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94章 該還錢了

  “卜赤啊,令妹拜哀家當了干娘,你要是愿意,也叫我一聲干娘吧!”

  這是老抬頭看完胡旋舞之后,開口說的第一句話。

  在這一瞬間,卜赤的臉紅了。

  “太后……臣,臣不敢高攀,臣見過了伯圖,他說要教臣經營之道,臣想靠著自己的本事,賺到一點錢,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能安穩生活,臣,臣就知足了。”

  蔣氏含笑,“也好,哀家這里有三十萬兩銀票,可不是給你的,而是借的,你好好學,哀家等著你賺夠了還給哀家……記住了,還有利息哩!”

  卜赤遲疑片刻,終于點頭接在了手里,攥得很緊,很緊!

  或許他真的要跟馳騁殺戮的生活告別了,整個草原的局勢,變化得太快了……而這一切的最大功臣,就是大明皇帝!

  沒錯,又是朱厚熜!

  王岳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他費盡力氣,從各地鼓動移民,移居北境。他是盡力的,但是不得不承認他的影響力,還是要遜色朱厚熜太多。

  皇帝陛下,包括老太后,離開京城,到了北境,還要在北境舉行盛大的典禮,連京城都不舍得回了。

  能讓皇帝樂不思蜀,北境的風光該是何等讓人憧憬啊!

  懷著美好的想象,越來越多的商人踏足北境,做為最精明的一群人,他們很快發現了商機。

  天子可不是一個人來的,而是攜帶著朝中重臣,宮中后妃,光是保護皇帝的兵馬,就有幾萬人之多。

  另外還有許多歸附的蒙古貴胄,近十萬人聚集在一個不足百戶的小村莊,很顯然是不夠住的。

  北境都護府打算在這里筑一座新城。

  王岳跟朱厚熜商量,根據“承天圣德”之意,給新城取名承德。

  這是一座從誕生之初,就被祝福的天選之地。

  皇帝陛下決定投資三十萬兩,建造行宮,另外還有一座足有半個縣城大小的圍場,用來射獵。

  這點錢肯定不會讓人提起多大的興趣,但是有傳說,太后她老人家拿出了足足十倍的錢,給兒子建造行宮,圈占圍場。

  瞬間,點燃了所有人的熱情,巴不得要分一塊大蛋糕。

  相比起皇家的投資,以楊一清為首的諸位老臣,在承德的舉動,就顯得務實靠譜多了。

  老楊先是跟王岳哭窮,要求北境都護府給他們建造住宅。

  在得到了王岳的準許之后,老頭轉手就買了三萬畝良田,全是在灤河沿岸,水源充足的好地。

  北境,是沒有土地限額的。

  在這里別說土地了,哪怕是黃羊也比人多,誰會認為土地不夠呢?

  可很快人們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楊一清采買的土地,是昔日的商屯……也就是說,這些地是非常適合耕種,而且產出不少。只是在廢除開中法之后,加上蒙古人頻繁南下,才不得不荒廢。

  而隨著威脅的解除,這些土地很快就會變成一座流油的沃土。

  更過分的還在后面,楊一清跟獨山堡馬場簽了一份協議,他的這些土地都用來種植黃豆,而獨山堡馬場,要用高于市價一成的價格,全部收購。

  什么叫人老成精啊!

  什么叫奸商嘴臉!

  這老東西真應該專心做生意,做官都糟蹋他的才能了。

  就在楊一清點燃了發財秘籍之后,其他兩位閣老也動手。

  首先是石珤,他牽頭掌控了藥材行業,成立了行會……美其名曰保證藥材地道,可事實上,誰都知道,不給行會交錢,就別想拿到認證,沒有認證,到了大明,就沒人認可,就賣不上價錢。

  人家石閣老幾十年的宦海生涯,可不是白給的。

  漠南的藥材還真是不少,黃芪,麻黃,柴胡,草烏,甘草,赤勺,北沙參……不光數量多,品質還好,這里面的利潤已經不低了。

  可人家石閣老還不滿足,他鉆研醫書,遍尋古方,決定在漠南養殖毛驢,專門生產阿膠。

  他還發現了具有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等神奇功效的靈藥鴻茅,石閣老正在鉆研,怎么配置成藥酒,行銷天下。

  費宏都忍不住了吐槽了,這正人君子,一旦撕去了偽裝,簡直變了個人,變得都不敢認了。

  “我是石兄啊,你要是中了邪,就跟我說,我給你請最好的御醫,替你治病,咱可千萬別耽誤了。”

  “放屁!”石珤將手里的醫書扔在一邊,冷哼道:“費閣老,讀書人不能為良相,就為良醫,我這是治病救人的正經生意。倒是你,四處收皮草,滿山獵狐貍紫貂……弄來的皮子都去賣給婦人了,你掙她們的錢,也不覺得虧心!”

  費宏的老底兒也被揭開了,這位費閣老怒火中燒,“石兄,你這就是瞧不起婦人,回頭我向太后彈劾,你可吃不了兜著走!”

  這倆老貨,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而且你還不得不承認,有三大閣老帶頭,漠南的局面,日新月異……當一切以賺錢為目的之后,整個局面就變化了。

  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跑馬圈地,尋覓商機,牛羊馬匹,皮草藥材,不斷被商人搶購一空……放在過去,貨物沒了,貿易也就停止了。

  可現在不一樣,有了明軍撐腰,商人們的膽子就大了起來。

  貨物不夠,就去購買土地牧場,自己養殖牛,雇傭蒙古人當手下,給自己干活,還從內地移民,補充牧場的缺口。

  至于那些最初的移民,他們更是舉動瘋狂,毫不客氣,利用手里的土地,大發利市。

  整個北境都處于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

  就在這個過程中,北境誕生了第一批富人。

  這是個幸運兒,他發現了一處金礦,并且雇傭了二十幾名工人,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得到了三千兩黃金。

  扣除成本,凈賺了一千五百兩金子,實現了寶貴的財富自由。

  當然了,這只是報紙上的說法,聰明的編輯選擇了春秋筆法,隱去了這位礦主昔日新軍百戶的身份,也不會告訴你,為了奪取金礦,他和手下人,至少殺死了一百多人。

  他們的黃金都帶著鮮血。

  可這有什么關系呢?

  金子就是金子,

  不管如何,都是最迷人的東西。

  當所有人都為了財富奮斗之時,北境實現了繁榮。

  漢人、蒙古人,天南地北的商賈,全都為了一個目標忙碌,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想到,在幾個月之前,這里還是一片烽火連天!

  塞外蒼涼空曠,可塞外也有強悍的生命力,超乎尋常的恢復能力,沒有人能比這里的百姓更快忘記痛苦和不幸……

  就在這一片繁忙之中,各個藩國的使團陸續趕到了。

  首先到來的就是朝鮮,傳統的事大主義,讓朝鮮對大明的態度格外敏感。眼見得大明擊敗了蒙古,出兵塞外,占據漠南,還成立了北境都護府,這些都讓朝鮮惴惴不安。

  為此他們派出了龐大的使團,足足上千人,等他們出了長城一線,道路之上,都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商賈,道路兩邊,不時過去成群的牛馬,成千上萬!

  什么叫上國氣象啊!

  還真是讓人心驚肉跳啊!

  “我朝鮮世代尊奉上國,兢兢業業,學漢文,說漢話,寫漢字……上國對朝鮮也是不同尋常,另眼相看。我們這一次前來,務必要好好表現,請求上國同意,幫著我們出兵討伐倭國,消除倭寇之亂!”

  這一群帶著迷之自信的朝鮮使團到來,誰也沒有料到,他們不但沒有見到大明天子,也沒有見到北境都護王岳,接待他們的只是都護府參議張經。

  “貴國在西北設立四郡,又在東北設立六個軍鎮……這些地方都是北境都護府管轄……你們搶占了北境的地盤,是不是膽子太大了點?”

  朝鮮使團都懵了,這是怎么回事?他們樂顛顛來面見大明天子,怎么一上來就問罪啊!

  而且這些地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納入了李朝版圖,現在提起來,這是什么意思啊?

  張經冷笑,他手里拿出了一份資料,甩到了李朝使團的面前。

  “你們這些年,侵占大明土地,殺戮了不少女真百姓,罪孽深重,天地不容!我大明天子有好生之德,念在你們還算老實,沒有發兵攻打……但是,土地必須歸還,而且這些年占有土地,獲得的收益必須交給大明,額外還要支付一筆租金……北境都護府已經初步估算,一共是三百七十萬兩,你們可以還錢了。”

  張經冷冷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