緊緊的攥住父親的手,表現出十足的依賴。南燁低頭對兒子微微一笑表示鼓勵,而后宣布道:“祭天已畢,新君登基。行禮,奏國歌!”

  百官聞言一齊躬身行禮,連拜三拜,眾士卒齊行軍禮,數十萬百姓黑壓壓跪倒一片,山呼萬歲。禮畢之后樂師奏樂,百官士卒齊聲唱道:“大漢雄立宇宙間,華胄來從昆侖巔,江湖浩蕩山錦連,科學大道開新天,國運綿長億萬年……”

  簡單的歌詞通俗凝煉朗朗上口,曲調昂揚流暢。百官士卒只唱了一遍,便有百姓跟著哼唱第二遍。等國歌唱到第三遍時,祭壇下已然是數十萬人的齊唱,一時間歌聲震天。

  國歌唱罷,南燁又宣布道:“升國旗!”

  隨著南燁一聲令下,百姓就見士卒之中走出一個百人組成的儀仗隊。儀仗隊中的士卒全都一般高矮,精神抖擻,護送著一面旗幟。儀仗隊圍繞祭壇繞行一周之后,這才來到祭壇之前的旗桿之下,將旗幟緩緩升起。當旗幟隨風飄揚,遠處的百姓才看清國旗的樣式。

  國旗由紅、黃、藍三色組成,黃色為底色,有炎黃子孫之意。國旗正中是紅色的“漢”字,代表大漢朝。一條藍色盤龍圍繞著中央的紅字盤旋飛舞,代表藍天、藍海、神龍皆護佑大漢。百姓見此旗幟,再次高呼萬歲。

  升旗儀式結束后,南燁命人奉上玉璽交給南懿,而后宣布:“閱兵儀式開始!”

  一隊隊早已準備好的士卒排著整齊的方陣,從拱衛祭壇的大隊人馬中分離出來,依次走過祭壇開始閱兵。法師親衛、陷陣營、藤甲軍、交州騎兵、鐵浮屠、拐子馬、元戎弩兵,交州海軍、無當飛軍、霹靂車隊……十幾個方陣,不同裝備、不同特色的士卒看的百姓眼花繚亂,在場所有人都直觀的意識到了交州軍的無比強大。

  每一個人都為這雄壯無比的軍隊感到驕傲和自豪,就連年幼的南懿也不例外,小臉激動的有些發紅。南燁見方陣開始走過祭壇,便小聲提醒南懿道:“該你說話了,還記得說什么吧?”

  南懿朝南燁點了點頭,而后卯足力氣,用稚嫩的童聲喊道:“大漢將士萬歲!”

  正在行進中的士卒方陣聽到這聲音立刻齊刷刷的望向祭壇上的南燁父子,一邊敬禮一邊高聲回應道:“皇帝陛下萬歲!”

  南懿聽到回應更加心潮澎湃,接著喊道:“將士們辛苦了!”

  士卒們也卯足力氣吼道:“為百姓太平而戰!”

  前來觀禮的百姓聽到如此激動人心的口號頓時歡呼起來,紛紛叫喊道:“大漢將士萬歲!”“皇帝陛下萬歲!”“光華國師萬歲!”……

  司馬白在祭壇之下仰望著祭壇上的南燁,聽著耳邊的歡呼聲,心中也說不出什么滋味。從兒時起她就知道家人死于南燁之手,一心想著找南燁報仇。可是當她今天第一次見到仇人的時候,心里卻出現了一絲迷茫,不由想起了臨行前司馬懿的話。

  “莫非對于天下百姓來說,南燁所做的都是對的?”司馬白不由在心中產生了疑問,可是緊接著她就又在心中否定道:“就算他對天下人有恩又如何?他與我有仇,我便該報仇。對錯無關緊要。”想到這里司馬白的目光又堅定起來。

  南燁可沒注意祭壇之下還有一個美女刺客,就算注意到了南燁同樣不會在意。這世上想要南燁命的人多了去了,每年來刺殺他的刺客沒有千八百個也有百八十個,不過有典韋、周倉和法師親衛,再多的刺客也是白來。

  閱兵儀式之后,南懿宣布繼承漢統,定國號為漢,改年號為公元401年,象征著本朝繼承東西兩漢四載國祚。冊封南燁為國師、丞相、逍公,取消王爵和州牧,成立議會,施行君主立憲,宣布“王在法下”。而后南懿又任命了六部大臣,各級將軍,還特別任命劉璋之劉循為宗正,管理一部分皇家事物。這些政策和任命當然都是出自南燁之手,他一直策劃的改革之今日算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開國大典的最后,南燁宣布當天為國慶日,姓可放假一天,至于大赦天下的環節則被免除了。以法治國的南燁可不希望國家一有大事,先把囚犯都放出來,那還不天下大亂啊。

  姓可以放假了,南懿也可以休息了,南燁要做的事還有許多。頭等大事就是前往科院,審核新改版的《大漢時報》。這期報紙上不但刊登著劉懿繼位建國的消息,還介紹了最新的歷法、量衡、法律法規等等。由于這版報紙過重要,版面多,南燁數日之前便命工匠開始制作雕版,只等今日開國大典的內容補上就能正式印刷。

  《大漢時報》創刊號的一萬份報紙當天就被搶購一空。這可大大出乎南燁意料之外。雖說他治下姓超過千萬,基礎教育也在交州普及多年,可是識字的姓畢竟還是少數。南燁大量發行的目的不是為了一天賣光賺錢,而是為了宣傳國策,讓姓細細味當書來看。沒想到原計劃幾天銷售的報紙,竟然會在當天賣完。

  事出反常即為妖,南燁知道在姓中流傳著“南燁出,必屬精”的說法,他早年印刷的紙牌,制作的麻將,如今都有了很高的收藏價值,甚至專門有一些投機商人囤積居奇進行炒作,這也是商業發展到一定程的必然結果。

  南燁最怕有人囤積報紙,令姓無報可看,那可就達不到宣傳的目的了。于是下令情報部連夜調查報紙的銷售情況和流向。調查的結果令南燁又吃了一驚,因為根本沒人囤積居奇大量購買,都是被姓買走了。

  南燁一邊看著調查報告,一邊問負責情報的貂蟬道:“報紙的價格不便宜,又是在治下各州發行,莫非我治下所有州郡的姓都如交州姓一般買得起、看得懂報紙嗎?”

  貂蟬聞言俏顏一笑解釋道:“夫君不必驚奇,這份報紙過重要,士農工商皆不可或缺,搶購一空也是平常之事。”

  南燁什么時候看到貂蟬都覺得賞心悅目,盯著貂蟬奇怪道:“報紙如何成了必備之物?”

  貂蟬道:“大小官員欲知國策,必是人手一份。工匠、商人需要量、計算自然也要一份。尋常姓就算不識字,也認識報紙附贈的萬年歷,自然紛紛購買。”

  南燁最早擁有的技能之一就是查看日歷和詞典,相當于隨身自帶萬年歷和古翻譯系統。他知道公歷紀年要比農歷紀年準確,因此推出了新歷法,還特意占了報紙一個版面印上了全年日歷。沒想到姓將報紙當黃歷用了,這還真讓南燁有些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說,姓愿意購買報紙是好事,南燁便吩咐繼續加印。

  有關報紙的流向問題,貂蟬其實還少說了一點,就是《大漢時報》雖然只是在南燁治下發行,可是買報的可不光是南燁治下姓。孫、曹、劉家治下的商人、細作也都對南燁發行的報紙情有獨鐘。當然南燁也不怕他們看,報紙上有些內容還就是為了讓他們看的。

  《大漢時報》的創刊號很快就放到了劉備、孫權的案頭。當他們看到南燁擁立劉懿為帝的消息,全都驚的目瞪口呆。他們都以為南燁會自己稱帝,誰也沒想到南燁竟然救了劉協嗣,還立其為帝。

  假如南燁自己稱帝,劉備、孫權也沒什么不好意思,反正大家心里都清楚,如今這天下拳頭大的說了算,是不是正統無所謂,有個由頭就能稱帝。可是南燁擁立劉懿,劉備、孫權臉上可就掛不住了,與劉懿的正統地位相比,他們兩個稱帝的理由簡直有些可笑。

  在《大漢時報》上還專門有一篇章分析劉懿、劉備、孫權位皇帝究竟誰是正統。其中對于劉備的評論是:“……有道是父死繼,兄終弟及。侄死叔登基,聞所未聞……”對于孫權的評論則是:“……玉璽乃是死物,如何可知天意民心?若得璽者便可為帝,竊璽者如何?莫非天下人要尊賊人為帝……”

  看了如此犀利的評論,劉備、孫權差點氣得吐血。諸葛亮和周瑜就更郁悶了,他們現在簡直把曹丕恨到了骨里,因為在報紙上還有一段是寫楊雄如何與賊人交戰勇救劉懿。諸葛亮、周瑜不恨賊人沒殺死劉懿,就恨曹丕竟然隱瞞了劉懿活著的消息。要是早知道劉協還有嗣在世,他們也不會那么心急讓自己主公稱帝。

  曹丕和司馬懿也看到了《大漢時報》,這二位比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四人加到一起還要郁悶。曹丕指著報紙上楊雄救劉懿那一段破口大罵道:“一派胡言!簡直一派胡言!什么荒郊野嶺殺出余山賊?這都是朕隨口亂編的!劉協一家已經到了鄴城之外!劉懿早就死了!仲達,你速去傳令,告訴武姓,這報紙上所言皆是假的!”

  司馬懿此時除了苦笑還是苦笑,山陽公劉協一家被山賊半截殺本來就是曹丕編出來的,沒想到南燁更會編故事,竟然將計就計,編出個楊雄勇斗山賊救劉懿的故事來。現在誰都能說這故事是假的,只有曹丕不能說,因為一旦曹丕拆穿了南燁的謊話,他自己的謊話也就拆穿了。

  曹丕和司馬懿明知道報紙上的消息是假,也知道那個劉懿不是真的,可偏偏無法辯駁。其實就算他們真的站出來說出實情,也不會有多少人相信,因為南燁已經掌握了輿論的力量。有劉璋、劉循兩位漢室宗親作證,劉懿不是真的也是真的。

  報紙上那篇分析位皇帝誰為正統的章司馬懿也看了,從這篇章上,他才意識到了南燁真正的厲害之處。在章中,劉備、孫權稱帝固然被批評的一無是處,就連劉懿稱帝也遭到了質疑。章作者認為,山陽公劉協全家遭戮,無人可以證實劉懿身份真偽。劉懿可能是真,也可能是皇室旁支,但不論如何南燁國師擁立皇室,沒有自己稱帝便是一心為公,劉懿不論真偽都比劉備、孫權正統。

  司馬懿可以肯定,有了這種言論基礎,將來就算劉懿的身份被證實是假,也沒人能夠以此攻擊南燁。讓司馬懿感想不明白的是,南燁如此聰明的掌握了輿論,肯定有的是辦法自己造勢做皇帝,為何還偏要找個傀儡放在臺前,然后再立法限制皇權,這簡直是多此一舉。

  假如說南燁限制了皇權,擴大了相權,還能解釋成他是為了當婊立牌坊。可是按照報紙上對官職、政策的解釋,南燁這個丞相也有諸多掣肘,并不能為所欲為,這就有些奇怪了。

  感到奇怪的不光是司馬懿,諸葛亮和周瑜同樣想不明白南燁的用意,更讓他們猜不透的是南燁接下來會怎么做。以往南燁出兵征戰還有跡可循,至少要有個符合大義的理由,而現在局勢成了國之間的對立,南燁出兵打誰都不稀奇。只要南燁愿意,劉備、孫權都能被扣上偽帝的帽。

  諸葛亮之前雖沒想到過南燁會擁立劉懿為帝,卻考慮過南燁一旦稱帝,劉備該如何應對。此時雖說情況有變,但雙方也不一定是不死不休的結局,諸葛亮決定還按原計劃行事,便對劉備道:“陛下,光華國師擁立劉懿建國稱帝,我等應獻禮祝賀才是!”

  劉備皺著眉道:“先生之前曾言,若國師稱帝,我等便遣使相賀,兩國結好共伐孫權、曹丕。可如今國師奉劉懿為帝以繼漢統,國號與我等相同,這天下又豈有兩個大漢的道理?恐怕國師大軍不日即到,我等還是莫要遣使,秣馬厲兵早做準備才好。”

  諸葛亮豈能想不明白劉備心中的擔憂。當初諸葛亮和劉備都認為南燁可能稱帝,不論南燁稱帝之后叫什么國,肯定不能叫漢、吳、魏吧!如此一來南燁、劉備、孫權包括曹丕,就成了不相干的四國。劉備與南燁完全可以互相承認對方的政權,建立外交關系,將穩固的盟友關系轉化成國與國的合作繼續發展下去,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一樣。

  可是現在南燁偏偏也建立了一個漢國。正可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兩個漢國必有一真一偽,總要決出個正統,如此一來兩家之間就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同名兩國的矛盾比不同國家的矛盾還大,實在是一種諷刺。

  諸葛亮知道劉備此時就算再怎么準備也對抗不了南燁,所以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勸劉備道:“陛下還是遣使為上,也好借此試探國師之意。若真無可挽回,再開戰不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