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46章:楊侗心動了

  “啟稟圣上,新刀已經造好,請圣上驗看。”少府監后院,眼見飛天神舟大出風頭,有些失落的歐冶乾出來請示。

  七天前,歐冶乾根據楊侗刻在地上的廓爾喀彎刀、七眼大狗腿彎刀、大馬士革刀圖案各畫十份,然后由十名頂級工匠根據自己的理解,各造三把自己最理想的戰刀,但他們知道刀好不好,只有身經百戰的人說好了算,于是刀成之日,由工部尚書姜行本出面,請李景、王威、楊恭仁、楊善會、裴仁基、尉遲恭、羅士信、薛萬均、謝映登、竇建德、蕭銑這些實戰經驗豐富的大佬前來試刀。這些人心知楊侗打算用新刀取代軍中橫刀、匕首,試刀之時都用心體驗。

  他們一一試過,各自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哪一把好,好在何處,哪一把不好,不足又在哪里,都被他們一一指點了出來,并且說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之后,老將李景又提出了一個眾所贊同的觀點:他認為新刀的使用者是普通士兵,普通士兵的作戰方式跟他們這些大將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他們代表不了全軍將士對武器武裝的訴求,在他建議下,又請來一批玄甲軍老兵測試,果然不出李景之所料,士兵們給了許多與他們不同見解和看法。

  歐冶乾等大匠綜合兵、將意見,對整體設計、各個部位進行一一修改,得出最令人滿意數據,造出最出色的殺敵利器,并且還衍生出了另外一把短刃。

  歐冶乾等刀劍名匠對這四種新式刀具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刀已造好,都希望自己的心血汗水得到楊侗認可。

  “朕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快快呈上來!”楊侗高興的說道。

  接下來的攻略方向是偽唐所在的益州,因此楊侗不僅需要一支精通山地作戰的精銳步卒,同時還要與之匹配的戰刀,而長刀七眼大狗腿彎刀、大馬士革刀,短刃廓爾喀彎刀,顯然都比橫刀寶劍、障刀匕首更適合山地叢林戰。

  “卑職遵命。”歐冶乾見到楊侗重視,心中的失落一掃而空,連忙讓人將四把長短刀具呈了上來。

  當這四把與眾不同的戰刀一出現,那些沒有參與試刀的文武重臣面面相覷,本以為楊侗的朝露寶刀和圣武三十六勢夠古怪了,誰想這四種刀具還要古怪。

  楊侗也呆住了,不過不是因為七眼大狗腿彎刀、大馬士革刀、廓爾喀彎刀,這三把刀雖有變化,但他刻畫的圖案始終明顯,而另一把短刃卻讓他震驚不已,這家伙活脫脫就是華國大名鼎鼎的99式傘兵刀。

  情節之故,楊侗將這把國粹拿在了手里揮舞了幾下,“匕首便攜、輕快,是護身短刃,也是一名武士最后的武器,更加注重一擊必殺,以防他人在受到重創后尚有余力同歸于盡。只有刺才能使得敵人在短時間內喪失戰斗力,其他的比劃都難以一下子對敵造成重大的傷害,此刀除了刺擊、切割功能,還兼具了劈、砍、鋸、撬的特點……”他用手指細細的感受著刀背上的鋸齒,繼續說道:“武器也有它的壽命,當它砍劈一定次數的時候會崩口、卷口、折斷。而我們的將士扎營時,往往拿武器砍樹,這鋸齒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刀刃,從而達到保護武器的作用。”

  “圣上英明。”歐冶乾畢生精力都有刀劍之上,對武器珍愛如子,聽到楊侗如此,頓時如遇知音一般,“這把刀是卑職等根據漢劍、橫刀、軍刺、朝露寶刀,以及另外三款新刀的特點設計出來短刃。其功能除了圣上所述之外,還能在夜襲時,鋸敵軍營柵、門栓而不會發出太大聲音。另外一點,則是刀刃的顏色……”

  楊侗聞言細看,發現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如行云似流水,美妙異常,充滿魔性的紋路簡直是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而是色澤深沉的紋理也使刀刃不在夜間反光,顯得更加隱密。他動容問道:“這是波斯花紋鋼?”

  “不錯!”

  “據朕所知,波斯花紋鋼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偶爾有鋼錠傳入我朝,也是相當昂貴。這把刀的造價恐怕不止百金。”

  “圣上有所不知。先帝在世之時,與波斯的薩珊王朝建立了友好關系,其國君庫思老二世也曾到訪大隋,進貢寶物;當時奉命經略西域的裴矩負責接待,也不知他用了什么辦法,從庫思老二世的隨行人員手中弄到了這些技術。”歐冶乾詳細介紹。

  楊侗大喜道:“意思是說,咱們也能造花紋鋼了?”

  “正是如此,我們現在也能冶煉花紋鋼,而且方式也不算復雜。”歐冶乾說道。

  楊侗好奇之極:“你怎么知道得這么詳細?”

  歐冶乾答道:“這項紀事,以及技術,是卑職在大興宮前朝大藏書殿無意找到的。”

  “原本還是副本?”楊侗又問。楊廣為帝時,藏書有37萬余卷、圖書7.7有萬多類,收藏之后,他還讓人細心抄寫一份,原本留在洛陽觀文殿,之后被自己通通帶去了鄴城,現在又回到了洛陽觀文殿,至于大興宮大藏書殿收藏的則是復錄副本。以自己對冶煉術的重視,以及諸多人員的多次歸類,這花紋鋼應該逃不掉的啊?

  歐冶乾說道:“是裴矩的手抄本,字跡十分潦草,應該是倉促之間記載的。”

  楊侗點了點頭,“或是裴矩主動獻給李淵的書籍,只是沒有被重視。”

  “應該是這樣。”歐冶乾提醒道:“對了圣上,此書還在大藏書殿,歸類在圖志類,緊鄰《諸郡物產土俗記》、《區宇圖志》、《諸州圖經集》,和裴矩編寫的《西域圖記》放在一處,名字,名字叫《世矩手記》。”

  歐冶乾十分重視花紋綱,知道得十分詳細。

  “這名字,難怪不受人重視…”楊侗覺得這本《世矩手記》或許還有其他寶藏,立即便重視起來,吩咐陰明月:“明月,找出此書,拿去甘露殿。”

  “喏。”陰明月行禮告退。

  楊侗將裴矩的貢獻記在心上,又細細看了手中這把99傘兵刀,愛不釋手的說道:“此刀朕收藏了。”

  “多謝圣上重視,只是此刀尚未命名,還請圣上賜名。”歐冶乾大喜過望,楊侗的武庫可不是一般刀劍能夠入列的,那里邊收藏很多傳說中早已消失的刀劍,除了楊侗不時佩帶湛瀘寶劍、七星龍淵劍,以及‘暫時’屬于皇后的純鈞劍、楊沁芳的承影劍,據說還有蚩尤寶刀、大夏龍雀…他雖未曾見過后兩者,但份量估計是有的…自己的刀能跟這些神刃一起收藏,那是他這輩子最高榮耀。

  “龍吟!”

  “謝圣上賜名。”

  楊侗看了看同樣用花紋鋼打造的另外三把刀,問道:“有沒有不是花紋鋼打造的?”

  “有!”歐冶乾又讓人送來四把中原鋼鐵打造的刀子,介紹道:“這四把用的鋼鐵和鍛造方法和橫刀相差不大。”

  楊侗放下龍牙,拿起了適合騎兵使用的大馬士革刀,對羅士信說道:“取把橫刀互擊。”

  “喏。”羅士信從一刀侍衛手中接過一把橫刀,準備就緒,兩人對砍過來,只聽當的一聲脆響,橫刀當場斷為兩截。

  看到這里一個效果,所有人都傻了,便是試過刀的人,因為他們沒有互砍過,所也被這效果驚得目瞪口呆。

  橫刀不是一個憑空而來的時代產物,它承自漢朝環首刀,經過數百年的改良,才有了今天的樣子,若非本身具有強大的實力,也不會成為兩晉南北朝和大隋軍隊的制式裝備了。

  然而現在竟被同種鋼鐵、同樣鍛造工藝的新刀斬為兩半,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這其實很好理解!”看到眾人的表情,楊侗指著刀給眾人解釋:“這把刀刀身帶有弧度,前段凸出的刀身有聚力之效,后段凹進有助力奇效,當朕一刀砍出,所有力量集中到了中前部,再加上中后部的輔助,所以威力格外強大;而橫刀刀身筆直,小羅砍出來的時候,力量分散在整個刀身,產生的力量和速度都不如朕這把刀快,就像菜刀砍骨頭,整個刀刃砍的時候,不僅砍不斷,搞不好還會崩口,若是換成緊靠刀柄那一點刀刃去砍,那么大多一刀兩半,而且刀刃不傷。”

  下過廚的人手腕動了動,立即領悟,另外一些人則似懂非懂。

  楊侗繼續說道:“正所謂人無完人,與其追求不可能實現的完美,倒不如專注于一方領域,比如說不適合學武的人,可以專注文道,不適合文武的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專注某一行,只要努力,多少會取得一定的成就。人如此,武器亦然。此刀就是放棄大半刺擊和破甲能力,專注于騎兵最常用的砍劈之道,只要在馬背上使用,它就能取得類似剛才那樣的奇效。而且就算是步戰,它在對砍的時候,也能加大持此新刀士兵的力量。若是稍微一扭一滑,前半部立即傷到對方手腕,令敵人受傷棄刀。”

  “而我大隋鐵騎弓弩遠攻,長兵器則是近戰首選,戰刀其次,這種兇煞的新刀令我大隋鐵騎在平原上猛如虎,賜名虎嘯。”

  楊侗說完,將這把新刀交給在場武將體驗。眾人聽了楊侗這么多詳細介紹,依照砍劈的特性揮舞一番,眼里滿是贊嘆之色。

  楊侗又將七眼大狗腿彎刀拿在手上:“這把刀是一種反曲刀,刀肚較寬,刀身向前彎曲,它的反曲刀刃彌補其不能刺殺的不足,取而代之的是其強大殺傷力。既能在沖鋒戰中砍劈,也能在近身肉搏中挑、刺、剁、點。而且砍能致命、刺能破甲!比起橫刀要勝過很多…這是步卒的戰刀,刀盾兵、重弩兵配備這種戰刀,他們的近戰能力也能得到加強。它的功能更接近一把刀加上一把斧頭,所以它還是山地叢林戰的利器,能在密林中砍伐樹木,開辟出一條道路,讓我軍如履平地、健步如飛,就叫它為……”一時間,楊侗也想不出適合的名字。

  楊恭仁見狀,說道:“我軍將士是一只只老虎,在這戰刀在叢林之中如虎添翼,不如就叫虎翼好了。”

  楊侗亦沒有異議。這是大隋獨家鑄造的兵器,自然不能叫大馬士革刀、狗腿彎刀,而且表面上看相似,實際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歐冶乾問道:“圣上,那這把小虎翼呢?”

  “這把短刃縮小之后,其實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將它連同數據一起封存起來,說不定哪天可以用來借鑒。”

  楊侗深知這個民族素來注重承傳,人如此,在武器裝備的研發方面也是這樣,不然也不會有承自漢代環首刀、斬刀劍的橫刀和陌刀。只是太過注重傳承的民族風格,也意味著思想受到束縛,失去創新意識,只會在已有的東西基礎上敲敲打打,很難造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殺敵利器。

  而這幾款樣式古怪、威力無窮、符合人體力學的刀具,是一次改革、是一次創新,是刀劍進步的一個階梯,為工匠的開拓創新起到積極作用。

  “喏。”實際上,歐冶乾也覺得不如龍吟,要不是沒有得到楊侗準許,他甚至都不會打造出來。

  如今山地戰、叢林戰的武器有了著落,且因為將與偽唐作戰,楊侗讓少府監先大量制造虎翼、龍吟模具,盡快批量生產出來。

  接下來自然就是訓練山地叢林戰的兵種了,而謝映登帶來第五軍團只是壓縮了兩萬編制,并沒有被打散打亂,能夠立即投入到訓練之中。這些兵本身就是精銳中的精銳,人人都有足夠的底子,倒不必從頭開始。

  就在楊侗加緊練兵之時,一封來自長山群島海軍主將周紹祖的請命書,令楊侗動容。

  周紹祖請命航海,想要去太平洋對岸看看。

  這讓楊侗感到震驚,又震奮。

  千百年來,西亞都向往東方強盛富裕的國度,他們的商賈懷著崇高的求財之心,從千山萬水、戈壁荒漠來到神秘而富庶的東方古國,把東方華美絲綢、精致瓷器帶回西方,成為西亞貴族視為身份地位的奢侈品。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意識到絲綢之路漫長道路的風險,便慢慢開辟海上的航路。然而造船技術一直領先于世界的東方,卻在遠洋航海的技術落后西方。

  或許,自己應該帶這個頭。

  但是太平洋廣袤遼闊,直徑兩萬余里,從這邊到那邊的大海之上風起浪涌,臺風、海嘯肆虐……幾乎任何一個意外,都能輕易使得這一支船隊舟覆人亡,連一朵浪花都冒不起來。

  后世歐羅巴洲人之所以能夠完成全球航行、探索新大陸,不僅是有先進技術,而是他們手中擁有著一代代人前赴后繼、用生命所換取的航海經驗。

  但是就這么放棄的話,楊侗著實不甘。

  這不單是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陸有無數種高產糧食作物;更是自己要是不支持這種探索精神,恐怕之后就沒人支持,沒人去走了。

  據他所知,著名航海家麥哲倫那支由270多名水手、5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在損失過半船員和船只的情況下,才越過了南美洲南端,進入太平洋。經歷3個多月的艱苦航行,他們越過關島來到菲律賓群島。

  從他們的人數、船只數量上看,這貌似是一次愛好者的行為,若是大隋官方支持周紹祖航海,那么他的條件想必要好得太多,而且以龍骨、滑輪組合的戰船而言,未必承受不住海中風浪,至于糧食的話,多帶些船只過去好了。而從倭奴島出發,船隊所經海域要比麥哲倫小得多。

  細細一想,楊侗心動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