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813 掌聲如雷

  當雨果和塞繆爾兩個人,穿著T恤和短褲,像兩個傻子一樣拉風地離開餐廳,揚長而去之后,電影陷入黑屏,“編劇兼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字幕就出現了,剎那間,電影宮里所有的觀眾就不分先后地集體起立,雷鳴般的掌聲如同海嘯一般席卷整個蓬皮杜廣場。

  大屏幕的字幕依舊還在滾動,電影院的燈光也還沒有亮起來,現場依舊是一片黑暗,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止觀眾們的熱情,那一個個掌聲宣泄著內心澎湃的情緒,在整個電影宮的空間里來回震蕩,大有要把整個電影宮的屋頂都掀翻的架勢。

  燈光徐徐亮了起來,那一張張因為太過激動而顯得有些變形的臉孔逐漸顯現了出來,整個電影宮里所有觀眾都站立了起來,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國籍,所有人都挺拔地站立著,然后雙手竭盡全力地拍動著,嘴角的笑容和眼睛的興奮都在綻放著神采,讓整個電影宮現場看起來就像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在波濤洶涌。

  觀看“低俗小說”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許多時候是一頭霧水的狀態,因為故事的發展并不是按照正常時間結構進行的,如果把時間整理清楚,那么就應該是文森特和朱爾斯去拿箱子,然后是“邦妮的處境”,接著是開頭小南瓜和小兔子的搶劫,再是“文森特和馬沙的妻子”,最后以“金表”收尾。

  如果只是平鋪直敘,那么也許電影依舊會十分有趣,但卻少了一點驚喜。昆汀對于故事發展時間線的一點故弄玄虛,對敘事順序進行巧妙的修改,對情節進行人為的切割,將電影故事結構賦予更多的深意和趣味,讓人在觀影之后有恍然大悟之感。影片故事之間看似彼此獨立,斷檔甚多,實則前面伏筆不斷,后面接應不絕,首尾相接、處處相連、連綿不絕、令人回味無窮,堪稱是“低俗小說”最大的亮點!

  這也是“低俗小說”被稱為開創了一種全新電影流派的原因,打亂敘事結構,采用非線性敘事方法將故事重新組織、編排,從而讓一個簡單的故事綻放出更多的光彩。在此之后,“記憶碎片(Memento)”、“愛情是狗娘(Amores。Perros)”、“撞車(Crash)”、“通天塔(Babel)”等等,包括同樣是在1994年登場的環形敘事佳作“暴雨將至(Before。The。Rain)”,都堪稱是這種流派的代表作。

  當然,除此之外,貫穿電影從始至終的黑色幽默,如同珠玉一般的臺詞,豐富有趣的人物形象,也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整個觀影過程都充滿了驚喜,一方面在好奇著電影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一方面又在思考著剛剛過去的畫面到底代表著什么,同時還不忘記對電影畫面做出最直接的反應,整部電影雖然長達一百五十四分鐘,但對于觀眾來說,卻根本沒有時間的概念,下意識地跟隨著電影情節不斷推進。等反應過來時,電影已經結束了。

  電影結束時的那種沖擊力,依舊久久地殘留在胸膛里,腦海之中的紛雜思緒最鮮明的一個想法就是: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當這種情緒迸發出來之后,起立、鼓掌,這兩個動作就一氣呵成,所有觀眾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這種最為利落而直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兩個半小時觀影過程的錯雜思想和洶涌情緒。

  掌聲如雷,山呼海嘯。

  昆汀向坐在他身邊的雨果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雨果原本還以為昆汀是因為現場的熱烈反應而滿意,但他很快就發現了昆汀眼睛里的狡黠,雨果不由愣了愣,隨即才反應過來:昆汀得意的是他拍攝出來的電影戲耍了觀眾,達到了他最初的目的。

  昆汀在乎的不是自己電影能夠獲得專業人士的認可——除了十八年后的“被解救的姜戈(Django。Un插ined)”有向奧斯卡靠攏的嫌疑之外,昆汀一向都是如此,就好像是一個電影頑童,他熱衷于戲耍觀眾,也熱衷于用自己的方式向經典電影致敬,他更熱衷于通過電影來達到娛樂的目的。

  想必有許多人都會認真分析“低俗小說”的深層含義,也許有人可以得出一些思想,畢竟一部電影很大程度反映的就是導演、編劇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許有人覺得狗屁不通,什么都沒有。

  但是在昆汀看來,“低俗小說”就如同片名一樣簡單明了:低級趣味、印刷簡陋的書刊。這就是他的本意。

  所以,與其說現場這熱鬧的掌聲愉悅了昆汀,不如說觀影過程中觀眾們的反應愉悅了他。

  雨果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看向了昆汀,然后對著昆汀的耳朵大聲喊了一句,“草。”這一個單詞也是電影里出現次數最多的詞匯,同時也是昆汀對于“出色”一次最生動的演繹。果然,但他聽到雨果這句話時,整個笑容都活躍了起來。

  當“低俗小說”劇組集體起立,走到了觀眾席正前方,向觀眾們致謝時,現場的掌聲居然又再次上升了一個熱度,喊叫聲、口哨聲紛紛響起,讓整個現場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整個雷鳴般的掌聲足足持續了十五分鐘,即使主持人再三開口說話,試圖讓觀眾安靜下來,但掌聲還是經久不息,那連綿不絕的聲響將整個“低俗小說”劇組的成員們推崇為了上帝,用這種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于這部電影的支持。

  這種感覺真的十分微妙。

  雨果早就看過“低俗小說”了,而且他也清楚地知道即使在佳片云集的1994年,“低俗小說”也被認為是和“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一個水準的經典;但真正地在電影院里再次觀看,并且深切地感受到觀眾那山呼海嘯般的反響,內心的澎湃還是無法抑制的激蕩了起來。

  這和“辛德勒的名單”首映式又有些不同,當初“辛德勒的名單”是電影的正常首映,而今天“低俗小說”是在一個電影節。不管電影節被賦予了多少特殊含義,但歸根結底,還是一群電影愛好者的狂歡聚會,他們渴望看到電影佳作的愿望也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在戛納電影節里,雖然這是一個具有十分濃厚商業氣息的電影節,但是法國觀眾的挑剔卻也是遠近聞名的。不同于威尼斯、柏林或者是二十一世紀之后才逐漸崛起的多倫多電影節,戛納電影節的觀眾十分冷酷無情,法國觀眾對于電影的評判十分直接,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如果真心厭惡,觀眾在電影播放途中就陸續立場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的;即使完整地把電影觀看完畢,要贏得觀眾的掌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現場這熱烈的掌聲是多么來之不易,而眼前這數百名觀眾眼睛里的那種狂熱,也是在“辛德勒的名單”首映式里所看不到的。這種狂熱就好像是一顆顆火苗,聚集在一起就迸發出足以改變世界的那種能量,讓血液都開始沸騰起來。

  當然,如果“低俗小說”像“辛德勒的名單”那樣舉行正規的首映式,而不是選擇電影節這樣的場合,那么情況就會有很大改變了。因為“低俗小說”個人風格太過鮮明,是典型的Cult電影,這種電影對于觀眾來說,喜愛的人為之瘋狂,討厭的人嗤之以鼻。所以,“低俗小說”舉行正規首映式的話,只怕就要面對現場炙熱的爭議和對抗了,而不是眼前這連綿不絕的掌聲。

  整個劇組的成員前后一共鞠躬三次,表示了對觀眾們的感謝,掌聲這才徐徐落下了帷幕。

  在例行的采訪之中,幾乎所有問題都朝著昆汀一個人集中而去,即使是雨果也都被記者們忽略了。這也是可以預料到的結果,當初雨果接拍“低俗小說”時,媒體就說過,昆汀是一個個人風格十分強烈的導演,他的個人光芒將會遮掩演員的存在。事實也證明了,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低俗小說”雖然經典不斷,文森特、朱爾斯、蜜婭等角色也都打上了鮮明的烙印,但即使角色再出彩,也都成為了整部電影鮮明風格的附屬品,昆汀為這部電影注入了他最具鋒芒的個性。

  甚至于二十年之后,有許多人依舊堅持地認為,“低俗小說”才是昆汀的集大成之作,后來的“殺死比爾”、“無恥混蛋”等作品雖然也十分出色,但卻都沒有能夠超越“低俗小說”的巔峰。

  所以,現場記者們十個問題有八個都朝著昆汀去,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剩下兩個問題不是雨果的就是塞繆爾的。

  雖然有點被冷落的感覺,但雨果反而是落得輕松。因為不管任何時候,和記者打交道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

  等例行集體訪問結束之后,觀眾們和記者們獲得了近距離向劇組成員個別提問的機會,雨果才又再次忙碌了起來,出乎意料的是,歐洲記者們似乎也對雨果產生了興趣,不同于之前兩次官方記者發布會,此時圍繞在雨果身邊的記者明顯熱情了許多。

  看來,雨果在“低俗小說”里的表現,還是擁有不俗魅力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