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35章 從不讓人失望的王陽明

  王陽明終究是老了,鬢角不光有白發,還有多了許多老年斑,看著觸目驚心,刺痛眼眸。只不過像他這樣修為有成,身體里已經被精氣神填滿了,除非陽壽到了,才會昏聵愚蒙,糊里糊涂。

  換言之,哪怕是年老的陽明公,依舊風采篇篇,器宇軒昂。

  和這樣的神仙人物在一起,是很有壓力的,哪怕王岳,都不免矮了半頭。

  不過換個角度看,和那些一生頓首的人相比,還是很值得驕傲的。

  實際上陽明公也沒說什么,只是跟王岳講,他休息一天之后,會登壇講學,將最近幾年的所思所想,都闡發出來。

  這次講學,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不光是心學門下,那些理學中人,還有當世鴻儒,都會參與其中。

  這個機會是王岳創造的。

  甚至說是前所未有,陽明公也要拿出全部的心力,不敢有半點大意……他交代之后,就去休息。

  王岳也沒有多逗留,他轉身離去。

  其實自從得知陽明公要來,王岳就覺察到了,這會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契機,一個從思想上改變大明的絕佳時候。

  如果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就會發現,自從秦漢之后,有一件事情,成為了整個華夏的轉折點,那就是安史之亂!

  在安史之亂以前。人們的思維模式是外向的,是進取的,即便遇到了挫折,也會秉承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兒,臥薪嘗膽,報復回去。

  寇可往,我亦可往就是最生動的寫照。

  可安史之亂以后,慘重的損失,痛苦的殺戮,血火糾纏的悲痛記憶,抹平了太多人的勇氣。

  整個天下都開始內卷,沉溺于內斗,藩鎮割據,牛李黨爭……我們斗不過外人,還斗不過自己人嘛!

  秉持著斗破蒼穹的精神,都到地老天荒。

  文明衰敗,人心懦弱,沉迷虛幻的精神安慰,不能自拔。

  醉心文天祥式的成仁,忘了還有秦皇漢武一般的成功!

  這期間也不是沒有反復。

  比如某位微操戰神,在高粱河斷送了最后一點大唐精神的延續……整個大宋的情況就是從小的失敗走向大的失敗,從大的失敗,走向更大的失敗……結果不出意外,就孕育除了存天理,滅人欲的怪胎。

  其實大明朝是有望跳出下墜的勢頭的。

  遺憾的是土木堡之敗,又斷送了向上的希望。

  所以說,很多歷史的大勢,是早就注定的。

  大勢不改,大局不變。

  文武官吏的主流就是那個倒霉樣子。

  文官貪財,武將怕死。

  事到臨頭,河水太冷。

  縱然有一兩個異類,也會被滾滾濁流淹沒,只留下幾朵浪花,供后人憑吊。

  而這個頹勢如果不遏制,還要繼續淪喪幾百年……直到發出最后的怒吼,用血肉之軀,抗擊鋼鐵洪流,在冰天雪地,冒著飛機大炮,連挑十七個堂口,才能把那一股血性打回來……

  王岳整整一天時間,什么都沒干,他只是在房中靜思。

  盡管這幾年,他不斷跟陽明公書信往來,對于陽明公的想法,也有很深的了解,可他依舊擔心,不知道這位最接近圣賢的男人,能不能力挽狂瀾,真正成就圣賢才能做到的事情!

  陽明公,不要讓我們失望啊!

  兗州府,被燒毀大半的府衙前面,一大片空地。

  沒有過多的裝飾,只是一個小小的土臺,擺著寥寥十幾個蒲團。

  能有資格坐在這上面的,實在是太有限了。

  撫遠伯王岳,原大學士毛紀,南京禮部右侍郎林富,還有就是幾位來自天南地北的鴻儒老者,其中一位沈姓大儒竟然是王華的考官之一,還曾經修過大明會典。

  這樣一位論起資歷,堪稱怪物的老前輩,竟然也來了,足見背后角力之深。

  臺上能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而臺上蟄伏的,才是最恐怖的,甚至還有太多神仙,沒有親臨,卻都在注視著。

  越是看得清楚,就越是感到窒息一般的壓力。

  到底要如何破題,大家都在等著。

  鄰近辰時,陽明公一身淡灰色的長袍,沒有任何裝飾,飄然出現在土臺之上。他也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裝點,因為他是王陽明!

  這已經足夠了!

  “諸位先達前輩……”王陽明的聲音不高,但是卻很有穿透力,即便離著很遠,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這是多年講學練就的本事,他一開口,所有人都閉嘴了,一個王陽明,就是整個世界!

  “這些年來,仆致力于倡導心學,反對理學……可有人就問過我,何為心學,何為理學……我們兩家打架,會不會賣煤的和賣面的打起來,最后黑白不分……都流于空談,變成了魏晉的玄學,于事無補。”

  “因此仆在數年前,想過以功力二字立道,從利益直達人心,這也是當年兩宋之時,一些反對理學的儒者前輩提出來的……”

  “當仆提出來之后,又有人覺得處處談功力,言利忘義,會不會弄得人心崩壞,寡廉鮮恥?到了那時候,豈不是國將不國,天下大亂?”

  王陽明的開篇就讓人耳目一新,這位沒有宣講心學是如何高妙,也沒有抨擊理學的錯誤,而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上,剖析幾種學說的根本。

  霎時間,就抓住了大多數人的心。

  學術背后是思想,思想背后是政策,而政策導向則是最根本的利益!

  到底該傾向哪一邊,或者該如何兼顧,就看你王陽明的本事了。

  “心之良善,必合于綱常。功利求取,必合于良知!”

  王陽明沒有浪費吐沫,他直接拋出了自己的觀點。

  三綱五常,并非沒有可取之處……理學的錯誤在于讓人存天理,滅人欲。把綱常等同一切。把道德看成無敵的存在。

  只要自己守住了綱常,堅持了正道,就腰不酸了,腿不疼了,面對狼牙棒的時候,天靈蓋也就更結實了。

  蠻夷的弓箭刀斧,鐵蹄殺戮,全都不值一提了。

  很顯然,這種想法是荒唐的,是沒法落地的……偏偏理學又要約束人們,不讓胡思亂想,這就禁錮了所有人。

  造成的后果堪稱悲劇。

  王陽明經過苦思之后,他認為從心出發,而這個心要合乎天理,這樣一來,綱常就變成了一個原則。

  只要在這個原則之下,想什么,做什么,都是合理的。

  在合理的前提下,人心逐利,追求合乎良知的利益,也是合情合理……天理人欲,道義利益……人們爭論了幾千年,其實根本沒有爭論的必要。沒有哪一套學問是教人殺人放火,作奸犯科的。

  也不該有哪套學問,讓人甘于窮苦,吃不飽穿不暖,賣兒賣女,忍受不公平的遭遇……

  陽明公的開篇,一股強烈的務實之風,撲面而來。

  王岳都為之一振!

  好一個王陽明!

  眾所周知,心學后期發展過于強調心的作用,從理學的綱常無敵,變成了良知無敵……結果落到了禪宗那種一切唯心造的怪圈,失掉了初心。

  這也是王岳所擔憂的,他真怕陽明公扛不起來革新思想的重任。

  可到了今天,王岳徹底放心了,不但不用擔心,相反,陽明公還能帶來額外的驚喜。

  “仆以為,世道人心,天理良知,這些東西,不只存在士人的案頭,也不知死讀書人的錦繡文章,更應該拿來衡量天下,權衡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

  “仆過來的時候,有人跟我說,要為讀書人說話……我以為這是對的。可我不解的是,為讀書人說話的人,何其之多。而為民請命之人,又何其之少!難道讀書人就比其他人高貴嗎?”

  “仆以為,三綱五常,并無讀書人這一條。難道說普通人就做不得父親,當不了丈夫嗎?”

  王陽明的話,引來了一陣輕笑。

  可接下來的話,卻讓許多人笑不出來了。

  “諸公,按照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仆以為,均田均賦,才是真正的仁政,身為士人,就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是不是就不仁,不義,不智,不信了?”

  王陽明繼續笑道:“仆捫心自問,我和理學在爭什么?或者說我反對理學的什么?是綱常嗎?是忠君報國嗎?是格物致知嗎?好像都不是……我反對的是理學禁錮人心,不許思考,不許我們真正按照綱常仁義,去治理國家,去改善民生,富國裕民!”

  “說到底!我反對的東西,叫做虛偽!”

  “去偽存真,去虛務實,這才是真正的儒者!諸公以為然否?”陽明公衣袖鼓蕩,胡須飄灑,真如神仙中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